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中國的旗袍和中山裝

中國的旗袍和中山裝

發布時間:2021-08-17 08:17:25

旗袍和中山裝彰顯著怎樣的中華氣質

旗袍與中山裝都是極具東方特色的古典服飾。旗袍修身的設計體現出中華女子婀娜多姿的身段無婉約安然的氣質。旗袍,有一種恬淡的華麗在其中。那種寧靜與寬容之美,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擁有的。它是那麼緊致、細密,用絲綢或者錦緞,裁製成各式各樣的旗袍,再配上小立領,縫上別致、精巧的盤花扣,真是擋也擋不住那洋溢的美麗。即便用最普通的碎花棉布,裁剪得體,那緊束的腰身,流暢的線條,也一樣讓人心馳神往。

㈡ 關於中山裝和旗袍的出現,說法正確的是

答案B
此題考查范圍屬鴉片戰爭後中國服飾改革的內容,考查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中山裝和旗袍都是在洋裝流行的影響下產生的,是中西合璧的產物,屬於中國服飾的改良。故B項符合題意。

㈢ 為什麼中國的中山裝、旗袍,還有漢服未能成為正式服裝

價值觀是穩定的,服裝卻總是趨時的,沒有必要把兩者強扭在一起。我國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裝,因此匯合成中華民族大家庭服裝風格的多樣性,並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這當然不是一件中山裝所能涵蓋得了。實際上,無論唐裝漢服長衫馬褂,也並無高下之分。服裝之變異彩紛呈,無法強求一律。即使是似乎不變的西服,其實也早已時裝化,二三年前的款式,一不留神就已過時。

㈣ 為甚麽中山裝和旗袍能成為中國國服

你說的中山裝應該是現在的所謂唐裝吧.其實這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缺失,真正能代表中國傳統服飾的應該是漢服才對。畢竟漢服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除清朝以外,中國歷朝歷代,無論男女,都是穿漢服的,即便是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也深受中國漢服的影響,吸收了漢服的樣式,演變而來。今天,中國人把「唐裝」,旗袍當成了自己的民族服飾,的確是一種指鹿為馬的行為。「唐裝」,旗袍的原型其實就是清朝滿族人的民族服飾,經後天的改良,演變成今天的「唐裝」,旗袍。清朝覆滅之後,中國人將滿族婦女的旗袍結合西方的元素,改成了今天人們所穿的旗袍,其樣子,款式的確能夠凸顯女人美妙的身材,因此民國時期的中國婦女普遍穿的是旗袍,旗袍的影響力逐漸在中國形成。至於「唐裝」,也是在結合了西方的服飾元素之後,演變而成的。尤其是在2001年上海APEC會議上,按慣例,所有國家領導人都要穿上東道主國家的傳統服飾。而中國領導人與其他國家的人穿上了「唐裝」,這也就默認了唐裝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從那以後,「唐裝」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穿上了現在所謂的唐裝。中國人也逐漸接受了這兩種服飾。

㈤ 在中國中山裝和旗袍在哪一歷史時期最為流

民國時期
服飾是文化的載體,服飾變化往往能最先折射出所處時代社會的變遷。近代以來,是我國服飾變化最劇烈的時期,隨著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結構隨之產生變動,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動著個性的解放,首先體現在穿著上擺脫舊的規定的束縛。其中留下印跡最深的當屬近代的中山裝、旗袍,它們記錄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風雲變幻和現代中國的日新月異。

㈥ 中山裝和旗袍為什麼會成為我國的國服

旗袍
界上有很多民族沒有自已的文字,沒有民族服裝的卻不多,中國56個民族中,藏、蒙、維等少數民族均有自已的民族服裝,唯獨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民族卻沒有。這種現象在人民幣圖案中可窺視一斑,舊版10元幣(俗稱大團結),票面上各民族穿各自的民族服裝,漢族卻穿中山裝。第四套人民幣,描繪了中國人口總數在百萬以上的各民族圖案,其它各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服裝,唯獨10元券上的漢族與一角券上的滿族,卻穿同樣的服裝。這就難怪人們把滿人的族服當成國服了。

漢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擁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沒有自已的民族服裝是讓人很難理解散的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漢民族的服裝就已基本定型為寬衣肥袖式。寬大的衣袖是漢裝與其它各族服裝的主要區別。漢裝的另一個特點是不用衣扣,用一根寬腰帶將衣服束住,就不至於敞胸露懷。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穿短衫,上身稱「衣」,下身稱「裳」,這也是衣裳一詞的由來。士人們穿上衣下裳連為一體的袍服,漢以後到明各朝代,均採用衣袖寬肥不用衣扣的典型漢服作為朝服。

漢裝是有其文化底蘊作為依託的。漢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追求悠閑清凈的安祥生活。寬衣大袖的漢服適合觀月賞花、吟詩作賦、撫琴下琴。卻不適合騎馬打獵之類的劇烈運動,漢族與周邊各族的文化差異在服裝中就明顯的體現出來。可是這么說,漢裝是中原文化的產物,也是漢文明的象徵。

直到清兵入關,滿人入主中原,漢人在這些關外女真人的刀下被迫改飾易服。他們用「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方式強迫漢人剃發梳辮,並禁止漢人穿漢服,強制推行滿族旗人的緊身長袍馬褂(即旗袍)。就這樣延續了兩千年的漢服從此滅絕,漢族成了沒有自已傳統服裝的民族。

