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旗袍的話一般是建議大家盤發的,尤其是低發髻的盤發會比較好看一些,還可以嘗試使用發簪等比較古典一點的裝飾品,讓旗袍的氣質更加凸顯。
穿旗袍配什麼發型
第一種、溫婉的低盤發
旗袍本身就是屬於較溫文爾雅的服飾,如果是這樣淺色柔美多的顏色,就適合這樣的低盤發,將頭發分成中分的形式,再把頭發編成了一個低位的麻花辮,最後再把後面的頭發給盤了起來!這樣的一款發型不僅看起來整個人都很溫柔,而且也非常的感覺舒適!
第二種、復古的手推波紋發
如果是出席比較重要的場合或是參加活動,自然就是要搭配一襲精美華麗的旗袍了,那這時候有一款復古氣息的手推波紋發型是再適合不過了!這款發型跟旗袍一樣也有很悠久的歷史了,在老上海的舞會時很多的名媛們都很熱愛這款發型,既大氣又嫵媚!
第三種、傳統的簪子發髻
運用傳統的簪子梳成的發髻也是搭配旗袍的一種發型,有些優雅的女人很喜歡穿一些亞麻棉質的旗袍,搭配這樣一款古樸的發髻造型真的很有古典韻味哦!
穿旗袍發型怎麼盤
第一步,打卷
將頭發梳順,然後將頭發沿著分發線,將頭發分為上下兩個部分。然後將上半部分的頭發,利用打卷的方式,將頭發捲成卷然後固定在一側。接下來就是將下半部分的頭發打理梳順,然後利用同樣的打卷手法,將頭發捲成卷,固定在腦後。一定要注意發型的圓潤和飽滿。
第二步,成型
將前區的頭發進行三七分,把一側分出較薄的一片發片,然後用食指和中指夾住分出來的發片,用右手拿梳子穿透發片,和左手相互配合,貼著頭皮推擠出S波紋的形狀,然後用鴨嘴夾固定住。接著前區的頭發其他部分也是同樣的手法,分出發片,然後推擠出S的形狀再用鴨嘴夾固定住。
第三步,裝飾
利用一些小帽子和小配件來裝飾你的發型,達到更完美的效果。
穿旗袍長發怎麼梳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旗袍的古典美,最相襯的就是長發。一頭溫柔的長發披肩,整個人的氣質都變的溫婉大方。而長發的可能性是最多的,可以是直發可以是卷發,可以是編發可以是盤發。
相信有很多女性會喜歡長發飄飄的感覺,將頭發披散在身後,顯得身姿婀娜。行走間黑發飄逸流動,自有一番美感。只不過要注意的是,有的時候披發沒有選擇合適的方式,既會遮擋旗袍前面的立領和盤扣,也會顯得背影不夠挺拔。
穿旗袍盤發方法
1發簪盤發:
有依靠發簪來固定發型的,下面給大家找了一張如何用發簪盤發的步驟圖,有興趣的小夥伴就抱走吧。
2發卡盤發:
還有是用發卡來固定發型的。下面也給大家找了一個相關的教程。想嘗試的小夥伴也可以動手嘗試一下。
❷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2)手工編織名媛旗袍編織視頻教程3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❸ 如何穿搭才好看
關於如何穿搭才好看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只要根據自己的膚色和氣質,然後揚長避短的去選擇穿搭,基本上都不會太難看的。首先要了解哪些顏色適合自己,其次自己的氣質能夠駕馭哪些款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穿搭,一般出來的效果都會很好看的,且可以令人眼前一亮的喲!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穿搭的漂亮好看,但就是不知道要如何搭配才能具有這樣的效果,一個不小心就很容易踩到穿搭上的雷區,這樣既花了錢又沒有穿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比如說大牌穿出了地攤貨的效果之類,那關於穿搭這方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個人經驗!
