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河南省發改委關於校服校服

河南省發改委關於校服校服

發布時間:2025-05-21 03:20:16

① 關於日本校服的問題

分別嗎?嗯......應該就是高中課程比較多吧,初中基本上都在玩。現在基本上大多數日本女生校服都是裙子,但現在也有少數部分學校女生校服慢慢改為運動服,據說是防色狼。(汗!)校服在他們那女生有分兩類(初中和高中),一個就是我們常見的水手服,另外一個就是我們所說的西式校服。現在大部分學校都穿西式校服(高中,初中也有,但少數,因為初中幾本上都穿水手服。),高中穿水手服一般就在鄉村小鎮或某個縣才會看到.還有,他們冬天是不怕冷的,因為在日本從小就教育孩子們不要怕冷,所以對它們來說是很平常。如果真的太冷了,就會穿學校發的圍巾,手套以及大戎衣,襪子就穿泡泡襪。但是不能穿自己的衣服來上學啦,因為在日本對校服是極其重視的。

② 學校校服自查報告

學校校服自查報告範文

一轉眼,時光飛逝如電,工作已經告一段落,轉眼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有得有失,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份自查報告了。來參考自己需要的自查報告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學校校服自查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校校服自查報告1

校服作為學生的日常服裝,體現學校的校園文化和學生的精神面貌,是學校流動的文化。而學生校服的質量,直接關繫到每個學生的身體健康,和每一個家庭息息相關。為了進一步規范學生校服的配備管理工作,保證校服的產品質量和安全,我校認真、嚴謹、規范地開展校服訂購和管理,現將我校近年來校服配備管理工作小結匯報如下:

近年來,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區教育局後產辦對學校校服采購配備的監督和管理工作也非常的嚴謹和規范,他們經常召開專題的會議,布置工作,研討問題,有的'則是以會代訓,加強相關的知識宣傳和培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們學校的校服管理工作都是在他們的具體指導下開展的。

(一)建立健全專門的校服管理組織機構。

根據市、區有關校服管理的文件精神和規定,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和翠屏區教育局作為我校學生校服管理的上級主管部門,為了把上級部門有關校服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和規定落實好,落實到位,必須建立專門的學校領導小組,明確具體管理部門,做到歸口管理,責任明確。為此,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服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學校總務處作為學生校服的具體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校服配發和調換等日常工作。

(二)規范校服采購、配備程序,確保校服質量。

完備科學的工作程序是保障校服質量的重要手段。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堅持校服配備的「七步走」工作程序:

首先是和家長委員代表協商學生是否配備校服,這是配備校服的前提。

第二是在家長委員會代表和學校意見一致後,學校根據每年情況修訂學生校服著裝(穿著)制度,做到上學時統一著裝,重大活動或集會時,必須穿校服。

第三是嚴格規范做好校服的招標相關工作,選擇一個保障體系健全、產品質量優良、社會信譽好的企業定購校服。

第四是學校發致「校服自願認購表」,將和學生家長委員會協商,告知每一位學生家長,本著自願的原則進行配備。學生家長可通過「校服自願認購表」的回執(學生校服配備的意見和建議欄)向學校詳細反映校服配備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並可向學校提出問題整改的可行性意見和建議。

第五是根據「校服自願認購表」的回執確定配備學生校服的人數後,上報後產辦進行統一招投標,嚴格做到學生自願和非營利的原則,據實收取費用,不加收其它任何費用。

第六是對校服進行抽樣檢測和檢測結果的公示。

第七是抽樣檢測合格後分發校服和進行尺碼大小的調整。

(三)充分發揮學生和家長委員會在校服配備中的監督、保障作用

學校成立學生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的職責是全面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不但可以到課堂進行聽課,參加學校有關會議,可以對學校教育教學提出意見和建議。學生和家長全面參與校服的采購配備工作,對校服樣式、材料、價格的決定起著重要作用。如校服樣式的決定,在校內進行試穿和展示,在徵求學生的意見後再作決定,校服樣式完全由學生說了算(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需求)。

