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學生校服木棉林頭層牛皮

學生校服木棉林頭層牛皮

發布時間:2022-05-29 03:13:44

如何製作木棉花的植物標本

(一)怎樣採集標本
大自然植物種類繁多,究竟要采什麼樣標本?這要根據使用目的而定。植物標本根據使用目的可分為:
1、整體標本:通常用來識別植物,鑒定學名,鑒別中草葯。對某一地區進行植被調查也是使用這種標本。例如調查我們學校、雞西的植物資源。高等植物的根、莖、葉等營養器官,是識別植物依據之一,但是常因生長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而花、果具有較穩定的遺傳性,最能反映植物的固有特性,是識別和鑒別植物的重要依據。所以採集時,最好要取得一個完整的標本,那就是根、莖、葉、花、果實都有。植物從根到莖的頂端恰好是37公分最好,放在標准台紙上正合適。如果比較小也不成問題。若是比較高大,在採集時必須要照顧到植物的完整性。可採集它的典型代表部分,如根、莖、葉、花、果實的部分。草本植物還應該挖起地下部分。從根繫上可以鑒別出是一年生還是多年生的。而且地下部分除根莖外,往往還在變態根和變態莖,如百合、菊芋、甘藍、黃精、貝母、七葉一枝花等。木本植物應採集有代表性的枝條,即應選有花有果、葉片完整、姿態良好的枝條進行採集,但採集的標本應該盡可能代表植物的一般情況,剪取的枝條大小適中,最好附有一小片樹皮。孢子囊群的形狀與排列、根狀莖及其鱗片和毛被等是蕨類植物重要的分類特徵,採集時要加以注意。採集寄生植物,如菟絲子、桑寄生等,應該連同寄主一起,最好不要將兩者分開。整體標本常製成臘葉標本和原色浸漬標本。
2、解剖標本:製作目的在於觀察、研究植物某一器官的內部組織結構。如解剖洋蔥的鱗莖,以觀察基盤、幼芽、鱗葉、須根等結構。橫剖黃瓜,以觀察瓜類的側膜胎座和種子著生位置;縱剖桃花,以觀察花的各部位及其形態。採集這類標本只要選擇健康的有代表性的某一器官即可,不必採集整個枝條。解剖標本通常製成防腐性的浸漬標本。
3、系統發育標本:製作目的在於觀察研究植物的生活史,即某一植物從種子萌發到生長發育、開花、結果各階段的生長情況,常用於生物教學和引種栽培及科研方面。這類植物標本必須採集植物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如製作菜豆和玉米種子萌發過程的標本,就要採集它們胚的萌動、長出主根和幼芽、長出真葉等各階段的標本。這類標本可製成臘葉標本,也可以製成浸漬標本。

4、比較標本:比較標本主要是比較不同植物的某一器官的異同。例如比較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種子形態就要採集油菜、大豆、黃瓜、番茄等成熟的果實,除去果皮,將種子晾乾,還要採集小麥、水稻、玉米的果實晾乾進行比較。比較各種形態的根可以採集直根系的棉花、須根系的水稻和小麥、球根的心裡美蘿卜、圓錐根的胡蘿卜、圓柱根的蘿卜、塊根的某薯、玉米及甘蔗的不定根,以及菟絲子、桑寄生的寄生根等。比較各種形態的莖可以採集直立莖的楊、柳,纏繞莖的牽牛花、金銀花,匍匐莖的草莓,攀緣莖的葡萄、葫蘆、爬牆虎,枝刺的山楂、刺槐,肉質莖的仙人掌、曇花,球莖的菊芋、甘藍,鱗莖的洋蔥、大蒜等。比較和種形態的花冠可採集離瓣花的蘋果花,十字花冠的油菜、薺菜,蝶形花冠的大豆、紫檀、蠶豆,管狀花的紅花,舌狀花的菊芋,以及單子葉的小麥花等。比較各種花序可以採集總狀花序的白菜,穗狀花序的車前,傘形花序的開竺葵,頭狀花序的向日葵等。比較各種形狀的果實可採集核果的李、杏,漿果的柿、葡萄,梨果的蘋果、雅梨,莢果的豌豆、刺槐,角果的蘿卜,大青,瘦果的向日葵,穎果的水稻、小麥,翅果的榆、槭等。比較標本可以製成臘葉標本,也可製成風干標本,而果實以原色浸漬標本效果更好。

