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汶川大地震感人作文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4天。4天來,發生在災區的一個個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斷撞擊著我們的胸膛。在大災難突然降臨的那一刻,愛,並發出了最動人的力量――親人之間,生死相依;朋友之間,相互激勵;陌生人也挽起手臂。這些故事,讓我們落淚,也讓我們堅強。這些故事激勵著我們,只要我們咬牙挺住,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拋棄,希望,就在前方。
逝世前,她給孩子留下簡訊。
5月13日中午,救援隊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地支撐著身體……救援隊員從空隙伸手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又沖著廢墟大聲呼喊,沒有任何回應。這是震後的北川縣,還有很多人在等待著救援。救援隊走向下一片廢墟時,隊長好像意識到什麼,忽然返身跑回來,他費力地把手伸進她的身下摸索,高聲喊,「還有個孩子,還活著!」 一番艱難的努力後,人們終於把孩子救了出來。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發未傷。
隨行的醫生過來准備給孩子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簡訊的人,都落淚了……
大災難面前,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在大地震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感人事件,這只是其中的一小小部分。
加油!
3名年輕老師地震中用生命保護學生
延著破碎不堪的公路和橋梁,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重災區什邡紅白鎮。
在紅白中心小學,空降兵、武警戰士和消防官兵不分晝夜,用鋤頭、鏟子、鐵鍬,甚至用手刨、挖,在廢墟中尋找生還者。
班主任推女生出教室
王周明是名年輕教師,是50多名學生的班主任。地震發生時,他指揮學生分兩路,從教室的前、後門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間,他一個箭步沖上前去,把還沒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這時,一根粗大的橫梁打在他頭上,他的頭蓋骨被擊碎……
學校行政辦公室主任張文說,他從外面趕回學校時,這個女孩一見他就哭了:「王老師為了救我,被砸死了。」
舞蹈老師身體護學生
湯鴻今年20多歲,是名年輕漂亮的舞蹈老師。地震發生時,她正在為學生排練迎「六一」兒童節的舞蹈節目。發現險情後,她把學生推向牆角,把她們抱在自己懷中,垮塌的樓房倒在她的身上……她的屍體被找到時,她俯身趴在那面牆的角落裡。她的懷里,3個女孩活了下來。
英語老師身體成兩截
廢墟中,她的身體斷成兩截,臉部血肉模糊。她的雙手仍緊緊擁著兩個學生!人們怎麼掰,也無法掰開她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
地震發生時,她正在疏散學生離開教室。看到有兩個學生手足無措,她大步跑過去,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教學樓突然垮塌,她和幾名學生被埋在廢墟中。
這位老師叫向倩,去年大學畢業,到什邡龍居小學當英語老師。向倩的父親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學副校長,他悲痛欲絕:「我可以理解,作為教師,應該這樣!應該這樣!」
女孩咬戰士手臂阻止其掩埋親人遺體
本報綜合消息 撕心裂肺,莫過於生離死別。這一幕,一直在地震遇難者遺體掩埋現場的什邡市洛水鎮青峰墓地上演。在執行維護墓地秩序的子弟兵中,空降兵某團黃繼光生前所在連一級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
由於聚集在墓地的遇難者家屬過多,為了防止死難者親屬情緒失控,妨礙現場遺體掩埋,當地政府規定在掩埋過程中,每具遺體下葬時只能有一名親屬進入墓地送葬。
15日17時,當里圈負責掩埋的戰士們准備將一具遺體下葬時,一位十來歲的小姑娘從人群中哭著沖了出來,一頭撞在了負責維護秩序的李武身上。李武和戰友看著滿臉淚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攔她進入,一面好言好語安撫她。眼見無望沖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隻胳膊,猛地咬了上去。
面對情緒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強忍身上的劇痛和心中的悲傷,紋絲不動。小姑娘見李武沒有反應,就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針,對著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約三厘米長的胸針一下子全扎入了李武手臂,霎時間,湧出的鮮血迅速染紅了他整條胳膊,順著肘部滴淌下來。
李武繼續安慰著小姑娘,腳下還是一步不退。在場的所有老百姓都被這一幕驚呆了,有的當場就哭出聲來。一位老大爺走出人群,輕輕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著啊,我們回家吧。」
小姑娘凝視著李武的面容,止住了哭泣,默默隨著老大爺向後退去……後來戰士們掩埋遺體時,就再也沒有過群眾沖撞警戒的情況。
事後李武說:「失去了親人,能不悲痛嗎?如果我的傷痛能減輕她的悲痛,那就讓她咬吧!」
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
作為軍嫂我想沒有誰會比我們更加了解那份復雜的心情。那種揪心加上牽掛。
一所學校,100多個孩子被壓在了下面。戰士在廢墟中已經搶出了十幾個孩子和三十多具屍體。
然而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教學樓的廢墟因為餘震和機吊操作發生了移動,隨時有可能發生再次坍塌,再進入廢墟救援十分危險,幾乎等於送死。指揮下達死命令,讓鑽入廢墟的人馬上撤出來,要等到坍塌穩定後再進入。
