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贊旗袍秀的詩句
1、題旗袍秀
佳麗靚金枝,風采神玉秀。
織錦連衣袂,水袖映春秋。
滿腹經綸卷,一身氣質裘。
歌喉抒詩韻,彈指寫風流。
作者桑山,原名張澤芳,男,漢族,祖籍湖南耒陽,現居新疆烏魯木齊市,漢語言文學中文系畢業,獲得第二屆《龍魂杯》網路文學大賽現代詩歌類一等獎、第一屆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優秀獎,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網新疆頻道副站長。
2、旗袍秀
柔情似水小蠻腰,
風韻無邊步態搖。
垂柳擺條輕似舞,
疑猜瑤殿女飄飄。
作者梁錫濤,黑龍江省雞西市高中物理教師。
3、尤物——頌旗袍走秀《荷塘月色》
從春到秋,
沒有一首詩歌,
能形容出,
這般的美艷。
瑤池中那一株株盛開的蓮,
只因一縷塵緣,
婀娜飄落,
充滿情愛的人間。
一支謠曲響起,
尋香而至的蝴蝶共翩躚,
上,故事經典,
下,煙雨江南。
四周無數閃爍的目光,
比夏日更火熱,
心內奔跑的激情,
瞬間雷鳴爆發。
而我終於看見了傳說中的,
月光濺落,
銀河奔流。
作者馮亞娟,筆名千紙鶴,女,1976年10月出生,遼寧省作協會員,營口市作協會員。詩歌發表於《詩潮》《海燕》《陽光》《中國詩影響》《詩意人生》《天津詩人》《四川詩歌》《遼寧詩界》,《遼河》《香稻詩報》等多家文學雜志報刊。在全國各省、市級詩歌比賽中偶有獲獎。
4、旗袍
石庫門,一條老弄堂,
樓上有胭脂花匝地而落,
女子的背影投在斑駁的幕牆上,
畫一樣安寧。
她們說,
那走過青石路面的女子就是你,
錦緞的光澤忽隱忽現,
彷彿一抬腿,就觸及一個女人,
柔軟的靈魂。
滾邊、立領、小盤扣,
曾經的絕色風華隱在流年中,
卻終留不住婉約的夢。
六十多年了,她每天,
依然是小軒窗,正梳妝,
一卷線書,一闕宋詞,一襲暗香
都跌落在相思的枯井中。
找一塊橡皮,擦掉鄉愁,
用一方徽硯代替素描的鉛筆,
忘掉那些誓言:雪落時,
便劫了你,和你,
九月的酒窩。
作者筱米(庄筱濛),蒙古族,土默特左旗人,客居廣東。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陰山作家網主編,中國詩歌網認證詩人。作品見《遼河》,《山風》,《水仙花詩刊》,《土默川》,《大西北詩人》,《大楚文學》,梅州日報,南方周末及各類網路平台。
5、旗袍
一襲青花瓷,
與三月的毛毛雨和韻,
就是煙雨朦朧的江南。
兩只黃鸝鳥,
為湖畔的細柳傳情,
就是碧波盪漾的江南。
竹篙在烏篷船頭咿呀一聲,
民國就從蘆葦盪里劃過來,
商末的綢緞,
從老字型大小布莊拋一個媚眼,
隋唐的公子就打馬而來,
上弦月下又多出一對戀人。
發髻高高挽起清晨,
心思縝密的盤扣,
勾畫出閨閣女子的曲線。
高跟鞋,
早已印證烏衣巷的幽深,
旗袍的裙裾,
迷離了水鄉最後一抹黃昏。
吳歌,原名:吳德傳。祖籍河南省信陽市人,現在廣州經營一家服裝公司。
定居廣州。
自九十年代開始詩歌創作,詩歌作品先後發表於《詩選刊》、《延河》、《山東詩人》、《世界漢詩》等各類紙刊。
詩歌作品曾獲《詩選刊》雜志社「中國詩歌網杯」美麗河北,名村古鎮」詩歌大獎賽三等獎。第二屆「夢.烏鎮」詩歌大獎賽提名獎。
⑵ 老媽的模特隊有個表演 背景是旗袍走秀 前面是個人演唱 故鄉是北京 !...
