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女學生校服的款式一般被稱為旗袍。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一種,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廣泛穿著,也是民國時期女學生的標准校服,甚至被視為國服。
具體來說,民國時期女學生的旗袍款式特點如下:
顏色與長度:女學生的旗袍通常為藍色,這與當時男性禮服中的藍色長袍相呼應。旗袍的長度一般長至膝與踝的中點,既保持了傳統服飾的莊重,又便於學生的日常活動。
款式與細節:旗袍採用齊領設計,前襟右掩,這與當時的社會習俗和服飾規范相符合。此外,旗袍的剪裁合身,能夠凸顯女性的身材曲線,展現了東方女性的獨特韻味。
搭配與配飾:除了旗袍本身,女學生還會搭配黑色鞋子和襪子,以及簡單的發飾和配飾。這些搭配既符合學校的規定,又能夠展現出學生的青春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旗袍是民國時期女學生的主要校服款式,但在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之間可能存在細微的差異。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變遷,旗袍的款式和風格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
綜上所述,民國時期女學生校服的款式被稱為旗袍,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徵,是中國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B. 民國的校服那麼美,現在為什麼不用了
時代發生了變化,人們也跟著進步,那麼對著裝的要求自然就不一樣了。而且現在穿校服,基本也就是從小學到高中的時候才會穿,大學的時候基本都是自己的著裝,根本就不需要校服,恰巧民國的服裝就是看起來成熟點的,並不適合高中以下年齡段的孩子穿。另外,校服就是為了統一大家的著裝,方便學生們運動,而民國這種文靜的著裝並不合適,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民國校服是很挑身材的,身材不好,穿著也不好看。
大家也都知道,民國的校服是很挑人的,必須身材好才能穿出那種年代感,否則反而會弄巧成拙。這也就是為什麼它那麼美,但是現在大多數人卻不選擇的原因。
C. 現在校服的設計比民國時期好還是差,為什麼
現在校服的設計比民國時期要好一些,因為現在的校服都已經很潮流,很現代化了
D. 民國大學生都穿什麼樣的校服
說起民國校服,大家第一影響肯定是影視劇裡面的形象,那真實的民國學生穿得校服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及日本,學生穿校服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了。中國自上世紀20--30年代部分學校及洋學堂中也開始規定學生必須穿統一的校服(主要是受了西方的影響)
一百年前,校服是社會進步的象徵;一百年後,校服是社會爭論的話題。今天和以後,校服代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或許是次要的,重要的應該是校服本身的品味。
在1929年,中華民國定都南京之後,是年的4月16日曾公布了《服制條例》,對男女禮服、制服做出規定女性禮服有兩種,一是藍色長袍,齊領,前襟右掩,長至膝與踝的中點;類似於這樣
二是襖與裙,襖為藍色,長僅過腰,袖長剛過肘,裙為黑色,長及足踝。類似於這樣
後來為了方便開始流行是上衣下裙,一雙黑色牛筋底布鞋,還有緊緊貼在雙腿的白色長筒襪,常被稱為「五四裝」。
看那我們來看看一代才女林徽因和她的表姐妹們,她們穿的是北京培華女子中學的校服
再到後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女性開始注重曲線美,原為滿族服飾的旗袍,因其製作時打得腰褶和胸褶能夠勾勒女性的身材曲線,逐漸受到大學女生的喜愛,在大學校園里流行開來。
1948年,北京清華大學,當時大學生穿著校服參加體育活動,充滿了青春和活力。
而男生的校服基本上沒什麼變化,多為改良版的中山裝,直直的翻領依偎在脖頸四周,利落、剛毅,翻蓋口袋分列兩側,成為民國學生的標配。
再到後來,為了體現艱苦樸素的精神,我們熟悉的經典款式,白襯衣配藍褲的校服開始流行(哈哈,開不開心)
時代在進步,在那個中西文化碰撞最激烈的時代,個人認為民國時期的校服真正反應了學生時代該穿的服裝,朴實,大氣,端莊得體,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想法?