(四)加強宣傳工作,提高全體師生質量安全意識,建立群眾監督機制。

學校經常利用宣傳櫥窗、廣播等形式加強對校服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努力提高全體師生鑒別真假優劣的能力,增強質量安全意識和和自我保護意識。遇到問題立即向學校匯報,或向有關部門舉報,建立師生監督群防機制,確保校服質量,確保安全使用校服。

學校校服自查報告2

為進一步規范中小學校、幼兒園校服采購的管理,確保中小學生幼兒校服質量安全,切實維護學生和家長的利益,2015年6月29日至7月2日,由xx縣紀委牽頭,xx市教體局和縣教體文廣局相關同志配合對我縣學校近兩年校服采購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現就檢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規范校服采購,加強校服采購監管。

縣教育體育和文化廣電局根據宜賓市教育局《關於加強校服管理的通知》(x教發20135號)文件精神和我縣實際,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學生校服管理的通知》,就校服采購管理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1、堅持自願同意原則;

2、實行申報監管制度;

3、規范校服采購行為: 原則上實行價格限制;實行競爭性談判或詢價等方式采購;加強采購監督;

4、嚴格驗收;

5、實行產品召回更換制度;

6、實行供應企業黑名單制度;

7、建立校服供應商准入制度;

8、嚴格追責問責。

二、校服采購大部分合法合規。

此次檢查的61所法人學校中,有16所學校進行了校服采購,合計采購校服15691套。其中高中階段采購了2629套,初中階段采購了8610套,小學階段采購了4442套。學校采購手續基本完善,合規合法,具體表現在:

1、所有采購了校服的學校均堅持了學生及家長自願購買原則,並都簽署了「學生自願認購單」,部分貧困生供貨企業免費贈送。沒有學校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校服現象。

2、嚴格執行申報監管制度,所有采購學校均填寫了《xx縣學生校服采購申報監管表》,經上級部門批准備案後再組織采購。

3、實行價格限制。全縣校服小學生夏裝每套價格控制在80元左右,春秋裝每套價格控制在100元左右;中學生夏裝每套價格控制在90元左右,春秋裝每套價格控制在120元左右。

4、絕大部分學校在采購時採取了詢價采購或者競爭性談判方式。

5、驗收嚴格。絕大部分學校在采購時與供貨商簽訂了采購合同,校服供貨商也按照要求提供本批次校服原輔材料的纖維檢測報告。

6、實行了產品召回更換制度。學校為學生組織校服采購時堅持了索取正式的票證,要求供應企業實行產品召回制度。凡發現校服出現質量、安全等問題,供應企業必須無條件召回,更換合格產品。

三、校服采購過程中仍存在不足

1、怕麻煩,不願采購校服。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認為校服是一種民族精神和學校文化的體現,是一個學校整體精神面貌和集體榮譽感的外在體現之一,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團體精神風貌的一種表現,學校有必要組織學生進行校服采購。但是很多學校校長為了減少麻煩,規避采購風險,不願承擔責任,未組織校服采購。

2、少部分學校未嚴格執行競爭性談判或詢價采購。多數學校選擇三家及以上的企業進行競爭性談判或詢價采購,少部分學校采與1—2家企業協商的方式。

3、有少部分學校在采購時沒有與供貨商簽定采購合同,與供貨商已簽定的采購合同中缺少對學生權益保護條款。在驗收時大部分學校只要求供貨商提供本批次校服原輔材料的纖維檢測報告。並未主動與縣質量監督部門聯系,接受質量監督部門的質量監督。

;

③ 校服:躲在松垮布料後的千萬種

發布平台:時尚先生fine 2019秋季刊(紙刊及公號)

撰稿:連旌喬 編輯:Selina

多年沖浪的網友可能記得,以前在門戶網站的搞笑板塊里,關於各國校服的調侃 :歐洲的學生穿得像演《哈利波特》,韓國的學生是偶像劇的《花樣男子》,還有「強制服文化輸出國」日本。輪到中國學生,畫風一轉,出現在每個人的腦海里的是寬大而臃腫的面口袋運動衫。對校服的嘲諷里還攜帶著曾經我們對學生生活的不滿:粗糙簡陋,缺乏活力,甚至可以引申出對被管教的討厭。

