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女生校服簡介
水手服顧名思義就是給水手穿的服裝,上頭那塊四方形的布適用來維護頭發清潔的,另一個說法則是在海戰時,可以豎起來幫助聽覺以及艦炮射擊時用以保護耳膜之用,至於使用白色系則是因為在黑暗中比較顯眼的緣故。後來在1859年被英國海軍正式採用為水兵的乘船正裝了。
到了1864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首開先例,把它拿來穿在幼年王子與公主的身上,當時的人們覺得"好可愛啊!",因而引起了一陣風潮,從法國開始,逐漸流行到歐洲各國,在其時,通常是給4~5歲的孩子穿用,而且男孩女孩的式樣並沒有什麼分別。於是水手服成了兒童的一種代表性服飾,這樣的流行後來被貴族小學校制定為制服之後,就成了一種正式的服裝。只不過當時還是給小孩使用,中學以上的學生並沒有這種風尚。
從某一種層面來說,把海軍士兵的制服拿來給小孩當作制服,是一種尚武精神的表徵,因為英國海軍是世界海軍的領導者,因而使的這種流行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東亞的日本受到這種影響則是與日英同盟的建立有關。
水手服最初在日本也只是海軍士兵的服裝,大約是1872年海軍服制制定時所導入,因為制服本身象徵一種服從的概念,而沒有海軍的國家,即使把水手服當作兒童服裝,但也很少把它制定為制服,所以水手服在日本會成為制服,日英同盟是很重要的因素。
明治維新時的日本,沉溺於富國強兵的思想之中,因此這種帶有軍事意涵的服裝也就正對日本人的胃口。原本日本學生的制服為傳統的和裝,也就是所謂的褲裙,不管男女都是穿這種,現在也只有在大學畢業典禮看的到了。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逐漸洋裝化運動後的結果,日本的學校陸陸續續拋棄了傳統的和裝,採用的式樣則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黑色立領制服,這是真正的軍服修改而成,要說它是准軍服也可以,其實就是海軍軍官的第一種軍裝,最早是1879年日本貴族學校學習院正式採用。(關於黑色立領制服的由來,另外一說是明治15年根據文部省的指導,首先在公立學校普及學生制服,最早是貴族院學校和東京農林學校先行採用,東京大學接著跟進,樣式訂為立領金扣,之後就逐漸變成中學以上學校的正式服裝了,之所以如此,乃是傳統的日本和裝不適合用於進行軍事訓練和體操的緣故,同時以軍官制服做為學生服也能讓人產生菁英意識,達到提振尚武精神的作用)
至於女孩子由於沒有女兵專用的服裝,所以就借用了水手服來代替,最早是福岡女學院先採用作為體操服,然後逐漸變成正式的制服,接著風行全國,在戰前全日本的女學生全部都是穿用水手服,而根據國情,原本下半部的褲子也被修改成裙子。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從服裝表現上,同樣是穿著海軍制服,但是男女卻不相同,這是日本傳統男尊女卑的文化使然,因為制服代表權威,服從的意義,男學生穿著代表管理者的軍官制服,而女學生穿的卻是代表被支配階級的士兵制服,經由這種方式確定了整個社會秩序。後來在戰爭的歲月里,水手服也成為整個國家動員體制中的一個重要配件,象徵了絕對服從的意涵。原本在其他國家只是單純的兒童服飾,流傳到日本卻有了這樣的大變化,也是當初英國所始料未及的。
到了戰後,為了迎接高度經濟成長而需要的團隊精神,制服作為團體意識的育成工具又再度復活,只不過因為軍國主義被壓制,和平主義的抬頭,所以水手服也就沒有像戰前那般地風行了,隨著時代的變遷反到有了其他層特殊的含意。沒想到簡單的服裝卻有如此復雜的源流與意涵,一些女性教育行政官員在知道水手服有這樣的歷史背景與意義後,恐怕就不會認為水手服很可愛了。
② 日本女生校服是不是一年四季都是裙子
對呀,男生一年四季都是短褲,女生一年四季就是裙子。變態的心理咱們正常人是無法理解的哦~~~~~
PS補充,小學生的確是短褲啊,長大了才穿西褲滴!
