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領子 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 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色彩 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滿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圖案 現代常見的旗袍圖案為織錦緞,配以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B. 旗袍款式圖線稿
你可以加一些屬於自己的元素,自己手繪。
C. 旗袍文化,誰能幫我找到下面這個圖的原圖
作為一名藝術系出身的人,我很遺憾的告訴你:
1、這不是實拍照片,是畫作;
2、動用了我最大的資源,結果表明地球上找不到原圖。
D. 怎麼做手工旗袍
造型方法的區別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五、旗袍的縫制工藝
一)款式簡介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E. 手繪的穿旗袍的,撐油紙傘的女生
我也是個手繪愛好者 素材有很多
F. 穿旗袍的女子怎麼畫 手繪圖 簡單一點兒
開始讓孩子畫簡單的圖形,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添畫的游戲。練習一些基本的線條練習。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興趣。接著慢慢加深難度。 家長的表揚和肯定是孩子最大的動力,不論是否真的有進步,只要孩子認真了,就要表揚。 開始畫畫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陪在身邊。在孩子不會的時候給予援手,當作品完成的時候,讓孩子知道,她能做的很好。 當孩子出現不耐煩的情緒的時候,讓孩子稍做休息,給孩子說說故事或知識,當然,內容是結合著畫中的主要人物進行的。讓孩子穩定情緒的同時也能獲得一些知識。故事說完後,可鼓勵孩子,你一定行。或者幫助孩子完成最難的部分。當完成後,一定說:「你畫的真好,比我想的好多了。」之類鼓勵的話。 當堅持幾次以後,孩子不但不討厭,甚至會喜歡畫畫。 另外,可把孩子的畫(2、3張中選一張好的)貼在顯眼的位置,經常讓孩子自己看到,讓他知道,在這里的畫都是畫的好的。客人來了,都要向他們介紹是孩子自己畫的,當得到客人的表揚時,孩子的積極性會更高。
G. 想要學習製作旗袍的手藝,在哪裡可以學
當下流行款式旗袍的樣式很多,范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當下流行的幾種款式:
袖口――長袖、短袖、無袖三種,夏季穿旗袍較為常見,建議肩膀有肉的女士選擇短袖旗袍,可以遮蓋肩部的瑕疵。
領子――高領、低領、無領,高領旗袍能展現女性的莊重典雅,但不適合脖子短的女士,脖子較短的人選擇低領或無領的旗袍更顯嬌媚。
材質――棉布、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花色――花色變化是旗袍最為常見的變化,或淡淡的粉,或復古的格子,或清新的碎花,或局部的手繪圖案,要根據個人的氣質、膚色和身材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不同的花色穿出不同的感覺。
開襟――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圓襟旗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直襟旗袍適合身材豐滿,臉型圓潤的女士,可使身材顯得修長;方襟旗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的臉型穿著。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開衩――高開衩、低開衩、無衩,賓館、酒店等要求穿特定中式工作裝的場合,女士才能穿開衩開在大腿中部以上的高開衩長旗袍,日常工作或休閑場合的旗袍開衩不要高於膝蓋上緣以上10厘米。
長至腳踝的旗袍可以充分展現女性的完美曲線,但身材嬌小的女孩只能忍痛割愛了,選擇長不及膝的款式既能顯得身材高挑,又時尚輕快。長款旗袍在宴會中常
見,它與西式晚禮服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宴會禮儀中女士以著過膝長裙為禮貌,如果想在宴會上來一個「華麗轉身」,那麼長款旗袍是最佳的選擇,但在選擇時切忌
花色過於花哨,或艷麗或淡雅的色彩配上簡單的圖案點綴會把女性的優雅展現得淋漓盡致。
許多喜歡旗袍的MM有沒有想過自己製作一件旗袍呢?會不會還在為選擇什麼樣的花色而苦惱呢?一塊上好的布料怎樣剪裁才能達到你所想要的效果呢?
H. 急尋民國旗袍唯美手繪~~給個出處啊啊啊
不知道這是不是你想要的呢?只能幫到你這些啦~希望有用!
