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四位奶奶蠟染旗袍視頻

四位奶奶蠟染旗袍視頻

發布時間:2025-09-25 22:44:02

1.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1.中山裝 布鞋 農村老年人不用買的現成腰帶,用長布條或繩子系褲子 衣服的紐扣用布條盤扣袢 農村老大爺自做的扣袢對襟粗布汗衫 農村和少數民族的織布 農村老大媽穿自己做的偏大襟的衣服 小女孩兒們扎小辮兒用紅頭繩
小孩兒眉心點紅點兒 小男孩兒自出生就留胎毛小辮兒

2.吃飯用筷子 吃飯、喝湯用大碗嘩肆並且端著碗喝 農村做飯用特大號大鐵鍋 炒菜用大油旺火爆炒 一家吃飯不分餐而是聚餐,同吃一個盤里的菜 生吃大蔥、小蔥蘸醬 吃生蒜 吃餃子 饅頭 手擀麵條
餅子、窩頭 喝粥 餄餎 燉骨頭 雜燴菜 煎餅
油條、果子、鍋箅兒、麻花、麻葉 粽子 元宵
餛飩、雲吞 燒餅 糖葫蘆 喝白開水 原發自我國的各種蔬菜水果等等,中國吃食幾千種,都是傳統

3.中國式住宅各省、各市、各民族、各區域都有極獨特的特點,睡大火炕 不用上網或各處打聽,找到我國發行的民居郵票就可看個大概

4.先民創的各種獨輪車 農村自己攢、焊的自行車 出門遠行看黃歷

5.過祖先遺留傳承的節日 拜祖先 磕頭 燒香
燒冥紙錢 唱聽看京劇、地方戲 舞獅、舞龍 、高蹺、秧歌、旱船、落子、相聲、京東大鼓、西河大鼓、對歌、花燈、踢毽子、打陀螺、燈謎、歇後語、拜年、中國紅、中國畫、文房四寶、癢癢撓、年畫、對聯、石獅子、供神仙及祖宗牌位、花圈、挽幛、輓聯、紅白事隨禮、中式傢具、中國瓷器、中國雜技、漢字、漢文化、黃歷、易經、八卦、道教、古遺跡、古建築、詩詞歌賦、撲滿、中國結、中醫中葯、糖人、鴿子哨等等等等
衣食住行、文學、藝術、婚喪、建築、禮儀、節日、時令、製造、科學、宗教等等均在其中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握首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段蘆數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2. 各個民族的風情,習俗。快!

1 、阿昌族:分布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制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 白族:分布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雲南、青海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語言。——羊皮襖、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雲南,人口8.2萬余,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彈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綉花、雕刻面具
6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19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種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跳板、長鼓舞
7 、達斡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剪紙,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0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和竹橋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 、德昂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於種茶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象腳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志,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1、東鄉族:主要分布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人口3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2、獨龍族:分布在雲南,人口0.5萬餘人,他們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首先風尚。絕少發生盜竊現象。有自己的語言。——織獨龍毯,烤烙餅
13、鄂倫春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0.6萬餘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4、俄羅斯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1.3萬餘人,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拉手風琴,烤麵包
15、鄂溫克族:分布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人口2.6萬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馴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灣省,其餘少數分散居住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約40人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有自己的語言。——竿球,龍舟,編織
17、仡佬族:分布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人口約4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糯米團,地戲
18、哈尼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25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梯田,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19、哈薩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約1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善刺綉,綉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剪羊毛,彈唱,刺綉
20、漢 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人口10.4億餘人,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廟會,舞龍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龍江省,人口0.4萬餘人,是中國北方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製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餘散居全國各地,人口860萬餘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有自己的語言。——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廣西,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沿海漁業,兼營農業和鹽業,有自己的語言。——哈亭,彈奏獨弦舞,踩高蹺
25、景頗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1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目腦縱歌,跳孔雀舞
26、柯爾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龍江,人口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禮
27、拉祜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4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萬餘人,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5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上刀桿
30、珞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0.2萬餘人,主要從農業和狩獵,有自己的語言。
31、滿 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約98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漁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穿旗袍,薩滿舞,二貴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廣西,人口7.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飼養菜牛和編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語言。——分龍節舞龍
33、門巴族:分布在西藏,人口約0.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編制竹藤器和製作木碗。有自己的語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內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萬餘人,以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馬頭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車
35、苗 族:分布在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刺綉、桃花織、錦蠟染和銀飾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蘆笙,吊角樓
36、仫佬族:分布在廣西,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語言。
37、納西族:分布在雲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東巴舞,臘染
38、怒 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織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雲南、四川,人口2.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吹葫蘆笙,彈唱,集體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產,有自己的語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8.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藝也發達,有自己的語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除種水稻外,還普遍種植茶樹、甘蔗等經濟作物,有自己的語言。
43、水 族、分布在貴州、廣西等地,人口3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語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45、塔塔爾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萬餘人,以經營商業為主,兼營手工業和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會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萬餘人,土家織綿以其「色彩斑斕,做工精巧」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擺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雲南,人口35萬餘人,從事農業,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國民族舞蹈中獲獎,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甩發舞
49、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糧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語言。——手鼓舞
50、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約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1、錫伯族: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約17萬餘人,主要從事漁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2、瑤 族: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等地,人口1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盤王節、長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657萬餘人,喜食「砣砣肉」,愛飲「桿桿酒」,舞蹈音樂獨具特色,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虎節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肅,人口約1.2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崇尚騎馬和射箭,有自己的語言。
55、藏 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等地,人口459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舞,布達拉宮
56、壯 族:分布在廣西、雲南等地,人口1555萬餘人,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錦」享譽海內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3. 「國民千金」司藤遇到「窮劇組」:衣服自己做、布鞋夜市買

