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湖南的高椅古村讓人進去出不來,究竟是誰布的陣法
雖然高椅古村的迷宮之謎在專家的考察下終於找到了其中的玄機,但是村中的那口只要裝滿水,就可以聽百米之外動靜的聽音缸,在這個村落里又是藉助了什麼能擁有如此神通?這其間又有什麼玄機?這其中的奧秘還需要我們繼續去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疑惑都能找到答案。
『貳』 諸葛亮好不容易把陸遜困在八陣圖里,諸葛亮的岳父為什麼要把他救出來
諸葛亮好不容易把陸遜困在八陣圖里,諸葛亮的岳父要把他救出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綜合結果,八陣圖可以困住陸遜,但是如果將他殺死,對諸葛亮或者整個國家來說沒有什麼直接的好處,但是如果將他放掉的話,那麼不但可以有一個人情,還可以展現自己的仁義之心,既吸引天下有才之人,還有著籠絡人心,凝聚國力的作用。
不過這其實只是一個猜測而已,至於具體的歷史事件是如何的,那有待考證。
『叄』 水滸傳87回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簡介 350字左右 謝謝
第八十七回宋公明大戰幽州呼延灼力擒番將
宋江聽吳用計,於幽州城外擺成九宮八卦陣,兀顏小將要破八卦陣,被呼延灼活捉。李金吾欲救之,被秦明打死。兀顏統軍率瓊、寇二將出戰,瓊將軍被花榮射中,被史進打死。寇將軍被孫立打死。
兀顏統軍擺太乙混天象陣,宋江兵敗。二次交鋒,李逵被捉。吳用施計,用兀顏小將軍對換李逵。吳用要守等番軍殺來再戰,宋江聽呼延灼之言,領兵殺去大敗而回。
御前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王文斌給宋江軍兵送「御賜衣襖」,願破遼兵混天陣勢,不想被遼將砍死馬下。九天玄女授以相生相剋之理,教以破遼軍的陣法。
該回主要角色簡介:
1、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
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與晁蓋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樑山, 為山寨掌管機密的軍師。
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後,因宋江被害後托夢給他,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左側。
2、兀顏延壽,契丹族,遼末金初人氏。父親是大遼都統軍兀顏光,號稱北國第一上將。兀顏延壽自幼熟讀兵書,精通陣法。一眼看破了梁山軍隊的九宮八卦陣,與梁山朱武鬥陣法,不相上下。
不過,梁山公孫勝施法,使得兀顏延壽在打陣時不辨東西,遭遇梁山猛將呼延灼時,措手不及被呼延灼活捉。後來,兀顏光布下太乙混天象陣,活捉了梁山李逵。兀顏光與梁山宋江在陣前換將,兀顏延壽被救回。此後,便沒了下文,下落不明。
3、孫立,原是登州兵馬提轄,綽號「病尉遲」。後在在弟弟孫新、弟婦顧大嫂的勸告下,為救解珍、解寶兄弟,眾人聯手劫了牢獄,救出了解家兄弟。
又與梁山裡應外合,打破祝家莊。梁山大聚義後,孫立排梁山第三十九位。後跟隨梁山南征北戰。征方臘後,孫立與孫新、顧大嫂皆倖存,仍歸登州。
『肆』 八陣圖布陣法是否失傳,其間有何玄妙之處,哪些網站與書籍有詳細介紹布陣法與其間玄妙,高分懸賞
樓主稍微學習一下周易八卦,然後看:
http://ke..com/pic/1/12048959254149072.jpg
『伍』 最近對古代行軍打仗的陣法有點沉迷,誰能解釋下軍陣的殺傷力在哪裡
軍陣的出現和作用是冷兵器時代的綜合體現。是和當時的兵器、裝備、生產力、社會情況都分不開的。殺傷力的體現在於團隊的整體配合。
1、「陣形」是古代軍隊的野戰隊形,它是人類戰爭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盛行於冷兵器時代,消亡於熱兵器時代。氏族社會,人類的戰爭表現為部落沖突,當時還沒有軍隊,也沒有什麼指揮,戰斗大多是一擁而上,如同群毆,自然也就無所謂「陣形」。隨著歷史的發展,奴隸制國家出現,奴隸主為了鞏固統治和掠取奴隸(戰爭俘虜是奴隸的主要來源),開始編制有組織的軍隊,並且採用一定的隊形,這就是原始的「陣」。「陣」是在軍隊產生的過程中,因為組織軍隊和指揮戰斗的需要而出現的,融合了古代軍制學和戰術學的成果。東方的戰陣起源於中國。
早期的陣形比較簡單,按照「三師」的編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陣戰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時代極為盛行,當時常見這樣一種情況:兩軍約在某地會戰,列陣整齊,相互攻伐......。中國的陣法是在春秋和戰國發展成熟的,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韜》、《吳子》和《孫臏兵法》。《六韜》又稱《太公兵法》,相傳為西周姜尚所著,據考為後人偽托,成書在先秦或者漢初,至今尚無定論;《吳子》是戰國名將吳起的兵法,略為可信。以上兩部兵法主要介紹了車陣。戰國以後,步騎取代戰車成為軍隊的主要編成,陣法又有了變化和發展,1972年出土了《孫臏兵法》,裡面講述了十種陣形(方陣、圓陣、錐行之陣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時代的《尉繚子》本來也有「陣形篇」,現在已經失傳。秦漢以後,我國歷朝的軍事家對陣法的發展還有:三國魏武帝曹操著《孟德新書》(已失傳,僅余若干引用),有專章講述行軍布陣之法;(蜀)漢丞相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武侯八陣」流傳後世,影響極廣。《唐太宗與李衛公問對》深研陣法。南宋岳飛留有兵法殘篇講授陣法。明代戚繼光撰《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詳解陣法,戚繼光還自創的「鴛鴦陣」和「三才陣」,在抗倭戰爭中顯現威力。我國的各朝軍隊均演練陣法。
