❶ 大明王朝在国内历史剧中算什么水平的
告诉你个小窍门:看剧先看编辑、之后是导演,再之后是演员。
编辑是灵魂,是片子的根本,只是国内没有给编辑该有的地位与社会声誉;
导演是躯干,再好的本子,需要好导演表达出来;
好演员是会调本子的。
陈宝国、焦晃、倪大红、归亚蕾、李立群等这些老话剧出身的,一般都不会很差。
❷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古诗有什么
1、《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释义: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释义: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释义: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释义: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狠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释义: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释义: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释义: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8、《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释义: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释义:
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别提家乡的鲈鱼肉精细味美,尽管秋风吹不会像季鹰不归?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那将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就让那红巾翠袖多情歌女,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10、《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宋代.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释义: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❸ 求推荐历史小说。正剧,忠于史实,不要穿越。像刘和平的《大明王朝》就很好,还有《明朝那些事儿》。
历史剧朱元璋胡军 大明嫔妃 大明衣冠
看胡军的朱元璋哪个经典我已经看了30遍还百看不
胡军说,朱元璋平生美女如云,但唯一让他敬佩的女人就是马皇后。马皇后是唯一可以驾驭朱元璋的人,也是朱元璋彻头彻尾最相信、毫无设防的人。
马皇后死后,朱元璋伤心之极,彻底地感到了寂寞和孤独,此后不再立后,“所以在我心里,朱元璋是英雄,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英雄。”在剧中,胡军扮演的朱元璋从青年到老年,年代跨度很大,对他的演技来讲是个极大的挑战,而他也表示这是他演得最认真的角色。
一、粗略观感
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说“盖自三代以来,战国至于刘项,是一劫;三国至于五胡,是一劫;中唐至于黄巢、石晋,是一劫;女直至于蒙古,是一大劫:中国之人,无复孑遗矣!故我太祖皇帝之功,谓之劈开混沌,别立乾坤,当与盘古等,而不当与商、周、汉、唐并论也。二百四十年来,休息生养,民不知兵,生齿繁盛,盖亦从古所无之事”
明人邱浚在《世史正纲》中说:“洪武元年,太祖即皇帝位,复中国之统。圣人之生。自有天地以来,中国未尝一日无统也,虽五胡乱华,晋祚犹存,辽金僭号,而宋系不断。未有中国之统尽绝。而尽夷狄之归,如元朝之世者也。三纲既沦,九法亦释,天地于是易位,日月于是晦暝,阴浊用事,迟迟至九十三年之久。中国之人渐染其俗,日与之化,身其氏名,口其言语,家其伦类,十室而九矣,不有圣君者出,乘天心之所厌,驱其类而荡涤之,中国尚得为中国乎?”
我的看法与此相似,朱元璋缔造明朝,重新恢复中华文明的功绩,无论怎么高度评价都是不过分的。与此对比看看本来同样高度发达辉煌的阿拉伯文明被蒙古践踏蹂躏后的结果就知道了。虽然后来又经历满清浩劫,但明朝三百年所凝聚的文化力量,思想资源,已经给中国文明之进步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更有韧性的骨架,中国文化终究还是有希望恢复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强大性,为世界文化真正意义上多元化的均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可能,若无明代近三百年文化的积淀,这样的希望要比现在渺茫得多。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序中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朱元璋当然是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但我认为他更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否则我不会尊敬他,更不会推崇他,当然也不会在这里评论一部反映他生平的电视剧。
这版朱元璋,确实是一部严肃的有诚意的历史剧。
如果抛开历史的层面的,就电视剧本身而言论,它也很精彩,情节紧凑,波澜迭起,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至少我看的时候,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以至于熬了几个通宵。
如果把历史的因素考虑进去,那应该说能感觉出来创作者确实很真诚试图把那段历史通过电视剧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基本上所有情节都还是遵循历史的骨架,编剧自作聪明,过度发挥,喧宾夺主的地方很少。有些对事件人名的改换,发生先后次序的变化,以及分散的人物与事件合并化处理,个别的虚构,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能够接受的。
对朱元璋这个人物,可以感觉到创作者既没有因为自身的偏见,而给予胡乱丑化,也没有回避一直以来朱元璋最受诟病的所谓杀功臣所谓残暴的一面。因此,我尽管不会同意该剧中对朱元璋行为心理的所有描述,尽管觉得该剧后半段,过度渲染朱元璋对官员的严厉打击,过度渲染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威压,以至气氛几乎始终是压抑沉重甚至恐怖,但我仍然愿意给这部电视剧以充分的好评。
更何况,在有些地方的处理上,该剧确实体现出一些突破。
比如按照掼常深入人心的说法:朱元璋杀功臣,仅仅是因为他害怕功臣功高震主,有威胁夺取他皇帝位置的可能,是猜忌心理作用的结果。但在该剧中,并没有简单的归结于此。而有了更深入剖析的尝试。提到了功臣权贵在建国后,贪图享受,居功放纵,残害普通百姓,横行不法的一面,而朱元璋之所以痛下辣手,和这些权贵自身违法害民贪污腐化有莫大关系。
这点和孟森的分析是契合的,孟森说“以国家全体而论,当开创之后,而无检制元勋宿将之力,人人挟其马上之烈以自豪,权贵纵横,民生凋敝,其国亦不可久也” “太祖之好用峻法,于约束勋贵官吏极严,实未尝滥及平民”“不能使官吏畏法,则既豢民膏,复以威福肆于民上,假国宠以殃民,则国家养千万虎狼以食人耳”。当然剧中对这一点展开的还不够充分,还不够透彻,但总是有了部分表现,也就值得称赞了。
传统的观点过于聚焦朱元璋对官员的严厉,乃至杀戮,说成是残暴,至少给了朱元璋自我辩护的权利和机会。让朱元璋对性格仁善的太子说了这么一段话
“知道这荆棘是干什么有的吗......这荆棘原本是味药材,可以解毒疗伤、祛寒活血。所以这荆棘不光是鞭打犯人的利器,还是救死扶伤这良物啊。大恶大痛是其表,大善大和是其性”
“标儿,你不要老把眼睛盯在京城里面。你也应该去看看外面的天下。在京城爹是杀了不少人,但杀的都是那些不法勋贵,悖逆将士还有贪官污吏。在京城外,那些仕农工商良民百姓爹可都没杀呀。奉天殿上是血流成河,可是咱的大明天下正在繁荣昌盛。不管是人口、耕地、钱粮、赋税都远远地超过了前朝 汉朝 唐朝。所以爹杀的值。爹永远都不会后悔! ”
更何况,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胡军对这部电视剧的灵魂核心——朱元璋的演绎非常出色,从言谈举止,到眼神表情,简直和我想象中的朱元璋相差无几,可以说他演的就是我心目中的朱元璋
这就足以构成我赞赏这部电视剧,推荐这部电视剧的理由了
康熙王朝编辑是一个人 所以都很精彩 我看过陈道明康熙王朝后我感觉没有人能和陈道明的演技相比 可是刚刚看完 朱元璋胡军能和他相比而且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