(二)採集標本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採集標本除以上介紹的以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應根據製作目的選擇具有典型牲、生長健壯、姿態良好的植株或枝條作為標本。有的植物有異形葉,如白菜有基生葉和莖生葉之分;海金沙有營養葉和繁殖葉之分;菱有飄浮葉與沉水葉之分。甚至同一枝條上就有不同形態的葉,如楓荷桂就有三種葉形。有的植物是雌雄同株,如南瓜、蓖麻,或是雌雄異株如大麻、楊,應分別採到雌花和雄花。
2、採集時應根據台紙大小或標本瓶大小,選擇大小適中的標本。有的植物體很小,如地衣、葫蘆蘚、滿江紅等應多采幾株。有的植株很大,可以取其典型的一部分,如百合、蘆葦等,不需采全株,可分別剪取頂部、中部和根部的典型部位。
製作浸漬標本,一般以標本占瓶內體積的五分之三為宜,標本太小顯得空曠無物,標本太大又顯得臃腫,這都有損美觀。
3、帶有花果的標本,無論是干制還是浸漬,其效果往往與花開的程度有關。若花開太盛,各部位容易脫落,離瓣花尤為突出,所以要選擇剛開的花或將開的花蕾。這時花的各部位特徵已經明顯地反映出來,也不容易脫落。如盛開的木棉花不易壓制,而選擇即將開放的花蕾進行壓制,就能收到較好效果。製作浸漬標本時,漿果類未成熟的果實其果型、色澤還不典型,而太熟的果實內部果汁濃度大於浸漬液濃度,果皮內外滲透壓不平衡,也容易造成果皮爆裂,或果肉溶爛等情況,如西瓜和番茄等都有這種情況。乾果類的大豆、白菜、穿心蓮等果實太熟,壓制時果實容易爆裂,種子散出,不易獲得完整形態,採集時也應引起注意。種類種子標本應待種子完全成熟時採集。
4、採集標本的份數根據各自需要和具體情況而定。製作臘葉標本應多采幾份,除自己保存外,必要時寄給有關單位衣他們鑒定學名,還可以與國內外有關單位交換。通常一種植物至少採2-3份。製作浸漬標本也要多采幾份,以比較不同的浸漬方法的效果。採集份數除了根據需要以外,還應注意愛護植物資源。
同一種植物同時採的幾份標本稱為副份標本。副份標本的採集號應是相同的。
5、採集標本還要注意到各種植物的花要期,以便及時採到需要的標本。有的植物是先花後葉,如榆、柳、木棉等,這些標本在長葉以前就要注意觀察,以便及時採到花的標本,待長葉後再在原植物上采葉的標本,編不同號。
6、製作各種標本都有一定整形問題,目的是使標本既美觀,又真實地反映原來的形態,這個問題在原色浸漬標本製作中更為突出。因此要求採集時注意觀察植物的生態、花果著生的位置等。
7、特殊標本的採集:在大型標本的採集方面,因有些植物的葉片極大,例如芋頭、蒲葵等,不可能採集整片葉子。這類標本可以採集部分葉片,若是單葉可沿中脈的一邊剪下,或剪一個裂片;若是復葉可采總軸一邊的小葉,但無論怎樣采都必須留下葉片的頂端和基部,或頂端的小葉。花、果和葉片可分開處理,但要編同一號。至於較大的花序,如向日葵的狀狀花序、棕櫚科的花序都只能採取其中一部分。
8、孢子囊群的形、根狀莖及其鱗片和毛被常是蕨類植物的分類特徵,因此在採集蕨、木賊、海金沙、卷柏時,要注意採集帶有孢子囊群的葉片和營養葉,還要挖一小段根狀莖,並且小心保護鱗片葉,防止脫落。
9、葫蘆蘚、地線等苔蘚植物的孢子體成熟後常常會脫落,所以應在孢子體尚未成熟時進行採集,而且要及時放在紙袋或廣口瓶中暫存,以免丟失孢子體上的蒴帽。
10、地衣是一個獨特的植物類群,生長在多種基質上,葉狀和枝狀地衣如松蘿等大量生長在山林中,而殼狀地衣常生長在岩石、樹皮及建築物上,採集時盡量連基質一起採下。若不能採到基質,也慶作好記錄。
11、菌類植物中的蘑菇是由子實體(菌蓋、菌柄)及地下菌線體組成,子實體是重要的分類特徵。它們有的生長在地上,也有生長在樹枝或腐爛樹皮上。採集長在地上的蘑菇,要仔細的挖起地下的菇根;採集樹上的蘑菇,應用刀連同基質一起割下。用手拿標本時要注意不可在菌蓋和菌柄的表皮留下指印,以免損失子實體表面固有的分類特徵。標本採集後立即掛上標簽,用柔軟紙輕輕包好,放在紙盒裡。