2、中國古代陣法。
八卦陣 這是戰國時大軍事家孫臏創造的,據說是受了《易經》八卦圖的啟發,所以又稱八卦陣。
具體陣勢是大將居中,四面各布一隊正兵,正兵之間再派出四隊機動作戰的奇兵,構成八陣。八陣散布成八,復而為一,分合變化,又可組成六十四陣。當年諸葛亮還用石頭在四川奉節布設過八陣的方位,作為教練將士演習陣法之用,名為「八陣圖」。
二、撒星陣 是南宋名將岳飛破金兵「拐子馬」的陣法。撒星陣的隊形布列如星,連成一排的「拐子馬」沖來時士兵散而不聚,使敵人撲空。等敵人後撤時散開的士兵再聚攏過來,猛力撲擊敵人,並用刀專砍馬腿,以破「拐子馬」。
三、鴛鴦陣 是明代將領戚繼光為抗擊倭寇而創設的一種陣法。他把士兵分為三隊,當敵人進到百步時第一隊士兵發射火器;敵人進到六十步時第二隊士兵發射弩箭;敵人進到十步時第三隊士兵用刀矛向敵人沖殺。這些變化反映了中國作戰陣法從傳統的方陣向多兵種的集團陣法演變的過程。
四、魚麗陣 古代將步卒隊形環繞戰車進行疏散配置的一種陣法。《左傳·桓公五年》載:鄭國以「曼伯為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麗之陣。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戰於儒葛。」杜預註:「《司馬法》:『車站二十五為偏。』以車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彌縫闕漏也。五人為伍。此蓋魚麗陣法。」也就是說,鄭國的軍隊一軍五偏,一偏五隊,一隊五車,五偏五方為一方陣,以偏師居前,讓伍隊在後跟隨,彌補空隙。這樣的編隊如魚隊,故名魚麗之陣。這是先秦戰爭史上,最早在具體戰役中使用陣法的記載。這種魚麗陣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在車站中盡量發揮步兵的作用,即先以戰車沖陣,步兵環繞戰車疏散對形,可以彌補戰車的縫隙,有效地殺傷敵人。
3、中國的兵法重視謀略,陣法處在次要的位置,而在日本則受到相當的重視。這是因為,中國的戰爭規模遠比日本為大,在動輒以「良將千員,帶甲十萬」的戰爭中,軍隊統帥主要進行戰略和戰役層的思考,戰術還在其次,同時也因為尊崇儒術,重文輕武,對陣法研究不夠重視;而日本的戰爭多在千人級,軍隊統帥也是戰術指揮員,不能不精研陣法,日本自鐮倉以來一直是武家政權,陣法在歷次戰爭中經受磨練,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日本陣法。「武侯八陣」經過歷次戰爭的洗禮,結合日本的實際,發展成為魚鱗、鋒矢、鶴翼、偃月、方圓、雁行、長蛇、衡軛,編成這八陣的是日本戰國名將武田信玄,因此又稱「武田八陣」。下面作簡單的介紹:
魚鱗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已方優勢時使用,陣形的弱點在於尾側。
鋒矢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前鋒張開呈箭頭形狀,也是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中央突破」。鋒矢陣的防禦性較魚鱗陣為好,前鋒張開的「箭頭」可以抵禦來自敵軍兩翼的壓力,但進攻性稍差,陣形的弱點仍在尾側。
鶴翼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以重兵圍護,左右張開如鶴的雙翅,是一種攻守兼備的陣形。戰術思想:左右包抄。鶴翼陣要求大將應有較高的戰術指揮能力,兩翼張合自如,既可用於抄襲敵軍兩側,又可合力夾擊突入陣型中部之敵,大將本陣防衛應嚴,防止被敵突破;兩翼應當機動靈活,密切協同,攻擊猛烈,否則就不能達到目的。
偃月陣: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內凹處看似薄弱,卻包藏凶險,大將本陣應有較強的戰力,兵強將勇者適用,也適用於某些不對稱的地形。
方圓陣:大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布防,長槍、弓箭在外,機動兵力在內,與優勢敵軍交戰時使用,戰術思想:密集防禦。方圓陣的隊形密集,防禦力強,因隊形密集限制了機動,缺少變化,敵軍敗退亦難以追擊,攻擊性較差。
雁行陣:兵力配置如大雁飛過的斜行,以充分發揮射擊兵種的威力。冷兵器時代以白刃戰為主,雁行陣較為少用,但也應結合具體的情況。個人認為,「騎鐵」很適合使用。
長蛇陣:用於行軍或追擊的一路縱隊,機動力強,戰鬥力弱。
衡軛陣:與長蛇相似,採用多路縱隊並排的形式,戰鬥力較長蛇陣強。
4、治兵。
說到列陣,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做到聞鼓出擊,聞金退兵的概念,具體到列陣時的排列,直擊還是迂迴,由兩,伍長之類的下級軍官看中軍旗決定,一伍的成員本身就是一個小的戰斗集體,大致分(按步兵計)殳,戈,戟,矛,弩五兵,以長兵器和遠射兵器為主(短兵缺乏也與當時的青銅器鑄造工藝不精,難以造出適合短兵相接的長劍有關),後又去殳加入大盾,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近戰時撤至最後)持盾兵站第二排(兩軍對射時到第一排),其下是戈,戟,矛三件長兵器,戈在最前,以橫掃為主,主要對付對方的戰車和戰馬,戟可掃可刺,屬於多功能兵種,矛以刺為主,主要作戰對象是對方的作戰人員,各伍之間成縱列向前推進(伍為陣型之中最小的作戰單位,四伍為一兩,五兩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皆為春秋以前兵制).之間嚴格禁止有個人英雄主義的出現(再直接一點就是說,不允許逞匹夫之勇),這大概也是秦以前單騎突陣的情況不多的原因(單獨一輛戰車,突擊訓練有素,配合精熟,基本以長戟,長矛為主要兵器的重陣,跟送死沒什麼巨別).