現在我們已經很少看到這樣的嘲笑。關於校服,似乎一些緩慢的變化正在發生著:從放眼望去的面口袋變為了Polo衫,一些學校的長羽絨服甚至還掀起過風潮。然而,即使它們已經不再寬大到搞笑的地步,我們在校服上看到的可能性仍舊少之又少,它們素色,在款式上盡量去個性,去性別,如果說日韓校服讓人聯想到浪漫的偶像劇,中國的校服更像是一場清苦的現實主義紀實片。

正如同其他制服的功能一樣,校服作為學生制服,在促進所穿之人對「學生」這個社會身份的認知時,就意味著,校服的更新迭代並沒有從量變發展到質變。我們對校服沒有更多的想像,如同我們對學生沒有更多的想像。

無需審美參與的校園生活

9 月開學季的時候,雍佳發現有新的校服了。她拍下了同學們穿著新校服,彎著腰整理宿舍床鋪時的樣子,發在朋友圈裡,配文寫「灰校服的配色有點兒像灰雁」。

雍佳是北京101 中學的高一新生,她初中也在這所學校,那時她穿一套白色的校服,胸前的校徽是縫上去的。新校服出來之後,舊的就絕版了,但對她而言這套校服意義不同。101中學是北京最優秀的幾所中學之一,備戰中考時雍佳感覺到,想要繼續穿 101的校服沒那麼容易。

升入清華附中讀初二的簡簡也在學校里看見了新校服,「我們第一次見到這個綠色的校服。」清華附中是按照入學的年份來劃分校服款式的——初中是 C,高中是J,她們在 2018 年入學初中部,校服就屬於C18 的款式,跟隨往後的三年。在學校里,可以直接通過校服顏色分辨學生所處的年級。

盡管簡簡和雍佳在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校,和他們討論起校服時實際上是在討論同一件衣服:自從上世紀90 年代起就出現的運動裝。夏裝是 Polo 衫,冬裝是翻領外套,下裝是長褲和短褲,共同點是寬大、耐臟、配色不超過三種。

上世紀90 年代時,以運動裝為基本款式的校服大量鋪開,恰逢中國運動員陸續登上世界舞台,參與競技,運動風格是當時的潮流。楊策在北京服裝學院校服研究中心做助理設計師,她記得在 90年代時,「最開始(提倡)學生有五個,好像是德智體美(勞),後來把美給去掉了,就是在校服裡面『美『這個在最開始是被去掉了的。」

入學分班考試時,學生們各自填寫好自己的身高和體重,在開學後便可以拿到全套的校服。因為來到了自己心儀的學校,拿到衣服時,簡簡甚至很開心地穿上校服,在小區里走了走。後來,她發現高中部的校服更好看,領子後面寫著「清華附中」,她覺得那樣看起來很低調,又很有內涵。

作為最基本最主流的校服樣式,運動裝一直沿用到今天。簡簡強調她對這樣簡單的運動款校服的喜歡,她很難想像在高強度的學習中穿制服。「就算他發一套西式的校服給我們,我就是更喜歡我現在的校服。」在她看來,現在的校服有從父輩開始就延續下來的款式有踏實感,樸素干凈,符合中學生活的氣息。「我並不覺得所有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都應該是這樣子的。可能我比較封建,我的確是更嚮往每天比較充實(的生活),我覺得充實忙碌的一天就應該有這樣一套校服陪伴。」

更何況,寬大的校服還意外地保護了青春期女孩對身材的敏感。雍佳經常聽到身邊的女同學說,「幸好有這種寬大的校服,最近長胖了,還能遮一遮。」初中部的校服比較透,有些女生覺得出汗的時候會很尬,穿著長外套去上體育課,跑步的時候脫下來掛在一旁,結束了再穿上長袖。