此時,幾個剛從廢墟出來的戰士大叫又發現了孩子,幾個戰士聽見了立刻轉頭又要往裡鑽。這時坍塌就發生了,一塊巨大的混凝土塊正在往下陷,那幾個往裡鑽的戰士馬上被其他的戰士死死拖住,兩幫人在上面拉扯,最後廢墟上的戰士們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帶。一個剛從廢墟中救出一個孩子的戰士跪下來大哭,對拖著他的人說:「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看到這里我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已。我們更理解下達「死命令」的軍官,更加理解同志們緊緊拖住戰友的復雜心情,也更理解冒死搶救孩子的兄弟們。作為軍人他們的天職就是保衛祖國保衛人民,在這方面上我們希望他們像一個真正的軍人真正的男人那樣活著,但是作為妻子我們的心情是復雜的。我們不想我們的孩子突然沒有爸爸啊!不想人生的剩餘時間都活在對他的思念里……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當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確認了她已經死亡,又在沖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在在磚頭上敲了幾下,裡面沒有任何回應。
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築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她的屍體前,費力的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幾下高聲的喊「有人,有個孩子 ,還活著」。 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
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准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簡訊的人都落淚了。
汶川大地震對我們民族是一場大災難,在這場自然災難面前涌現出無數最可愛的人。他們的行動足夠感動我們每一個人,感動整個中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人性光輝,永遠是我們值得珍藏的精神財富。
舍己救女嬰的母親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邊一處坍塌的民宅,數十救援人員奮力挖掘,尋找倖存者。突然,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出現在人們眼前:一名年輕的媽媽雙手懷抱著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嬰兒蜷縮在廢墟中,她低著頭,上衣向上掀起,已經失去了呼吸,懷里的女嬰依然愜意地含著母親的乳頭,正在不停地吮吸,紅撲撲的小臉與母親粘滿灰塵的雙乳親密地貼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人們小心地將女嬰抱起,離開母親的乳頭時,娃娃立刻大哭起來。看到女嬰的反應,在場者無不掩面悲慟。「我無法想像,一個死去的媽媽還在為自己的孩子餵奶,從母親抱孩子的姿勢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護自己的孩子,或許就是在臨死前,她把乳頭放進了女兒的嘴裡。」救援醫生龔晉掩面而泣。
舍己救兒的母親
偉大的母親用身體護住三個月大的孩子。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她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這是世上最偉大的死亡姿勢:她雙膝跪地,身子前傾,雙手著地支撐身體,成匍匐姿勢,身體被壓的變形,成為人與大自然抗爭的雕像。救援人員在她的身子底下發現,有個孩子還活著。人們小心奕奕地清理開她身上的廢墟,從她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著的孩子,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醫生准備給娃娃做身體檢查,發現被子里有一部手機,屏幕上有一條媽媽留給娃娃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手機在人們中間傳遞著,每個在場看到簡訊的人都落淚了。
大災難面前,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偉大的向倩老師
廢墟中,龍居小學女教師向倩一手摟住一個學生,緊緊地擁在自己身下,像母親護衛著自己的孩子!她的身體已經斷為三段,人們怎麼也無法掰開她那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在場所參與救助的人員均被向倩老師這種捨身就義、保護學生的英雄之舉感動得淚流滿面,自發朝向倩老師鞠躬致敬。
原本,只需兩秒種便可離開教室,到達安全地帶,但當她在疏散學生們離開教室時,看到兩個手足無措的學生,向倩義無反顧地大步跨近學生,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去,可此時,整座教學樓已轟然垮塌,向倩和幾個學生一起被埋在了廢墟中……
小學教師劉繼軍
5•12汶川地震發生的瞬間,正在上課的龍居小學教師劉繼軍從容面對,沉著指揮,使全班80%的學生得以安全撤離。在最後幾個孩子快要離開教室時,房屋開始螺旋式垮塌,情急中,劉繼軍將3個學生摟入懷中,奮力向外沖去。可就在這時,整棟教學樓轟然倒下,劉繼軍和幾個學生被壓在了廢墟下。
經同事和學生們的搶救,3個被劉繼軍以身護衛的學生得救了!可劉繼軍卻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學生們,離開了他深愛的妻子和女兒……
譚千秋用生命詮釋師德
下午2點多鍾,譚千秋在教室上課房子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地震!譚千秋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上跑。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沖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個學生。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時12分,譚千秋終於被找到。「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他說,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是他這一生永遠忘不掉的。
小學教師張米亞:生死之間他選擇永恆
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著,而他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這就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我還能再救一個!