I. 要手繪一張海報主題是旗袍,海報標題可以是什麼
海上花,追憶似水年華
J. 作文素材 旗袍
【旗袍文化概說】 旗袍是民國的旗人之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但是並非漢族的民族服裝,這是一直存在的一個誤區。
旗袍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願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憧憬、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旗袍文化故事】 辛亥革命後,時裝流行的中心由蘇州、揚州轉至上海。上海是婦女尋求解放的前沿陣地,掀起了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大方,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美和健康美。當時上海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化身,她們年輕、時尚,是旗袍流行的先驅者以至社會各行各業、都市名媛、時尚人物紛紛效仿女學生打扮。當時學生女裝流行上衣下裙式,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嵌滾花邊或刺綉紋樣,衣擺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隨著「五四」運動推向高潮,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開展,進一步喚醒人們對美的渴望,提出自由、進步、民主的口號。與此同時,上海服飾首當其沖,走在時代前列,追求服飾的新潮時髦、改良與解放,成為當時的風氣。領子忽高忽矮,腰身裁剪合貼,無袖短袖,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面孔,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以來束胸寬袍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美和曲線美充分展示出來,把歷來飽受封建時代壓制的女性置於服飾藝術的浪尖上,同時非常明確地提出對於禁慾主義的一種反抗,為女性解放立了汗馬功勞。
1956年,據說蘇聯的某領導人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我們國家提出口號「人人穿花衣裳」,於是旗袍便一顯身手,但此時的旗袍不妖也不媚,不柔也不剛,增添了一種樸素、自然、健康的內涵,強調實用、大方的原則。爾後服裝設計師對中國的旗袍一直不斷地進行改良,使這種民族服裝既具有東方特色,又符合世界時裝的流行趨勢,具有優雅、賢淑氣質的旗袍,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得到了國際的公認。
近年來,我們的旗袍深受國際時裝界的青睞,無袖、收腰、高開衩、超短、低胸、裸背等各種形式變化無窮。珠片、亮片、閃光、刺綉、緄邊、織物印花、扎染等工藝裝飾大放異彩,顏色濃烈、亮麗、跳躍、濃重、柔和、不對稱,大膽突破了旗袍原有模式,融入了時代創新精神,注入了時代的血液,賦予了青春的活力,用一種嶄新的觀念,抒發著一種嶄新的情懷,展現了東方神韻之美。中國模特小姐選秀比賽,一般都有旗袍禮服表演。歌星影星,也紛紛穿上旗袍秀一秀美腿和窈窕的身段,美女鞏俐連續幾年穿著旗袍式的禮服出席國際影展,襯托出豐滿的身姿;劉嘉玲也在旗袍中演繹國際名牌大腕的豪華風韻;章子儀在穿膩肚兜之後,也開始做冷艷的旗袍造型;萬人迷陳好穿旗袍風情萬種,女人味十足;趙雅之把旗袍穿到極致;趙薇扎著兩根大辮子演繹清純的女學生,一大批明星竟相爭奇斗妍,來一場旗袍pk秀。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作為下一屆舉辦國,要表演一個節目。中方代表團派出的是——l4名中國女孩,身穿改良的短旗袍,紅底白色大牡丹花為圖案的傳統花色,用傳統的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共同演奏了中國樂曲《茉莉花》——濃郁的「中國味道」,把「中國風」吹向全世界,東方的魅力顯示她獨到的韻味,全世界眼睛~亮,為之驚嘆、羨慕。
在2008年奧運會上,我們的禮儀小姐身著五色傳統禮服,既有時代氣息,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實在是相得益彰,絕美無比。你看粉紅色系列的「粉寶花」,用傳統盤金綉工藝製作的寶相花圖案腰飾,分割出完美的人體比例。清新淡雅的「玉脂白」系列,彩綉腰封和玉佩的設計,是中國玉文化的反映又是對傳統旗袍設計的一次創新。綠色與牙白色絲綢面料的完美搭配,突出了中國女性內斂、含蓄的氣質。自然和諧的「國槐綠」系列,洋溢著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和鬱郁蔥蔥的環境,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望及堅守「綠色奧運」的決心。立體銀線綉制的吉祥牡丹與捲曲花紋,更顯女性娜多姿、柔美曲線的身段和東方女性的恬靜氣質。溫潤典雅的「藍牡丹」系列,中式的立領配以西式的肩部設計盡現中國女性落落大方的高貴氣質。圖案選用江山海牙紋、牡丹花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紋樣,蘊含了濃郁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情還有典雅端莊的「青花瓷」系列,一看就知道設計理念取材於世界聞名的中國青花瓷器。白底藍花,傳統亂針綉形象逼真地再現了青花瓷的暈染效果。「這不僅是奧運精神的風采,更是中國傳統服飾走向世界得到肯定的展示。
