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服裝設計的,感覺中國的校服都太保守了,也都太普通了,感覺日韓的校服還都不錯,不過不要崇拜外國,所以就讓我們設計出最獨特,最有內涵的中國校服吧,校服是學生上學每天必穿的衣服,因此衣服的舒適度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它的外觀,面料要舒適,不傷皮膚,顏色要和諧...多看些校服圖片,包括外國的,可以借鑒下哦.
2. 初中美術(我們的風采)人物、校服如何畫
佔5格,還有八頭身最好看
3. 小學生校服怎麼設計
1、小孩子的校服,盡量以陽光,活力為主。
2、顏色可以鮮艷一點的。
3、可以有可愛一點的標簽。
4、男生的可以是褲子,女生的可以是裙子。
4. 如何設計校服
如何設計校服,做學生的校服也是根據當地的氣溫以及當地的風俗和當地的一些人的眼光都是有著一定聯系的,如果是自己沒有經驗的話可以借鑒一下,其他學校一般來說都是有各種各樣的版本去可以借鑒的。
5. 怎麼設計校服
全國各地的校服,哪裡的最時尚、口碑最佳、最受學生喜愛?北京的?上海的?長三角的?珠三角的?答:都不是!最拽校服在咱河南許昌。近日,網上舉辦了一次全國各地校服大比拼,許昌市三高女生短裙黑絲襪的校服讓眾多網友感嘆不已。這款校服設計接近韓國版校園時裝風格,男女生的上衣都是黑色包邊的韓版小西裝,內是白色襯衫和條紋領帶。男生再配上黑色長褲,女生穿上淺顏色方格短裙。確實如網友所說,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當代少男少女獨有的大方、時尚、清新、新潮。許多網友搜索「許昌三高」,就為了一睹該校校服的風采。對於這么符合潮流,甚至可以說是性感的校服,小部分網友覺得不妥,但大多數表示可以接受。
6. 如果讓你設計校服,你會怎麼設計
對於校服,我想每個人都會有些或多或少的想法,都是出於對美的追求,曾經也設想過如果是我我會怎樣設計校服,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小想法。
7. 怎樣設計校服
1/4
發揮校服的審美導向功能
校服的款式、風格是直觀、具象的視覺元素,校服設計者在校服上體現出正向、積極的美學元素將會對學生形成審美標准產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會流行文化中的負面內容對校園帶來影響的現狀中,校服設計者可以尊重學生追求美、探索美的需求,用具有符合學生身份的美學設計、彰顯經典美學元素的款式外觀對學生進行吸引和引導,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美學規律、形成審美標准,進而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
2/4
配合學校的校園文化主題
在各級各類學校紛紛開始注意學校形象和品牌建設的今天,校服設計中必然要考慮學校定位、辦學理念、歷史沿革等文化背景,並將其體現在校服的整體風格中,使校服成為校園文化工程中的一部分。例如選用與學校硬體設施風格契合的顏色、在胸前加入經過設計的校徽校訓、適合學校定位的領結絲巾等裝飾細節等,讓學生在穿著校服的過程中,牢記學校的精神傳承、提醒自己的學生身份,讓校服成為對外展示學校形象、同時對內塑造精神品格的重要工具。
3/4
傳承國家和民族傳統文化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無論是華夏文明中的服飾美學和禮儀文化,還是各民族傳承千年的經典服飾元素,都是需要新一代學子了解並傳承的珍貴財富。而在國家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文化自信和中華復興成為重點內容,我們的校服設計中必然要體現出傳統服飾美學的元素和理念,這樣才能讓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對傳統文化的魅力產生興趣並進而傳承下去。例如莘茂設計師就發掘出了傳統服飾工藝中的刺綉、雲錦、結繩、圖騰紋樣等經典元素應用於部分校服產品中,經過現代設計理念提煉和現代服裝工業技術配合,傳統美學在學生身上重新煥發
4/4
小編認為,重新發掘校服美育功能與文化傳承功能才是打造未來中國校服的必由之路。加入盤扣、流蘇等傳統服飾元素的「國粹經典」和「民族精粹」校服作品。
8.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凸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特質
根據《標准》劃分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在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自己如何把握這四個學習領域,擺脫了長期受專業美術教育的影響,使美術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降低了知識、技能難度,使學習具挑戰性的同時,能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和進步,都有成功的體驗。