12、浮水或沉水的水生植物採集後容易變形,採集時可用將折疊紙或窗紗置入水中標本的下方,輕輕將標本托出水面,連同折疊紙或窗紗一起壓制,以保持其形態。

13、水綿、海松、多管藻等藻類植物多生長在水裡,它們一出水面葉片往往收縮一團失去原形。採集這類標本時可先用水網撈出,倒在水盆中,等植葉展開後,再用吸水紙置於標本下面,輕輕將標本托出水面,然後用乾燥紙壓平。為避免標本帶有鹽漬,採集的海藻必須先在淡水中浸10多分鍾後,再放入清水中按上述方法處理。

14、另外,進行野外採集時,還應注意不要亂嘗植物的果實,以免中毒,在進行野外作業時注意人身安全。

15、當標本採到手後,馬上要放在採集箱中,以免水分散失
(三) 標本採集編號

同一個採集者(採集人或組)的同一個採集號不應重復。一般來說,每個採集者的採集號以及每年或每次採集的採集號,應該按順序編寫。但是,同一種植物,如果是在同時同地所採的,則應編為同一採集號數,作為復份標本。每一號標本的份數,應根據需要而定,若遇到特殊的植物,應該多采幾份,以供研究或教學等使用。如果同一種植物是采於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環境或不同的季節時,則應分別編號。雌雄異株的植物,應分別編號,並註明兩號的關系。標本的採集號須用鉛筆填寫在號牌上,同時在號牌上還須填寫採集人、採集日期和採集地。填好的號牌必須緊系於標本的適當位置,以防在標本壓制、整理或製作過程中脫落。

(四).野外記錄

植物標本的產地、生長環境、生長習性對於標本的鑒定、研究和使用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些採集信息不可能都填寫在號牌上。同時,標本的壓制無論如何精細,但與它在生活狀態時相比,總會有些改變,部分特徵,如氣味、花、果實的顏色、形狀等往往很容易發生變化。因此,在標本採集過程中必須做好野外記錄。

野外記錄的內容包括採集人、採集號、採集地、採集日期、生境、海拔、生長習性、形態特徵、花果期、地方名以及用途等(見前)。一般來說,野外記錄應在採集標本的同時填寫在野外記錄本上,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在當日晚間整理標本時填寫。記錄本上的採集號必須與號牌上的保持一致,以免混亂。為防止潮濕、褪色,野外記錄應用鉛筆填寫。野外採集記錄應完整、客觀真實。對於標本壓制後易於變化的或所采標本上不能反映的特徵應該盡量記錄在記錄本上,如喬木、灌木或高大草本未採到部分的生長形式,植物體的大小、外形,乳汁有無和顏色,葉片兩面的顏色、光澤,花各部分的顏色、氣味,果實的形狀和顏色等。在採集標本時,對植物生活的群落以及植物的各種生長環境都應盡可能觀察、記載,包括所采標本的海拔、山坡坡向、在林緣還是草坡等環境。同時還要盡可能的記載所采植物的開花期和結果期等內容。