5月12日3時10分左右,綿竹市消防大隊陳軍帶領消防中隊第一時間趕往武都小學實施救援。
武都小學的教學樓坍塌了大半部分,下面至少埋壓了100多個師生。雖然沒有特勤工具,但戰士們很快徒手展開救援。19歲的荊利傑第一個奔向了廢墟,開始了長達3天時間的救援。
餘震不斷發生,鋼筋和樓板搖搖欲墜,殘存的牆體時不時往下掉,荊利傑全然不顧。手掌磨破了,手指頭出血了,腳底被鋼筋刺破了,荊利傑卻一刻也沒有停下。13日上午10時許,就在搶救到最關鍵的時候,突然教學樓的廢墟在餘震和吊車的操作中發生了巨大的晃動,樓板在搖,牆體在垮……二次坍塌!危險!快撤!消防指揮部下達了命令。荊利傑從廢墟中鑽了出來。就在此時,他聽到廢墟中有個男孩在呼救!他轉身就要奔向廢墟,餘震再次襲來,並引發了更大面積的坍塌。戰友們和群眾把荊利傑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帶。
荊利傑跪在了地上。就在跪下去的那一瞬間,他哭著大喊:「我知道很危險,我知道進去了就可能回不來,但是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吧!我還能再救一個!」
現場所有人都哭了……
劫後餘生的堅強
什邡縣鎣華中學被埋在廢墟下的16個孩子,當被救援人員告知要少說話,保存體力時,立即拿出身邊的課本,默默地認真地學習起來,同時悄悄地相互提醒:「不要睡著了。」
孩子們得救了。劫後餘生的孩子沒有大人們預想的那樣號啕大哭。腿和手指都嚴重受傷的羅瑤對抱著她的武警戰士說:「叔叔,我想彈鋼琴、跳芭蕾舞……」男孩蔣蒙則反復念叨:「下面還有人……」
當武警戰士抓住高銀手臂的那一刻,小姑娘本已癱軟的身體猛地向上一聳--那是求生的本能!她在拼盡全力配合營救他的人!
都江堰市聚源中學搶救現場,發現小高銀時,她的頭部上方是兩塊水泥板,下肢骨折,右腿嚴重變形,上面還壓著一塊大石頭。
6個多小時的救援,小高銀一直默默地配合著大人們。小高銀明亮的眼神和頑強的一聳,令死神退卻了。
初三男孩手刨4小時救女生
故事發生在遭遇特大地震災害的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被救的學生是13歲的女孩向孝廉,施救的是向孝廉的同班同學馬健。
地震發生時他們在3樓的教室上課。突然整個教室晃動起來。向孝廉在向樓外跑的時候被樓上倒下來的水泥壓在了身上。馬健發現後邊鼓勵邊用手刨。大約4個小時後,馬健終於把她刨了出來。這時,馬健的雙手血肉模糊。
災區緊急尋找好醫生「黃寶武」
央視四套《中國新聞》報道:一位名叫黃寶武的廣東醫生和一大家人入川旅遊,不幸在北川遭遇地震,他們有9人遇難。倖存下來的黃寶武毅然留下來救災,許多觀眾從電視畫面上看到,他的右腳趾受傷,全是血,也顧不上包紮……接受采訪時,黃寶武說:「已經3天3夜沒有休息了,北川待了2天2夜,這里(什邡)待了1天1夜,只要我能救,盡量多救一個。」
隨後,四川省衛生廳網站的首頁上看到了該廳抗震救災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發出的尋人啟事,緊急尋找黃寶武同志。
那一抹最勇敢的笑容
就是這個女學生,從廢墟中挖出來時雙腿都斷了,她的雙手也被砸傷,她從挖她出來到救助站都沒哭,在大家挪動她的時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唇,還一邊微笑一邊對人說要勇敢!
