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校服演變的歷史!~
奉送以下中國校服的演變史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接下來是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九十年代:面口袋校服一統天下
菁菁校園,無處不張揚著春潮熱力;年輕的歡聲笑語充斥著每一個角落。而校服——正是這飛揚青春最直觀、最生動的載體,是校園里永遠流動的風景。近百年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盡管有時候,它是那樣難看)。
才女林徽因1916年在北京培華女子中學。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盍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1930年10月參加國貨時裝展覽會表演的務本女中學生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名校女生是當時的時尚。由滿漢服裝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這時也進入校園,成為女生們的新寵。 1930年.制服式校服依然受歡迎;充滿青春活力的學生時代
② 中國校服是源自中山裝嘛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闔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各式校服
三十年代: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三十年代出現的旗袍款校服,逐漸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而三十年代也是旗袍最為流行的十年
民國時候漂亮的校服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楊沫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在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加粗要考的)
中國的校服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看完有沒有感覺到絕望呢?什麼時候的都好看,就你上學的時候運動服統一天下(手動狗頭保命)但是國家有人似乎發現了這個問題要校服改革
近日,民革中央就目前各省份對校服的管理方式不同、效果迥異,有地方出現「劣質校服」、「丑校服」問題,建議改進校服美感和舒適度。
發揮校服的與人與審美能力、
答案來自:」中國校服的唯美進化史「網頁鏈接
③ 中國校服的由來
【中國校服發展史】
中國一百年校服的變化(19張)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盍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由滿漢服裝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這時也進入校園,成為女生們的新寵。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咯,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鏘、鏘~~~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 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對於校服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校服將會變得怎樣也不好下結論,我們也不妨試目以待。
網路「校服」,更多在http://ke..com/view/1118095.htm?wtp=pic
祝好運。
④ 將校服誤當成制服,近年我國的校服款式都有哪些改革
我國的校服一直都很普通,可以說是很保守了,這其實也沒什麼不好,不影響學習,只是不是那麼出彩。
近年我國校服也有改變,從媽媽時代,顏色都不怎麼變化到已經嘗試過多種顏色搭配,像我小學一直一套校服不變,知道畢業,初中就開始變化,初一穿白色杠,初二穿紅色杠,初三穿黑色杠,已經有了年級的區分。
對於學生黨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吧?終於有人提到要把校服改美了,曾經的我們,總是幻想著我們穿校服的樣子是這樣的......
近年來,隨著修改校服樣式的呼聲越來越高,小部分地區、學校也開始了對校服的改革。一些學生公認比較時髦,家長認可的校服基本都是受到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影響,以西服、襯衫、馬甲、短裙為主。
在我看來,我國的校服款式一直都有變化和創新,不在拘泥於保守的運動服,也有了裙裝和短褲,甚至有了領帶和蝴蝶結的設計。
⑤ 中國60.70.80.90年代服裝變化
1、60年代和70年代,國人的服裝色彩與款式十分單調,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綠軍裝、灰色中山裝、藍色解放裝,被形容為「藍色的海洋」。
(5)七十年代校服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之初,因為當時物資緊缺,商品供應匱乏。這種服飾上的統一,也倒映著當時的社會文化。當時的社會,集體主義與艱苦奮斗氛圍濃重,強調犧牲個人利益為集體服務。因此,那種標榜個性、明媚艷麗的服飾,在那個時代並不為社會主流思想所認可。
時間來到90年代,時尚風潮一夜吹起。年輕人紛紛以追求「個性」為自己的服飾指導原則。不僅服裝上有了更多「奇怪」的選擇,染發、耳釘、文身等配飾亞文化也開始興起。人們對時尚的追求越來越個性化,不再隨波逐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達,網路購物的便利,各種自主搭配、私人定製的服裝悄然興起。彼此不同的風格之間,也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這是因為,更加發達的經濟讓人們擁有更多的消費選擇,更為分散的互聯網信息環境,讓人們培養出更加獨立的審美旨趣。在互相碰撞中,不同聲音之間也逐漸學會了尊重和包容。
⑥ 中國校服進化史,深圳喜提「第一美」網友:長見識了,你覺得那個好看
校服,承載著每個年代的穿衣文化,只要是上過學的小朋友,對校服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雖然,人們常常吐槽校服的種種不好,但是偶爾也會懷念起那些穿校服的日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校服的進化史!