我是很喜歡穿搭自己手工編織的毛衣,因為我在編織毛衣的時候,首先會選擇適合自己膚色的毛線顏色,其次會選擇自己能夠駕馭的款式來編織,我對自己的氣質特徵非常的了解,然後再通過量體裁衣的精心編織,織出來的毛衣有可愛型、成熟性、干練型等等,每款風格我都可以展示出自己獨有的魅力,別有一番好看的簡約風格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西裝外套——(門店的設計師款)價位:800左右
內搭亮粉色背心——zara價位:100-200左右
內里蕾絲bra——自家的 價位:350
今日的風格偏 girl 我讓舉困還剪短了我的頭發
裙裝總是經久不衰,一年四季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不得不說,裙裝在 時尚 界,占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
而到了夏天,裙裝更是一枝獨秀,大街小巷,一眼望過去,幾乎都是裙裝的天下。如果想要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吸睛的小仙女,那麼在裙裝的選擇一事上,還需下功夫,不能落了俗套。
最近兩年,漢服古裝在短視頻里火了起來,從而引發了一陣「國潮」,打造了一系列國風節目。
所以,裙子帶點國風的味道,定然有獨特的美。
LOOK1:復古裙
時尚 是個圈,復古二字,一直在這個圈裡轉來轉去,基本上每隔一段時日,就會被拿出來秀一圈時裝周。
只是,復古的定義,從來沒人能夠真正說答老清楚。反正有一點過去的影子,什麼設計啊,款式啊,風格啊,都往復古身上靠,倒是有點「碰瓷」復古的感覺。
先前,像宮廷風、法式風還說得過去,到後來,搞得連裹身裙、牛仔裙、碎花裙、公主裙等等,都變成了能驚艷時光的復古裙。
因此,別太糾結什麼才叫復古裙,只需謹記一個定理:與身邊人不同,就是復古。
LOOK2:刺綉裙
源於人們對衣著裝飾的需要,加上古代發紡織、染色技術不高,刺綉得以出現並發展、沿傳至今。
現在正值夏日,相對清涼的薄紗裙子,如夢似幻,又仙又甜,約會、出遊,甚至在職場,都有了一席之地。
而薄紗裙子,若是與刺綉合二為一,就更添一絲唯美。
薄紗的坦念若隱若現,無形中釋放出性感的韻味;刺綉元素一般只是小面積的點綴,行走間如同絕美畫卷,頓生靈動之感。
LOOK3:改良旗袍
傳統旗袍其實很講究的,性質特點多不勝數,領、襟、袖、裙擺變化多樣,讓人一看,自然而然想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灘名媛。
同時,旗袍『挑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駕馭旗袍,所以旗袍像是信仰,買一條放櫥櫃里,卻不穿出去,頂多偶爾興起,對鏡自憐。
好在,旗袍也在慢慢改變,設計師融入了 時尚 、流行的元素,遂有了改良版旗袍。改良版旗袍『百搭』多了,比如再也不用盤起頭發,採用隨性的披肩長發、俏皮的麻花辮,都可以輕松美一個夏天。
LOOK4:旗袍裙
改良旗袍只是在傳統旗袍的基礎上,進行了小范圍的修修改改,大致上還能看出它的『前世今生』,但旗袍裙就不一樣了,它將傳統旗袍的上半身和連衣裙的下半身拼接起來,設計上也偏向復古。
旗袍緊致修身,線條的視覺沖擊感十分強烈;連衣裙的下擺,則比較寬松,就有種高腰的既視感。
不過,旗袍裙終歸對身材的要求較高,普及率不如改良旗袍。
盡管裙裝搭配方便,直接套上去,再隨意挑雙鞋子,就能優雅出門。無需花費心思,簡直是選擇困難症的『靈丹妙葯』。
但是,哪個女人願意淪為芸芸眾生?誰不想變成人群中的焦點?
所以,裙裝雖好,萬不可貪一時之簡單,也得好好想想,哪類裙子更與自己相得益彰~
女孩子要變美,穿搭一定要下功夫。尤其是身材比例可能不是太完美,或者身高是硬傷的女孩子,一定要學會適合自己的穿搭,然後才能展現自己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學學怎樣穿搭才能變漂亮。
先來看幾款稀小裙子吧!
第一款小裙子是款法式吊帶裙 法式吊帶裙是非常精緻,很有自己小心機的一款裙子。這款裙子很適合身材勻稱,身高偏高的小姐姐,要想自己變漂亮一定要在穿搭上下功夫哦!
在說一款包臀吊帶裙,這款裙子上身效果非常棒,把女性凹凸有致的身形展現的淋漓盡致,像一件藝術品一樣。下邊的紗質裙擺,很俏皮的展現出來了女孩子純真的天性。搭配一件西裝外套,低跟小皮鞋,非常 時尚 好看!