「植物系」傲嬌女友和「鈔能力」敗犬男僕的愛情故事真的是甜到冒泡,劇集追完了,還是忍不住看一篇特別說一下《司藤》的服化道。


劇組造型師說《司藤》零贊助,既有自費購買,也有設計定製,但「窮」劇組也挺豪橫,怒做了超過80套服裝,真正出鏡的大概只有40件,從民國的旗袍、中式的漢服、民族的大褂,再到宮廷的禮服...各個美觀精緻。



司藤卒於1939年,少女時代的她挽著復古波浪卷發、身穿傳統的旗袍,走在民國時期繁華的大街上。旗袍的確最襯氣質,只要穿上它的人,自帶一種圓潤的年代美,突出女性恰到好處的曲線感。




作為一枚精緻的太奶奶,司藤第一次正式出場是一件珍珠白旗袍,齊腰發、柳刀眉、櫻桃口,散開的半袖是30年代後期流行的款式。



劇中司藤獨愛旗袍,恨不得想要從綢緞布匹開始挑選,量身定製,手工打造,當然,現代 社會 只能湊合湊合工業流水線的旗袍了,穿了一件收口的五分袖蕾絲刺綉旗袍。



雖說這件薄荷綠蕾絲旗袍被司藤小小的嫌棄了一下,但這可是劇組造型師拿出來的私人收藏,透過線下展覽圖片能看到,從選材、細節到做工都極其精巧別致,絕對不是行活。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司藤坐在院中看書曬太陽時穿的香檳色珍珠描邊旗袍,老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銀子扔在哪裡,終歸是看得出來的。



除了傳統剪裁的旗袍,《司藤》中出現了超多新式改良旗袍,也難怪劇組要放棄找贊助了,如此龐大數量的新式旗袍,真的很少見了。



姜黃色絲絨旗袍據說花費工人半個月的時間,對於真正的愛旗袍的民國人來說,好東西都是要等的,只不過是現代人太習慣短平快,少了關於美的耐心。



旗袍中的雲肩,也叫披肩,原本是保持肩膀和領口清潔的,後面演化成裝飾,是漢族傳統服飾中獨有的元素。



雲肩既可以和旗袍使用同一種材質,也可以只在顏色上做呼應,黑色絲絨斗篷上面還有柳葉般的暗紋,和旗袍上的枝葉圖樣也有所呼應。



除了絲質和絲絨,紗也是雲肩常常選用的材質。



白紗仙氣淼淼最是富家千金的心頭好,薄如蟬翼的紗,總要在密密鑲上珍珠作為紋理。說起來,傳統的手工藝者其實就是中國最早的高級定製設計師,只不過我們確實少了紀梵希、香奈兒們的品牌管理意識。



還有一件湖藍色絲絨雲肩,厚厚的流蘇蓋住了連裡面內搭旗袍。



內搭旗袍從未單獨出鏡過,可還是把細節做到極致,刺綉都是呼應女主身份的白藤花,連盤扣也是藍綠色的。



還有一種雲肩是純粹的裝飾品,直接和旗袍做在一起的,類似我們今天說的假兩件。



戲中還有出現了好幾套長及腳踝的斗篷,也許在古代斗篷有保暖和美觀的雙重目的,在便攜性上很難再獲得現代人的喜好了,但斗篷的實在是氣場神器,一件綠色連帽斗篷,讓人很想念一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劇中有一件中西合璧設計的洋裝,內搭是長袖洋裝,前胸是頗具東方風情的畫框圖樣,據說,因為絲絨布料過於柔軟,縫制畫框圖樣的時候前前後後做廢了3件。



原本打算放棄這套設計,沒想到造型團隊的第4次嘗試竟然成功了。



民國少女時的司藤湖藍色連帽斗篷綉滿了標志性的藤紋圖樣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套。