旗袍不僅深受國人青睞,現在旗袍已經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是中國旗袍與歐洲晚禮服聯姻的產物。
【旗袍文化思考】
一、旗袍文化具有豐富的審美內涵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
(一)旗袍的婉約美
旗袍穿在女性身上,體現婀娜多姿的身段,加上袍裙包裹在身上,步子邁不大,只能小碎步走,配上優雅的手勢,扭動的腰肢,款款的前行,女性的柔美就表露無遺。就象水蛇舞動,柳枝飄過,古典婦女的婉約、清麗、內斂,實在精闢。外柔內剛也好,外剛內柔亦罷,都說女人是水做的,柔這一字是女人的專利,怎麼著也要在骨子裡透出那麼一絲絲的柔,才為之精品。而旗袍實在是女性用來表現女人味的絕佳武器,或清純或嬌俏,或古典或性感,或大家風范或小鳥依人,或時代感十足或柔情似水,總之,旗袍的美有目共睹,令人叫絕。
(二)旗袍的曲線美
著旗袍要求女性凹凸有致,該凸則凸,該凹則凹,太胖與太瘦都不適合穿旗袍,它特別適合東方女子的身材。因為東方女子身材嬌小,比起歐美婦女肥臀粗腰,要玲瓏精緻得多。水桶腰、肥屁股,斷然穿不出旗袍的風韻來的。看過外國女子穿旗袍,或是肩膀過寬顯膀,或是手臂太粗顯壯,又或是腿太長顯得突兀,總之不盡完美,感覺不到旗袍特有的美感。《苟子·君道篇》日「楚莊王好細腰,故朝有餓人」,漢人喜歡細腰曲折如此可見。嬌細婀娜的女性,窈窕淑女,長期以來一直成為男權社會的審美傾向。直到唐代轉而喜歡豐腴滿滿,「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煙」。而旗袍含有此兩種遺風,使得女子更加窈窕搶眼、曲線玲瓏。旗袍的特點是上緊下松,這樣的設計正好顯現了東方女人的體態美,又巧妙地掩飾了東方女子體型上的不足。高而緊的立領,突出了中國女子精緻的面龐,纖細的脖頸。而腰身處貼身的線條恰好隱藏了東方人稍窄的肩膀又突出了東方女人特有的圓潤。
(三)旗袍的含蓄美
旗袍的高衩,伴隨著輕盈的步履,搖曳生姿,若隱若現,有時露出女性優美的大腿,有時又象裹了一層綢緞,飄飄渺渺,通過未知使人產生各種奇妙的想像,東方的含蓄、內斂發揮得極致,處處顯得精緻、典雅、溫柔、飄逸,越發顯得神秘與高貴。旗袍看似密實,包裹著本應包裹的,但它又是最性感的,不經意地展現了所有能展示的。蜻蜒形的盤扣,像一把把小鎖,鎖住了身體上的幾處禁區,彷彿在莊重地告知異性:這里是禁區,但卻又明明白白地顯示著它獨特的韻致,無時不透露出女子身體的楚楚動人。
二、旗袍的穿著要領
旗袍穿著既要光鮮亮眼,又要得體大方。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從頭談起。
首先脖子要細長,高立領襯長脖子,有一種娉婷的美感。其次肩膀要園溜,寬肩闊背穿旗袍會顯得雄壯、偉岸,有了陽剛卻缺少柔美,這是旗袍的大忌。胸部大小要合適,太凸與太平都不適宜,骨感是穿不出旗袍的味道來的。再次,腰身要細,腰身太粗的人穿旗袍不美觀,小肚腩厚脂肪是會影響旗袍的視覺美的。臀部要稍豐滿,略微有點翹才顯得女性的曲線美。還有,身高個頭要適中,1.60~1.70米最合適。過高過矮都會破壞旗袍的整體美及風韻。
三、時尚與古典並存
旗袍美是一種高貴而典雅的美,它以其流動的旋律、詩情的畫意與濃郁的柔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嫵媚、溫柔、清麗、婉轉的性情與氣質。這種美是由旗袍文化內涵品味所決定的,她對穿著的要求是那麼苛刻,這不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的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還對背景環境、氣氛的要求特別講究,也由此限制了普及大眾化。但不管怎樣,旗袍還是中國女人的最愛。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問一道絢麗的彩虹。旗袍不僅深受國人青睞,現在旗袍已經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是中國旗袍與歐洲晚禮服聯姻的產物。
當今社會,女性在事業、工作上與男性平分秋色,共同承擔經濟建設的重任,女強人不乏其人,由於女性自身的身段優勢,現代女性除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之外,還應具備良好的形象與氣質,其中服飾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俗話說「三分相貌,七分打扮」,「人靠衣裝,美靠靚妝」。女性服飾除了上班著職業裝、正裝之外,在正式場合、晚宴、舉行盛大活動時,還可著旗袍展示其迷人的風采。特別是禮儀小姐,身著旗袍款款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以其獨特的東方魅力吸引無數的目光。
旗袍在中國已有百來年歷史,一直被視為中華民族服飾的典型代表,如今改良後的旗袍更是走向世界,成為時尚的領軍人物和東方璀璨的明珠。總之,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是一種靜止的不凡的美,是一種高貴的神秘的美。做為女性,不妨在時尚的衣櫃中准備一兩件旗袍,偶爾秀一秀你那典雅的風韻,那可是另一種獨特的女人韻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