白色短袖配黑色工裝褲,非常酷,還特別不挑身材,幾乎所有小姐姐穿上之後都非常好看。帶搭配一雙黑子皮靴,和黑色雙肩包,整個人看起來非常 時尚 ,還特別顯瘦,顯高。
紫色緊身吊帶裙,搭配小白鞋。這種搭配偏學院風,適合在校大學生或者白領,它非常簡約,干練。很好的把小女孩清純的氣質展現了出來。戴一個鴨舌帽,出街回頭率肯定很高的喲!
穿搭一定要出彩,這是很重要的,找到自己的風格更重要,所以,小姐姐們要學會找的適合自己的穿搭哦!
馬伊琍算是 娛樂 圈中演技非常好的女演員了,當年她出演的奮斗,還珠格格三等電視劇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現在的馬伊琍已經三十四歲了,也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女人了,雖然她一直都留著比較干練的短發發型,但是她身上的女人味也是非常濃郁的。很多三十多歲的職場女性到了春天就不知道該怎麼穿了,可以跟著馬伊琍學習一下穿搭技巧,輕松穿出高級感。
馬伊俐的很多日常造型或出席活動的造型都偏職場風格。所以她的一些穿搭技巧特別適合一些比較成熟的上班族。對於上班族來說,西裝外套是老朋友了,但很多人覺得西裝外套穿多了會有些單調。覺得沒有新意,那我們可以選擇其他款式的大衣啊,不要總是穿一種款式的衣服,如果穿純色的大衣,你可以試試格子元素。
這套黑色格紋的西裝看起來很成熟大氣,而且這套西裝的格紋比較細,看起來很精緻。這套衣服的褲子屬於高腰款式,所以很好的展現了大長腿。
同樣是格子元素的西裝,這套深藍色的西裝看起來給人很不一樣的感覺。這套衣服比較稀疏,比較大,你看這套衣服,可能會有一種床單甚至桌布的感覺,但穿上身體後,這種感覺就沒有了。只有服裝帶來的正式感和休閑感。
這兩件衣服的版型是比較普通的西裝版型,穿在身上比較修身。更能凸顯女人味和精緻。馬伊俐選擇了白色吊帶作為內搭,最百搭。無論什麼款式,什麼款式的大衣都可以選擇這款小吊帶作為內搭。
所有西裝中最經典、最常見的就是純色,比起格子元素的西裝,純色看起來更穩重大氣。馬伊俐的這件黑色外套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穿起來卻可以很優雅精緻。而且這件外套並不是純色的,而是用白色蕾絲作為裝飾,這樣看起來會更加精緻優雅。
同樣是純色的外套,不同的面料會帶來很大的不同,比如這套金絲絨面料的套裝。這種面料的衣服很有質感,在燈光下顯得熠熠生輝,給人一種很高級的感覺。這種面料做出來的衣服很不錯,從褲子上就能看出來,很顯瘦,對於身材的修飾效果也比較好。
這套衣服是飽和度比較高的寶石藍,這種顏色看起來衣服很高貴,再加上優質的面料。看起來更大氣。這個顏色相對來說比較適合一些比較大的場合,如果是日常上班穿,可能會有點太隆重了。
當然,不可能只穿西裝或西裝外套上班,隨著天氣慢慢轉暖,一些比較輕薄的面料穿起來也很舒服。這件墨綠色的雪紡上衣看起來很輕盈,墨綠色也是很白的顏色。
這件上衣從正面看是一件普通的上衣,但是從北面看,我們會發現衣服的後面有一個小小的鏤空設計,既能給人一點性感的感覺,又不會太露骨。馬伊琍穿的這件上衣搭配了一條黑色的裙子,在顏色上是非常經典的搭配,而且這條黑色的裙子也是比較正式的款式,搭配一些正裝是沒有問題的。
照著做 慢慢就會改變了
豐滿整個冬天
胖子穿搭主要是能夠遮肉,遮住大胸和大肚子!褲子要遮住大粗腿!最後一定要干凈!
❹ 民國時期3位旗袍名媛是誰
旗袍qípáo [chi-pao] (英文名稱:Chinese dress)因其式樣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改制而成,故稱。是民國時期中國婦女開始穿著的、帶有傳統風格的長衫。興起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尤其興盛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上海。
普遍認為,旗袍不同於滿族民族服飾「旗服」,現代旗袍是有中國特色,迎合西方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興起於二十年代,流行於三四十年代的時裝。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旗袍基本絕跡,但近年來旗袍有一定回暖趨勢,特別表現在迎賓小姐、禮儀小姐的旗袍制服化方面。
❺ 新中式盤扣,方寸之間有大美!