直至今日,滿清朝庭早已退出的歷史舞台,而漢民族服飾卻始終沒有恢復,當年辛亥革命成功後,革命黨人提倡的中山裝也沒有被百姓認同,外國人因中山裝太為西化沒有東方特點而沒有將其當成中國服裝來理解。反之滿人的旗袍因東方風味濃厚,被認為是中國的民族服裝,旗袍的英文單詞是「china dress」,也就是中國裙子的意思,這些洋人並不知道,這種所謂的「中國裙子」對佔中國人口90%以上的主體民族漢族來說,不僅沒有什麼關系,還是漢民族恥辱的象徵。

傳統的漢服在中國絕跡,卻在東鄰日本得以延續。漢服在唐代傳入日本,並得到推廣與發展。日本今天的和服就是在大唐服飾的基礎上形成的。從歷史這個角度來說,和服更應稱為漢式服裝。和服的歷史比漢服短,而且完全沿襲了漢服的寬衣大袖、不用衣扣的特徵。日本人將和服視為自已的民族服裝。每逢節日慶典時都會穿上和服。中國人已無法討還和服的發明權,世界共認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裝,將中國人在外族屠刀下強行穿上的旗袍當成中國民族服裝。更可笑的是 ,中國人不僅不抗議,反而欣然接受。

㈦ 中山裝和旗袍是中國的結婚禮服嗎。

現在是比較少的。
結婚都是穿婚紗
和西服的。

㈧ 唐裝,中山裝,旗袍,的區別,和它們各自的特點

區別大著呢...
基本上,能弄混的也就是女士唐裝與旗袍的區別了,這樣記吧:女士唐裝屬於上衣,而旗袍是連衣裙式的上下通體.
旗袍是由滿人的傳統服飾逐漸演化而來,已成為東方傳統文化的代表。女人一旦穿上旗袍,都會變的婀娜多姿,風韻十足。盡管好多人的形體並不是十分完美,但都能穿出不同的韻味,或者嫻靜,或者高貴、、、
所謂的唐裝大多數是絲綢面料,傳統花紋顏色以紅、黑、褐為主,盤雲扣立領或者斜襟。

㈨ 中國國服是什麼旗袍,還是漢服

中國國服是改良版的中式服裝簡潔、精煉、大方,中間一排中式綉花使其更加禮服化,也更典雅,左上口袋放了一塊口袋巾,是借鑒西方元素顯示貴賓身份,在晚宴等隆重場合表明對對方的尊重。

與傳統中山裝不同,中國國服把慣常的明門襟改為暗門襟,襯托本人大方、沉穩氣質。以中山裝為基礎的改良中式服裝場合適應性好,既「上得廳堂」,也能作為便服。

只要在顏色上稍作變化即可,還可用新式面料體現時尚感,年輕人穿同樣好看,老少皆宜,推廣性好。中式服裝比西裝更有特點,在國際舞台展現更加鮮明的中國符號和中國色彩,中國人看到也會感覺十分親切。

(9)中國的旗袍和中山裝擴展閱讀

自炎黃時期至清朝以前,漢服作為歷史悠久的服飾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國服、禮服和常用服裝,清軍入關後被清朝統治者強行廢除,從此漢服走向沒落。 民國時期中山裝一度被公認為中國的「國服」。

中山裝曾一度被世界公認為中國的「國服」。1911年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設計了中山裝。1929年,國民政府將中山裝定為禮服,同年公布的《服裝條例》又選定旗袍為「國服」。

中山裝雖然在建國後並未被明確定為國服,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黨和國家領導人帶頭穿中山裝,大部分國家公務人員也將其作為制服。在一些重要的國際場合,許多名人仍習慣於選擇以中山裝亮相。

有人認為孫中山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設計的中山裝主要著眼於政治考慮,略顯簡陋,還不能完全展示中華民族獨有東方美學神韻,因而也就不能承擔新時期國服的重任。

㈩ 可以說旗袍跟中山裝是民(國)服么

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有觀點認為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旗裝,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裝是滿族綿延至今的民族服飾。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下擺不開衩,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裝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與中國的旗袍和中山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0碼牛仔褲臀圍是多少 瀏覽:888
穿校服小學生唱歌視頻 瀏覽:149
一字領的衣服搭配什麼文胸 瀏覽:795
褲子藍色上衣好看圖片 瀏覽:940
襯衫有哪些安全隱患 瀏覽:346
褲子里掉出香蕉 瀏覽:186
牛仔褲尺碼在哪裡看 瀏覽:523
黃色針織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555
情侶裝什麼主題好看 瀏覽:791
老人一個晚上尿好幾條褲子 瀏覽:953
女人裙子下水 瀏覽:886
紅色長衣服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361
中老年女裝服飾批發 瀏覽:557
烏帽子起源 瀏覽:823
嘟嘟嘴童裝 瀏覽:935
皮尤裙子怎麼熨 瀏覽:421
女裝天貓店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672
古代的女性裙子叫什麼 瀏覽:372
校服長發女生頭像背影 瀏覽:162
描寫秋天祖國的褲子都快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