還在審美道路上摸索的校服,率先完成了它作為制服的功能:幫助一個社會身份變得更完整。被要求好好學習的學生,需要這樣一套「制服」讓自己充分地投入其中。雍佳覺得國外的校服是好看,是一般西式的校服會比中式的貴一點,他們有些(同學)覺得沒有必要。因為覺得都是校服,只是上下學穿那種的,也不是說要好看,覺得沒有那種必要。

沒有什麼比校服更能幫助到學生不把時間浪費在打扮自己身上。或許早年的物資匱乏讓校服之美在起跑線上稍有落後,它的功能卻從一開始被認定的,甚至於,越是樸素的校服,越能讓我們聯想到艱苦卓絕的備考生活。校服的美觀、設計創意,有點兒像是學校里是不需要考核的副科,比如音樂課美術課,或者琳琅滿目的社團活動,在考試面前,它們會識趣地向更重要的學習任務完成權利的讓渡。

校服研究中心的另一位設計師周遊,她和校方對接,同時也收集學生意見。學生的主要訴求集中在三項:「方便」「耐穿」「好洗」。「這一方面他們確實需要是這樣,因為上下學其實怎麼說呢?大家都穿的一樣,也無所謂『你好我不好『那種穿著現象。第二其實也是他們在迎合大人的一個心理狀態,一種認同,因為大人可能平時就是這么教導他們的。包括家長,包括學校的老師都會說學生就以學業為重,對不對?大家就不要把那些心思花在別的地方。可能學生也會耳濡目染地覺得這也是對的,我可能也就這么想了,這也是一個教化的過程。」

集體:被需要的,和被排斥的

古一凡很喜歡她的校服,同樣是因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和錢。上小學時,她所在學校並不規定穿校服,因而每天都會在打扮上長時間的糾結。不過,她並不覺得自己有多熱愛打扮——只是在一個大家都扮靚的團體中,不修邊幅需要承擔一點「特立獨行」的風險的。

現在,這樣的風險轉移到了「不好好穿校服」的人身上——當大多數人被要求一致地整潔、一致地專注學習時。簡簡想不起來,什麼時候有人因為校服的問題被訓誡。也沒有見過哪個學生長時間的不穿校服。有時候因為突發情況,有哪個同學穿了自己的衣服,一次兩次之後也會重新穿上,變回和大家一樣,否則會引起老師的注意。

這是校服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統一管理。簡簡參加學校組織的海外游學也會穿著校服去,「一個是方便辨認,方便管理組織,另一個是一些事情執行的時候更加方便,更加有集體性,我是這樣想的。」

但集體給了這一群人自豪感,同時也在施壓。校服上面的「清華附中」對牛培燕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她覺得自己出門時言行舉止會受到限制。「比如你稍微說不好什麼事,或者在外面引起了不必要的爭端,穿校服都不合適,我們會感覺清華附中的學生一定要莊重。」但是在國外游學時,校服往往又變成一張身份牌,「體現集體榮譽感,」牛培燕說,「讓國外的人看到,清華附中的學生課餘生活比較豐富。」

美國作家保羅 · 福賽爾曾經提到一個觀點 :穿上制服後,這套制服對他人的影響和對自己的心理作用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人往往只能看到制服的象徵意義,而看不到服裝背後人 ;另一方面,我們又有希望通過這樣的服裝擁有歸屬感。對於重點高校的學生來說,他們討厭外界只看到服裝,這代表了他們的努力和個人的優秀被忽略了。

古一凡最討厭穿校服去商場,一到店裡就會有人認出校服,然後對著一頓誇,「就一堆話,」古一凡覺得反感,「任何商場進去第一句話就是這個。」羅青衣有一次穿著校服騎自行車,經過一個保安,她超過去,聽到保安在背後念出「清華附中」幾個字。「我當時的心情真有點(不高興)」;簡簡在計程車上也會聽到,「你是清華附中的啊,我兒子師大的,我覺得他特厲害,我覺得學習並不怎麼重要,師大也不比清華附中差一截,」簡簡記憶尤深,「說一堆」。