這是汶川地震以來,我們見過最美的微笑!三峽在線覺得,有這樣的女孩,有這樣的微笑,有什麼不能戰勝的困難?四川的人民,你們要堅強!加油,中國!挺住,四川!
一個少先隊隊禮
在震難中,一個只有3歲的小男孩,他叫郎錚。他並沒有救人的壯舉,但他絕對的也是一名小英雄。在地震發生十餘小時後,這位小男孩終於被武警官兵從廢墟中救出。滿臉是血的他的左手骨折了,戰士們把男孩放在一塊藍色的木板上,准備把他轉移到安全地帶。然而,就在這時,一幕無比動人的場景出現了:小郎錚艱難地舉起還能動彈的右手,虛弱而又標准地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在醫院里,小郎錚對記者說:「長大後我也要當警察,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救人!」小小年紀就知道感恩回報啊!雖然一隻胳膊骨折,臉上沾滿血污,可純凈清澈的眼神是那樣的令人永遠難忘。
一碗熱米湯傳喝70位官兵
平武縣南壩鎮,天氣越來越陰沉,劉猛和他的70名戰友正趕著為災民搭設帳篷,「一定要在大雨之前把帳篷搭好」。時間已經過了12點,劉猛指示戰士們趕快吃點干糧。
這時,感人的一幕出現了。
5位村民和兩個孩子手裡端著碗來到隊伍前。「解放軍同志,喝米湯歇歇吧,剛熬好的,趁熱喝!這里還有我們腌的鹹菜!」一個孩子對著戰士們喊。
戰士們心裡知道,由於交通不便,災區人民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哪裡還有多餘的糧食?一碗碗冒著熱氣的米湯端到戰士面前,沒有一個人喝。「大嫂,我們吃過了,米湯你們喝吧!」一名戰士說。村民們一再相勸,但戰士們執意不肯接碗。這時,一位頭纏綳帶的老大爺端著碗徑直走到劉猛面前,雙腿一彎就要跪下,劉猛和幾名戰士急忙把老人扶住。老人說:「要是沒有你們,我這把老骨頭早就埋在石頭下面爛了,同志,他們聽你的,你就先喝一口吧!」
在場的戰士扭過頭不忍看下去,眼淚不住地在眼眶裡打轉。
「好,喝!」劉猛端起老人手中的碗,輕輕地抿了一口,然後傳給了值班排長,排長喝了一口,又把碗遞給一名戰士。碗在戰士們手中傳遞著,如同傳遞著災區人民對解放軍滾燙的感恩之心。
3個小時之後,帳篷全部搭設完畢,這支隊伍集合之後悄悄地撤走了。戰士們癟癟的挎包在腰間隨風飄動,裡面的干糧卻不知去向。
下午5點,當群眾搬進帳篷後發現,地上整整齊齊地放著榨菜、火腿腸、方便麵等食物。
不哭的可樂男孩
5月15日23時,在災難過後80個小時,一個男孩終於被救援人員緩緩抬出廢墟。就在人們要將男孩抬上救護車時,男孩突然向救援人員說,「叔叔,幫我拿瓶可樂」。現場的救援人員都被這句話逗樂了,他們紛紛說,「好,給你拿可樂。」誰知男孩又說,「要冰凍的」,救援人員馬上答應,「好的,拿冰凍的。」隨後男孩被迅速送往醫院。
這個男孩的名字叫做薛梟,只有17歲。他無意中的幽默,驅除了隊員們身上所有的疲憊。我們看到了雖然滿臉灰塵但又生動而鮮活的生命,他的得救和給大家帶來的輕松,就如歷經黑夜後的一絲亮光,讓在場所有的人和後來看到這個鏡頭人都會感到幸福,都在飽含淚水中撲哧笑出了聲。這個17歲的男孩從此被網友起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可樂男孩」。
當時,可樂男孩和一個女孩在那裡被困了80多個小時,救援人員來的時候,他卻一直要求他們先救女孩,再救他。80個小時,他以頑強的生命和樂觀的情緒,給無數期盼的心,帶來新的希望,人們的笑聲里既有贊許,也有欣慰。
「可樂男孩」,這個名字將是鎮定、勇氣、樂觀和毅力的代名詞,給所有走過悲傷的人以特別的鼓勵。悲痛會淡化,災難會過去,笑臉又會在陽光下綻放。從廢墟中爬出的人們,都會像可樂男孩一樣,在大家的攙扶下站起,幸福生活將像要一杯冰凍可樂那麼簡單!