這個表演的名字就叫「show北京」吧,哈哈,或者秀北京。服裝表演的名字越簡單越好,主要是給大家提供想像的空間,每個人都會看出不同的含義,每位模特也會秀出自己理解的含義。
⑶ 旗袍走秀的基本手勢有哪些
旗袍走秀的基本手勢
1.叉腰
叉腰可以說是旗袍走秀的基本手勢,有單手叉腰或者雙手叉腰,不是為了叉腰而叉腰。或者是雙手交叉,右手放於左手上。叉腰的一隻手要放在身材最細的部位,才能更有曲線感,背要挺直,稍微向後仰,顯出端莊大方。
叉腰這個動作雖然模特的經常性動作,但絕不是隨意發揮的,為了展示服裝,最重要的是要顯示服裝的特性。
⑷ 什麼是旗袍秀
旗袍秀是由國內部分文化公司、旗袍協會所舉辦的宣揚中國傳統旗袍服飾文化的活動。
旗袍秀是為了弘揚和發展旗袍服飾文化而採用的一種表演形式,有形地體現了旗袍服飾文化和旗袍禮儀,隸屬於藝術模特的范疇。旗袍秀融合了舞蹈身韻以及藝術走秀的姿態,所形成的一種表演形式。
旗袍秀必須做到:柔而不懈、挺而不僵、婷婷玉立;要求上挺、中柔、下放鬆、落地輕柔;形體優雅大方、動作幅度不易過大,遵循民族優秀的傳統禮儀為准則。
(4)荷塘月色旗袍秀15人擴展閱讀:
旗袍秀的盛行,跟旗袍文化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民國時期。眾多學者和當時的媒介認為,民國初女子為尋求思想的獨立和女權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長袍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漢族女性自漢代後,服飾逐漸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稱「兩截衣」,穿袍服幾乎成為男性的專利。女性穿「兩截衣」也被成了封建禮教對女性壓迫的象徵。
近年來國內盛行舉辦旗袍秀活動,再一次印證了旗袍秀具有鮮明的標桿意義。旗袍的創意是中國追尋現代化步伐的一塊原創里程碑。經濟、政治、軍事、科學、社會、文化、藝術,只有更多這樣等級的里程碑的出現才表明中國正走在再次登上世界文明的頂峰的路上。
⑸ 《荷塘月色》
一作者描寫了清華園荷塘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感受的語句,說說作者的情緒隨著景物的轉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參考答案:小煤屑路──幽僻、寂靜;荷塘四周的樹木──陰森森;荷葉──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態各異,盡顯秀色;荷香──隨風飄盪,不絕如縷;荷葉的波動──疾如閃電;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霧──薄如輕紗;雲天──淡淡的;樹影──奇形異狀,如畫如樂;樹縫燈光──沒精打采;蛙叫蟬鳴──最為熱鬧。總之,寫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當中的各種景物,其中以寫荷塘中的景物為主,寫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朧、恬靜之美。作者的感情發展線索:「心裡頗不寧靜」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的人」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發出「我什麼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二完成下列練習,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1.通感,指感覺的轉化、遷移,如古詩「風來花底鳥語香」,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嗅覺的氣味;「鳥拋軟語丸丸落」,將聽覺的聲音轉化為視覺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藝術效果。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你自己也能試著寫兩三句嗎?2.作者精心選用動詞,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說說下面兩句中加點動詞的表達效果。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再從文中找出類似的例句仔細品味。3.本文有大量的疊音詞,找出一些來理解、品味。參考答案:1.第一句,是由嗅覺向聽覺轉移。「縷縷清香」與「渺茫的歌聲」在時斷時續、若有若無、輕淡縹緲、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處。