③ 日本女生校服一共有幾種
總得來說水手服為主,款式。。。。。。大把的
④ 中國什麼時候女生校服也日本女生一樣
應該申請一下 校服國際化
各種樣式的 各種穿
韓國的也好看啊
要是反映的人多了
那就快了..
⑤ 日本校服區分年級
校服的話,除非是小學-初中-高中這樣的年齡差別才能從校服看出來……一個學校(純高中或者純初中)3年校服都是一樣的,一般一個學生也只可能買一套校服,因為它很貴很貴……
你說的這種情況可能有幾種解釋:
1、一般日本的初高中學校規模都不大,學生之間有時候雖然沒講過話但經常都會照面的,經常都知道對方大概是哪個年級的……
2、因為日本學校有非常系統化的部活動,不同年級班級學生可以在一起活動,這樣即使不熟悉或者不認識,也因為部活動的原因知道對方是學長還是學弟學妹
3、一些學校制服上會寫班級姓名……一看便知……
4、如果自己是一年生或者三年生那麼就好辦了……對一年級來說通常見人就叫學長通常不會錯,三年生同理……
綜上……不管是啥原因但絕不是校服,校服只能區分學校,至少我自己在日本上學的過程中沒聽說過有學校三年校服不一樣的……
⑥ 以前日本發行了《日本女子高中生校服圖鑒》的雜志,在中國有賣嗎
我知道淘寶有《女子高制服網路》
比《日本女子高中生校服圖鑒》這本書出來的早
⑦ 求日本校服的詳細介紹
日本大多數學校都有統一的校服,校服對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學校的標志,而且有點時髦的象徵。在東京年輕人聚集的澀谷街頭,常常有三五成群穿著校服的女學生流連忘返,其中有些人已經從學校畢業了。問起她們為什麼還穿著校服外出,她們回答說「校服是至今我們最喜歡的服裝」。日本的校服通常分夏裝和冬裝兩種,有的學校還規定了秋裝、外套以及背包的款式。校服一般由校方委託專門廠家設計製作,因為校服一旦定型就多年不變,所以校方與廠家的合作關系也是較穩固的。校服一套通常在4萬日元左右(約3000元人民幣),所以校服也是服裝廠家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日本校服的基本款式,女生為水手服、短裙加長襪,男生的校服類似中山裝。85%的校服以深藍色為基調。校服的基本作用是要體現學校校風和地域特色,此外還要學生愛穿而且不過分受流行時尚左右。深藍色和日本人膚色相近,易於搭配,屬於穩重寧靜的顏色,穿著後給人清潔健康的感覺。日本中學每十年一度會更新校服的款式。東京葛生高中早在三年前就開始了設計新校服的工作,好幾套設計方案集中在一起,由學生試穿,根據學生投票,決定最終校服款式。
⑧ 日本女生校服為什麼大多是水手服
本文屬於本人網摘整理,因牽扯歷史,不敢亂言。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各地女子學校出現一個統一的現象:在經歷若干階段後,學生服裝從腰系腰帶的長款洋服轉變為白色橫紋衣領的普通水手服。在從洋服向水手服的轉變過程中,上衣的長度逐漸縮短,腰帶也被淘汰。據說,轉變為水手服的契機是與公車女乘務員的制服過於類似,以及修學旅行時發生的幾則逸事。其實,制服被更改為水手服的根本原因在於女生們對水手服的憧憬。
水手服日益成為日本女生夢寐以求的流行樣式,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全國以縣為單位統一規定學生穿用水手服。據文獻記載,一九三三(昭和八)年廣島與群馬、一九三八(昭和十三)年栃木、一九三九(昭和十四)年靜岡統一學生服裝的樣式。一九三三(昭和八)年,廣島就統一制服一事召開「高等女子學校校長聯合會議」,各所女子學校校長、縣學務科長、督學官、衛生主任及陸軍軍服廠廠長、工程師等人參會,該會議決定統一制服樣式為水手式。
其中,陸軍軍服廠的參與尤其引人注目,面料的選用也是在軍服廠的研究與推薦下展開的。群馬與廣島同在一九三三(昭和八)年規定學生穿用水手式制服。靜岡縣立的十四所學校統一規定冬夏制服為化纖面料的水手式服裝。
