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顏》歌詞 春秋的西施 浣紗之時 妖嬈女子 沉魚的身姿 卻被范蠡當做復國棋子
春秋的西施 浣紗之時 妖嬈女子
沉魚的身姿 卻被范蠡當做復國棋子
禮儀歌賦詩 吳王迷痴 耽誤國事
勾踐復國日 卻被沉江身死
西漢的昭君 一心為君 君不領情
悲憤塞外行 出行之時漢帝方才大驚
落雁的身影 胡笳悲鳴 思鄉之情
為邊關和平 被迫與子調情
沉魚落雁時 人說閉月羞花時
獨守空閨誰人知 清淚望月誰人知
人說傾國傾城時 人說紅顏禍水時
誰知獻身為國事 誰知塞外不得志
擁有絕世的身姿 無數文人的詩詞
無法改變的歷史 哀嘆命運的造次
千嬌百媚的氣質 淪為強權的果實
比起婀娜與多姿 甘為平凡的女子
尋尋覓覓人世間 冷冷清清般孤單
凄凄慘慘的戰亂 心有戚戚一聲嘆
乍暖還寒難將息 淡酒怎敵晚風急
雁過傷心落花積 獨守窗前細雨滴
十年生死兩茫茫 無需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的惆悵 如今無處話凄涼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前正梳妝
相顧無言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愁腸
三國的貂蟬 出身貧寒 艱難輾轉
閉月的容顏 淪為義父工具挑撥離間
董卓的貪婪 武神奉先 掀起叛亂
下邳攻防戰 人已煙消雲 散
大唐楊玉環 資質豐艷 歌舞翩翩
玄宗想霸佔 「太真」被迫出家進駐道觀
羞花的俏臉 華清池畔 六宮無顏
無奈安史亂 自盡亂軍之間
沉魚落雁時 人說閉月羞花時
獨守空閨誰人知 清淚望月誰人知
人說傾國傾城時 人說紅顏禍水時
誰知獻身為國事 誰知替罪為君死
擁有絕世的身姿 無數文人的詩詞
無法改變的歷史 哀嘆命運的造次
千嬌百媚的氣質 淪為強權的果實
比起婀娜與多姿 甘為平凡的女子
美人為計凝眉愁 一心報恩無心休
強權身旁裝嬌羞 情郎面前兩淚流
七夕佳節情人聚 不知美人魂何居
蒼天無情終悲劇 寒蟬鳴泣隨風去
回眸一笑百媚生 春宵苦短朝無政
三千寵愛在一身 夜雨聞鈴腸斷聲
芙蓉如面柳如眉 對此如何不淚垂
曾經滿堂妃子笑 如今落葉紅不歸
沉魚落雁時 人說閉月羞花時
獨守空閨誰人知 清淚望月誰人知
人說傾國傾城時 人說紅顏禍水時
誰知獻身為國事 誰知塞外不得志
擁有絕世的身姿 無數文人的詩詞
無法改變的歷史 哀嘆命運的造次
千嬌百媚的氣質 淪為 強權的果實
比起婀娜與多姿 甘為平凡的女子
沉魚落雁時 人說閉月羞花時
獨守空閨誰人知 清淚望月誰人知
人說傾國傾城時 人說紅顏禍水時
誰知獻身為國事 誰知替罪為君死
擁有絕世的身姿 無數文人的詩詞
無法改變的歷史 哀嘆命運的造次
千嬌百媚的氣質 淪為強權的果實
比起婀娜與多姿 甘為平凡的女子
Ⅱ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來歷和「西施浣紗」、「昭君出塞」、「貂蟬拜月」、「貴妃醉酒」有什麼關系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均是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沉魚落雁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可見這毛嬙、麗姬也是個大美女哦)
閉月羞花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引動這撩雲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繞朱門燕子尋巢。」(我找了原文看了半天楞沒看懂!)
上面是詞典上的來歷,下面是從網路上找的,很全:
1、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 (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3、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是個浣紗的女子)。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故事:
1、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3、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禪、王昭君、楊貴妃.
