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局規定校服的收費標准因地區而異,具體金額由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與當地物價部門協商確定。
2. 例如,高中生的針織夏裝每套價格上限為104元,春秋裝為128元,冬款棉衣套裝為235元,冬季沖鋒衣為235元,絨褲為90元。
3. 城市小學生的校服每套價格上限為60元,中學生的校服每套價格上限為70元。
4. 學校不得收取與學生入學或轉學相關的捐資贊助費、幫困基金等費用。
5. 農村學校不得收取校服費用。
6. 學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強制學生(家長)購買校服。
7. 學校按照上級規定采購校服,每3年為一階段,通常在起始年級組織家長根據自願原則購買。
8. 家長可以自行購買或製作校服,校服款式應保持穩定,減少家長重復支出。
9. 全市統一校服的學校需在廣泛徵求家長意見的基礎上,按照「適用、實用、夠用」原則組織征訂。
10. 一般情況下,小學一、四年級及初一、高一新生統一征訂校服,不組織畢業年級學生統一征訂。
11. 如有遺失、損壞或不合體的情況,學生可以補定校服。
12. 統一校服的征訂可以由學校代辦,也可以由家長在供貨商官網自行購買。
13. 採用「一校一服」的學校需廣泛徵求家長和學生意見,確定校服的價位、質量、款式、采購方式和售後服務等細節。
14. 「一校一服」學校的學生服裝在質量相近、件數相等的情況下,新一輪采購價格不得高於全市統一服的價格。
15. 在件數多於或質量優於統一服的情況下,新一輪采購價格不得高於統一服價格的兩倍。
16. 每位學生采購的校服數量不得超過四套。
⑵ 北京有哪幾所中學的校服是紫色的
1. 16中、13中、1中均可見紫色校服的身影。
2. 校服,作為學校規定的統一著裝,旨在規范管理,體現學校形象。它起源於歐洲,並在我國歷史中不斷發展演變。
3. 穿上校服,學生能夠展現出精神飽滿、活力四射的青春風采,同時也是學生時代的重要標志。
4. 校服制度的實施,對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形象以及增強集體榮譽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盡管校服存在一些缺點,如可能不利於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以及質量問題等,但它仍然是學校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6. 自辛亥革命以來,校服的樣式和色彩伴隨著歷史變遷,承載了無數人的青春記憶。
7.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打破了傳統的等級色彩制約。
8. 三十年代,旗袍樣式校服流行,逐漸取代了原有的裙衫式制服。
9. 四十年代,校服風格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樣式。
10. 五十年代,校服較為隨意,缺乏統一規定。
11. 六十到七十年代,校服以舊軍裝為主,這一時期「校服」一詞在我國消失了。
12.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校服重新回歸,但校服樣式各不相同。
13. 九零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成為主流,顏色和面料多樣。
14. 二十一世紀,制服式校服因其規范性和美觀性再次受到青睞,加入了時尚元素。
15. 2014年,教育部批准成立全國中小學學生裝(校服)研究中心,推動校服標準的研製。
16. 2015年,《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准出台,對校服的材質、安全性能等方面做出了規定。
⑶ 誰知道這是西安哪個高中的校服
西安市長安區興國初級中學,在長安區韋曲
⑷ 成都有幾所初中校服是藍色的
我知道的高新區的好多初中校服都是藍的,還有四七九,是不同程度的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