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演講稿;論中學生氣質之美
大家都知道一中「一日常規」,那麼又有多少人真正遵守了呢?上面明確的說明了在教室走廊里不追逐打鬧、喧嘩,不講粗話臟話,不開無聊的玩笑,不玩不正當的游戲,做到講話輕一點,語言文明一點,走路慢一點;可是我們的行為又是怎樣呢?似乎完全相反了吧!
注意儀表,穿校服,戴校徽,舉止文明,見師長同學應主動問早、問好,進校後要使用普通話交談。校服,不僅僅是穿,還要穿的符合中學生的要求。現在,改校服的問題日益嚴重,校服,它代表著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它能反映出一個學校所獨具的風格特色。所以,校服的合適與否,美觀與否,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認為中學生的衣著打扮要符合自身特點。中學生就像高粱拔節,本身就具有一種青春向上的自然美。大詩人李白有一句詩「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我覺得把它引伸到衣著打扮上也是合適的。中學生的美不在於華貴,帶耳墜、戒指反而讓人看了別扭。中學生的美在於自然、青春、樸素。
大家都不喜歡校服嗎?是校服的問題?還是我們審美問題?一個人的穿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心理需要和審美取向,帶有極強的個性色彩。目前,一部分學生以穿著「奇裝異服」為美,在校園中形成了一股愛慕虛榮、嘩眾取寵的不良風氣。
中學生正確的服飾審美觀念要在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教育,我認為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一、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其次,審美個性受到學校文化、學習者、消費者、自身自然條件、年齡、性別、時代特色因素的制約。中學生在服飾審美方面,如果能把握這樣一個總原則,就可以逐步提高服飾審美素質,形成良好的服飾審美修養。
服飾要與本人的年齡、身材、時令場合等因素相吻合。比如,有一些同學的頭發搞得怪怪的。於是我就把這些學生集中起來開一個座談會告訴學生這樣的頭發很很難看。但這些學生卻說:「老師,你不知道這是風度。」我覺得中學生對真正的風度沒有理解。我就告訴他風度是指人的舉止姿態,通常用瀟灑、端莊、大方等溢美之辭形容風度之美。如舉止彬彬有禮、儀態淳樸大方、談吐高雅有致,風度並不是虛浮於表面的東西,而是一個人的修養和氣質的自然延伸。你們學生的風度,應該具有學生和青春、自然、樸素的特點,在學習、工作、生活、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現出勤奮向上、進取、求實、樸素、大方、樂觀、謙和、活潑的精神風貌。相反,沉迷於模仿明星的舉止儀態會使人感到裝模作樣。同時我還告訴中學生語言是人的心靈之窗,語言的文雅得體或粗俗失當也反映人的外在形象的重要方面。因為它是一個人的思想情操、知識素養和性格氣質的外露,語言是外在形象的重要標志。行為是一個人最直接最實際的表現。行為美最能反映人的心靈美。
二、我認為應該鼓勵中學生愛學校,穿校服。因為這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和青春活力的美感。穿校服能令學生明白穿校服是以樸素大方為主,因為校服是樸素的,而學生經常穿校服也是想學生明白穿校服是一種美德。 校服也能使學生對學校有歸屬感,校服不但能讓別人知道這學生就讀的學校,更讓學生在穿校服時記起自己的學校,學生經過這樣的思想,可以令他們對學校培育出一份情。穿校服最重要的優點便是能給其它人一個有禮貌的樣子,因為校服穿得整齊便能給人有一個好印象。可以說穿校服是中學生的責任,而穿校服能培養學生養成一種正確的服飾審美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著時代的發展,跟上「時尚」與「潮流」的步伐已成為廣大青少年的自覺追求。一些初、高中和中專、職校的學生,紛紛把追逐時尚作為重要的生活內容。與此同時,流行文化的不良影響也逐漸在學生群體中蔓延,學生穿著「奇裝異服」的現象成了校園內外的「奇特景觀」(本文所說的「奇裝異服」,不僅指穿得「怪」,亦指片面追求名牌穿著;學生在校內雖大多統一著裝,但出了校門便在衣著上大肆攀比,甚至有學生在校服內套上「奇裝異服」以示「個性」)。