三、設計採集方案

以5或6人為一小組進行自由組隊,以一人為組長。

1、確立採集項目:每個小組確立某一方面為專題,如整體標本、解剖標本、系統發育標本、比較標本等,也可以以某一類植物為專題,例如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菌類等。

2、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所確立課題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生活環境等資料。

3、根據採集的項目確定活動的時間和地點。

四、准備採集所需的工具

1.標本夾供採集標本和壓制標本之用,是用木板條作成的長約45厘米,寬約30厘米的木製夾板。標本夾分為背夾和壓夾兩種(圖),前者最好是裝有尼尼龍搭扣和背帶,以方便在野外採集時隨時將標本壓入標本夾中,防止採集的標本失水皺縮;後者適用於標本的集中壓制。

2.修枝剪用以剪斷植物的枝條,通常有一般修枝剪和高枝剪(長柄修枝剪)兩種。

3.小鋤頭(採集杖)用以挖掘植物的根、鱗莖、球莖、根狀莖等地下部分,或石縫中的植物。

4.小手鋸用以採集木材標本,或鋸樹枝之用。

5. 採集袋在採集過程中裝新鮮標本材料時使用,是用便於攜帶的塑料或其它材料做成的袋或包。

6.吸水紙用以壓制標本時吸收植物水分之用,各種紙張均可,但以吸水性強的麻皺紋紙為佳。

7.繩子在捆壓夾時使用。

8.手持放大鏡用於在野外採集標本時,觀察植物特徵之用。

9.米尺用於測量長度。

10.野外採集記錄本在野外採集時, 用於記錄植物的產地、生境、特徵等各種應記事項。具體式樣如下:

11.號牌(標簽)用硬紙做成,系於每個標本之上,在野外填寫採集人、採集號、採集地等信息。

12.採集袋:暫存放易脫落的標本,以免丟失。可以用牛皮紙糊成大小不同的紙袋,放置花、果。還可用粗布縫成不同大小的布袋,用來放置鱗莖、根狀莖、或大型果實等。

採集箱:也是用來野外臨時存放標本。一般用馬口鐵製成橢圓形,長40厘米,寬18厘米,高9厘米。側面有一小蓋,可以啟閉,箱外漆以暗綠色,箱內漆白色,兩端裝有皮帶以便挎在肩上。

13.號牌(標簽)用硬紙做成,系於每個標本之上,在野外填寫採集人、採集號、採集地等信息。

14.小紙袋用於保存標本上脫落下來的花、果、葉及採集種子。

15.不同大小的廣口瓶(根據需要而定)。

16.鉛筆、橡皮等文具用於填寫採集記錄和號牌等。

17.解剖工具。

18.照像機(攝像機)用於拍攝植物形態、生境、居群、植被等的圖像資料。

此外,還應根據需要帶上望遠鏡、手電筒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和常用葯品等。

五、野外採集:

以三或四個小組為一大組進行標本的野外採集。採集過程中填寫好採集記錄。標本的採集號須用鉛筆填寫在號牌上,同時在號牌上還須填寫採集人、採集日期和採集地。填好的號牌必須緊系於標本的適當位置,以防在標本壓制、整理或製作過程中脫落。

六、標本的製作:

(一)標本的壓制和整理

標本採集後,在製作前還必須經過清理,目的是除去雜質,使要展示的特徵更為突出。清理一是除去枯枝爛葉,除去凋萎的花果,若葉子太密集,還應適當修剪,但要留下一點葉柄,以示葉片著生情況。二是用清水洗去泥沙雜質。沖洗時不要損傷標本,有些植物體上附屬物也是分類特徵,如蕨類植物根狀莖上的鱗葉等,都應注意保護。
標本清理後,應盡快進行製作,否則時間太久,有的標本的花、葉容易變形,影響效果。 壓制標本是將標本逐個地平鋪在幾層吸水紙上,上下再用標本夾壓緊,使之盡快乾燥、壓平。壓制方法是先在標本夾的一片夾板上放幾層吸水紙,然後放上標本,標本上再放幾層紙,使標本與吸水紙相互間隔,層層羅疊,最後再將另一片標本夾板壓上,用繩子捆緊。羅疊高度以可將標本捆緊,又不傾倒為宜,一般疊至1尺左右。每層所夾的紙一般為3-5張,粗大多汁的標本,上下應多夾幾張紙。薄而軟的花、果,可先用軟的紙包好再夾,以免損傷。初壓的標本要盡量捆緊,以使標本壓平,並與吸水紙接觸緊密,又較容易干。3-4天後標本開始乾燥,並逐漸變脆,這時捆紮不可太緊,以免損傷標本。
壓制時應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1、盡量使枝、葉、花、果平展,並且使部分葉片背面向上,以便觀察葉背特徵。花的標本最好有一部分側壓,以展示花柄、花萼、花瓣等各部位形狀;還要解剖幾朵花,依次將雄蕊、雌蕊、花盤、胎座等各部位壓在吸水紙內乾燥,更便於觀察該植物的特徵,利於識別。
2、多汁的根、塊莖、鱗莖等標本,不易壓干,要先用開水燙死細胞,然後縱剖或橫剖,滴干水後再壓。這樣既可使標本快乾,又能觀察內部構造。仙人掌類及大型果實如柚、佛手、香櫞等,可以縱切挖去內部肉質組織後再壓,或切取部分縱剖面和橫剖面為代表進行壓制。
3、菟絲子、桑寄生、生薑、芋頭、蘭花以及松、杉、柏等植物,往往壓制了1-2個月後,細胞還不死,致使葉、花脫落。這些標本,就需要在開水裡燙片刻,殺死細胞後再壓。有的標本容易破碎,如木棉花的花瓣,採集後放置半天,或用蒸汽熏蒸片刻,使組織軟化再壓,效果較好。
4、標本放置要注意首尾相錯,以保持整疊標本平衡,受力均勻,不致傾倒。有的標本的花、果較粗大,壓制時常使紙凸起,葉子因受不到壓力而皺折,這種情況可用幾張紙折成紙墊,墊在凸起的四周,或將較大部分切下另行風干,但要注意掛同一號的採集標簽。標本較長的,可以折成"V"或K"N"形。
5、換紙換紙是否及時,是關繫到標本質量的關鍵步驟。
初壓的標本水份多,通常每天要換2-3次,第三天後每天可換一次,以後可以幾天換一次,直至乾燥為止。遇上多雨天氣,標本容易發霉,換紙更為重要。最初幾次要注意整形,將皺折的葉、花攤開,展示出主要特徵。換下的濕紙要及時曬干或烘乾。用烘乾的熱紙換,效果較好。換紙時要輕拿輕放,先除去標本上的濕紙,換上幾張干紙,然後一隻手壓在標本上面的干紙上,另一隻手托住標本下面的濕紙,迅速翻轉,使干紙的一面翻到底下,濕紙翻到上面,再除去濕紙,換上干紙,這樣可以減少標本移動,避免損傷。
植物標本的質地不同,其乾燥速度也不同。有的標本如車前草、龍葵、牽牛、蒲公英等2-3天就幹了,有的標本半個月、一個月才幹。所以在換紙時應隨時將已乾的標本取出,以減少工作量。
有些植物的花、果、種子壓制進常會脫落,換紙時必須逐個撿起,放在小紙袋內,並寫上採集號碼夾在一起。
為了使標本快速乾燥並保持原色,可以用熨斗熨干,也可以將標本夾在鐵絲夾里置45-60℃的恆溫乾燥箱里烘乾或用紅外線照射,促進快速乾燥。
此外,用硅膠作乾燥劑輒能使植物標本快速乾燥,效果良好。
壓制標本時還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1、標本的大小適當,美觀,否則,可將葉片等折疊或修剪至與台紙相應的大小。

