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旗袍不開叉價格

旗袍不開叉價格

發布時間:2021-08-07 22:18:39

旗袍開叉好看還是不開叉好看

旗袍原是清朝旗人婦女的服裝,據考證,滿人的旗袍下擺是不開衩的。最近書店「老照片」系列泛濫,仔細看民國前的旗袍的確不開衩,樣式很土。特別是那領子很特別,立領,極高,高到腮邊,硬邦邦很不舒服的樣子。據我想來,估計是為了約束婦女的頭部運動,使小腳女人更加顯得「端莊」。

本世紀初的漢族人相對比較開化,把旗袍領子改低了。特別創意的是把下擺開了衩,那時的漢族男人都說這種服裝很漂亮,很美。可是我在想,開衩無非是為了露出女人的大腿,當時的意識形態中女人的身體絕不是「藝術」,民國時的劉海粟幾乎被認為是個流氓。就算今日,畫個女人大腿之類的藝術還未為全體國人所接受。可是為什麼這種服裝在將近一個世紀前就已經是「美」的呢?

原因無非是男人喜歡,開衩能看到大腿,我想看旗袍開衩處裸露的大腿的男人,投入視力最多的肯定是開衩的最上方,就是靠近大腿根部的那片,而絕非是腳踝附近。於是就能聯想到那看不到的腿根、私處,進而是床、是做愛。旗袍被認為是時裝,只要穿的起,所有丈夫、父親都不反對家裡女人穿旗袍。但是極力反對自己的女兒或老婆穿開衩很高的旗袍。心裡卻希望的旗袍開衩高一點、再高一點。因為不好意思直接說:「對面的女孩給我看看大腿」,只好間接說開了衩的旗袍好看了。

❷ 旗袍為什麼要分叉

第一個原因是為了讓女性可以自由的活動。因為旗袍一般是很修身的衣服,如果沒有兩邊開叉的話,恐怕很多人穿上它在配上高跟鞋,走起路來是估計要摔跤的吧。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展現女性的優美線條。中國女性講究的是含蓄的美,兩邊開叉的話,女性走起路來大長腿會有一種若隱若現的美麗,女性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開叉高度。

第三個原因是方便上洗手間。女性去衛生間解決個人的生理需求,這樣子也不容易摔倒,或者是弄臟自己的衣服,還是很合適的。

旗袍軼聞

海倫·福斯特·斯諾是《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的遺孀。此書記錄了他與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時期的會晤。一九三一年海倫第一次去上海時,年僅二十三歲。海倫的好友波莉在全美到處為中國為「工合」籌款,宋慶齡得知後送了她自己的旗袍並囑咐波莉在全美各地演講時穿上。

斯諾夫婦到達菲律賓繼續為中國為「工合」籌款,波莉將旗袍又送給了斯諾夫婦。1998年3月17日,58年後,這件漂亮的旗袍從美國回歸中國,回到了北京後海北沿四十六號"宋慶齡故居"。

❸ 旗袍不開叉還是旗袍嗎

古典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❹ 有沒有低領不開叉的香雲紗旗袍

你好,本店裡的旗袍都是量身定做。可以來料加工,也可以根據客戶自己喜歡的款式量身定做的噢

❺ 五分袖不開叉旗袍到哪裡去買

五分袖不開叉的旗袍完全可以通過定製來實現。

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是當今最為被世人所認可和推崇的中國服飾之代表,所以旗袍對身材的要求極為高,所以:
1、旗袍必須准確地測量出自己的「三圍」,即胸圍、腰圍、臀圍,並與旗袍:「三圍」相適或略有餘。
2、然後,在更衣室試穿觀其「三圍」是否貼體舒適,
3、其次還要觀領子、衣身、袖子的長短與肥瘦等。
旗袍尺寸大小的選購不同於連衣裙等服裝,要求十分嚴格,否則將會失去其風格和獨到之處。
樓主如果是上海附近的話,推薦上海南外灘面料市場的鳳和祥,批發零售都有。那邊基本上一兩件都是可以定製的,性價比比較高。

❻ 送考旗袍可以穿不開叉的嗎

旗袍的寓意就是旗開得勝,不開叉的旗袍,那就是裙子了,沒有什麼意義。
送考
穿旗袍的必須穿開叉的,這樣才有意義。

❼ 一般的旗袍開叉高度多少才合適

旗袍原是滿族婦女服裝,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漢族婦女開始穿著。剛開始,旗袍並不是一直開衩的。
那為何保守的旗袍有漸漸的有了開衩呢?首先是因為歷史的客觀因素,在滿族人入關之前,他們是需要去打獵、騎馬、擠牛奶等活動,而在大腿處開衩就方便日常的工作。
然後又由於儒家文化的影響,那時候的漢人觀念還很保守,在穿著方面都比較嚴實,旗袍在大腿開個衩,能顛覆清朝漢人的思維。所以到後來,旗袍反而漸漸成為了華人的象徵性服飾。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的女性開始領悟到「曲線美」,於是就對旗袍不斷改進,推陳出新,力求把自己優美的身材曲線表現出來。
隨著與時俱進,思想審美的解放,旗袍袖子又開始縮短,開始在左邊開低衩。旗袍開衩打開了中國服飾的性感之門,中國女性的美得到了舒展和釋放。這種顯而不揚、含而不露,將中國女性婉約含蓄之美十分貼切地表達了出來。
對於旗袍的改革輿論也如潮水一樣幾番來回起伏,旗袍開衩的程度也不斷調整。後來越開越高,漸至大腿,因為有人反對,又回落到膝蓋之下。
旗袍開衩在高度的細微變化中,所展現的氣質是不一樣的。少女穿著的旗袍開衩高度一般比較中庸,至膝蓋以上一點兒。女孩初長時,清純與成熟相交接,旗袍襯托的是一種出水芙蓉般的清純與嬌俏。
而成熟的女性選擇的旗袍開衩則要更高一些,以凸顯她們成熟飽滿的曲線之美。旗袍開衩其實也與女性自身個性有很大的關系,或嬌媚,或婉約,或清秀,或奔放,不同特點的女性選擇的開衩高度也不盡相同。
當然,旗袍開衩得當才能詮釋出最美風情。

❽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8)旗袍不開叉價格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與旗袍不開叉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菲拉格慕金扣男士皮帶 瀏覽:702
哪個網店買男裝比較好看 瀏覽:608
寶寶衣是怎樣織的 瀏覽:710
童裝銷售員職責 瀏覽:203
審車後發動機皮帶異響 瀏覽:864
朵夕品牌是女裝嗎 瀏覽:796
新褲子如何洗 瀏覽:414
男裝潮牌運動褲修身型 瀏覽:164
中老年冬季帽子批發廠家 瀏覽:694
旗袍屬於哪個省 瀏覽:53
怎樣安裝皮帶技術措施 瀏覽:179
兒童人造棉睡衣的式樣 瀏覽:642
制服換裝時間 瀏覽:688
童裝如何做吸引客流 瀏覽:156
什麼的褲子好看嗎 瀏覽:575
大眾凌渡正時皮帶多少公里 瀏覽:966
2013女士格子襯衫圖片 瀏覽:71
長版襯衫如何搭配圖片 瀏覽:54
牛仔褲羊羔絨搭配圖片 瀏覽:141
白色羽絨衣搭配褲子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