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中式教育的紀錄片,除了引發對中英教育方式的思考,也有人開始檢討,與英國校服相比,中國大陸校服寬松無美感,反映出美學教育缺失,幾乎是沒有明顯男女區別的運動裝,「臃腫,難看,質地粗劣,毫無美感可言」。有學者指出,這種去性別的服裝,反映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對女性身體和性的恐懼」,也是「審美的粗鄙化」。
家長們的擔心不只是「動心思」。中小學生處於發育期,身體長得快,初中三年合身校服就要換三次,而且還要分夏、冬、春秋三類,常服和運動服兩種,算下來一共要36套,學校還得有碩大的更衣室。即便是難看的運動式校服也是有號碼的,但很多家長刻意選大號,希望孩子們一件穿三年。
要讓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學校推行民主管理,要需要培育學校管理者、學生、家長和社會公眾的民主意識、規則和習慣,這是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行教育現代治理,必不可少的內容。解決包括校服在內的一系列與學生權益相關的問題,都需要學校建立學生和家長參與的民主管理機制。
Ⅱ 中國校服為什麼那麼難看啊啊啊。。。
中國特色。要知道無論國外多麼好,只要不是中國人發現的,都不可取。非得自己高出點東西來,哪怕比別人的難看。
Ⅲ 為什麼中國校服這么丑
因為中小學生年齡都不算大,也還未成年,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再次是中國的傳統思想,認為小孩不能暗示他/她要關注到外形美觀,認為這樣有可能影響他/她們的學習。其實中國人做事就是極端,不把孩子當作真正的人,認為孩子還沒這個權利,這是家長制的表現。
封建思想對中國人的思想危害太大了,對此我非常厭惡和憎恨!!
Ⅳ 中國的校服為什麼丑
這和整個社會的氛圍有關。日本的家長鼓勵中學生談戀愛,鼓勵他們在中學階段上床,甚至在中學階段結婚(日本男性合法結婚年齡18歲,女性16歲)
並且根據調查,有高達37%的日本家長可以接受孩子在小學階段談戀愛。
由於日本男性在工作後往往從一而終,在一家企業工作到退休,和女性接觸的機會非常窄,並且條件稍好的妹子在中學階段就已經被瓜分了,大學和工作階段就基本上沒有什麼戀愛的機會了,這在日本是常識。
換句話說,如果中學階段還沒有找到女朋友,這輩子單身的幾率就非常高了,所以家長幾乎是逼迫著孩子在高中畢業之前必須找到伴侶,而日本中學生戀愛最後轉化為結婚的比例高達70%。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女中學生的校服設計的那麼帶感,冬天也必須光著兩條腿,這都是社會環境促成的。
英國、美國和一些其他西歐國家,合法結婚年齡都很早,並且由於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他們並不把升大學視為中學生的唯一出路,所以中學生戀愛根本就是稀鬆平常的事,父親甚至還會手把手地教授兒子性知識。
總的來說,表面看是學校的審美不行,但真實的情況,是中國的學校對於學生考分的重視程度甚於任何一個發達國家。(事實上造成的結果是,中國的中學生也確實挺厲害的,隨便拿到西方國家都能秒殺他們的中學生)
而學校對考分的重視,實際上源於整個社會對『升學才是出路』的重大壓力下的期望。
不信,你到中國的有錢人的私立學校去看看,那裡的校服絕不會比發達國家差。
Ⅳ 中國校服曾經風靡一時,為何後來變得越來越丑
校服是很多朋友青春的回憶,尤其是父母那個年代,一件干凈漂亮的校服是很多學生都可望而不可即的。畢竟父母那個年代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條件上學的,那個時代也並沒有太好看的衣服,所以校服在父母的年代風靡一時。
第二點學校以防學生會有攀比心理,穿校服則可以避免著裝上的攀比。攀比風不僅僅在孩子這個群體中存在,孩子的父母也追求時髦的物質和衣服,這一點也會影響著孩子。小孩對事物的是非善惡美醜的辨別能力是有限的,統一著裝會斷掉他們的心理,讓學生有更多精力去學習文化知識,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點學校的校服質量存在很多問題。曾經有專家檢測了6個學校的校服,其中有4個校服不合格,裡面含有的有毒物質超標,做工質量也很差,容易撕裂,不透氣,價格還略微偏高,這一點很多學校都需要改進加強。
Ⅵ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那麼丑
好看的校服可以有,但是費用較高。
設計費,要請服裝設計師來設計吧;或者服裝雜志選一樣式可省錢;
材料費,好的材料才能做出好的衣服,毛料的和滌綸的價格差很多的;
手工費,衣服要想合身,那麼就要量體裁衣,這和到商店買現貨的價格是不一樣的。
按照市面服裝價格,看看多少錢。
布料好點的西服一套兩千塊,那麼追求美觀要量體裁衣,手工費要多加三百塊錢,預計一套質量上乘樣式美觀的校服價格在2300塊;
領帶500塊;
皮鞋1000塊;
襯衣800塊
書包800塊
總共一身下來大概5400塊。那麼少年長身體,一年要換一套,分季節就是兩套,一年校服費每人每年10800塊。倆孩子就是21600塊。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上海人均收入6000塊,一年72000塊。
校服費占收入1/3。
看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視經濟狀況而定。西方,日韓的校服,並不適合目前的中國,說白了,經濟壓力大。
Ⅶ 中國的校服為啥丑
客觀的說,中國好的服裝設計師本來就不多,加上校服通常都是校方「定稿」的,老師對服裝本來就是外行,但又想保留傳統,又想展現時尚,還要夾雜進所謂的「國情」,完全控制制衣師的發揮,怎麼不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