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學校的日常管理帶來了不少麻煩。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正確地分析學生「奇裝異服」現象背後隱藏的心理原因並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服飾觀、審美觀,也就成了我們當前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一、學生穿著「奇裝異服」的心理原因分析
1、審美偏差。
希望自己的穿衣風格能得到同學的認同、贊美和羨慕,從而提高自己在同學眼中的地位,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和虛榮心。
2、瘋狂「追星」。
追星」的方式通常是,名人、明星穿什麼,他們也要學著穿什麼。於是,我們看到一些學生穿著NBA球星的隊服(仿製)或由明星代言的名牌服裝來學校,甚至在校服內套上「奇裝異服」來「吸引眼球」。
3、攀比炫耀。
有些中學生一看到別人穿著名牌服裝就眼紅,於是千方百計地纏著家長要錢,買社會上的各種流行服飾,他們根本不顧家裡的經濟承受能力,只是為了在人前「揚眉吐氣」,和別人比「闊」、比「美」、比「富」。
4、一味追「新」。
一有機會就放開手腳、隨心所欲地揮霍金錢,追求高消費,用金錢換取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新奇的服飾是最能引起他們注意的。有些學生甚至到了「不奇不愛,無奇不買」的地步,走上了追求怪異服飾的歧途。
5、盲目求「異」。
這里的「異」有雙重含義,一是指標新立異的「異」,二是指異性同齡人。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他們開始對異性同齡人產生興趣和好奇,對「愛情」充滿憧憬和渴望,在面對自己喜歡的異性時,他們在口頭上不敢表達,但常希望通過「美好的裝扮」來展示自己的魅力。於是,有的學生在穿著上選擇了「奇裝異服」,希望自己能夠引起異性同學的注意,這是其不成熟心理和幼稚行為的表現。
未成年學生不宜穿奇裝異服。主要原因有:
一、擠二、開支加大,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
二、開支加大,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
三、可能會「顧''外''失''內''」。培根說過:人一旦過於追求外形美,往往就放棄了內在美。有許多學生為了得到想要的衣服,不顧「家情」硬纏父母,或是別人穿得漂亮了就妒之、恨之。
四、會給學習、生活帶來許多不便,甚至會影響、危及學生的身體健康或生命安全。如身穿特長、特寬的長褲,無領、無袖的短衫等奇裝異服,在上下樓梯、做實驗、上體育課時,極易發生纏絆、摔倒、劃破、濺傷等事故,傷了自己還殃及他人。
總之,學生的穿著打扮應以樸素、簡約、整潔、合身為原則,不宜穿奇裝異服
⑵ 如何寫一篇以《我們的校服》為題的演講稿要400字左右。
我們學校的校服 「嗯 ...... 」我踱著腳在書房裡轉來轉去。今天的話題是我們學校的校服。 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的校服。我們五年級的校服主是綠色和白色構成的運動服。 校服背後印著學軍小學綠色的英文標志 「 XJXX 」, 校服正面用淺綠色的線綉著」 XJXX 」和一隻綠色的小燕子圖案。只見媽媽拿著一件毛領衣服,對我說「校服 跟人一樣,要學會看它內在的蘊意。」媽媽這番話,使我浮想聯翩。我立即跑到 書桌前,匆匆寫了起來。 我們學校校服有六種色彩。分別是:藍色、深綠、 桔色、黃色、淺綠、大紅。仔細一看,這些都是亮色。為什麼不用白色呢?黑色 呢?我發現這些顏色都各具特色。 如: 淺綠是代表春天生機勃勃的色彩。 也顯出 了強烈的生命力 ...... 忽然,我想起老師提起過用校歌來分析,又想起「尊 師愛校」、「勤學守紀」、「快樂」 ...... 這不就是其中的蘊含嗎? 我又想起 那隻小燕子, 小燕子是一種鳥, 鳥表達了展翅高飛, 沒想到一件讓人覺得微不足 道的校服, 竟蘊含著如此大的蘊意啊。 我悟出了一個道理: 一件微不足道的東西, 很可能蘊含著深刻的意義。 我穿上了校服, 心裡發出由衷的感嘆。 這件校服, 穿出了學軍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