民警優先救出30餘個孩子後發現兒子遇難
李國林是震後第一個走進北川中學的公安民警,因為要先救其他學生,他沒來得及救出自己的兒子……李國林說,地震開始前,他們在開會,突然有一條獅子狗沖進會議室,朝著大家狂吠,還咬住李國林的褲管朝門外拖。與會的八個人意識到地震來臨,躲到廁所得以倖免。
昨日15時,從綿陽趕往北川縣的山路上,記者遇見一名頭部扎著綳帶、右手鮮血直流的公安民警,經詢問,他叫李國林,43歲,北川縣擂鼓派出所民警。因為要先救其他學生,他沒來得及救出自己的兒子。
「地震開始前,我們正在擂鼓鎮召開轄區企業穩定工作會議。」李國林說,突然有一條獅子狗沖進四樓的會議室,朝著大家狂吠,還咬住李國林的褲管朝門外拖。
突然,大樓晃了兩晃,李國林明白了:有地震!他大聲呼喊,與會的八個人全部湧向大門邊的廁所。頃刻間,整幢大樓在一陣劇烈的抖動中全部倒塌,將李國林等人埋在鋼筋水泥的廢墟當中。
在二炮當過兵的李國林擁有豐富的自救經驗,他雙手護住頭部,躲在廁所的東南角。除了額頭、背部、雙耳、雙手被砸、劃傷外,並無大礙。
後來,他和同事們奮力鑽出廢墟。那條救命的獅子狗,此後一直跟隨著李國林。
盡管頭部鮮血直流,李國林來不及包紮趕往擂鼓派出所。此時,三層樓的派出所辦公樓也變成了一片廢墟,四名留所值班的民警只找到了三個,全部受傷嚴重。
突然,想起兒子還在北川中學,李國林找到一輛自行車,風馳電掣般趕往縣城。兒子15歲,名叫李王自國,在初三(一)班就讀,成績優異,即將面臨中考。
可是趕到北川中學時,李國林看到,操場上的孩子們哭成一片,好幾棟教學樓倒塌,兒子所在的初中部五層教學樓變成了三層樓,原來的一樓和二樓都不見了。
「李王自國,你在哪裡?」李國林拚命地呼喊。很快,在四根橫七豎八的水泥預制板縫隙處,他分辨出兒子的聲音。
「爸爸,我在這兒,快救我!」一想起兒子的求助,李國林就淚水直淌。可當時沒有救援設備和機械工具,大家只能用雙手刨磚渣救人,而兒子,位於廢墟深處一丈多遠,左腿被好幾塊水泥板壓住,動彈不得。
「從小,兒子就認為我是英雄,引以為豪。」李國林說,作為第一個趕到北川中學的公安民警,他成了師生員工可以信賴的對象之一,怎麼干,都聽他的。
在這種時候,從初中部教學樓用撬杠等工具去打個洞,挖出兒子還是有希望的。但是有更多的人容易挖,更容易生還,李國林要求倖存人員從容易處挖起,先救外圍的。
說到這里,李國林嗚咽著說,災情就是命令。他和大家一起刨土,地震當夜還代表公安部門趕往綿陽市政府匯報救災工作,並接受簡單的包紮。
13日凌晨5時許趕回北川中學時,「兒子還在呼喊救命」,消防武警也趕到了現場。至當日中午,兒子聲息漸無,李國林卻已經成功救出了30多個鮮活的生命。
昨日凌晨3時許,李王自國終於被找到,但已停止呼吸。
這就是人間大愛。
乞討老人捐款
老人端著碗,在宣傳牌前止步,看了一會,哆哆嗦嗦地從口袋裡掏出5元錢,放進募捐箱,念叨了一句,「為災區人民……」
工作人員愣住了,還沒反應過來,老人已經離開,「他好像很累的樣子,步履蹣跚,看著他的背影,我就想哭。」
本以為這就是捐款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誰料,下午 3點,老人再一次出現,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進了募捐箱。
「這次可把我們驚呆了!」郭小姐趕緊拉住老人問情況,老人才解釋,「我上午就想多捐一點,但錢太零碎了……」
老人的普通話很不標准,費了很多口舌後,郭小姐才明白,老人本想多捐一點錢,但身上全是討來的一毛兩毛還有一些硬幣,不好意思拿出來,特地利用中午湊了湊,接著到銀行,將全身的零錢兌換出了一張一百元,「老人一直說,『災區的人比我更困難,他們的生命都受到威脅,不容易啊!』」
好說歹說,老人總算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不會寫字,委託工作人員代簽:徐超(音)。老人走後,在場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保安說,老人常在附近乞討,平時很少吃到什麼好東西,沒想到一下子就捐出這么多……」說到這里,郭小姐已經哽咽了。
Ⅱ 四川廢墟被埋50小時以上生還奇跡統計
15日17時,當里圈負責掩埋的戰士們准備將一具遺體下葬時,一位十來歲的小姑娘從人群中哭著沖了出來,一頭撞在了負責維護秩序的李武身上。李武和戰友看著滿臉淚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攔她進入,一面好言好語安撫她。眼見無望沖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隻胳膊,猛地咬了上去。
