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3.每天進出校門,老師都要檢查我們的校服是不是穿戴整齊。說
老師的做法沒有問題,檢查學生的儀容儀表,也是在看學生的整體素質,單單成績優異,其他方面欠缺,還是不夠的!
2. 校服檢測該怎麼檢測
按照質監局、教育廳實施的《纖維製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規范校園纖維製品采購程序,嚴格執行「雙送檢」制度。即校服出廠時生產企業必須報檢,合格後交付學校,學校須驗收、登記,進行驗收檢驗,「雙送檢」合格後方可發放到學生手中。
一旦檢測出校服存在質量問題,各級纖維質量監督機構可依據《產品質量法》《辦法》等規定,查處校服生產企業,將處理結果通告教育部門,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而校服使用單位未履行檢查驗收和記錄義務或未按規定委託送檢的,應當按照《辦法》規定予以處理。
3. 上海致癌「毒校服」事件發酵不會吧太可怕了
上海學校學生服被檢出含有致癌物,17日深夜11時,涉事的校服生產企業所在的浦東新區通過其官方微博稱,質監部門已立案調查,教育部門已要求采購該公司產品的21所學校學生暫停穿著學生服。
開學前,上海質監部門對學生服質量進行專項抽查,令人意外的是,在22批次產品中,有6批次不合格,其中上海歐霞時裝公司生產的一款冬季校服更是含有致癌風險。
由於正逢學生開學季,「毒校服」事件立刻引起各方輿論關注。
浦東政府相關部門連夜通過官方微博「浦東發布」稱,經核查情況,被質監部門抽取的毒校服來源為上海五三中學向歐霞公司訂購的50套搖粒絨學生演出服,抽樣的兩套演出服被檢出含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有毒演出服均被扣押未出售。
該微博並稱,「已要求采購該公司產品的21所學校通知學生暫停穿著學生服,並將采購的學生服送檢驗機構檢測」。
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局18日凌晨通過其官方微博公布了21所中小學的名單。
事實上,早在去年上海質監部門公布的2012年度上海學生服質量抽檢結果就顯示校服合格率已不足五成,創下2007年以來的新低。而對於此次「毒校服」事件,上海質監局告知,對於上海校服生產企業沒有明確准入機制,服裝廠都可以生產校服。質監部門只能摸索抽查,對於不合格產品會在網上公開。
4. 為什麼老師對校服的檢查這么嚴格
為什麼老師對穿校服檢查的很嚴格,學生就是來學文化學紀律的學校,不光是學文化,穿校服是表現學生有組織性有紀律性的表現,要求學生一切紀律聽指揮,所以很嚴格。
5. 教育部規定一定要買校服嗎
教育部:購買校服遵循自願原則。
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准委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這是第一個國家層面系統構建校服治理體系的指導性文件。
《意見》提出了具體措施:強化學校選用管理。學校要在深入論證和與家長委員會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確定是否選用校服。選用學校要建立家長、學生參與的校服選用組織。購買校服遵循自願原則。立足生態環保探索校服回收利用機制。
(5)質監局開展校服專項檢查擴展閱讀:
教育部等四部門出台校服管理意見
一是嚴格執行國家標准。要求校服生產和采購均應嚴格執行國家標准,各項指標均應達到標准要求。
二是有效規范校服市場。嚴格依法進行校服企業登記注冊。加強對采購單位指導,不得違反市場原則干涉交易。嚴查對本地校服生產企業進行地方保護的行為。
三是加強校服質量檢查。校服供應和驗收應實行「明標識」制度,校服要具備齊全的成衣合格標識。鼓勵實行雙送檢制度,在供貨企業送檢的基礎上,采購單位可結合實際將校服送法定檢驗機構抽檢。
6. 校服質量問題的例子
作為比較寒冷的東北,冬暖夏涼,冬季需要穿棉服,夏季需要半袖短褲,每個人都如此。所以校服也有半袖短褲夏季穿,長袖長褲春秋季穿,棉服冬季穿,至少三套。
對於穿校服,孩子一定是深惡痛絕的,因為不能穿自己個性的衣服,沒有美感,當然對於我兒子這個比較後知後覺粗枝大葉的男孩子來說,沒什麼喜與惡,穿什麼都無所謂,但是,因為小學時規定每周一必須穿,還因為忘穿而被罰過。