5、兵器。
再來重點說一說當時的兵器狀況,也許會有助於了解為什麼秦代以前陣那麼流行.前面說了,青銅器時代短兵刃不可能做得很長,一般到50~80CM之間,這樣短的兵刃,韌性又不好,易斷,用來作主戰兵器好像不適合。主戰兵器最主要的就是穩定性,攻擊性倒是其次,而以長戟,長矛和戰車為主要兵器,近身的時候。特別是面對的是吳,越這類以短兵為主的步兵時會很吃虧(吳越的鑄造工藝比當時的中原要發達,這點從越王劍可以看出來),畢竟長達兩丈四尺(5.5~6米)的長戟運轉起來是遠不如只有60~80厘米的劍的(雖然也有長一丈二尺的短矛,但那是以投擲為主要作戰方式的,也可以近戰),結果是只要對手能搶進身來,則長兵器的一方幾乎必敗,為了有效地進行對抗,只有使對手不得近身,這就需要配合,也從客觀上推動了陣的發展。只有戈,戟,矛有效配合,才能使對手不得近身這點道理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
6、還有一點,秦以前由於長期處於戰爭之中,各國的常備軍數量龐大且有效(既便是臨時徵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戰鬥技能和很強的紀律意識,因為他們時常要被徵召),也從客觀上保證了陣對他們能進行有效的約束.也保證了將領們能有效地排出他們想要排出的,最適合戰場形勢和雙方兵力對比的陣勢,這一點很重要,也是這時的軍隊和以後的中國戰爭時大量的烏合之眾的區別。(自漢以後,只有岳家軍的步兵陣才能算是真正的陣,噢,還有戚家軍)秦滅六國,天下一統,秦二世時,陳勝吳廣起義,天下重又大亂,涌現出兩股有影響力的義軍。一是西楚霸王項羽(名籍),二是漢王劉邦(字季)。應該說這時的步兵陣在中國幾乎已發展到一個高潮,隨著三十幾萬秦軍主力被項羽在巨鹿擊敗,早期的楚漢爭霸幾乎再也沒有出現過大兵團,有組織的將陣用於戰爭。這樣比劉邦更強悍的項羽占盡了優勢,一度將劉邦打得狼奔琢突,潰不成軍。只是在韓信出現之後,漢軍才憑借其出色的用兵,有效的戰陣(二者缺一不可,再強的計策,再突然的奇襲,士兵不守紀律也是徒勞,試想漢,趙井陘之戰,一萬老弱漢軍能擊敗二十萬趙軍,背水一戰是不假,但若沒有有效的陣,能堅持到漢騎偷襲成功嗎?),終於擊敗不可一世,只憑勇力的西楚霸王。
7、騎兵陣法。
漢帝國建立後,隨著北方匈奴的屢屢入侵,漢軍的步兵又幾乎沒有用處(戰不能勝,勝不能追,敗不能逃),只好憑借強大的國力組建龐大的騎兵集群,而騎兵又不大可能象步兵一樣進退有序地列陣,(儀仗兵也許能做到,但大規模的騎兵再拘泥於陣而不能放膽突擊,就將騎兵的優勢徹底放棄了)同時也將步兵的陣近乎完全放棄。(只有弩兵的戰術雁行陣還保留著) 騎兵的戰術大部份時間里就是正面突擊,長途奔襲,戰略合圍,斷敵後路等等,即使是騎兵戰術的祖師爺匈奴人也只有這些。但這時的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種新戰術,車懸。車懸陣的與方圓陣相似,大將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布設,不同之處在於,機動兵力在外,結成若干游陣,臨戰時向同一方向旋轉,輪流攻擊敵陣,形如一個轉動的車輪。其意義在於:向敵軍的一部不斷地施加壓力,使其因疲憊而崩潰,己方則因為輪流出擊而得到補充和休整,恢復戰力。不容質疑,這種戰術是很優秀的。車懸陣受地形的制約大,要便於機動;要求大將有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應善於尋找戰機和在軍隊的輪換中避免疏漏;戰力持久卻不利速決。
(玩過三國八的人一看就知道怎麼回事,另看過日本電影<天與地>的朋友也能從影片中找到一些漢家騎兵的影子,哪裡面出現過車懸之陣)車懸其實也就是突擊戰術的威力加強版,但比突擊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擊哪樣一窩蜂似的一擁而上,更注重各騎之間的間隔,(前後,左右,各兵器的使用,有時甚至還有意將橫列的間隔拉得大一點,以使敵軍有空隙可以躲,不至於堵住前軍的路,留給後邊的騎兵收拾)配合,等於一個騎兵版的錐行陣,不同之處在於寬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
8、兩漢之後,進入三國兩晉,中國在騎兵方面對北方民族的優勢喪失殆盡,(不管是戰馬的來源,數量,還是長於騎術的士兵,以致於當時評價一個將領武藝精熟也要用「弓馬嫻熟」來表示,而這在兩漢時是很正常的事,因為當時有大量的邊地良家子)不得已重操舊業,又把陣這個東東給提了出來。但這時的步兵陣威力已大不如前,首先是陣所遇到的對手不同於戰國時期了,當然自身也不同,多以步騎兵混合軍隊,總不能將騎兵放在步兵陣中吧?這樣將大幅降低騎兵的威力,而不能將騎兵的作用進行有效的發揮,這個將領幾乎也就是個常敗將軍了。另外這時的兵員也大成問題,人口之少難以想像,能提起兵器上戰場的更是少之又少,(如蜀漢政權,不足百萬人口,兵員竟有十幾萬,怎麼也想像不出這都是些什麼兵?)這種結果使得這時期的兵員質量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當然也有少量精兵),又不可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訓練,(戰爭頻繁,時間不等人啊,你還沒訓練好,敵軍就打來了,只好上,而河西兵,岳家軍都是經過常年的訓練才出來的。