面對情緒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強忍身上的劇痛和心中的悲傷,紋絲不動。小姑娘見李武沒有反應,就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針,對著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約三厘米長的胸針一下子全扎入了李武手臂,霎時間,湧出的鮮血迅速染紅了他整條胳膊,順著肘部滴淌下來。
李武繼續安慰著小姑娘,腳下還是一步不退。在場的所有老百姓都被這一幕驚呆了,有的當場就哭出聲來。一位老大爺走出人群,輕輕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著啊,我們回家吧。」
小姑娘凝視著李武的面容,止住了哭泣,默默隨著老大爺向後退去……後來戰士們掩埋遺體時,就再也沒有過群眾沖撞警戒的情況。
事後李武說:「失去了親人,能不悲痛嗎?如果我的傷痛能減輕她的悲痛,那就讓她咬吧!」
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
被救出的「救人英雄」
被埋廢墟50個小時後,13歲的何翠青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生還。5月20日,記者在廣元市中心醫院看到了這位正在接受治療的地震倖存者。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位堅強女孩原來是一位救人英雄:地震發生時,本來已經跑出寢室的何翠青,因想叫醒午睡的同學又返回寢室,使自己錯過了最佳逃生時間而被埋廢墟。
何翠青是青川縣木魚中學初一學生。5月12日地震發生後,學校一幢3層的宿舍樓發生坍塌,正在午休的400多名學生被埋廢墟。
地震發生時,何翠青正在睡午覺,她們寢室共19名學生,當天幾名學生剛好不在。「當地面晃動時,我已經起床走出了寢室來到走廊。當意識到地震發生時,我就開始跑,突然想到寢室里還有許多同學,我就返回寢室去喊她們。」何翠青說,「地震剛開始時,一些同學還以為是有人在搗蛋搖床,我進來後大喊『地震了!地震了』,許多同學才趕緊起床往外跑。」
在何翠青喊人的同時,學生寢室就開始倒塌。她和另外4名女孩一起被壓在廢墟底下。她說,下面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清,也無法動彈。剛開始4個人還能夠互相說話,互相鼓勵,都說要好好活下去,並且輪流呼救以保存體力。她說:「但後來能夠說話呼救的學生越來越少,不知過了多久,只剩下自己還能說話。」
在災難發生47個多小時後,14日14時左右,現場救援人員聽到廢墟中傳來微弱的呼救聲,他們加緊行動並於當日16時58分將何翠青救出。當天晚上,她被緊急送到廣元市中心醫院急救,由於被埋時間太長,何翠青右小腿已發生壞死被迫截肢。
記者問何翠青後悔不後悔返回寢室救人,這位救人小英雄說:「不後悔,後悔的是我沒有救出更多的同學。」譚千秋:深夜的德陽市漢旺鎮,冷雨凄厲,悲聲四處,呼嘯而過的救護車最能給人帶來一絲慰藉,那意味著又有一個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時50分,救護車的鳴笛聲響徹漢旺鎮——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員在德陽市東汽中學的坍塌教學樓里連續救出了4個學生。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學生,要不是有他們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對記者說。
「那個老師呢?」
「唉……他可是個大好人,大英雄噢!」說著,劉紅麗舅舅的眼圈紅了。他告訴記者,那是一位男老師,快50歲了。
13日一早,設在學校操場上的臨時停屍場上,記者從工作人員手中的遺體登記冊里查到了這位英雄教師的名字——譚千秋。他的遺體是13日22時12分從廢墟中扒出來的。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員向記者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譚老師的妻子張關蓉正在仔細地擦拭著丈夫的遺體:臉上的每一粒沙塵都被輕輕拭去;細細梳理蓬亂的頭發,梳成他生前習慣的發型。譚老師的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
當張關蓉拉起譚千秋的手臂,要給他擦去血跡時,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觸痛了她脆弱的神經:「昨天抬過來的時候還是軟軟的,咋就變得這么硬啊!」張關蓉輕揉著丈夫的手臂,慟哭失聲……