呵呵,這四位是公認的迷死人不償命的ppmm,想見她們更詳細的資料見我的參考資料(太長了,我就沒復制.)
Ⅲ 旗袍的詩句
(一)
若水閑情約楚腰,美人香草錦絲綃。
從來玉骨冰肌靜,能使荷花綠葉搖。
眸上心痕深也邃,夢中藍雨放還嬌。
端莊秀麗龍江韻,腕底流馨詩更豪。
(二)
竹林碧綠生紫煙,妝束湘妃曉亭前。
旗袍彩繪真淑女,媚眼傳情美嬋娟。
明月夢鄉因我趣,春風花影為誰妍。
十里聞香招蜂妒,一聲鶯囀令人憐。
(三)
錦綉旗袍,簇花藍底,韻味幽深。
看玉潤香肌,妙姿高挑,秀腿輕勻。
盡顯露、美女細腰身。水鄉青柳朱門。
盼日落西天,夢圓心事,攜手佳人。
(四)
旗裝麗女顯窈窕,地仰天傾山水嬌。
後嶺雙圓撐錦幔,前峰對鼓抖裙腰。
彩波曲浪婆娑舞,粉壁峨眉烏發飄。
玉柳梅枝風里擺,柔綾綿性裹妖嬈。
(五)
江南秀女倍溫柔,曲線玲瓏韻味稠。
曼妙新裝妝雅緻,鮮明粉飾適風流。
彎眉淺笑三春暖,俊臉濃情幾度羞。
好看旗袍真美色,人間天上醉回眸。
(六)
伊始旗人愛細腰,精裁細剪綉華綃。
靜如典雅楊妃立,動若妖嬈趙燕搖。
舉袖裾垂疑鳳舞,回身佩閃似花嬌。
迎賓赴宴增端麗,美女國服引自豪。
(七)
新綾艷錦楚腰蠻,嬿婉過橋欄。
玉質潔如蓮,鳥鳴翠、風梳鬢鬘。
吳儂夜月,芳逾散麝,正值韶華年。
誰不惜朱顏,切莫教、春光賦閑。
(八)
美艷絕倫秀出群,淺妝素裹天上人。
夢間嬌媛浣紗水,畫見淑女度襪塵。
旗袍勻稱明如月,眉眼清歡靚似雲。
緣來祈做乘槎客,泛海楫舟萬里尋。
(九)
錦緞華麗裹細腰,精裁細剪展苗條。
盈盈笑意綻優雅,緩緩香軀顯嬌嬈。
英姿橫生鎖氣韻,玲瓏曲線醉蜜桃。
美眉一代驚天地,典雅還需著春袍。
(十)
竹林碧綠生紫煙,妝束湘妃曉亭前。
旗袍彩繪真淑女,媚眼傳情美嬋娟。
明月夢鄉因我趣,春風花影為誰妍。
十里聞香招蜂妒,一聲鶯囀令人憐。
Ⅳ 春秋的西施 浣紗之時 妖嬈女子是那首歌里的
《紅顏》歌詞
Ⅳ 春秋時期的四大美女是誰
1、春秋四大美女指:息媯、夏姬、齊文姜、西施
2、息夫人,媯姓,陳氏,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為陳國君主陳庄公之女,生於陳國宛丘,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息媯省親時(一說出嫁時),借道蔡國,卻被姐夫蔡侯糾纏戲弄。息侯聞知後與楚國設計報仇。楚文王借機俘獲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親征息國欲霸息夫人。危難時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換息國百姓免遭塗炭,以驚人膽嫁入楚國,成了楚夫人。楚文王熊貲倍加寵愛,在楚國別都穰邑(今鄧州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並鑿修建桃花洞。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廟宇樓榭,山旁泉水潺孱,為之絕勝。她愈加精進,成為文王的賢內助,休養生息、儲備重臣、重視教化、嚴治後宮等許多建議被文王採納。文王死後,傾力輔佐太子熊惲,除逆安邦,重外交、選賢才、赦天下、勸農桑,大膽改革,最後還政於君,為楚成王及後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礎。息夫人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稱為「桃花夫人」。死後葬於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
3、夏姬,姬姓,名「少」 ,春秋時期鄭國公主。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 ,母親為少妃姚子。因為嫁給封地位於株邑的陳國司馬夏御叔為妻,因而稱為夏姬。御叔早死,與夏姬有一子夏征舒 ,夏姬是春秋時代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 史載她三次成為王後、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為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為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4、文姜,姜姓,名字不詳,齊僖公之女,齊襄公異母妹,魯桓公的夫人。與齊襄公亂倫被魯桓公得知,齊襄公令彭生殺魯桓公。以才華著稱於當世,所以被稱為「文」。
5、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Ⅵ 浣紗 是什麼意思啊