「清華附中不是校服決定的,是成績,能力,性格,氣質,我是清華附中人,並不代表我穿一套校服就是清華附中的了。」簡簡仔細地解釋這些經歷給予她的不適感,「不是因為它在我身上所以我是清華附中,而是因為這套校服它給我了。所以這套校服是清華附中的校服,但並不代表這套校服我所以才是清華附中的。」

校服的象徵意義像一顆炸彈。

「它永遠只是一個規規矩矩的Polo 衫,像優衣庫一樣的基本款。而不是像市場上那種女裝千變萬化,做出什麼樣的都有可能。」周遊是校服研究中心的另一位設計師,她認為校服是一種統一的標志。

「你做校服就是遵循美感必須就得是體現學生的朝氣,然後是融入學校的一些元素,(以及)我之前說的一些經臟耐磨,那些東西。你只要達到這幾個要求就行了,不要那些張揚的,個性的都要摒棄,因為它是學校制服裡面的統一著裝,它不需要那些太個性、張揚的東西,這也是後來才慢慢的真的是一點一點才能做到的東西,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越簡單的東西它就越難,因為元素太少了,很難做。」

2016 年校服中心嘗試了復古的中式校服,借鑒新文化運動時期國立學校的學生裝束,保留七分袖、斜巾、百褶裙等元素,同時在顏色和面料上做改良。除了進口面料,還找了傳統手工製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初衷是希望學生能把傳統手工穿在身上。

但這樣的創新學校沒法接受,也很難實現,「太像辛亥革命那會兒的那種服裝了。」這套衣服在當年的展演會上露出,好評很多,「每個人來了都說好看,但就是沒有一個人說我們學校需要這樣的衣服。」

決定需不需要、需要什麼樣的校服,通常會有三種方式。一是校長干預,由校長來提出設計要求,和設計師溝通;另一種是在學校主持下,交給家長委員會做決定;最後一種是區的教委會來統一規劃——80後的胡椒有這樣的經驗,她在南寧市讀高中,全市統一校服。

並不是說統一規劃就不好——胡椒的中學校服並不是常見的運動裝。她記得上裝是做成了寬松的淡藍色襯衣,男生下裝是長褲短褲,女生下裝是裙褲,並且下裝是牛仔材質。但是胡椒還是不喜歡,「很藍,整個人就(像)藍精靈。完全就是挑審美裡面最慘的那一種。」

小學是一套校服,中學另一套,初高中不再區分,生產和製作由一家叫新希望的公司負責生產製作,這三個字隨之成為胡椒和同學朋友們的共同記憶。但南寧的校服幾經修改,2010年之後,也回到了運動裝路線。

2015 年教委出台了更新版的 31888 規范,進一步明確校服的製作標准。這也是周遊覺得最艱難的一年。校服中心的設計師推測學校的需求,繼續做著運動裝,在運動裝的基礎上有點改良,結果收到的反饋很不好。「大部分領導,老師過來看了之後就說這沒意思,『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不要這樣的東西『,因為都是他們已有的東西。」

改變

如果有哪方面是相對容易發生變化的,應該是校服的功能性。校服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是不斷地跟面料、設計細節和製作工藝打交道,楊策在這里當助理設計師快兩年,參與了今年的面料庫數據整理。她跟我們談了許多面料、版型、工藝上的問題。這些是她要直接面對的事情。

前陣子,為了參考工藝和細節的製作,他們去韓國買了一些校服的樣衣,還有一個特製的人台。學生的身體和成年人的不一樣,肩胛骨周圍相對單薄,人台要做得更平緩一些,同時腰會更粗,臀部也會比成人扁平。研究中心也有自己的版型庫,通過搜集學生的數據,定製人體模型。因為涉及到人體掃描等技術,這樣一個特製人台,「打完折還要九千多一個」,楊策記得最早的打算是定製40 個特製人台,無奈成本過高只好作罷。

盡管作為一個非盈利機構,比起市場化的服裝企業,校服研究中心不會面對直接的營收壓力,更像一個平台。在這里服裝品類更多,也有更專業的細分。比如運動服被分為常服(日常穿著)、運動服、專業性體育訓練服裝。但這些花樣繁多的款式,仍然需要同一個基本問題:製作成本。楊策聽過某間學校十幾年來面料從來沒有變,「符合標准,但是特別次。九幾年那會兒到現在合作了18 年面料沒有提升過,但是它的價格也很低,家長會接受,因為價格低。」