就是這雙曾傳播無數知識的手臂,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四個年輕的生命,手臂上的傷痕清晰地記錄下了這一切!
「那天早上他還跟平常一樣,6點就起來了,給我們的小女兒洗漱穿戴好,帶著她出去散步,然後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了。這一走就再也沒回。女兒還在家裡喊著爸爸啊!」張關蓉泣不成聲。
「譚老師是我們學校的教導主任,兼著高二和高三年級的政治課。」陪著張關蓉守在譚老師遺體旁的同事夏開秀老師說,「在我們學校的老師里他是最心疼學生的一個,走在校園里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怕學生們玩耍的時候受傷。」
操場上,學生家長按當地習俗為譚老師燃起了一串鞭炮……1.四川地震 作文 感想 2008年05月14日 星期三
19:56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0秒,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大地震。據四川省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最新進展情況通報,截止5月13日下午16點,四川省內災情為:死亡已超過12000人,受傷26206人,被埋9404人,損害房屋346萬間。
從昨日到今日,時間一點一點的消逝,每一分鍾,都有著不少災區人民因搶救官兵與醫生的資源不夠,而面臨著死亡的危險。在網上,最新的消息和圖片以及視頻不斷傳來,而其中一則視頻,更讓我難以忘懷:視頻的第一畫面,是一座已經坍塌的樓房,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座美麗的校園。在坍塌的瓦礫堆中,一張稚嫩的小臉出現在眼前。那是一個一二年級左右的小女孩。經過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臉由於過度飢餓和缺氧,原本紅潤的小臉已經變成了黑黃黑黃了。在她的臉上,依稀可以看見哭過的淚痕,還有那淡淡的絕望。小女孩的嘴巴還在一張一合,可是在視頻中卻聽不到她的聲音,想來小女孩在被廢墟掩埋時曾經哭喊、求救,嗓子已經變啞了。看到這個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導致數以萬計的人民圍困在廢墟中。他們和這位小女孩一樣,在瓦礫堆之中無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時搶救他們,這些人民的生命將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壓迫。這時,只聽一陣大喊:「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來,激動地實施搶救工作。小女孩的臉上頓時充滿了喜悅,大聲叫著:「快來救我!」一位官兵低下頭,對小女孩說道:「小妹妹,我們正在救你。你不要講話,好好待著,耐心等我們!」小女孩聽話地不講話了,眼巴巴地看著官兵們。由於小女孩在廢墟的里層,如果動用一些搶救的機器,可能會使廢墟再度坍塌,危機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動用機器,官兵們就圍成一個圈,趴下來用手來刨著瓦礫。此時已是凌晨一點,這些官兵們已搶救了多個坍塌地點,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鬆懈一秒,那麼困在廢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臨死亡的危險!為了受災人民,自己苦點、累點,根本不算什麼。官兵們就是秉著「早進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間斷地搶救著受災人民。這時,小女孩周圍的瓦礫終於被官兵們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來。