2、壓制標本時要盡量使花、葉、枝條展平、展開,姿式美觀,不使多數葉片重疊。若葉片過密,可剪去若干葉片,但要保留葉柄,以便指示葉片的著生位置。

3、壓制的標本要有葉片的正面,也要有部分葉片展示反面,以便於觀察。

4、莖和小枝在剪切時最好斜剪,以便展示和露出莖的內部結構。

5、落下來的花、果或葉片,要用紙袋裝起,袋外寫上該標本的採集號,放在標本一起。

6、在壓夾內壓制標本時,應特別注意使標本夾中上下二標本錯開放置,使標本夾內的標本盡量擺放平衡。否則,柔嫩的葉片、花瓣等可能會得不到壓力而在乾燥時起皺褶

7、在標本壓入草紙中時注意解剖開一朵花,展示內部形態、以便以後研究。

8、標本與標本之間,須放數頁吸水紙(水分多的植物,應多加吸水紙),然後壓在壓夾內,並加以輕重程度適當的壓力,用繩子捆起後放在通風之處。

9、換干紙時應對標本進行仔細整理,換干紙要勤,並應在以後換紙時隨時加以整理。

已乾的標本要及時換成單吸水紙後另放在其它壓夾內,以免干標本在夾板內壓壞。

(二)標本的裝訂:

裝訂是將標本固定在一張白色的台紙上,裝訂標本也稱上台紙。裝訂目的一方面是為長期保存標本不受損傷,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便於觀察研究。
台紙要求質地堅硬,用白版紙或道林紙較好。使用時按需要裁成一定大小。裝訂標本通常分三個步驟,即消毒、裝訂和貼記錄簽。
1、消毒:標本壓干後,常常有害蟲或蟲卵,必須經過化學葯劑消毒,殺死蟲卵、零點菌的孢子等,以免標本蛀蟲。通常用的消毒劑有1%升汞酒精溶液。也可以用二氧化硫或其它葯劑薰蒸消毒。這些都是劇毒葯品,消毒時要注意安全。如用紫外光燈消毒較為安全有效。
2、裝訂:裝訂標本先將標本在台紙上選好適當位置。一般是直放或稍微偏斜,留出台紙上的左上角用右下角,以便貼採集記錄和標簽。放置時要注意形態美觀,又要盡可能反映植物的真實形態。標本在台紙上的位置確定以後,還要適當修去過於密集的葉、花和枝條等,然後進行裝訂。
裝訂標本一般用間接粘貼法。具體的做法是:在台紙正面選好幾個固定點,用扁形錐子緊貼枝條、葉柄、花序、葉片中脈等兩邊錐數對縱縫,將紙條兩端插入縫中,穿到台紙反面,將紙條收緊後用桃膠水在台紙背面貼牢,再將花、果的解剖標本、樹皮等附件固定在台紙上,易脫落的花、果應裝在紙袋裡,貼在台紙的適當位置,以使必要時取出觀察研究。因此紙袋既要貼得牢固,不使花、果丟失,又要便於取出。大的根莖、果實等紙條不易固定,可用白車線代替,細弱的標本可用桃膠水直接將標本貼在台紙上。沒有桃膠水也可用一般辦公用的膠水,或加防腐劑的漿糊代替。
細小的植物如苔蘚、地衣、水綿、木耳等,用以上方法不易裝訂,可用透明玻璃紙覆蓋在標本上,玻璃紙四周用膠水粘貼在台紙上。
整體標本每張台紙只能放一種植物標本。比較標本一張台紙按需要放置同一類標本。
3、貼標簽:標本裝訂後,在右下角貼上標簽,標簽項目按需要擬定。一般有類別、名稱、採集地、日期、採集者等。
說明詞要簡明扼要。類別就是寫標本名稱,如葉序標本、花序標本或系統發育標本等。名稱是指植物名稱。若是葉序標本,台紙上可能有幾種不同植物名稱。植物分類學用的標本,通常在左上角貼採集記錄,右下角貼定名簽。定名簽要標明採集號、科、拉丁學名、鑒定人和鑒定日期。貼標簽時將四個角或上下兩邊粘牢即可,以便必要時可取下更換。

