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45歲的女性一定是可以穿旗袍的,每個年齡段的女性都有不同的魅力,不同的韻味,四十而耳順,五十而知天命,45歲處於這兩個年齡段之間,經過了歲月的蹉跎,更多的是年華的沉澱,反而會凸顯出不俗的感覺,不過這個年紀挑選一個合適的旗袍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03.根據身材選擇適合自己的
旗袍是中國文化留給女性的美麗之物,不過這也不意味著每個人穿旗袍就一定完全合適,因為每個人的體態和身材都不同,所以穿出來的韻味和感覺也不盡相同。比如自己的身材又高又瘦,其實無論穿什麼旗袍都是可以的,因為完全都能hold得住。但是假如身材略微發福,反而不如選擇相對較短的旗袍,因為這樣還讓自己顯得高些,不至於被旗袍完全包裹進去。
⑵ 在大同結婚的習俗都有哪些啊
1. 結婚當日,傳統上建議新娘穿著紅色衣物,以寓吉祥喜慶。若在5月份結婚,可以挑選較為輕薄的紅色棉衣褲,既保暖又符合習俗。
2. 在酒店舉行婚宴時,新娘應穿著紅色禮服,租借一套婚紗是常見的選擇。若在婚紗影樓拍攝婚紗照,通常影樓會提供新娘妝容以及免費租借禮服的服務。
3. 敬酒環節是婚禮中的重要時刻,新娘可更換一身紅色或粉色的服裝,如旗袍、呢子衣服等,以展示不同的風采。
⑶ 大同市旗袍 大同哪裡有定做旗袍的
以前也回答過其他人同樣的提問,今天看見又有人提問,我來回答幾句。我也是愛穿的人,尤其是對旗袍情有獨鍾,在好幾個店都做過,其中金地福苑東門這家店是我最滿意的。進門感覺挺整潔,有條有理,不是像其他店裡亂七八糟的,做工非常精細,老闆是哪個服裝學院出來的,以前在大型服裝公司做過製版師(本人學識淺不知製版師是幹嘛的),用電腦裁剪,我介紹我的幾個親戚也做了幾件,無論是版型還是做工都沒的說,是手工旗袍,不是商場的貨可基姿以比擬的。我大姨以前也是做衣搏瞎絕服的現在上年紀不做了,她看了看說現在這么好的工藝不多了。老闆比較實在定的價位適中不用講價,希望大家採納。最後再說一句,對這些匠人精神大家要多支持,他們才能幹下去,我們神哪才能有理想的衣服穿,想再找這么一個地方太難了,工藝比她們在北京做回來的都精湛,價位低很多很多
⑷ 旗袍的製作過程
傳統旗袍的縫制工藝設計
一、旗袍簡介
旗袍量體方法
旗袍長度標准:
種類
衣長
袖長
長袖旗袍禮服
齊腳踝骨
腕骨
短袖旗袍便服
齊膝或膝下10~15cm
肘上5~10 cm
中袖旗袍
肘腕之間
旗袍圍度加放法(cm)
種類
胸圍
腰圍
臀圍
領圍
可體型旗袍
5
3
6
2
松身型旗袍
6~8
5~7
8~10
2
直筒型旗袍
10
2
旗袍用料表:
幅寬
用料
74
2個衣長+1個袖長+10
90
2個衣長+12
二、旗袍款式造型變化
造型方法的區別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五、旗袍的縫制工藝
一)款式簡介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http://bbs.51fashion.com/dispbbs.asp?boardid=4&ID=59975&replyID=456972&skin=1
⑸ 不想大同小異,有哪些特別又有質感的敬酒服推薦
因為婚紗穿了白色的。做為我的們中國人來說,敬酒服基本都穿紅色系的,紅色的旗袍,紅色的連衣裙都還可以。還要看你婚禮規模,還可以再加上其他顏色的旗袍或禮服裙。
敬酒服首選紅色旗袍,端莊喜慶又大氣。
象這樣米白底粉紅色花朵的真絲旗袍也是很有風情的。雅緻復古特別美。婚禮上能穿長款最好穿長款,長款的旗袍或禮服連衣裙比短款的正式更高貴。婚宴上如果換不止三套衣服,那可以有一件紅色的旗袍,一件禮服連衣裙,再加一件自己喜歡的連衣裙或旗袍,這時就不一定局限於紅色了,適合自己,有吉詳寓意就可以了。
⑹ 崔萬志讓人敬佩和特點
崔萬志,了不起的「旗袍先生」
崔萬志
9月15日,一部原創勵志院線電影《旗袍先生》在全國各大影院濃情上影。
崔萬志,一位了不起的「旗袍先生」再次成為眾多創業青年學習的楷模。
講演