E. 民國款校服那麼美,當下校園為什麼偏偏不再沿用
民國雖然短短三十七年,卻充滿了許多故事,為後人留下了很多文化印記,校服就是其中最為顯著的視覺痕跡。民國校服,曾是那樣的素雅又亮麗, 所以在如今運動校服當道之際,人們愈加懷念那一襲清新的民國校服。 於是文藝青年們, 每逢畢業季則爭相拍攝民國校服畢業照,為什麼俊男靚女對民國校服情有獨鍾呢?為何不少人喜歡穿卻得不到推廣?且聽在下為您一 一道來。
當然民國時期的裙裝等校服對人身材有最直接的考驗,身材不好的人穿上去恐怕就是東施效顰,要被人譏笑為恐龍了,故而民國校服也只是拍照cosplay之用,鮮有做常服的,估計不少人也是自忖身材不夠,也只是圖一時新鮮罷了。
或許穿什麼並不重要,最重要的則是我們心中所持有的對本邦文化的心態。民國校服文化的精髓也通過改良滲入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服飾文化中,在未來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漂亮合體的校服。
F. 民國校服,最美的校服為何如今不沿用了呢
民國時期,風起雲涌,新舊思想發生了劇烈的碰撞,無數人才涌現出來,年輕人們紛紛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求學,成了他們最基本的訴求。當年許多國家革命領袖,都有過留洋經歷,故而帶來了許多西方文化,並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中,其中民國校服,便是代表之一。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民國校服也逐漸消失在歷史的河流中,不過人們仍然沒有忘記它,這不,前段時間迎來了畢業季,還有不少大學生穿上了民國校服,拍攝了復古畢業照,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大家如此喜歡民國校服,為何如今不再沿用?分析這個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民國校服的款式。
首先是女生款。最開始時,民國女子校服分為2個款式,第1種是將西方和中方合並,形成了頗有特色的「裙衫樣式」,如圖所示,校服上半身為深色短衣(深藍色或灰色),衣擺長度不過臀部,袖口處短且露腕,衣領和衣袖部分都有精美的花邊修飾。下半身則為長過膝蓋的百褶裙,配上一雙小皮鞋,時髦而大方。
第2種則是以旗袍作為藍本改造的校服,也被稱為「短襖長裙」。如圖所示,其實這種校服和旗袍看上去特別相似,但因為是學生,所以適當調整了寬松度,並且兩側的長開口調整為短開口,看上去端莊大方,最後再根據自己的習慣,搭配小皮鞋或布鞋,均能散發出中國女生特有的東方之美。
然後再看男生款。比起女生款,男生款的講究稍微少一點,一般來說男生就穿「改良版中山裝」,直直的翻領緊貼在脖頸四周,中間襟釘7個紐扣依次排開,干凈利落,衣服兩側有口袋,方便學生們裝東西,再配上筆挺的西裝褲,和擦得鋥亮的小皮鞋,把風華正茂的少年郎們襯托得愈發俊朗。
當穿著這樣校服的男男女女們走在校園,走在街頭,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這也是為什麼時至今日,都還有無數年輕人願意穿著它們拍「復古照」的原因。然而各方面如此優秀的校服,為何逐漸消失在歷史的河流中呢?
第一個原因,不利於統一管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現在真的要沿襲民國校服,那麼是讓小學生穿,還是初高中生穿,亦或是大學生穿?讓小學生穿,既不方便,也體現不出那股韻味和書香氣,反而掩蓋了孩子們的天真童趣;讓初高中生穿,又太過成人化;可讓大學生穿吧,他們還真不一定看得上,畢竟每天穿校服和偶爾穿來拍照,可不是一個意思。
第二個原因,時代和審美觀的變化。雖然我們都知道,民國校服比起如今的運動校服優雅、氣質了不知道多少倍,但說到底它只是一個舊時代的影子,再好看也不是主流,強行「復古」反而會對新時代的孩子們造成一定的思想影響,得不償失。同理,近些年來也有人提倡「用漢服當校服」,實際上同樣難以操作。
其實如今很多設計師已經開發出了各種「改良版民國校服」,真正感興趣的人會自行購買,並不需要刻意要求人人都穿。而且學生們在學校的頭號任務是學習,真沒必要因為穿衣打扮而耗費太多時間,寬大舒適的運動服也是不錯的選擇,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