不僅僅是旗袍,《司藤》也出現了國民熱度最高的中式漢服,基本也是延續了自購或者定製的路線,寫毛筆字時候的藍白漢服外袍來自生活在左。



躺在藤椅上的中式服裝依舊是定製的葉子漢服。



在家裡的水墨畫桑蠶絲褂子



墨藍色孔雀紋長裙同樣來自生活在左,此處不得不提和故事背景相呼應的民族風。



有意選擇色彩明艷的民族服飾,這也成為劇中服飾的亮點所在。



更有當地取材購買的服裝用品,秦放看到司藤每天踩高跟太辛苦了,送的一雙平底布鞋購置於西雙版納的星光夜市,既降低預算,又符合故事情節。



沈銀燈隱居在苗寨,民族手工蠟染披肩搭配做工精良的的銀飾,讓她成為劇中的民族風擔當。



銀燈的上衣以及銀飾大多在雲南當地購買的,據說造型師也曾經淘寶過銀質首飾。



但淘寶上買的完全比不上當地傳統手藝人敲制出來的銀質首飾,寫到這里覺得劇組想騙我雲南 旅遊 。



造型師說零贊助不代表拿不到贊助,只不過主角們上山入水借衣服怕賠不起,意外地讓大家想辦法設計定製、就地取材,「窮」劇組不迷信大牌,意外成就造型上的創意。



雖然沒有特定的品牌贊助,但劇中也出現了本土品牌BANXIAOXUE的服裝,這位新銳設計師的作品自帶東方元素和風格。






尤其是司藤坐綠皮火車入藏的那套又有歐洲宮廷復古。



姜黃色真絲家居服來自界內界外。



現在的改良旗袍和新式漢服單價不菲,或許一些自帶古風古韻的常服,更有實用性,值得買一買。


無論是定製還是購買,在細節和巧思上全部呼應主題,景甜飾演的藤系外星人,從花樣、紋路到造型,處處呼應大自然、花朵、藤蔓的元素。從劇作本身來說,既有傳統又有改良,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習慣,堪比中國傳統服裝美學大賞。



我也挺好奇的景甜在劇中的細長柳葉眉會不會成為輪回的新風尚。



扒到之前「人間富貴花」景甜的粗長直現代眉形,對比來看真心認為細眉最美。



反正側邊一字夾已經火了,淘寶上無數個「司藤同款」。



最後,附贈一份大好河山 旅遊 指南,劇組從雲南香格里拉、大理、西雙版納、無錫到浙江橫店輾轉多地取景。



依山傍水、藍天白雲、秀美清新...真心是在騙我們出門 旅遊 ... END



文: 林曦Alice, 探索 時尚 美學,記錄靈感生活,文章收錄於公眾號「曦有專欄」

4. 時尚奶奶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旗袍穿搭

旗袍在中國服裝文化當中絕對稱得上是國粹,它這種即具有民國風又進行不斷改良添加現代元素的衣服,不僅可以襯托出東方女性的完美身材,也彰顯了我們東方女性的無邊魅力,因此,如何把一件旗袍穿的優雅得體,搭配、講究上就要格外注意了。最近火遍抖音和網路的 4 位時尚奶奶,不論她們出現在哪裡,都是最吸引眼球的一道風景。

“不同的設計師的風格不一樣,是知性的,還是大氣的,還是妖嬈的,要通過自己展現出來。走秀不是簡單的走路,是在把自己對服飾的理解和自己的沉澱展現出來,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學習和領悟的。”小到一個表情,需要對著鏡子練習很多次;大到一個舉手投足,要思考怎樣的動作能傳遞服飾的內涵和自己的氣質;或是簡單的一個轉身。

與四位奶奶蠟染旗袍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胳膊粗平胸穿啥裙子好看 瀏覽:591
我沒有新圍巾英文怎麼說 瀏覽:31
膠州實驗高中校服 瀏覽:453
涪陵五中要求每天都穿校服嗎 瀏覽:951
大眾發電機皮帶安裝方法 瀏覽:423
長款個性襯衫價格 瀏覽:515
在外面褲子出褶子怎麼辦 瀏覽:23
蕾絲衣服搭配外套 瀏覽:575
淘寶童裝拍照技巧 瀏覽:826
海瀾之家的褲子怎麼粘啊 瀏覽:961
旗牌王牛仔褲叫什麼 瀏覽:580
四位奶奶蠟染旗袍視頻 瀏覽:629
有哪些名牌褲子 瀏覽:474
粉上衣藍褲子搭配什麼樣的鞋 瀏覽:701
走秀長款旗袍圖片大全 瀏覽:539
白馬有童裝嗎 瀏覽:475
比亞喬台風皮帶打滑 瀏覽:690
a版呢女裝短視頻展示 瀏覽:185
布同女裝加盟費多少錢 瀏覽:43
徐州萬達有哪些男裝品牌入駐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