但「渺茫的歌聲」不是單純的陳述說明,「清香」與「歌聲」同屬美好的事物,兩個優美的意象疊加在一起,擴大了意境的內涵,使意境變得更加優美。而且將「清香」比喻成遠處的「歌聲」,也烘托出環境的優雅與寧靜。第二句,是由視覺向聽覺轉移。月光與樹影是寧靜的,用「名曲」來形容,將讀者帶入一種幻境,光與影的白黑塊,彷彿變成了活潑的、跳躍的音符。這是化靜為動的寫法,將景物寫活了,也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和想像。其次,身處此境,提到梵婀玲,會很容易聯想到《小夜曲》之類的名曲,光與影的和諧分布與名曲的優美、悠揚,其間有某種相通之處,兩相烘托,也是意象的疊加,藝術效果倍增,給原有的意境帶來了溫馨、幽雅的氛圍。2.第一句,以流水喻月光,用動感極強的動詞「瀉」加以點化,將月光寫活了,寫出了月輝照耀、如傾如瀉的景象。第二句,本來是倩影映在荷葉上,卻說成「畫」在荷葉上,「畫」含有人為的動作,彷彿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揮墨描繪「倩影」。「畫」這個動詞是經過錘煉的,與「倩影」搭配得很好,表現出一種趣味,也顯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3.關於疊音詞的解答。本文用了三十多個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蓊蓊鬱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
⑹ 贊美「旗袍秀」的詩句有哪些
1、《煙雨江南》
作者:和友
江南古巷雨階滑,綉傘半遮俏影斜。
極致風情盈畫卷,又來夢里憶春花。
2、《煙雨江南》
作者:林歲月
輕寒漠漠滋薄紗,巷口年年麗影斜。
若到江南逢紙傘,便知煙雨念千家。
3、《題旗袍美人圖》
作者:佚名
竹林碧綠生紫煙,妝束湘妃曉亭前。
旗袍彩繪真淑女,媚眼傳情美嬋娟。
明月夢鄉因我趣,春風花影為誰妍。
十里聞香招蜂妒,一聲鶯囀令人憐。
6、旗袍秀(《點絳唇》)
作者:佳紗
溫婉矜持,妖嬈淑女心脾著。
時光輕渡,雲鬢攜香素。
立領蠻腰,韻到端莊住。
顰不語,風情知否?鎖住娥眉處。
可以使用IPHONE的 全景拍攝,但是最好拿一個三腳架,這樣防止手抖,導致拍出的照片不在一條水平線上
⑻ 關於旗袍走秀的古詩詞
關於旗袍走秀的古詩詞如下:
1.詠旗袍
窈窕淑女著錦袍,玲瓏曲線領風騷。
香軀柔柔階前靠,笑意盈盈抬酥腳。
丹唇未啟聞音到,身姿不移醉梅桃。
美眉若想體嬌嬈,著裝還須俏旗袍。
2.詠旗袍女(一)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舞步輕盈驚四座,醉眼周郎矚小喬。
3.詠旗袍女(二)
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
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
4.詠旗袍女(三)
錦袍炫麗儀態嬌,圓臀玉腿細柔腰。
痴迷竟日旗服美,飽覽娥眉樂陶陶。
5.詠旗袍女(四)
旗袍獨特有品性,紅塵初妝山河嬌;
面龐碾碎夢無常,荏苒歲月鑄哀嚎。
6.詠旗袍女(五)
白雲山上白雲飄,旗袍美女齊過招;
綠柳新荷雨里搖,亭亭玉頸小蠻腰。
7.詠旗袍女(六)
青竹曾記白雲游,不見人兒現媚嬌,
玲瓏體態碎步裊,自古美人穿旗袍。
8.詠旗袍女(七)
窈窕淑女著旗袍,玲瓏曲線領風騷,
香軀碎步階前靠,笑意盈盈暮與朝。
9.詠旗袍女(八)
丹唇未啟聞音到,身姿婀娜醉果桃;
新寵若想體嬌嬈,著裝還須俏旗袍。
10.詠旗袍女(九)
東方女子穿旗袍,天光雲影步履嬈;
有緣相遇天崖角,蒼海明月驚鴻鳥。
11.詠旗袍女(十)
安然度過一世秋,青絲沒冢滄桑笑;
溫婉韻致身上嬈,悲哀喜慶綿味道。
12.五律.旗袍
綠柳風中擺,新荷雨里搖。
亭亭長玉頸,款款小蠻腰。
乍現玲瓏態,憑添嫵媚嬌。
從來民國范,大美數旗袍。
13.《激流三部曲》巴金
錦衣旗袍詩,曼玉花樣時。
14.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裡,身著旗袍的女子,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15.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芸芸眾神贊,飄飄仙子舞。美哉!
⑼ 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穿青花瓷的旗袍好看還是荷塘月色的好看
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她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你對媽媽的孝心比旗袍更能讓媽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