最典型的是曹操的打法,他可以說是深知陣的奧秒,不在兵的多少,而在紀律是否嚴明,士兵是否有足夠的戰鬥力。(雖然道理很淺顯易懂,但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不太容易,很多庸才只知其形,不知其髓,最後畫虎不成反類犬)選其精銳,練成精兵,(時間非常長,也非常有效,因為他們的統帥是孟德)而以騎兵單獨作戰,執行諸如急襲,包圍的戰略目的。(所謂以正合,以奇勝,也就是將純步兵為正陣,將騎兵作為決定性的力量,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求數量上的優勢,這也是他能以兩萬兵擊敗十倍於已的袁紹軍的主要原因。(從破黃巾得青州兵到對袁紹開戰,近十年的時間,這個時間是諸葛亮所無法擁有的)又大敗於赤壁的原因跟這也有很大關系。(水戰,河流眾多,不適合步兵擺陣,騎兵又沒有突襲的空間,再加上大量新加入的荊州兵,其實這些荊州兵對其軍隊的戰鬥力是個負增長的因素,否則也不會潰敗成哪樣)相同的戰例還有淝水之戰,百萬秦軍一敗塗地,(當中有大量新招入的新兵)而此之前,前秦軍隊幾乎都是以弱敵強,卻累戰累勝,王猛還以十萬步兵列陣擊敗了前燕的數十萬鐵騎,可見陣的威力。
『陸』 古代陣法大全
十大陣法是中國古代小說家戲化演繹的中國古代進攻防守的排兵布陣法。在唐代有關薛仁貴的演義中可見有記載,詳細為:
一字長蛇陣,
二龍出水陣,
天地三才陣,
四門兜底陣,
五虎群羊陣,
六丁六甲陣,
七星北斗陣,
八門金鎖陣,
九字連環陣,
十面埋伏陣。
事實上的中國古代陣法沒這么復雜,可簡單分為進攻和防守,戰國時期的《孫臏兵法》集古代兵法之大成,總結先人經驗,系統完整地將「陣」分為十種陣型,即:「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另外還有用以射擊的「雲陣」,圍敵的「贏渭陣」,奇襲的「闔燧陣」,備受推崇的諸葛亮改進過的「八陣圖」、「梅花陣」,種類不下二十種。
『柒』 為什麼在諸葛亮去世後,八陣圖就失傳了呢
戰亂頻發的三國時期,曾發生過許多戰役,夷陵之戰是其中最為著名的戰役之一,最終以蜀漢的失敗而告終。此戰中蜀軍損失慘重,差點就落得個全軍覆沒的下場,在將士的誓死保護下,劉備狼狽不堪地逃回走,但東吳的將領陸遜,親自率軍追擊,准備藉此機會幹掉劉備。
別小看了諸葛亮用亂石布下的八陣圖,就連黃承彥這樣的牛人,也只是勉強找到生門,如果讓他擺下這樣的陣法,他肯定是做不到的。自從諸葛亮去世後,再也沒有人夠運用八陣圖,久而久之就失傳了。關於八陣圖失傳的原因,黃承彥只用了一句話,就道出了真相,他對陸遜說:「八陣圖變化無窮,不能學也。」
『捌』 陣法介紹大全
八陣圖
三國時諸葛亮創設的一種陣法。相傳諸葛孔明御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當十萬精兵。(見《三國演義》)
及至後代,精通此陣者已十分罕見,卻不料出現在明代太湖山莊。太湖山莊莊主澹臺仲元化用此陣,訓練八人立於八門位置上,攻敵時進退自如,來去如潮,古怪厲害之極,並曾用此陣法困住大內八大身懷絕技的高手。(見梁羽生《萍蹤俠影》)
再如任天吾家的假山樹木即按八陣圖古法布置,普通人若不熟悉此陣,絕對走不出去。(見梁羽生《鳴鏑雲錄》)
據《三國志�6�1蜀志�6�1諸葛亮傳》載:「(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後人考其遺跡繪成圖形,見《武備志》。據記載,八陣圖遺跡有三處:《水經�6�1沔水注》及《漢中府志》說在陝西沔縣(今勉縣)東南諸葛亮墓東;《寰宇記》說在四川夔州(今奉節縣)南江邊,《明一統志》說在四川新都縣北三十里的牟彌鎮。
最近,河南省密縣發現一套我國最早的《風後八陣兵法圖》。該圖共分九幅,一幅為八陣正圖,其它八幅為八個陣式,即: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圖旁附有文字說明,詳細介紹了每個陣式在特殊環境下進攻退守的戰術應用。據《史記》載,風後為軒轅黃帝的一員將帥。密縣雲岩官遺存的唐朝軍事家、常州刺史獨孤及的《雲岩官風後八陣圖》碑,詳細記載了黃帝和風後研創《八陣圖》的事跡。此圖的發現,把我國八陣兵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五百年。
八卦兩儀陣
按先天小八卦乾坤排列,配合以燈光的奇妙作用的一種戰陣。此陣以七數為殺著,每一正必有一反。入此陣者,會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彷彿腳下地面盡向一邊偏斜。燈光變幻莫測,有化一為七之妙。這七個幻影之中,第三個乃是真身。朱翠曾在不樂島陷身此陣,得單昆之助破陣而出。(見蕭逸《無憂公主》)