當然作為家長來說,學校規定穿校服還是支持的,畢竟可以免去孩子攀比的心理,你穿李寧,他要耐克,這攀比之風不可長。
剛剛上了初中,開學沒2個月,已經發了3套校服:2套長袖的,1套棉服(關於校服的制定,沒有學校會問家長定與不定。)
接著問題就來了9月份的沈陽,天氣還是相當熱的。9月中旬的時候,家長穿著半袖去開家長會,而孩子們卻要穿著長袖長褲坐在教室里,一個教室擠滿了學生,孩子們個個汗流滿面,這味道也就好聞了,這么多人的汗味,汗腳的臭味。。。。
然後冬季校服發下來了,一拿回來,打開就是一股刺鼻子的氣味,趕緊拿衛生間用水泡上洗一洗,先除除游離的甲醛味。
作為家長,沒有權利也沒那勇氣說不定,一個班級都定了你一個人不定嗎?那麼就來了,甲醛味這么濃的衣服學校卻要求天天穿,每天必須穿。
於是去找學校,電話里,和德育主任溝通還算好,他也說看能不能和校長溝通一下這個問題,找個解決辦法。。結果當我到了學校後,先是保安不讓找校長,說明來意後他找了德育主任,德育主任上來披頭蓋臉就說有質量問題我是否有檢測報告?還說你不穿可以,我批准你一個人可以不穿,末了還說我不服可以去找記者。
真不知這德育主任是怎麼當的。中國學校把這官僚作風學了個透徹,卻忘了學校的本質是教書育人。
這校服真是個大問題,教育局負責采購的衣服, 至少採購來的質量大家心知肚明。可是,這種有明顯有害物質的衣服,學校卻要求孩子們每天必須穿,一點商量餘地沒有,,,,真不知作為家長的你們,是個什麼想法,我只是可憐我的孩子,每天被迫呼吸著有毒氣體:30幾個孩子衣服散發出來的甲醛充斥著一個10幾平方米的小空間里,這些孩子怎麼辦??????
所有學生都穿校服,我孩子一個人不穿嗎??氣不平,我找教育 局監察機構么?我找記者么??找完之後又能怎樣?一頓鬧下來,估計這學校我孩子也是呆不下去了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無奈與悲涼,有冤你都沒處訴!!
7. 學生有校服穿學校還強制性讓學生定校服,教育局哪個部門管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定期向所在地質監部門及其所屬專業纖檢機構通報校服供貨企業名單。
各地質監部門所屬專業纖檢機構要加強對校服供貨企業的日常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產品質量主體責任。
8. 校服為什麼都「丑到爆
從學生時代我就一直在思考,為嘛每天上學都要穿「運動服」式樣的校服?當時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校長先生喜歡「運動」,但是那種鬆鬆垮垮,寬而肥大的校服似乎離「運動員」的檔次又比較遠。
後來,在閱讀過程中得知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們做過一個著名的「模擬監獄實驗」,大致證明了「穿什麼就是什麼」並不是一句空談。
穿上校服就是學生,看來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纖維檢驗機構抽檢校服生產企業(圖片來源靈溪質監局)
如今,任何一件校服從面料生產到裁剪加工,直至最終拿到大家手上,各個環節,國家都制定了嚴格的檢驗檢測程序。
尤其是,校服的生產企業在校服出廠之前便要抽樣送到當地的纖維檢驗所、局進行檢測;合格之後憑借纖檢部門出具的檢測報告才能送往學校。
而學校在收到校服之後,還不能立即發放給同學們;而是必須再次對這批校服抽樣送檢,待經過檢驗檢測合格之後才能讓學生穿著。
家長們總是對校服質量「疑神疑鬼」,其實只要去學校查看一下校方送檢的質檢報告即可對一切質量指標「了如指掌」。
9. 毒校服的後續調查
上海市校服抽查再現致癌物 7批次產品被退回
三令五申之下,上海又有校服被查出致癌物。
近日,上海質監部門公布了第二批上海市學生服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結果。在抽檢的30批次產品中有7批次不合格,更有一款學生服被檢查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據悉,目前這些問題校服均已被退回生產廠家。