四川7.8級地震驚動了世界,災區人民的命運也牽動著13億中國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已啟動一級預案。由中國地震局12人、北京軍區某部工兵團150人和武警總醫院22人組成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陸續奔赴汶川災區,負責搜索、營救和醫療救護任務。中國空軍今天派出二十二架軍用運輸機,向四川地震災區空運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揮車,執行綿竹、安縣、北川地區的抗震救災任務。民政部也緊急調撥25000頂救災帳篷支援四川災區,其他救災物資正在調集運輸中。而社會各界人士、中國多家企業公司、中國紅十字會,也在援助四川。
面對災難,團結就是力量。當13億中國人肩並肩,手挽手,心連心的時候,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任何災難都是可以戰勝的
2.關於四川汶川地震的作文:讓我們為所有死難者默哀
5月13日上午,筆者在課堂上提議同學們全體起立為四川地震中的死難者默哀一分鍾,並祈願天佑我中華。下課後,有名同學告訴筆者說:他開始聽到地震的消息時,只是感到震驚,而這次起立默哀,則使他感到了悲痛,甚至都要流淚了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起立默哀。
《禮記》說:「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面對死難者,內心的同情和哀悼固然重要,但也需要通過一些禮儀形式表達出來,以便給那些災難中的人們以精神的慰藉和鼓勵。此外,哀悼禮儀不僅可以提升悲傷的氛圍,而且還可以感染民眾,並凈化自己的心靈。此外,它還告訴活著的人們:我們僅僅是災難的倖存者,而在此後不可預知的天災人禍中,我們也有可能無法倖免於難!
毫無疑問,災難發生後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搶險救災。但直接參與搶險救災的人畢竟是少數,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默哀和紀念以及捐助活動可能是最好的參與方式。面對四川地震災難,到目前為止,與網路上轟轟烈烈的紀念活動和社會上如火如荼的捐助活動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似乎還沒有看到或聽說什麼像樣的哀悼活動和紀念儀式。這與中國素有的文明大國和禮儀之邦的美譽有些不符。在這里,其他一些國家面對災難時的做法,或許對我們會有些啟迪。
重大災難遠遠超出地區政府及其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災害救助能力,所以國家必然成為人們的主心骨和救護神。此時,國旗往往成為聯系民眾和國家的情感紐帶。「9·11」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幾乎家家掛起國旗、人人緊握國旗。與此同時,全美不但接連幾天降半旗為死難者致哀,而且此後每年的9月11日,也會降半旗以示紀念。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全美同樣是降半旗哀悼。形式雖然簡單,但「我與美國同在,美國與我同在」的精神蘊含卻不容小覷。
事實上,舉國降半旗哀悼重大災難中的死難者已經成為國際慣例。比如,俄羅斯前總統普京曾下令全俄,為別斯蘭市劫持人質事件和車臣飛機失事中的遇難者降半旗致哀;2004年東南亞海嘯災難中,東南亞各國幾乎無不為死難者降半旗。值得注意的是,為其他國家重大災難中的死難者降半旗,還有可能演化為一種國際交往禮儀。比如,在東南亞海嘯災難時,美國以及不少歐洲國家,就曾為死難者降半旗。
當然,更多的哀悼儀式和紀念活動是由民眾自發組織的。2002年9月11日,賓夕法尼亞州的數千名民眾自發聚集在尚克斯維爾的一片野地上,紀念「9·11」事件一周年。年僅11歲的穆利亞爾波爾扎主持了紀念儀式,她說:「人們可以通過小的方式來行幫助人類的善舉。即使是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個微笑或一次揮手,祈禱或者為我們所愛的人默哀,這都會讓人們感到欣慰,紀念我們永難忘懷的愛人。」
是的,小小的哀悼活動或紀念儀式,不僅是普通民眾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最能表達同胞之情和哀悼之意的好方式。希望汶川情況查實之後,政府能通令全國降半旗為死難者致哀。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的言行來為死難者默哀,並告訴仍在災難中煎熬的人們:無論有多麼大的苦難和艱險,我們都會與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