⑦ 中國校服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校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近代學堂,當時校方已開始發給學生統一的衣服、帽子、靴子,並從傳統服裝漸變為西式制服。1920年後,中國各地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校服,如北京大學明文規定必須穿長袍。之後標准校服演變為男生著中山裝,女生穿陰丹士林旗袍。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菁菁校園,無處不張揚著春潮熱力;年輕的歡聲笑語充斥著每一個角落。而校服——正是這飛揚青春最直觀、最生動的載體,是校園里永遠流動的風景。近百年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⑧ 最早擁有校服的國家是哪一個穿校服有什麼意義
是英國,看一下我國校服發展歷史。
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熠熠生輝。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各式校服 各式校服(34張)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闔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
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三十年代: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三十年代出現的旗袍款校服,逐漸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而三十年代也是旗袍最為流行的十年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楊沫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在80年代後期, 「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二十一世紀:制服式校服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籠統的運動校服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及家長們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韓版,制服式的校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制服能一定程度上傳播社會禮儀文化,培養孩子的社會規范性。美觀、舒適、安全是制服的主要表徵,制服設計中加入一定的時尚元素,既不失制服的規范,又能凸顯孩 子的青春活力,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⑨ 最早校服 圖
中國校服百年歷史http://bbs.xiasha.com/thread-217-1-1.html(附圖片)
中國校服百年歷史
大辮、小帽、長衫,一個舊時窮讀書人的形象就這樣站在了您的面前。在燈光的照射下,我悠閑地踱著步子,頃刻間,彷彿回到了清朝,我想一切都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惟有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使我們顯得年輕。
穿上這身學生裝,戴上從沒嘗試過的假發,化上前所未有的濃妝……看著鏡子里的我,陌生得連我自己都不敢認了。同事說:「你像劉和珍!」可惜我從沒有過學生領袖的經歷,但這一裝一扮,倒使我體味了當年學生們的愛國激情。
從小到大,我最留戀我的學生時代。常幻想能時光倒流,再過把學生癮。如今,搭乘「時空之舟」讓時光倒流了好幾十年。我身穿老式學生裝,頭戴學生帽,渾然一個投身革命的熱血青年。我嚴肅表情,說聲「振興中華任重道遠」,我挺直腰桿,喊聲「新長征路上再見……」
扮演的是一個五六十年代充滿理想主義的中學生。我先坐著拍了幾張後,又向天花板發起了沖擊———蹦起來又照了二十多次。照片一沖出來,大家與我一起驚呼:天!怎麼蹦得那麼高!因為我喜歡那個年代———唯美,單純。
我有興趣去體驗那個穿黃軍裝的年代,它給我的感受是簡單的樸素和熱情。想想今天,慶幸自己生在這樣一個時代,至少我們有脂粉和各種時裝可以裝點自己。
颯又不敢颯,更重要的是不知怎麼颯。八十年代初的學生就是這個樣子。我拿到了一件夾克衫,把襯衫的領子翻在外邊,腳上是雙「片鞋」。那個年代颯的極限就到這兒了,人們對服裝的想像空間有限。多虧那時我還年紀小。
分配到的服裝是90年代十分流行的牛仔服。從鏡子里彷彿看到了高中時代的我。洗得發白的牛仔褲、牛仔服、豎起的領口、旅遊鞋,這一切現在看來真是又好玩又親切。因為塑造的是中學生形象,所以一定要耍帥、扮酷。
中國百年各時代的校服http://bbs.tiexue.net/post_920029_1.html(附圖片)
中國百年各時代的校服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接下來是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九十年代:面口袋校服一統天下
作為少男少女的「校服」,卻也真是讓人提不起精神;於是學生的反抗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二十一世紀。面對著這越來越美麗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許一個百花齊放的校服時代
得到贊譽的校服展評會,但不少師生認為這些款式華而不實
我國百年校服史http://www.32today.com/Article/HTML/3414_4.htm(附圖片)
中國女生百年校服歷史圖 http://www.dayang.org/ent/tietu/xiaofu.htm(附圖片)
⑩ 求這幾套軍娘校服的出處尤其是倒數第三套(/▽\=)
左1: 入門套,做完門派的新手任務就有
左2出自70年代的英雄三才陣
左3雁虞套, 出自70年代10人戰寶迦蘭
左5:荻魂套,出自10人英雄荻花後山
左4劍茗套, ,70年代25人戰寶迦蘭
左6蚩靈套, 25人普通荻花和龍淵澤
最右南皇套,25人英雄荻花和龍淵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