成本幾乎決定了某一種設計到底能不能落地生產,研究中心的很多工作也圍繞這點展開。去年展演時,周遊在冬裝上做改動。正常的冬裝要麼是棉服或者沖鋒衣,在外觀上看依然是運動風格,而適合做成大衣的毛呢料子,顯然價格太高了。

周遊碰到了一個做阻燃材料的科技公司,對方給出了一種厚度約2 毫米的棉片。她用沖鋒衣面料,做成風衣的樣式,再在內側縫上棉片作為內膽,整體保溫度不亞於輕薄型的羽絨服。用到背心款式上時為了防止跑棉,仿了羽絨服的方式縫成了一格一格的。

「做校服我覺得更費腦子,需要跟各方不停的溝通,綜合起來做。那種拍腦袋出來的東西是不行的,生)他們就一定會穿(起來)了,一定要想這個東西的安全性,可落地性,跟做品牌這一點是差別最大的,沒有那麼任性。」

以衣育人的困境

周遊最早在市場化的服裝公司工作,做女裝,因為這個原因,她最早做東西很跳脫。剛開始她也想加一些顯眼討巧的創新元素進去,「現在想起來也是亂七八糟的款,」比如網眼面料、熒光色,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校方無法接受這樣前衛的設計,而且有很多實際功能無法兼顧。周遊有一次為一個小學做了中山裝,校長指出來,立領沒法系紅領巾。

楊策曾經參與過北京西藏中學的校服設計,中間有幾天的時間是花在圖書館里,去找一個適合學生的紋樣。最終做了一個刺縫連續印出來拼接的萬福輪,寓意是吉祥如意,印在Polo 衫的兩邊袖子上、門襟上。「現在的學校更希望在校服里融入校園文化,」做方案之前設計師們除了和校長溝通,還會去學校里看看教學樓是什麼顏色、什麼風格。

不同地域的校服他們往往會強調不同的重點,學校的要求和各有區別。有些地區喜歡寬大的校服,有些地區希望顏色能夠足夠鮮艷。在北京,他們會採取這個城市特有的顏色放入校服設計中:胡同的瓦灰色,宮牆的共色,仿漢白玉的白色。另外,學校的性質也很關鍵,周遊了解過的北京四中,浙江武嶺中學和南湖嘉興學校,這幾個學校的理念,創校以來的一個育人精神,「傳遞的就是一個比較偏中式的理念,可能就願意用這種中式的服裝,覺得跟他們學校整體氛圍更契合。」

周遊調整了方向,把這樣的中山裝向中學推廣,這樣不涉及紅領巾的問題,而且上身效果沉穩,更適合中學生。但中學的問題在於應用場景太少,「可能就是說有重大活動的時候你穿一穿,或者說你周一升旗穿一穿,有什麼研討會,誰來參觀了,可能會穿一穿,就是使用率不是很高,還是以運動裝為主是這么一個情況。」

簡簡在學校參加了一些社團,還選了健美操作為選修課。但是除了需要買健美操鞋之外,老師沒有硬性要求了,學生們也會穿校服去。體育課的時候也是這套,運動出汗了就等校服自然干,但通常很快,他們也沒有太多劇烈活動,「我覺得跑一身汗離我都很遠了。」

周遊分析,國外的校服有更多款式、更多類別,很大一個原因是學校的硬體條件允許,比如建有更衣室,或是一些更專業的課程,以及學生有更多不同的場合來需要不同的衣服。但國內很多學校是沒有更衣室的,一股腦兒安排不同類別的服裝只會造成困擾。「你早上上來穿上制服,下午有體育課了,它沒辦法換,在廁所換是非常不方便的一件事情。」