藝術在細節:新中式盤扣的魅力</
在歲月的流轉中,一根細小的彩繩,經過巧匠的精心編織,盤旋成結,便化身為承載歷史韻味的紐扣——中式盤扣。它不僅是衣物的連接,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獨特的藝術形式在方寸之間綻放出大美風采。
旗袍的靈魂紐扣</
有人稱,中式紐扣是旗袍的畫龍點睛之筆,沒有它,旗袍的韻味似乎會減色不少。它不僅是功能性的存在,更是旗袍靈魂的點綴,通過盤、包、縫、編的細膩手法,盤扣成為了旗袍上的獨立藝術品。
歷史的演變與創新</
盤扣的根源可以追溯至中國古代,尤其在清朝,盤花扣是寬衣大袖的旗裝中不可或缺的裝飾。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清初服裝風格轉向窄袖筒身,盤扣的功能與裝飾性更加明顯。民國時期,盤扣的花式繁多,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如三十年代的一字鞭扣,以其禁慾式的性感成為了當時的流行。
藝術與功能的完美結合</
盤扣的工藝精巧,每一道工序都蘊含著匠人的匠心獨運。在旗袍上,它們如同詩畫中的神來之筆,不僅固定衣襟,更承載了民族的風韻與歷史的記憶。如清末民初油畫中女子衣襟上的盤扣,或是1934年陳進畫作《合奏》中的細節,每一扣都凝聚了時代與設計師的巧思。
穿越時空的精緻</
無論是在宋美齡的旗袍上,還是在三十年代上海名媛的華裳上,盤扣都以其精巧的設計和獨特的魅力,講述著東方美學的故事。它們不僅僅是服裝的連接,更是情感與文化的傳遞,每一扣都蘊含著細致入微的情感表達。
新中式盤扣,雖看似簡單,卻在方寸之間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與細膩,它不僅連接著過去與現在,更在每一件旗袍上,訴說著東方女性的優雅與韻味。
❻ 旗袍如何穿出時尚感
愛旗袍的小夥伴如果想要穿旗袍出行的話,就要好好選擇一件旗袍,而且還可以利用一些小單品,讓旗袍多一點時尚的感覺。
❼ 為旗袍而生!83年做5000多件旗袍,上海灘名媛們背後的男人
「我不辛苦,不忐忑,不虧欠我這一輩子,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狀態。」—— 褚宏生
發現中國好手藝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說起旗袍,大多數人腦海里都會不自主地閃過《花樣年華》里的蘇麗珍。
在劇中,張曼玉以23套顏色、風格各異的旗袍展現了優雅迷人的東方女性之美。
我想大抵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瑰麗的旗袍夢。
電影《花樣年華》劇照
旗袍固然美,卻也離不開手藝人的創造。
他們用一針一線將旗袍的獨特向世人展現,唯有創造的生靈才會是生靈。
褚宏生便是這其中的一人,從16歲到99歲, 他一生製作了5000多件旗袍 ,
從民國美人到現代名媛,從政治圈到影視圈,無數人拜倒在他的手藝下,成為他的忠粉。
手藝人的成長,大都並非一蹴而就的,
而儲宏生的成功,卻彷彿輕而易舉。
可能荊棘遍地,但我仍想走一遭
2017年,褚宏生99歲。這個年近百歲的老人,從16歲開始,只做一件事——手工製作旗袍。
16歲那年,褚宏生被父母從蘇州吳江老家送到上海,拜當時上海灘最有名的裁縫朱漢章為師。
學徒僅僅2年的時間,他便因為影後胡蝶量身定製的旗袍而一舉成名,轟動了整個旗袍圈。
當時不管在誰看來,他的成功都過於順利。 但在成功的背後,隱藏的是他當學徒時的努力和用心。
褚洪生工作室
當時與褚宏生同期的徒弟們都開始動手幹活時,而師傅卻一直讓自己練基本功,褚宏生只能幹著急。
但其實是師傅看出他是塊好料子,又怕他把「學生意」錯當成「跑生意」——把待人接物的技巧當成了養家糊口的路子,所以才用 3 年時間磨煉褚宏生的性子。