⑨ 日本高校女子校服大百科
去日本
⑩ 日本女子的傳統和服總共有多少種
日本和服分為:浴衣、小紋和服、色無地、訪問和服、付け下げ、振袖和服、留袖和服、海老茶袴、花嫁和服、男式和服這幾種。
1、浴衣
一種夏季穿著的和服便服,特點是布料輕薄、色彩繽紛多樣。它的外形、剪裁和正裝和服基本一致。浴衣嚴格來說不能直接等同於和服,正裝的許多配件,對於浴衣而言是可有可無的,例如足袋、帶蒂等。
浴衣一般是年輕人夏天參加祭典活動(花火大會、盂蘭盆節)的時候穿。
2、小紋和服
小紋是日常正裝和服之一,「衣服上布滿小型花紋圖案」是這種和服的名稱來源。
搭配小紋的是正裝腰帶「袋帶」和「名古屋帶」,另外由於小紋屬於接近便服類的和服,也可以選擇帶幅較窄的「小袋帶」。鞋子方面,既可搭配草履,也可搭配木屐,但一定要穿足袋。
小紋分單衣和袷,夏季會用更輕薄的絽、紗甚至是羅來製作,但無論哪個季節,小紋裡面一定要穿襦袢。
3、色無地
「色無地」是比小紋稍微格調要高一些的日常系正裝。
「無地」的意思就是沒有圖案,於是和字面意思一樣,「色無地」就是指在和服中,整件衣服僅有除了黑色以外單一色彩而沒有圖案的一類和服(黑色是喪服)。雖然沒有圖案,不過允許有織出來的暗紋。
4、訪問和服
「訪問著」算是完全歸入禮服類的和服了。它的特徵是有真正的「繪羽」圖案-花紋圖樣橫跨整個衣踞甚至整件衣服都呈現出連續的圖案。
一般來說,年輕的女孩穿訪問著的時候,可以選擇顏色明艷,華麗花俏的繪羽花紋布滿整件和服的訪問著,而年長的女性穿著時,則選擇只在左前衣踞和右側肩袖處有利落清爽圖案的訪問著。
在腰帶搭配上,如果是和樣式講求韻味,不太過分華麗莊重的訪問著搭配,可以選擇織造名古屋帶啊,花紋獨特而清爽的袋帶,如果是和華麗的訪問搭配,可以選擇帶有古典紋樣,帶有金銀箔呀刺綉的豪華袋帶。
5、付け下げ(付下)
「付下」格調介於小紋和訪問之間,也就是介乎於日常著和禮服之間,不論未婚已婚都可以穿。付け下げ並沒有「絵羽」這種形式,所以圖案是分散的。另外付け下げ一般並不加上家紋。適用的場合與訪問著類似,但較不適合正式儀式。
關於付下和訪問著的區別,因為連日本人也不太搞得清,所以很多衣服都直接叫「付下訪問」了。
6、振袖和服
它是以袖子的長度作為分類。「振袖」這個詞直譯就是指袖丈很長,能翩翩搖曳的袖子。現在,振袖一般僅限女孩兒和未婚女子穿著,不過也有例外,就是男孩過七五三的慶祝禮服也是做成振袖的式樣。
7、留袖和服
一般提到留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思。廣義是指袖丈在50cm左右的和服,與「振袖」相對,而狹義,則是特指只在腰帶下方有花紋分布的兩種和服,也就是黑留袖(以黑色為底色)和色留袖(以除了黑色以外其他顏色為底色)。留袖是已婚女性最高級別的禮服,可相當於西方的晚禮服。其中黑留袖級別又比色留袖要高。
8、海老茶袴
明治時代,女子國民教育開始普及。明治時代學習院女學部長、華族女校校長、女子禮法家下田歌子把男子馬乘袴改造後的海老茶袴作為女子校服。海老茶袴也多作為女子畢業著作為畢業典禮的禮服。
鞋子可以是正裝草履,也可以是靴子,配靴子是大正時期留下的穿法。
9、花嫁和服
花嫁和服顧名思義,也就是婚禮時穿的衣服,除此之外很少用在其他地方。主要包括大振袖、色打掛、白無垢等,花嫁的配件也有很多。
10、男式和服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羽織和袴為正式禮裝,即紋付羽織袴,羽織服地為羽二重,袴地為仙台平。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紋的打褂和袴也只作為略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小袖長著、浴衣則作為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