七星錘陣
武林中號稱北斗七星座的戈華昌等所用陣法。七人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各持流星錘攻敵,其妙處是每次發招,皆能一錘化七,串成北斗星座,整齊劃一,連綿不絕,無懈要擊。白馬公子余通純曾為此陣所困,瀕於絕境,幸得情人上官素相助才破陣而去。(見曹若冰《碧血青鋒》)
七星飛錘陣
參照北斗七星之形布天下的陣法。「沙陀七錘」按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開陽星、瑤光星、天樞星的方位站定,將敵人圍在陣中,各人隨意發招,每人飛錘全是一球化七,連綿不絕,產生的雄渾內力使敵人感到運轉不靈,時間一長就可困死敵手。此陣暗含天地環宇的生息相剋之學,虛實倒置,無本無未,實在難測難防。張定遠曾為此陣所困。(見古龍《迷光血影》)
七殺陣
全稱「天昏地暗七殺大陣」,由武林中獨眼跛足的軒轅三缺創造。其特點是詭異、恐怖。該陣由七個黑衣瞎子組成,他們左手提一根明杖,右手持一把摺扇,圍住所要消滅的目標,在一種帶著奇異節奏的琴聲伴奏下,凌空起舞。琴聲的節奏越來越快,他們的腳步也越來越快,明杖的舞動也越來越急,而七個人包圍的圈子,則漸漸縮小,產生的壓力,也漸漸加大,就好像一張織好的網,正在逐步收緊。這時他們的目標如同變成了一條網中之魚,束手待斃。軒轅三缺曾用此陣法活捉女俠蕭十一郎,結果反被蕭十一良以刈鹿刀攻破。(見古龍《火並簫十一郎》)
七星八卦劍陣
昆侖派劍陣,為昆侖七子所創,昆侖派仗以成名。這劍陣按八卦的方位而設,又暗合七星變化。臨敵時,昆侖七子之首靈虛子站在乾位上,依次靈霞子站定坤位,靈中子立坎位,靈患子守震位,靈雲子把離位,靈泉子護兌位,靈玄子防巽位,留出艮位讓人進出。七人功力相差無幾,聲息相通,心心相印,縱橫合擊,彼此呼應,因此,力道的發揮超出了七個人連合總力之上。昆侖七子曾以此陣困住七煞儒生閔孝和冰魄神君曹鈞,二人因得靈空法師出面說項,才沒有喪於此劍陣下。(見陳青雲《沉劍迷星》)
十二都天門陣
道家四十九陣中的第一陣,系參透《易經》秘奧所創。道家高手以十二根小圓棍順手插在地上,在外行看來,一點規律也沒有,東一根,西一根有正的有斜的,彷彿隨便亂插上去的一樣,但是若開了「死」、「滅」兩門,即便是武林高手,若不懂其中奧妙,也會在該陣法中轉些時候。該陣用來陰敵,實在神妙至極。(見陳青雲《巨掌魅影》)
九宮八卦陣
四川唐門掌門唐天生三師弟柳清河所布陣式。此陣將堆堆碎石依九宮八卦方位排列,變化繁多。人被困陣內,只覺四處昏黑如晦,陰氣森森,霧氣沉沉,不得其門而出。(見東方玉《紅線俠侶》)
九宮八卦劍陣
最能表現武當劍法威力的劍陣。由九個精通連環奪命劍法的人,按著九宮八卦方位而布成。自從明末武當派的黃葉道人創此劍陣之後,百餘年只用了三次。武當派的連環劍法本以迅捷綿秘見長,若是幾個精通連環奪命劍法的人同使,那就簡直沒有半點空隙,連蒼蠅也難以飛過。(見梁羽生《雲海玉弓緣》)
刀網陣
刀王余峻峰所創陣法。該陣為九人一組,八人分站坎、離、兌、震、巽、乾、坤、艮八個方位,另外一人居中接應,以快刀攻敵,分進合擊,九人如同一體,對方若圖各個擊破,勢必傷在亂刀之下。(見梁羽生《廣陵劍》)
刀棒三絕陣
由傳神甲、容神午、曹神亥三個人執三根銅棒和三把尖刀組成的戰陣。江湖上很少有人能逃出此陣。萬殺門主黑杜鵑就死於刀棒三絕中。後殺手之王司馬血以一柄碧血劍破掉了刀棒三絕陣。(見古龍《快刀浪子》)
三茅宮假山
三手真人利用三茅宮假山布置的一種奇門迷魂陣。這假山和圍牆差不多高,落進假山便覺四周昏黑、山陵起伏、高峰插天,天論你如何奔跑,都找不到出路。楚玉祥、英無雙曾身陷假山中。(見東方玉《東方第一劍》)
飛魚九鼎陣
江澤湖水寇飛魚蔣興設計的一種戰陣。九人、九鼎、九舟,前後左右分布,往來縱躍,飛鼎、九舟一齊動作,虛虛實實,令敵眼花繚亂。據說這九鼎乃殷商時代,天子派兵丁五百開采川境巴顏喀拉山金石練就,在中國數千年歷史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見梁羽生《武當一劍》)
據《史記�6�1武帝紀》:「禹收九入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相傳成湯遷九鼎於商邑。由於九鼎成了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求鼎之事。周顯王四十二年,九鼎沒於泗水彭城下。唐武後萬歲通天二年、宋徽宗崇寧三年,也曾鑄九鼎。金人南下,掠取九鼎北徙,後下落不明。作者利用九鼎的典故,虛構了這一陣法。
千面搜殺陣
八卦奪門陣的變種,和陽光折射相組合而成。列陣者每人一手執刀,一手執多棱銀牌,利用特殊地形和陽光折射造成奇特的幻覺,一人幻化為四,四人幻化為八。入陣者虛實莫辨,有四面八方受敵之感。曹羽在漢陽郊外用此陣圍困朱翠,朱翠躍至高處俯視窺出破綻,破陣而出。(見蕭逸《無憂公主》)
小六乘懾心陣
病書生花明窮五年心力創研出來的陣法。郭飛鴻不慎身陷此陣中,只見密林環抱、株株相接,找不到出路。他認准一個方向,疾行三數里光景,可眼前仍然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樹林,再仔細一看並沒離開原,只是在這附近圈子。(見蕭逸《天龍地虎》)