關鍵詞:新課標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中學美術新課程標准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外化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欣賞評述則傾向於內化為文化品位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慾望,體驗愉悅和成就感。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的方式。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要向少年兒童的生活世界回歸。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本次課程改革,要改變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來劃分學習領域。在淡化學科中心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較為寬泛的教學空間;而每一學習領域之間的劃分並非絕對、封閉,每一學習領域各有側重,又互相交融,緊密相關,進而形成一個具有開放性的課程內容體系。各學習領域在總課時所佔比例沒有規定。指導教師要重視該套教材體現的內容編排特點,是按一定的知識系統,以單元主題活動形式貫穿四個學段的,既隱現了「美術·人文·科技」融合為一體的綜合理念,也體現了美術文化含量復蓋面大與凸顯民族美術文化的鮮明特色。教師應充分利用配套教參了解新教材的使用方法,並開闊教學思略,靈活有效地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選擇、重組和整合(並非要將本教材出現的內容全盤採用),以充分激活教材的知識,組構設計成富有本校特色或教師特色的教學空間。因此,在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自己如何把握這四個學習領域,擺脫了長期受專業美術教育的影響,使美術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降低了知識、技能難度,使學習具挑戰性的同時,能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和進步,都有成功的體驗。(一)對「造型•表現」的把握1、學習領域有意圖地運用形、色、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2、教學活動建議○學習基本的視覺元素和形式法則,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選擇寫實、變形和抽象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經驗。○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和方法,進行練習。○進一步學習透視知識,提高空間表現能力。○了解明暗造型的多種方法,嘗試描繪物體的立體感。○創造漫畫和卡通形象,表達思想和情感。○採用易於處理的板材,通過畫、刻、印等方法,製作版畫作品。○在美術活動中,進一步學習色彩知識,提高色彩表現能力。○採用泥或硬泡塑(聚苯乙烯)等材料,製作人物、動物的浮雕或圓雕小品。○運用計算機、攝像機、數碼照相機等進行造型活動。3、評價建議○是否對學習美術有興趣。○能否結合所學透視知識表現物體的空間關系。○是否知道以線造型的基本方法,並能進行簡單的描繪。○能否在美術表現活動中大膽、綜合地運用色彩。○能否運用多種材料、工具進行造型表現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能否運用雕塑的基本知識與方法製作浮雕和圓雕作品。(二)對「設計•應用」的把握1、學習領域了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2、教學活動建議○學習設計基礎知識,作色彩的對比、調和及聯想等練習。○為自己喜愛的書籍、影集、紀念冊等設計封面。○為校運動會或文藝活動設計招貼畫。○為商品做包裝裝潢設計。○了解鍾表、電話機、汽車等工業產品的造型設計知識,並練習繪制簡單的效果圖。○用計算機或其他手段進行圖案的製作練習,為家長會設計製作請柬,並對會場進行裝飾美化設計。○用各種手段繪制童裝、學生裝或校服的設計效果圖。○學習立體構成知識,用各種線材、面材、塊材進行立體構成製作練習。○對竹木、廢導線、廢金屬箔(如易拉罐)等材料進行加工,設計製作小裝飾品和實用工藝品,裝飾自己的學習、生活空間或饋贈他人。○集體討論校園或附近社區的環境美化方案,並進行設計練習。○練習製作陶藝小品。3、評價建議○能否運用所學的設計方法和技能,動手製作與完成作品。○能否運用所學的美術設計知識,設計方案,改進生活和學慣用品,體現創意。○能否以口頭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品的創意和製作過程,說明選用工具、材料的理由。○能否關注校園及社區環境,並從實用功能與設計的關系角度,評價身邊的環境。(三)對「欣賞•評述」的把握1、學習領域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2、教學活動建議○從多元文化的視角進行繪畫藝術的主題賞析,從中了解和感受經典作品的內涵。○欣賞不同類別的現代設計作品,感受其不同手法與形式感。○欣賞現代廣告藝術作品,感受和分析作品的創意和方法。