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緊急,要校服聽證會的副本,最好是校方的觀點,謝謝啦!!!!
學生應該張揚個性,才有利於自身發展,更好適應未來社會!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是青春期愛美的心理需要。更是培養自我創新思維的需要。
解脫束縛追求自由的需要。
試想:從小讓孩子在嚴格束縛當中成長,穿的、吃得、聽的、看得等等都是固定好的老套的,怎麼會能培養出思想獨立、想像力豐富、創造性思維的孩子呢!就跟一個小孩從小關閉在一個沒有人跡的屋子裡,他會變啞一樣。很多東西,在他們成長時期不培養,他們的特長、天賦就會漸漸退化 。這個可以作為參考資料,看看的校服采購為何問題頻出? 2008-02-02為攬校服業務,山西太原市一製作校服的生意人六年內給各中小學校長行賄,並將行賄過程寫成了5本行賄日記。案件審理後,受賄校長自揭全校教職工集體分回扣的內幕。許多人得知真相後,開始質疑校服采購中存在的商業賄賂問題。(2月1日《法制周報》)
中小學生到底該不該統一穿校服,一直以來都是個有爭議的話題。雖說統一校服有標志明顯、整齊劃一、便於管理等好處,但在各地,校服一直處於一種不受歡迎的狀態,學生不願穿,家長不願買。究其原因,除了校服設計欠美觀、「夏天穿著熱,冬天穿著冷」以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家擔心校方從中牟利,成為學校亂收費的借口。
筆者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包含「賄賂+校服」關鍵字的網頁竟達89700篇。幾年前,浙江瑞安「地下組織部長」案發後,牽扯出了該市50多名中小學校長在訂購校服時收受服裝生產商的賄賂案件,涉嫌金額達70多萬元。在山西太原的校服賄賂案件中,從校長、書記、教導主任、後勤主任、工會主席,到大隊輔導員、班主任老師,全被「回扣鏈」給串起來了。難怪人們抱怨校服已經成為「回扣服」、「腐敗服」。
去年12月份,在上海靜安區五四中學召開了一場「校園聽證會」,就學生提出的設立「無校服日」展開討論。聽證會上,全校500多名學生搶著要票出席,希望老師能支持他們追求屬於他們的個性裝扮。在一次民意調查中,一個班上36名學生都希望能設立「無校服日」,由此可見校服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其實,學校讓學生穿校服本身並沒有錯,問題的關鍵在於缺乏有效的學校采購監督機制,使得學校采購商業賄賂問題頻出,導致學生、家長對校服產生反感。有鑒於此,筆者建議相關部門將學校采購納入到監管范圍內,從源頭上堵住可能產生的商業賄賂行為。同時,學校在要求學生購買統一校服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公開采購的各個環節,使家長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學校要對那些家庭困難的學生予以照顧,免除或者部分免除他們的購買費用,做到人性化關懷。
筆者相信,如果學校能夠做到以上幾點,校服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大洋網)(E15)
㈡ 為什麼學校總是買校服,一年一套。學校到底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還是賣校
不買校服他們怎麼賺錢,怎麼吃回扣,習慣就好
㈢ 學校計劃為一年級新生購買40套校服,上衣每件25元,褲子每條15元,一共要多少錢(用兩種方法解答
方法一: (25+15)×40, =40×40, =1600(元); 答:一共要1600元. 方法二: 25×40+15×40, =1000+600, =1600(元); 答:一共要1600元. |
㈣ 穿兒子校服被誤以為城管,有哪些學校的校服帥爆了
校服作為展現學生氣質、學校風氣的標志之一,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形象,這其中也包含了學校、地區、國家的形象。根據不同地區、氣候、人文、歷史……校服也不一樣。大部分的人認為重慶外國語大學、重慶第八中學的校服、重慶巴蜀中學、.深圳校服、無錫市天一中學校服、蘇州中學、中華中學、長沙市第十一中學、河南省實驗中學、珠海女子中學……在中國地區來看,它們的校服簡直是帥爆了。
長沙市第十一中學:女生的白色水手襯衣和深藍色小裙子和男生的白色襯衫和一套深藍色中山裝,都是美術班學長學姐的畢業設計。秋季是深藍色長衣長褲。冬天還有一件深藍色西裝外套。因綜藝節目《我去上學啦》大熱的重慶市第一外國語學校,其校服就受到了大量肯定。被評為《中國最美校服》投票者們認為,重外的校服不僅款式漂亮、穿著精神,同時巧妙將傳統中式立領和英式傳統襯衫版型相結合,讓東方情懷與西方審美融為一體,與重慶一外「以人為本,中西兼容,彰顯個性」的辦學理念不謀而合,這才是真正的「最美」。
㈤ 學校購買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條褲子25元。買43套這樣的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用兩種方法計算)
(35+25)x43
35x43+25x43
這算2種方法么
㈥ 校方如何回應家長反映校服550元太貴
近日,有學生家長向溫都微博反映,甌海瞿溪教育集團的校服收費太高。對此,校方昨天回應:校服采購流程符合規定,已安排家長代表與校服生產廠家重新協商價格;校服生產廠家則回應:如家長意見統一,企業願多承擔損失,盡可能地讓利學生。
「校服采購流程都是規范的,不存在不正當行為。」周良錫說,校服下發後,有家長發現,鴨絨上衣變成了棉服。對此,校服公司解釋「做錯了」,並表示願意將價格下調到470元,但部分家長認為這個價格還是有點高。
校服公司:願意多承擔損失
有家長說,12月29日,多名家長代表與校服公司協商,校服價格從550元降到265元。
對此,該公司負責人說,最終價格還沒定,需要徵求大部分家長的意見之後再定。「如果家長意見統一,我們企業願意多承擔損失,盡可能地讓利學生。」
㈦ 學校太坑爹了,必須叫我們買校服,還要405元,太貴了!真坑!想方設法弄學生的錢
你也可以嘗試做個兼職弄點小錢 我帶你!