大五行劍陣
武當派聞名江湖的劍陣。二十五位道人,五個一組,像一朵梅花似的列成陣式,把敵人圍在中間,劍陣流動,二十五支長劍,匯成一片精芒,同時出手,密不透風,威力無窮。大五行劍陣下少有人餘生。(見東方玉《北山驚龍》)
天風銀雨陣
「萬里流香」任風萍為對付中原武林高手所創的陣法。它以無比精嚴的配合見長,具有「天、地、風、雨、日、月、雲、雪、霜」九種變化,互為輔助,生生不息,又佐之以練子流星錘等奇形兵刃,極具威力。南宮平、梅吟雪等均曾陷入此陣。(見古龍《護花鈴》)
天盲大陣
天盲會獨門陣法。天盲會弟子在對敵時,由數十人一齊拉住竹竿,聯結成一個奇怪的圖形。其中一人出竿,則其餘數十人亦紛紛也竿,有的打頭,有的打腿,置對方於顧首不顧尾之境地。此陣法威力無比,天下罕有敵手。(見蕭逸《金弓女傑》)
天欲煙夢
集邪教的邪香毒霧秘方為一爐,專門迷神亂性及使人進入亢奮與昏眩境地的邪毒陣法。一般人如果嗅到這種異香撲鼻的天欲煙夢香氣,那怕只有一絲一縷,也會中毒。中毒的徵兆,就是面泛桃花色,如果沒有先服下解葯或及時避開,則必會全身發熱,漸至昏眩。在慾火煎熬下,雙目通紅,全身也泛也紅色,口中乾渴如焚,喉中似要噴火。不是瘋狂嘶叫如犬,就是進入昏眩狀態,靈智迷失,陷入幻想,直至死亡。(見鬼穀子《江湖風雲錄》)
天罡北斗陣
全真七子集體御敵的陣法。按北頭星座的方位,七人盤膝而坐,馬鈺位當天樞,譚入端位當天璇,劉處玄位錄天璣,丘處機位當天權,四人組成斗魁;王處一位當玉衡,郝大通位當開陽,孫不二位當瑤光,三人組成斗柄。北斗七星中以天權光度最暗,卻是居魁柄相接之處,最是沖要,因此由七子中武功最強的丘處機承當,斗柄中玉衡為主,由武功次強的王處一承當。天罡北斗陣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門功夫,迎敵時只出一掌,另一掌卻搭在身旁之人身上,敵人來攻時,正面首當其沖者不用出力招架,卻由身旁道侶側擊反攻,猶如一人身兼數人功力,的確威不可當。若是陷入天罡北斗陣,除非將七人中打倒一人,否則決然無法逃出。陣中七人以靜制動,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腰則首尾皆應,牢牢將敵人困於陣中,但是若深諳此陣奧妙,搶佔北極星位,便能以主驅奴,製得北斗陣縛手縛腳,不得自由施展。後來,這一陣法成為全真派集體御敵的法寶,可單由七人布陣,也可由九十八人布陣,每七人一組,布成十四個天罡北斗陣,和每七個北斗陣又布成一個大北斗陣一正一奇,相生相剋,互為犄角,更是威力無窮。(見金庸《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
雲霧奇障
雷火洞口以霧封洞的機關。早晨、傍晚時分,雷火道人到山中採集雲霧,收入葫蘆中。需要時放出雲霧,則洞口茫茫一片,不慮外人窺破。(見蕭逸《天龍地虎》)
五行陣
石樑派祖傳武功。陣勢圓轉渾成,不露絲毫破綻,內含五行生剋變化之理。一人也手,引致對方進攻,自示弱點,其餘四人立即綿綿而上,針對對手身上的弱點進襲,不到敵人或死一或擒,永無休止。五人招數互為守御,步法互補空隙,臨敵之際,五人猶似一人,渾然一體,變化無窮無盡。五行陣傳至溫氏五祖,經五祖十多年潛心鑽研,又創成八卦陣作為輔佐,由石樑派溫氏五祖的第二代好手十六人按八卦方位而立,陣法與五行陣全無二致。石樑派溫氏五祖以此陣法擒捕金蛇郎君夏雪宜。後袁承志用金蛇郎君為破五行陣而殫竭心智創出的《金蛇秘籍》大破五行八卦陣。(見金庸《碧血劍》)
五方劍陣
終現五劍經過二十年苦心孤詣練成的劍陣。五人站在五個方法,呈梅花狀,將敵人圍在中間。進攻時,五個劍法各不相同,有的正面主攻,有的偷襲,有的從側封解。終南五劍以此陣對付石母,石母武功雖高,也脫身不得。(見東主玉《東方第一劍》)
五鬼陰風劍陣
由川中五鬼所創。五鬼練有一種極其歹毒的陰毒功夫,出劍時,將內力貫注劍身發出,更利用劍身小孔震盪空氣,發出嗚嗚鬼嚎般的聲音,擾亂對方心神,使對方因而失手。地靈教教主武繼光一人斗五鬼,手持金精玉魄劍繞空一匝,倒卷而下,立時削斷了五鬼的二支長劍,破掉了五鬼劍陣(見卧龍生《玉劍香車》)
反五行花樹陣
武功稱雄天下的天機老人和三間神尼,手植花樹依反五行原理分布於所居山洞之外,奧妙無窮。人若置身陣中,如墜入濃雲密霧,耳目俱失效用,無法走出咫尺之地,此陣還能令陷落之心念浮動,生成諸般幻象,貪念、色慾、往事趁虛而入,四周五色繽紛的花樹都化成千百個艷裝美女,由念生淫,由淫生欲,由欲焚身,死狀苦不堪言。故此陣專用於懲戒淫惡之徒。內宮侍衛趙海萍雖然年近三旬,卻猶是童身,未曾動過色慾之念,所以最終通過反五行花樹陣,得到了《歸元秘籍》,練成天下第一高手。(見卧龍生《飛燕驚龍》)
六合陣
喬拓疆等海盜練成的一套六人陣法。十分復雜,進退變化均按照五行八卦的方法,六人彼此呼應,輪番進攻,威力不凡,是喬拓疆的鎮山之寶。他們曾以此陣法取勝厲擒龍和邵元化一家。(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
另,柳英奇所設戰陣。包括乾、坤、生、死、水、火等六門。柳曾以此陣對付蘇雨的徒弟毛一波。(見蕭逸《天龍地虎》)
