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文明禮儀有哪些
《一》穿著禮儀
1、儀表整潔大方,著裝樸素得體,不穿奇裝異服。
2、女同學提倡理短發,不燙發;男同學理發理學生頭,不留長發,不理分頭。
3、不化妝,不佩戴飾物,不穿中高跟皮鞋,不穿背心和拖鞋進學校。
4.按學校規定穿校服。
《二》、尊師禮儀
1、見到師長,早上問早,中午問好,放學回家說再見。
2、進出校門、上下樓梯時遇見老師,應讓老師先行。
3、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後方可進入,離開時應向老師說「再見」。
4、發現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地指出。
5、課堂上發言要先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
《三》、同學交往禮儀
1、同學交往要學會使用「請、你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別客氣、再見」等禮貌用語。
2、同學間相見要互相問候、招呼或點頭。
3、與同學說話語調要平和,聽同學說話要專心,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4、向同學請教問題,問前要用謙語,問後要道謝。
5、不給同學取綽號,要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和身有殘疾的同學。
《四》、升旗禮儀
1、升旗時,要身穿校服,儀態莊重,脫帽肅立,行隊禮。
2、唱國歌時要嚴肅、准確,聲音要洪亮。
3、認真聽國旗下的講話。
《五》、稱謂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要用標准稱呼。
2、對兄、弟、姐、妹不要連姓帶名稱呼。
《六》、問候禮儀
1、早起後,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4、過節時:祝爸爸(媽媽)節日愉快。
5、外出時: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
6、歸來時:爸爸(媽媽)回來啦。
《七》、就餐禮儀
1、吃飯前,要幫父母、長輩做放置碗筷,搬放凳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吃飯時,讓長輩先入座,要等父母長輩先開始吃,才拿起碗筷吃飯。
3、吃飯時,不狼吞虎咽,不無故講話,不隨意走動,菜渣殘骨不要亂扔,不要對著餐桌咳嗽打噴嚏。
4、若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要說謝謝,要比父母、長輩先吃完飯,要請父母、長輩「慢吃」。
5、吃飯後,要幫助父母收洗碗筷、抹餐桌凳等。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我們在教小朋友要講究文明禮儀時,我們也應該以身作則,從行動上去改變小朋友的行為,給予小朋友關愛,讓小朋友明白愛,分清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能夠辨別美與丑。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公民道德的好壞,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民族事業的興衰,一個人的言行,往往表現出個人素質的高低,進而影響整個集體的總體素質狀況,一個公民是否愛護公共設施,從小處講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一個學校校風的好壞,從大處講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質的高低。
我國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了「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都應該按這個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
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愛護公物做起來也很簡單,只要擁有一顆公德之心,處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就能保證公共設施的完好無損與正常使用。
1、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 講文明,懂禮儀。
3、 講文明語,做文明事,當文明人。
4、 微笑是打開心鎖的鑰匙。
5、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6、 不學禮,無以立。
7、 禮儀、禮節、禮貌、文明、文雅、文化。
8、 禮儀是一種文明規范,禮儀是一種素質修養。
9、 禮儀體現的是細節,細節展現的是素質。
2. 小學生怎樣穿戴打扮
女生清爽干凈大方;要是男生,也要干凈不落伍,可扮酷但不能太新潮。
3. 校服的正確穿法說明
校服的正確穿法說明
首先,校服的正確穿法需遵循整潔、規范、尊重學校形象的基本原則。這意味著在穿著校服時,學生們應保持衣物的干凈、無破損,並按照學校規定的方式穿著,以展現出對學校和學習環境的尊重。
詳細來說,穿校服的正確方式首先要注意整體形象。校服應該穿戴整齊,不要有破損、脫線或明顯的污漬。襯衣應塞入褲子或裙子內,領口和袖口要整潔,不要隨意翻卷。若校服配有領帶或領結,應將其系好,以增添正式感。此外,鞋襪的選擇也十分重要,通常應選擇與校服相配的黑色或深色鞋子和襪子,避免穿著過於花哨或休閑的鞋襪。
其次,在細節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項。例如,校服的拉鏈或扣子應全部扣好,不要敞開或半敞。女生的裙子應保持在膝蓋上下合適的長度,不要過短。男生則應注意褲子的長度和寬度,避免穿著過緊或過松的褲子。同時,校服的口袋裡不要裝過多的物品,以免影響外觀和舒適度。
最後,尊重學校規定是穿校服的重要准則。每所學校對於校服的具體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學生們應該遵守學校的規定,按照要求穿著校服。這不僅是對學校形象的維護,也是對學生身份的認同和尊重。通過正確穿著校服,學生們可以展現出良好的紀律性和團隊精神,為校園文化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