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壽衣旗袍好還是斗篷好
旗袍好。在解放前旗袍配馬褂可以作為壽衣,過去旗袍本身就是上層社會的象徵,壽衣旗袍顯示出逝者去另一個世界也可體體面面的感覺。壽衣,裝殮死者的衣服,是指為亡人穿戴的衣服。
② 旗袍死人裝與活人裝的區別
1. 唐裝通常是對襟或斜襟棉襖的改進版,其特點是吉祥喜慶的圖案,以及優質的材料和精細的做工。剪裁上注重身體段的修身燃棚歲效果,尺碼齊全。
2. 老人裝是指專為老年人設計的唐裝,其與年輕人裝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圖案和穿著氣質上。
3. 壽衣可以看作是人們去世後的唐裝。其花色與唐裝相似,但包含一些特有的圖案。通常不使用帶有毛料的壽衣,以免來生落入畜生道。壽衣通常較為昂貴,並且按套銷售,尺碼相對較少,主要分為一般和加大兩種。由於去世後不便穿衣服,因此只需將多出的部分藏於身下皮睜即可。年輕人士通常穿著三領五腰的壽衣,總件數最好是單數,並且要包括四季的衣服。一般不穿內衣,而是用夾衣替代。盡管也可以穿活人的衣服作為壽衣,但通常會選擇比生前大一號的衣物,特別是鞋子,因為去世後會有和渣些腫脹,尤其是腳部。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③ 年輕女性穿壽衣的講究
年輕女性可以根據下列情況選擇壽衣:
壽衣,俗稱「老衣裳」。人亡後,兒女為其穿壽衣,死者為男性,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料理,死者為女性,則由女兒和兒媳來料理。壽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綢緞做,怕來生變成獸類和斷子絕孫,多用絹棉做成,取「眷戀」、「緬懷」之意。衣褲的件數,忌雙喜單。博山居民為死者做壽衣一般須要「五領三腰」,即五件上衣,三件裙褲。無論何時亡故,都要以棉衣為主。
壽衣選擇
選擇壽衣的關鍵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說衣、褲、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圖案要協調,要呼應。在款式上尤其要將中式和西式區別開來,切不可上穿西裝下著布鞋,中不中西不西,顯得不倫不類;色彩的選擇更要注意整體的調子,將零碎的色彩統一在大調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積的對比色,不然會顯得雜亂、刺眼;圖案同樣有古典的、現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風格上要協調、統一。此外,面料的選擇還牽涉到"殯"禮的檔次,一般緞織料的壽衣較為貴重,家屬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壽衣。
壽衣的件數
關於壽衣的件數問題,說道很多,各有各的不同。一般壽衣都是以奇數為准。但是南方部分地區是取偶數的。也就是常說的八件套。從傳統上來講,壽衣是根據親人的年齡,屬相,來確定壽衣的件數,以及顏色花紋。古時候,皇帝駕崩,壽衣是15件套,就是9領5腰加披風(也是寓意九五之尊。);王室貴族是13件套,大臣是11件套,富貴人家是9件套,布衣是7件套。花紋上,皇帝是祥雲騰龍,王室是蛟龍,大臣是青蟒,草民多以花草為主。且件數和圖紋不得逾越,也就是說,是什麼品級的,就穿多少件數,和選什麼圖紋,可少,不可多。古時候,一般親屬過世,都不會當天下葬。有守靈3天5天7天9天15天不等。且出殯的日子時辰都得找風水先生算好。這必然得面臨屍體腐化的問題。
平民布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多都是多加些乾草布料,家境好些的,都是多加被褥。解放以後,國家提倡殯葬簡易化,慢慢演變至今,壽衣的件數一般都是市面上的五件套了。包括
大袍,棉衣棉褲,襯衣襯褲。這是由於,火葬時,對棺木的大小有要求,否則,進不了火化爐,所有的紙棺都是固定大小的。較之以往的木棺,偏小。如果壽衣的件數,被褥的件數過多,逝者就無法入殮。
幹部以及軍人的壽衣選擇
國家幹部、公務員、軍人的壽衣,還是以他們自己的職業服裝為主,一般都是將職業裝的扣子改裝為粘扣。再購齊其他的四季衣湊齊五領三腰即可。如大袍,棉衣棉褲,襯衣襯褲,夾衣夾褲。
備註:一般現在購買壽衣,包括的殯葬用品有:壽衣5件套、雙鋪雙蓋4件套、頭腳枕、鞋、帽、襪、腰帶、綁腿、口鈴、盤纏巾、蓋臉布、金銀元寶、金銀戒指、墊被錢。
壽衣的款式
現在的壽衣,除了中山裝,西裝,旗袍,唐裝等等。顏色也由以往的藍色,褐色,慢慢發展到現在的紅色,粉色,紫色,綠色,金色。加入了更多了五行元素,來對應逝者的五行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