六合,也是一種武術用語,以精、氣、神相合為內三合,手、眼、身統一為外三合,統稱「六合」。又,眼與心合、心與氣合、氣與身合、身與手合、手與腳合、腳與胯合,也叫「六合」。
水心亭機關
鳳尾幫機關。鳳尾幫最高府第為福壽堂,內三堂總攬本幫法治,可也沒有干涉福壽堂之權,福壽堂是有功於該幫的前輩納福之地。福壽堂的最後面有一座水心亭,是福壽堂中最險要所在,用來關押別幫高人。水心亭內設巧妙機關,外人極難闖過。從福壽堂有三條水面上的道路通向水心亭,三條路均極難辨認。正中一條和右邊一條,全是假設的荷葉樁。左邊一條是真的荷葉樁,乃用整根杉木連接扎入水底的,非常堅牢。但在水面下三尺多,只以一根鉛條做荷梗,根本吃不住多大勁,只要你一著腳,非掉在里頭不可。因而即使認出真荷花樁,欲通過時亦需借著輕功提縱術,氣不能散,也不能停,而當中和右邊這兩條假荷葉樁,任憑你如何輕功卓絕也不成。因為身形飛縱到樁上,前邊十幾根全是真的,只突然的一點上是假的;假樁之後再無著腳處,乃是一片水面。凡是運用輕功提縱術的,眼看前面已沒有著腳之地,勢須飛縱上最末一根樁上才能回身。而這最後一根偏是假樁,設想這刁鑽古怪荷葉樁時便算計到行人會自行陷溺。(見鄭證因《鷹爪王》)
水牢
史朝英關押方辟符和聶隱娘的機關,它建築在地底下,周圍都是堅厚的石牆,分為兩層,上層是個蓄水池,下層是牢房,一開機關就可以將牢房淹沒。(見梁羽生《龍鳳寶釵緣》)
少林羅漢陣
少林派弟子的陣法。臨敵時五人聯手,將敵人團團圍住,流動時如行雲流水,停下來重如山嶽,敵人極難突圍。這種陣法如蟒蛇盤成蛇陣,首尾相應,絕無破綻。心眉大師曾布下此陣對付阿飛。但阿飛從仙鶴對付蟒蛇的辦法中得到啟發,以靜制動、以逸待勞,終於靠快劍、快腿破了此陣。(見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
正反四象陣
師陀國少女宇文虹霓布置的陣法,用以對付楚平原。它根據八卦的坎、離、兌、震、巽、乾、坤、艮等八個方位,安排八位武士占據,將敵人圍在陣中。其中四個下方向和四個斜方向,虛實相生,正反互用,故名「正反四象陣」。臨戰時,敵人極難突圍。(見梁羽生《龍鳳寶釵緣》)
四象陣法
豫中四丑依據先天八卦易理化合,並按東、南、西、北、中五行方位,苦練而成的一種陣法。四象陣法一發動,四丑弟兄四人各按方位變化,循環出手,此進彼退,生生不息,奧妙無窮,威力至大。戈碧青與庄韻晴聯手,一鞭一掌同發,瓦解了名震江湖的四象陣。(見曹若冰《金劍寒梅》)
四絕劍陣
青城派鎮派絕藝。與少林羅漢陣、武當七星陣並重江湖。此陣共有四種不同的劍法,由四人同一時間出手,內含春、夏、秋、冬四序,相生相剋。第一招出手,便含有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火絕、立冬水旺金絕等四招絕學,故名四絕劍。功力不逮的人,不要說勝過四絕劍陣,就是這第一招,都極不易接住。(見東方英《武林潮》)
北斗七星陣
北海玄靈門第三代弟子北海七星所布戰陣。七人依上三顆「玉沖」星,下三顆「璇璣」星次序,占據七個方位,對敵形成包圍。隨著陣式變化,七人既可聯手往復,流轉不息。此陣為江清嵐和崔文尉夫婦聯手用乾坤一劍所破。(見東方玉《紅線俠侶》)
歸流陣
昆侖派陣法。威力極強,除了江青外,天下尚沒有一個武功高手身陷五伏羅漢的歸流陣而能安然脫困。此陣法中,尤以「化神為燼大九環」最為厲害,第一出手必含真力,每一呼吸定蘊內勁,似乎要把敵人徹底毀滅。但大九環一旦施用出來,則不論能不只務敵,組陣之人必會精疲力竭,萎靡於地,通常需兩個月以上的養息才能恢復元氣,有時甚至有零點氣潰散、血脈暴裂之危。此乃兩敗俱傷、玉石俱焚的陣法。(見陳青雲《如來八法》)
共死刀陣
又名快刀陣,一種獨特、兇殘的陣法。對陣時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人交錯出刀,配合得快速絕倫,如有分毫之差,非自己人劈中自己人不可。如敵人傷了組刀陣者之一,則進攻之人勢必同遭刀劈。此陣的特異之處在於,唯有同伴受傷之後,刀陣的妙用才發揮的極致。欲破此陣,必須兩人聯手,但陣雖可破,兩人之中卻必有一人便傷或犧牲。(見卧龍生《七絕魔劍》)
肉陣
大歡喜女菩薩的女弟子以奇胖的身軀將對手夾在中間,像一道肉牆,邊一絲縫隙也沒有,令人惡心,又極難突圍,是為「肉陣」。她們在小樓內曾以此陣對付李尋歡。幸而鈴鈴弄垮了小樓,救出李尋歡。(見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
紅雲陣
乃紅雲老祖辛雲碧所創陣法。紅雲陣式共有七層幃幕,各有妙著,層層相疊雷火相濟,厲害萬分。陣法啟動,驀地當空幕頂飄落下大片紅雨,這片紅色光雨,一經散發而出,立刻形成密如貫珠的一邊串巨大雷鳴之聲,一團團烈火,擊向頭頂,險惡無比。昆侖飛仙藍宛瑩藉助四道靈符第一個闖過了紅雲陣。(見蕭逸《塞外伏魔》)
金鎖迷魂台
沙陀派設下的歹毒機關。在沙陀派老窩崑山入口處,有一處機關由八具骷髏把守。每具骷髏的兩只手均按在可噴射毒葯迷霧的暗簧樞紐上,只要一隻骨手鬆把,島上立有一處噴出毒氣暗簧全部彈開,只須一盞茶時分,崑山的八個山峰圈出必然盡為毒氣籠罩,任何人都難以脫身。(見古龍《迷光血影》)