(三) 標本展覽和交流:

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出,組織學生參觀和學習,進行評比,教師進行總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評出各種優秀獎項,給予表彰。

(四)標本的保存:

製成的臘葉標本必須妥善保存,否則易被蟲蛀或發霉等,造成損失。
臘葉標本應存放在標本櫃里。標本櫃要求結構密封、防潮,大小式樣可根據需要和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分上下兩層,便於搬動。每層高100厘米,寬70厘米,深45厘米。櫃前為對開的門,中間用板隔成兩邊,每邊再用活動的木板橫隔成五格。標本就分類放在木板上。沒有標本櫃也可用密封的木箱代替。標本櫃必須放在通風乾燥的室內。
標本入櫃前還必須做兩件事:
登記、編號將每份標本按需要分類登記在登記本上。登記、編號主要是為了便於隨時掌握存有多少標本,有哪些標本,使標本保存更有條理,使用方便。
標本櫃、標本室消毒存放標本前,標本櫃、標本室應事先掃干凈,晾乾、並用殺蟲劑消毒,通常用敵百蟲或福爾馬林噴殺或熏殺。然後將標本按登記分類順序放入櫃里保存。標本入櫃後,還必須經常抽查是否有發霉、蟲害、損傷等,如有發現應及時處理。
入櫃前要使標本干透,並在標本櫃里放樟腦丸、乾燥劑。若標本發霉,可用毛筆輕輕掃去菌絲體,再蘸點石炭酸或福爾馬林塗在標本上,也可用紅外燈烘乾,紫外燈消毒。平時取入標本時要隨手關好櫃門。

此外,在取放標本時,因標本之間互相磨擦也會使標本某部份脫落、破碎。這就要求在操作時輕拿輕放,需要取一疊標本中的某一份標本時,必須整疊取出,放在桌上再逐份翻閱,切忌從中硬抽。為減少標本之間的磨損,可用牛皮紙或硬紙將標本逐份或分類夾好。

② 求斯萊特林校服女式的圖片。不是袍子,是裡面的毛衣襯衫裙子的圖片。如果有斯萊特林的女學生照片就ok

與學生校服木棉林頭層牛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穿著長衫西裝旗袍的行人 瀏覽:593
一般一條桑蠶絲的絲巾大概多少錢呢 瀏覽:9
羅和喬巴呼喚帽子 瀏覽:320
中老年男裝極限羊2016年夏季 瀏覽:92
日立挖掘機皮帶大全 瀏覽:729
深灰衣哪個好看嗎 瀏覽:286
黑色衛衣跟牛仔褲搭配什麼衣服 瀏覽:621
如何護理牛仔褲 瀏覽:690
給男孩穿女裝會導致什麼後果 瀏覽:229
穿上小裙子比妙妙還漂亮呢 瀏覽:859
速干襯衫諾詩蘭尺碼28 瀏覽:18
一件童裝羽絨服一般充多少克絨 瀏覽:743
deon男裝這個牌子衣服如何 瀏覽:805
條文襯衫怎樣做適合小個子穿 瀏覽:430
童裝褲子18碼是多大穿 瀏覽:837
類似江南布衣男裝品牌 瀏覽:210
白百合的裙子是什麼牌子 瀏覽:254
長外套下面裙子 瀏覽:793
遼陽校服專賣店 瀏覽:240
viishow男士男裝圖片 瀏覽: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