○了解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比較其不同的造型和裝飾趣味。○欣賞我國書法、篆刻的代表作品。○欣賞現實生活中的優秀雕塑作品,了解雕塑語言的特徵。○欣賞建築經典作品的形式美,體會建築與人的關系,認識建築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選擇自己喜歡的園林、文化廣場或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從形式美的角度進行評價,並與同學交流。○了解美術作品作為商品的價值,並發表自己的看法。○邀請當地美術家和民間藝人來學校進行展覽和交流活動。○參觀美術館、博物館,訪問藝術工作室或藝術作坊,了解美術展覽的方式及藝術作品的製作過程。○以聯系、比較和歸納等方式,通過欣賞經典作品了解中外美術發展的概況。○介紹中外美術史中的重要畫派及其代表人物。3、評價建議○能否主動地學習欣賞的方法,並具有初步的鑒別、評述能力。○能否通過查閱資料、個人體驗、集體討論、觀摩和評述等方式,領悟美術與生活的關系,探究美術的文化價值和意義。○是否了解中外美術發展的概況。○能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作品的意義和審美特徵。四、對「綜合•探索」的把握1、學習領域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文化及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製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2、教學活動建議○配合班隊活動以及學校的藝術節、運動會等活動,策劃、設計、製作會標、海報或進行CI設計,並通過評選運用於該活動中。○根據學校或社會的時事新聞,創作有關漫畫、宣傳畫,布置專題展覽或開展討論。○選擇語文、英語、歷史課本內容編寫劇本,設計、製作面具、服飾,布置場景,並表演故事劇。○結合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中的知識,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製作出有創意的立體造型或活動模型,裝飾自己的家庭,美化校園環境。○調查、了解美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按社區或村莊的功能,考慮環保、居住、休閑、健身和景觀等需要,設計未來發展規劃圖或製作模型。○收集本班級的各種資料,設計出班級主頁和學生個人的網頁,組成班級網,參與網路的交流。○針對一個社會性主題,從跨學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現。○針對一個共通的原理和法則,從跨學科角度加以理解和表現。3、評價建議○是否積極地參與探究性的活動。○能否用文字、圖像等形式記錄調查與思考的結果。○能否積極地動腦筋,結合其他課程以及在生活中所獲得的知識,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能否積極地動腦、動手,用美術等形式傳達自己的思想或意見。○能否通過討論或採用書面的形式,發表自己對探究過程的感受和體會。○能否與同學進行良好的合作。五、初中美術教材四個學習領域分類表: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七年級上冊第一課你我他第二課我的故事第三課向日葵第四課傲雪梅花第五課花圃第六課和平鴿第七課燈與光第八課門下冊第八課我們的奧運第二課橋第三課綠洲第四課中國結第一課過去的日子第五課遠古的呼喚第六課星空第七課運動八年級上冊第六課觀影的交響第七課多彩的風景第一課我喜愛的書第三課繽紛家用電器第四課觸摸美麗第五課與米羅游戲第二課蒼松翠柏第八課絢麗的陽光下冊第一課五角星第二課黑白世界第三課方寸之間第四課清晨第六課駛向未來第七課心靈的關愛第五課大提琴第八課紅屋頂九年級上冊第二課我的居室第三課靜物優有聲第四課凝固的音樂第六課以形養神第二課我的居室第八課過大年第一課長河漫步第三課靜物優有聲第四課凝固的音樂第五課走進微觀世界第七課幽默與智慧下冊第三課水第四課小區第五課讓圖表說話第七課祖國大家庭第八課我們的展示第一課走出神殿第二課長城贊禮第六課我的網頁因此,從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外化能力、內化品質,還是探索未知,體驗成功與情感,新課標賦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學習的方式。那麼,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者,在新的課程改革教學活動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成為有健全的人格,有創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參考文獻:《初中美術新課程標准剛要》《廣州市義務教育新課程美術教學指導意見》初中美術課本《教材說明》《初中美術一級標准輔導材料》
9. 美術作業要設計校服,初中的,麻煩給我一些設計圖紙,很急!!!!!!
您好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