周遊去跟校方推演,比如出現什麼樣的場景時,需要更細分的更專業的服裝,平常的穿著運動服它可能又會是哪幾個款式。「那些學校的領導,他們可能會想要這樣的東西,只是說被他們現實的一些環境所禁錮住了,等他們來看到我們這場展演的時候,他們可能就心中一目瞭然。」

「我們現在在重點推出常服,制服跟運動裝分開來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達到以衣來育人的一個目的,也是達到一個美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身臨其境的能感受到我在一個學術研討會上,我可能會穿上制服,那個制服我該怎麼穿,三件套我該怎麼配,那樣的話在那樣一個嚴肅的場合下,穿上這么合體嚴謹的衣服,我將會表現出一個什麼狀態,對吧?」

這是一個教育目的。「我們做瑜伽有瑜伽服,跑步有跑步訓練的一套設備,但是很多人就在挑選的時候,覺得都可以,我都能選擇,不都是帶彈力的嗎?但其實它們在設計風格上以及材質的選擇上,它都是有細微差別的。」

「如果說我們能夠讓孩子從小就了解了這些東西,他們可能在未來選擇上以及生活中,他會更快地來區分哪些是我需要的,我需要在什麼樣的場合穿什麼樣的衣服。」

在細枝末節里

與校方交涉的整個過程里,設計師們試圖去把握主動權,去推動校服的更新換代。只是他們也知道,這個過程太慢了。「你想想,人都是年紀越大越保守,「周遊說,」他的生活經驗可以說服自己不去嘗試這件事。年輕的老師可能會接受。它是在慢慢推進的一個過程。」

在品類、款式定好的前提下,設計師也會讓學生參與一些細微的改動。「大類的話一般是由長輩來定,因為他們更有成熟的經驗。」周遊印象比較深刻的學生調研有兩次,一次是在北京八中,17 班、18 班兩個兄弟班想做班服,學生們直接去了校服中心討論。17班希望把「17」和士氣聯系在一起,18班沒有具體表示想要什麼,只是籠統地表示希望衣服上,能把學習精神、時間寶貴體現出來。周遊出了兩套班服,T 恤款式,「效果還挺好的,(他們)挺滿意的。」

一次是在央美附屬的實驗學校,都是美術特長生。他們找了幾個學生代表集中到一個課室里,有個男孩提出,想做一件在校服之外統一的 T恤,胸前的圖案由他們自己設計,作為藝術生,他希望穿得能夠隨性瀟灑一些、有個性一些。

學業的確是學生們最在意的東西,不過他們對彰顯個性的追求、對美的追求也還保存著,在某些細枝末節處體現出來。

雍佳說校服好看不好看不重要,「首要任務是學習」,但這不妨礙她在暑假的時候去日本旅遊,在鐮倉高中前,穿著買來的日式制服和媽媽拍照留念。她不看日本漫畫,只是看到了這樣的搭配,覺得好看。采訪當天她背了一個新書包,來自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遠遠地也能看出來品牌標志性「馬賽克」設計。這也是她在日本買的,也是因為同一個理由:覺得好看。

與河南省發改委關於校服校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品牌圓領衛衣男 瀏覽:854
套裝女裝廠家 瀏覽:469
知名品牌登雪山羽絨服 瀏覽:809
跪求優質女裝淘寶貨源 瀏覽:684
褲子怎樣折省空間 瀏覽:900
黃衛衣配什麼顏色衣服好看嗎 瀏覽:81
杭州真絲絲巾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552
旗袍圖片傾城網 瀏覽:490
only兔呢冬裝風衣多少錢 瀏覽:397
璽玥中式旗袍 瀏覽:988
黃色羽絨服短鞋子怎麼配好看男 瀏覽:632
中大童裝男童褲子價格及圖片表 瀏覽:884
比亞迪g3換正時皮帶多少錢 瀏覽:951
她想買兩條裙子 瀏覽:470
寶寶帽子春秋款圖片 瀏覽:212
白領牌女裝品牌及商品 瀏覽:758
畫公主裙子視頻教程 瀏覽:259
紅和黑的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6
男花牛仔褲搭配上衣 瀏覽:639
厚街萬達一樓女裝店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