洗紗啊。。 西施浣紗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別號,在附近流傳開來。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蟬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國人,越國古都諸暨城南有個薴蘿山,山不高而峻,林不密而秀。 山下是若耶溪,自北而南,蜿蜒曲折,溪水清澈,急中有緩,潺潺有致,淙淙有聲,似林鳥呢喃,如情人私語。薴蘿山下,若耶溪邊,綠樹掩映著一個百十口人家的小村子,村子薴蘿山下,就稱作薴蘿村。村子被溪水一分為二,分為東、西兩個,溪東溪西住的都是姓施的人家。西施姓施名夷光,因家住薴蘿西村,村人都稱她為西施,久而久之,知道她本名的人反而變得很少……。」 諸暨現在屬紹興市,到紹興就有到西施故里的旅遊班車,西施故里的若耶溪如今有沙孟海書寫的「西施浣紗處」五個石刻大字。就是西施浣紗的地方。
採納哦
Ⅶ 春秋難尋浣紗女,芙蓉含羞 求下聯
上聯:楚地可覓出塞人,月桂害臊
下聯:春秋難尋
浣紗女
,芙蓉含羞
上聯:楚地可覓出塞人,月桂害臊
下聯:春秋難尋浣紗女,芙蓉含羞
橫批
:落雁沉魚
Ⅷ 春秋四大美女
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息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為陳國君主陳庄公之女,生於陳國宛丘,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夫人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稱為「桃花夫人」,死後葬於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如今河南信陽息縣依然有桃花廟。
文姜,姜姓,齊僖公之女,齊襄公異母妹,魯桓公的夫人。文姜與她的姐姐齊宣姜,都是當時聞名的絕色美人。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風流韻事,轟動了天下各國,人們一面諷刺她的盪婦淫亂行徑,一面又歌頌她的絕世艷麗,《詩經》上就留下許多有關文姜的篇章,有毀有譽。
夏姬,春秋時期鄭國公主。春秋時代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妖淫成性,與多位諸侯、大夫通姦,引出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史載她三次成為王後、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為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為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8)旗袍浣莎春秋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四大美人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在歷史的大事件中她們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古代民間廣為傳頌。
Ⅸ 昭君出塞 貂蟬拜月 貴妃醉酒 西施挽紗
這四個成語都是用來表現中國古代女子的美麗大方的氣質。
昭君出塞:昭君出塞——西漢王昭君請求出塞與匈奴和親。傳說昭君出塞和親,天上的大雁為其容顏所驚,從空中落下來
貂蟬拜月:貂嬋對著月亮跪拜。貂蟬月圓之夜在院子里賞月,結果使得月亮自慚形穢,用雲彩遮住了容顏
貴妃醉酒:楊貴妃喝醉了酒,容顏愈加嬌艷。
西施挽紗:西施在河邊清洗紗,結果魚兒被她的容顏驚呆了,停止游動,沉到了湖底。
(9)旗袍浣莎春秋擴展閱讀:
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故事。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
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後來也有根據這個故事創作的詩歌、琵琶曲、戲劇、電視劇等藝術作品。
昭君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人們多用沉魚落雁來作為美女的代稱。其中的落雁一詞即指的是王昭君。漢元帝在位期間,呼韓邪單於入朝自請為婿。昭君主動請行與單於結成姻緣。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
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坐在馬車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了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