毒陣圖
四川暗器名家唐門萬毒宮內一座圓形建築物。其中迂迴曲折,不見天日,只有一個入口和出口,牆壁均以鋼板製成。除陣法之外,裡面還設有各種機關和毒物,險象環生。(見東方玉《紅線俠侶》)
枯骨幻陣
沙陀門最得意的陣法。機關一開,無數骷髏從四面八方一齊逼來,帶著怪聲慘叫和骨頭互磨的吱吱聲響,十分駭人。這些骷髏看起來好像是由白骨牽邊而成,每走一步老要搖晃一陣,但動起手來快行出奇,即使有血劍護身也難以脫圍。張定遠曾為此陣所制,萬念俱灰,英雄氣概盡失,被骷髏裝進石棺,險此葬身深淵。此陣除了機關操縱之外,含有五行五克、奇門八卦之理,真是奪鬼神之機變,參天地之造化,只是太過陰毒,為正人君子年不齒。(見古龍《迷光血影》)
星光七殺陣
白馬山莊中由六座星樓與正中大廳構成的一個高深奧妙的陣式。郭白雲在當年建築山莊時巧運靈思,按先天易理,而此陣以御敵。此陣發動時,六座星樓燈光同時大盛,七面商懸的青銅鏡互相反射著這炫目的光芒。已方眾人全部隱退,敵人陷此陣中便目迷鏡光,足下自亂,自四面八方箭來的箭矢便足以制敵於死命。鐵海棠之子鐵孟能在闖此陣時吃了大虧。(見蕭逸《馬鳴風蕭蕭》)
鬼臉大陣
地獄鏢局總鏢頭向絕創出陣法。這種陣法由八個戴著鬼臉面具的人持不同的類型的開器,以絕不相同的武功圍攻敵人,威力很大。後龍城璧、唐竹權聯手大破之。(見古龍《快刀浪子》)
恆山劍陣
恆山派鎮山之技。對敵時女弟子七人一隊,將對手圍在圈內,每柄長劍指住對方一處要害,即頭、喉、胸、腹、腰、背、脅。對手武功雖強,也半點動彈不得。七劍邊環,既攻敵,復自守,絕無破綻可尋。(見金庸《笑傲江湖》)
迷天混沌大陣
又稱萬年冢。傳說在太白山最深處,有一處人蹤絕跡之地,內有千年以上古冢無數,范圍廣達三十多里地,山勢險峻、古洞幽深。白日重霧籠罩,夜裡鬼火閃爍,被稱為人間陰曹。古人得用此地建此陣法,一入此陣,便迷失方向;一人出聲,如八方雷吼,令人毛骨悚然。米其貴攜宇宙風夜闖此陣,救出被困在古家中的宋哲宗。(見秋夢痕《血旗鎮山河》)
真武七截陣
武當派祖師張三豐所創陣式。他從真武神像座前的龜蛇山、龜山,心想這一龜一蛇正是兼收至重至靈的兩件物性,竟從中創制出一套精妙無方的武功出來。然而,從大氣磅礴的龜、蛇二山山勢演化而來的武功決非一人之力能同時施為。於是他傳了七位弟子每人一套武功,各有精微奧妙之處,若二人合力,則攻守妝備,威力大暗。若三人同使,比二人同使的威力又強一倍。四人相當於八位高手,五人相當於十六位,六人相當於三十二位,七人相當於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同時出手。因無機緣,此陣一直未經實戰,只在張三豐百歲壽辰之際,群雄上武當山逼問張翠山時,宋遠橋決定用此陣,誰知此陣未擺,張翠山夫婦卻因驚痛愧疚雙雙自自刎。(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鐵和沿
設於少林寺達摩堂內地道入口處的機關。該處布滿機括操縱,只要有人踏中地下機括,鐵和尚手中的禪杖就擊出,而且彼此進退呼應,每一杖都是極精妙厲害的殺著。(見金庸《笑傲江湖》)
懸鏡廊
一道黑色石塊砌成的廊洞,裡面有108個人形皮偶。這些皮人被裝置在不同的角度上,有立有坐有卧,甚至懸在空中,每人都能發也一手極厲害的奇招。若非有極高深的武功造詣,斷難通過此廊。雲海和尚設此機關,以遴選武藝高強之人。(見蕭逸《天龍地虎》)
蛇陣
由毒蛇組成的御敵戰陣。一眾苗女手執長長的竹筒巡山,遇敵時即放出毒蛇把敵人團團圍住,形成別具一格的蛇陣。苗峒主的女兒蒙賽花曾而下蛇陣攻擊誤入禁地的琥元感、邵湘華等人,卻被石棱以一聲長嘯驅散。(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
銅椰陣
屠龍島主銅椰老人將椰林依五行八卦方位分布,其間亦可隱藏武士。陣中「火窟」常年貯放千年珍物龍角膠。凡欲得之者,必得破解此陣。(見東方玉《紅線俠侶》)
漁網陣
絕情穀穀主公孫止用來對付強敵的陣法。漁網以金絲和鋼絲絞成,第張網丈許見方,網上綴滿金刀利劍,用以刺敵作敵,網口交錯之處綴有吸鐵石,可以吸去敵人的金屬暗器。對敵時,由十六人組成一陣,每四人拉住一塊漁網,由掌陣者指揮,或橫或豎,或斜或平,不斷變換,縮小包圍圈,令敵人束手就縛。武功高絕的周伯通就曾被此網捕獲。楊過等也一再為其所困。後來楊過得到削鐵如泥的玄鐵劍,自是方不再怕它。(見金庸《神鵰俠侶》)
混添鎖雲國陣
蘇半飄在八公山上下的陣法,以十二支紅色小旗子為十二旗門,威力極大。困此陣內,若碰上「生」門,尚可逃得一命;若碰上「死」門,萬無活理。蘇半瓢不屑與楚秋陽、柳英奇等小輩動手,便將他們誘入陣內,企圖困死他們。(見蕭逸《天龍地虎》)
『玖』 中國古代神話陣法有哪些比如誅仙陣什麼的……
一字長蛇陣,
二龍出水陣,
天地三才陣,
四門兜底陣,
五虎群羊陣,
六丁六甲陣,
七星北斗陣,
八門金鎖陣,
九字連環陣,
十面埋伏陣
『拾』 五子棋陣法有哪些燕陣怎麼下請舉例!
1、燕陣
燕陣是中國古老的五子棋陣法之一,是黑必勝棋形。燕陣變化繁多,近些年來發展創新出一些更簡潔的勝法,這里介紹經典變化之一。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