「剛開始的時候我特別不服氣,氣呼呼地去找師傅理論,」褚宏生慢悠悠地回憶, 「幾年後,我才理解師傅的苦心,他是讓我別心急,說以後我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褚宏生出師後,師傅送給他一條愛馬仕款式的老皮尺,搭在褚宏生的脖子上,這一掛就是77年。
1936年,他接到了自己作為學徒的第一個大單,為影後胡蝶量身定做一件旗袍。正是這筆訂單,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時褚洪生因為創新的理念與師傅爭論不休, 他堅持選用法國蕾絲替代原有的面料, 這樣新穎又大膽的想法,在當時如若失敗,可能會成為他旗袍生涯永遠的黑點。
他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不顧師傅的反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與傳統相悖的一條路,可能荊棘遍地,但他仍想走一遭。
獨特的旗袍遇上美麗優雅的佳人,二者交相呼應,一經面世,就受到了眾人的追捧。有人感慨: 「以胡蝶之艷光亦未能使旗袍失色。」
自那以後,褚宏生逐漸名揚四海,連當時的宋慶齡都忍不住要求他的量身定做。
客人也從胡蝶,宋慶齡變成了張曼玉,鞏俐等人,甚至連杜月笙都把他請到家裡去做。
漸漸地,人們開始稱他為「上海灘名媛們背後的男人。」
旗袍,她有她的性格
從那以後的80多年歲月里,無數時光都被他縫進了那五千多件華麗的旗袍里。
手藝從來不能一蹴而就,做旗袍也不例外。一件旗袍的完成必定要經過繁復的步驟,釘直角扣、劃線、刮漿、開滾條、縫紉、盤扣、量體、打樣……
在 科技 如此發達的今天,這些繁瑣的工序本可以用機器來代替,但褚洪生仍然堅持純手工製作,從不曾動搖。
他常說:「旗袍就像一個人一樣,不是機器硬邦邦的,她圓潤有性格,只有人手才能縫出。」 這是一位匠人的堅守,更是對於傳統手藝的堅持。
作為上海乃至全國的「大師」級裁縫師,他卻只說自己只是一個做旗袍的「普通裁縫」,比起沽名釣譽,他更喜歡把自己埋在布堆里專心致志地研究旗袍。
他做了一輩子的旗袍,卻沒有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相比於錢, 他的眼裡只有旗袍。
「我就是個做旗袍的,現在老了都做不了旗袍了,就只能幫別人量身,我不辛苦,不忐忑,不虧欠我這一輩子,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狀態。」
在他看來,旗袍是世上最美、最能體現女性特質的服裝,而且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旗袍永遠不會過時。
盡管已經耄耋之年,說到自己最喜歡的旗袍,褚洪生仍然兩眼發光,就像個看到自己喜歡糖果的孩子。
這個近百歲的老人,在這個成衣泛濫的年代,以近乎笨拙和執拗地堅持,保持著這一針一線的溫度。
他的合作夥伴,忘年之交周朱光評價他:「是一位神人,不用量就能說出客人的三圍,他非常純粹,好像腦子里只有旗袍,為旗袍而生。」
上海灘最後的裁縫,已成絕唱
2017年春節,99歲的褚宏生作古了,他的旗袍已成絕唱。
談到旗袍,他曾不止一次說過自己的願望,就是: 「等到某天,旗袍能回到中國女性的日常裝當中去。」
很遺憾,他沒有看到這一天。更遺憾的是,隨著大師的離去,一個衣香鬢影的時代結束了。
旗袍不復昨日之榮光,我們再難逢見一個穿著旗袍的女子,走在城市的尋常巷陌,風光動人。
這個見證了旗袍起起落落,東方女性審美幾經變換的的旗袍匠人,帶著對傳統的守護與未來的期盼告別了人世。
直到最後,他仍在堅守著自己的旗袍之道,即: 女人身上流動著的氣韻,是含蓄與性格之間微妙的平衡。
在如今快餐文化的影響下,無數的手藝人被 歷史 的洪流淹沒,無數的手藝被現代化的工藝沖擊,無數傳統工藝就這樣慢慢地消失在 歷史 的長河中,這又何嘗不是中國文化的悲哀呢?
只願世人有朝一日能慢下腳步,看看那些幕後的手藝人,看看那些已經失傳的藝術,將之發揚光大。
風尚來來去去不變的是對手藝的歷練
匠人老去,匠心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