「旗袍先生」崔萬志讓無數人落淚,他的創業故事又激勵著每一個人。從第一次在中央電視台《創業英雄匯》、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上看到他的動情演講,記者的眼眶就濕潤了。接下來,記者同他的一次近距離接觸,才真正感受到他身上那種獨有的人格魅力。崔萬志是平和的,善良的,他的精神一直在感動著我們。
崔萬志也會成為大同人的「超級粉絲」
9月24日,受大同市文化局邀請並主辦,由大同市旗袍協會、大同牧同乳業承辦的「中國大同萬人旗袍文化交流會暨崔萬志演講」將在大同大學體育館盛大開啟。
這是大同人的精神之旅,這是大同創業者的共享之旅,崔萬志用自己的思想和經歷影響和幫助更多的創業者一路前行。
「抱怨沒有用,一切靠自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還是會很殘酷。」「人生真的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你想辦法,它一定可以過去。」「做一個好人,比做一個成功的人要重要得多。」這是崔萬志最真切的人生感悟。
1976年,崔萬志出生在安徽省肥東縣一個農民家庭。由於出生時難產缺氧,他的頭被卡在母體里幾個小時,最終因大腦缺氧而留下了終生殘疾:與別的小朋友相比,他的行動有些遲緩,說話也有些不流利,甚至到了5歲才開始學走路,9歲才開始上小學。崔萬志記得,上小學時,從家到學校只有五百米的路,可他要走半個小時,農村的路坑坑窪窪,當他走到溝的面前,就試著蹲下去,然後趴下去,再從裡面爬上來,這樣才能過去。小時候的這段經歷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給他樹立了一種堅強的自信,「以後我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在想,我總能過去。」
崔萬志的求學生涯和畢業以後求職就業給他帶來了別人難以想像的苦難。可就是這種骨子裡不服輸的勁頭,讓他克服種種困難,成就自己。199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新疆石河子大學,這是他所在的那所高中第一次有人考上大學。在大學里,崔萬志選擇了學習經濟管理專業,並在畢業後回到家鄉合肥,開始自己創業。
在記者的眼中,崔萬志不是一個身體有缺憾的人,說實話,記者在這里不想用「殘疾」這個詞。從2016年臨縣愛心援棗開始,記者看到的不是崔萬志那搖搖晃晃的身子,而是一位愛心企業家身體力行著一種人間大愛,一種溫暖情懷,一種每個人應有的責任。崔萬志是了不起的創業青年,他總是把陽光、善良、溫暖和微笑帶給身邊的每一位朋友和合作夥伴,把自己對生命的積極態度傳遞給更多的人。他又是了不起的企業家,一位具備超強商業嗅覺的企業家,他希望企業家通過建立個人品牌來打造自己的企業品牌。
崔萬志確實是了不起的。為了創作13萬字的《不抱怨,靠自己》,他每天夜裡都會在工作結束後,以每小時400字的速度自己逐字敲打,像螞蟻搬米一樣書寫著自己最真實的人生體驗。上天沒有賜給他說話流暢的功能,但他卻有著超乎尋常的演講表達能力。他的演講字字珠璣,毫無廢話,極具震撼力,也給人深深的回味和思考。崔萬志用他的演講能力和個人魅力眾籌開設全球第一家旗袍文化主題餐廳,拍攝以他的經歷為原型的電影《旗袍先生》。在2016年年初CCTV《創業英雄匯》節目中,他又用9分鍾路演「互聯網+旗袍」電視演講,即刻獲得意向投資3900萬元。
崔萬志的動作像龜,行動卻是豹。2016年4月,「呂梁臨縣紅棗滯銷」的消息經央視報道後,引發全國愛心人士愛心幫扶。崔萬志帶領全國團隊成員第一時間感到現場,從實地考察、組織動員到簽訂定單,短短幾個小時,就為貧困山區棗農打開銷售出路。而他,卻連夜飛往上海,開始組織另一個會議。
有愛,有感恩,有夢想,有方向一直是崔萬志遵循的價值觀,他也希望創業者內心要不斷強大,裝得下所有的委屈,不抱怨,接納當下所有的不完美。
圖片來源網路
本期編輯: 趙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