今年年初,上海市的「毒校服」事件引發各界關注,而後上海市更是出台了一系列舉措,加強監管。不過,在業界看來,監管只是一方面,關鍵的行業性問題仍舊難以解決。從原料的采購到加工環節,缺乏細節的關注。此外,校服生產采購領域的透明性並不強,亟待大企業的介入來改善。
致癌物質再出現
市質監部門近期在對本市生產的學生服產品質量進行專項監督抽查中發現,抽查產品30批次,其中有7批次不合格,涉及纖維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項目。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了解到,不合格項目大多涉及纖維含量和pH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上海光明針織總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明針織」)生產的「dGm」學生服,被檢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質量問題嚴重。另外6批次學生服產品在纖維含量、PH值等項目上被檢出不合格。
有業內人士表示,校服之所以出現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原因在於,產品面料在染整過程中,使用了含有該致癌物質的染料。
根據光明針織的官網介紹,記者獲悉,該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各類針織服裝的外貿企業。
據了解,2008年初,光明針織在國內創立了大光明服飾(DGM-Fashion)、千綺女裝(SenKi)、Trust等品牌。此外,該公司更是PLAYBOY、NIKE、Armani Jeans等多個國際知名品牌的長期合作夥伴。
對於上海市質監局的這一抽檢情況,光明針織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存在問題的是兩百多條校褲上的褲繩,產品也已召回。不過,由於相應的原料並非其自己生產,而是采購而來,所以,目前具體的情況並不十分清楚。「目前這個事情有專人在調查,從來都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們在質量上要求一直很高。」
該名人員指出,在采購的面料方面,其一直都有嚴格檢查,且公司內部也配有測試中心,但是涉及到致癌物質,其確實無法測出。他表示,上述涉事產品在批量生產前送檢並沒有查出問題。
據上海質監部門表示,上述抽查的不合格產品,相關學校均已退回生產廠家。生產不合格校服的企業,已由所在地區質監部門責令其立即停止不合格校服的生產、銷售,限期整改並全部收回不合格產品。
校服企業無准入門檻
學校選擇哪一家企業來提供服裝,因校服沒有準入門檻,只要是服裝廠都可以生產。質監部門介紹,在選擇企業方面,主要還是看需求方,誰向服裝廠訂貨,誰來選擇,並沒有什麼強制要求。
那麼,校服生產企業是否有準入門檻呢?市質監局介紹,能夠生產服裝的基本都能夠生產校服。在上海,其監管范圍內有近20家校服生產企業。由於校服有季節性,不像日常用的產品那樣常態生產,在學生開學前才會有訂貨,企業才會生產。很多情況下,需要執法部門自己去排摸,時間上都是卡住開學前這個時間點去抽查,才抽得到產品。
如果遇到不合格企業,質監局會對整個抽查情況進行公告,另外也會將相關信息通報給有關部門,還會將不合格企業的信息移送到相應的企業所在地技術監督部門,由他們督促企業限期整改。完成整改後,再對企業整改好的產品進行復查,如果復查合格,即整改結束。
對於質量問題「屢抽屢中」的生產廠商,能否設立一個黑名單來提醒學校?質監部門介紹,黑名單雖然還沒有,但從質監部門的角度來說,有不合格的會在網上進行公開。
據介紹,質監系統與教育系統平時信息互通,質監部門會將抽查的信息告知教育部門,去年兩部門曾聯合發文督促生產企業作為產品質量主體嚴格把關。
現在大多數學校通用的校服,實行最高限價。「夏季學生服(校服)只有五六十元一套,冬季的學生服(校服)不能超過150元一套。這個標准下要買到高質量的校服,確實有點捉襟見肘。」上海市某公辦小學的校長委婉地表達,上海市對中小學生的學生服(校服)價格有限定,部分廠家就出現偷工減料等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