㈧ 中學生統一著裝好不好需要反方觀點。
反方
1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培養
2不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
3天天穿同一件校服,違反了「事物是變化反展的」哲學道理,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4穿校服沒溫度,至於風度——唉,只能說我很醜但我很溫柔。
5穿校服將使個人所有衣服閑置,造成國家資源的極大浪費。
6 現有很多同學認為,穿上校服,簡直分不出男女,穿的都一樣。【部分學生認為:中國校服存在著四大問題】
1、校服款式單一,結構松垮
目前多數校服款式陳舊,運動服幾乎成為校服的代名詞,「千人一面」現象嚴重。校服這種單一面孔嚴重抑制了學生對美的追求,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校服結構大多極為松垮,穿在身上顯出慵懶之態,無法體現出學生應有的活潑好動、生氣勃勃的特性。
2、沒能體現出年齡、性別上的差異
縱觀國內各中小學校服,各年齡段在款式結構上基本沒有什麼差異,不能體現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徵,特別是進入中學階段,與小學生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已開始具備明確的性別意識。而現在的校服在設計時並沒有考慮到這點,使得中學生在性別意識啟蒙時期,沒有因日常所穿著的服裝而起到良好的美育作用。
3、質量存在較大問題
校服是陪伴學生多年的服裝,但一些質地粗糙、不吸汗、起靜電的服裝面料,讓穿著者有明顯的不適感,對學生身體健康—卜分不利。此外,還有穿著不久就開線、破損等問題,甚至有被校服中的斷針扎傷的案例。目前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已制定了相應的標准,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FZ/T7302l—2004針織學生服」,希望能對校服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4、購買方式單一且不透明
國內學生校服的購買方式只有一種,就是由學校指定款式和價格,統一為學生量體定製。但這種收費不透明、帶有半強制性的校服購買方式已逐漸引起家長和學生的強烈不滿。作為消費者,家長和學生應該有權參與選擇所購買校服的款式和價位,也應該知道校服的來源和價格構成。而事實是,家長只能按照學校的要求交錢,這顯然不合理。因而,許多家長質疑,學生購買校服的錢是否真正被用於校服的面料和製作上。【中國的校服為什麼不能漂亮一點】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意識到「我行我秀」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精神氣質。可嘆的是,仍有許多人在有意無意地壓抑孩子們發乎心底的美的訴求
媒體近日報道說,南京某中學准備給學生訂做「韓版」校服,由於反對的家長太多,學校終於放棄了這一計劃,將校服改回了運動服。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男裝太帥、女裝太漂亮」,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們因此早戀。比如有家長向媒體抱怨:「青春期的孩子換漂亮校服,會刺激他們對異性的好感。」
據工作人員稱,和中國許多學校一樣,南京這所學校現在的校服是運動裝。男生是白、藍、黑條紋,女生是白、紅、黑條紋,除了顏色、大小外,男女生校服幾乎沒有區別。學校發現學生很不愛穿校服,對此家長們很有意見,認為一套校服價格不菲,花錢買了孩子卻不穿,等於浪費錢。但是,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家長們還是寧願讓孩子選擇「我很土,可是我很安全」的校服。
避孕套進入大學校園,體現了中國社會的開放與務實。然而,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長久以來,中學校園里校服竟然一直擔當著「避戀套」的重任。家長們的邏輯可愛得可以———若是穿上韓版校服便會天天想著戀愛,那些身處韓國的俊男靚女豈不都是舉世無雙的情種?
記得剛到法國時,我所得到的第一個美好印象來自於一位普通的巴士司機。他西裝革履,彬彬有禮,像紳士般將我們從戴高樂機場接到巴黎。對比中國大呼小叫的攬客者,這位法國司機給我的直覺是———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經歷怎樣的場合,都可以活得很精緻。這種精緻小而言之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審美情趣,大而言之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
幾年後,我答應為法國漢學家弗朗索瓦·於連翻譯《本質與裸體》一書,只是因為後來太忙,無奈不了了之。該書著重對比了東西方審美差別,相信許多中國人對此都有所體認,可以道出一二。比如巴黎裸體雕塑可以站上大街,而東方裸體卻只能藏在密室里。
中國人堅信祖宗留下的春宮畫多少有些裸體,至少可以裸得讓那些透過指縫觀摩的道學家們心旌搖曳,指縫也搖曳。然而,在於連看來,這些中式裸體並不真實。印象最深的是於連的比喻,大意是中國春宮畫里的裸體像一隻只布袋子,放在椅子上耷拉了下來。這個比喻的確傳神,我當時在想,難怪東方的哲學家們會將自己的身體比作一個「臭皮囊」———莫非這些得道者當年也是在中式春宮畫里獲得了出世的靈感?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想來中國古代的才子佳人活得真是委屈,任憑多好的線條,即使沖破了衣帶的禁忌,最後難免被畫家們污衊為一隻裝麵粉的袋子,既無稜角,也不秀美。可憐我們今天的孩子,終日穿著一身臃腫的、去性別化的校服,像是個「布袋少年」,繼續受著「布袋審美」的傷害。
自超女誕生以來,筆者一直想不明白中國人如何在一夜之間進入「中性時代」。看到家長們如此反對那些秀美的校服,方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得益於中式校服的熏陶。學生們不也在說,他們穿的校服只能用四個字形容———「不男不女」。對於校方重拾「不男不女運動服」,學生們終究有些「不服」。他們列舉了「韓版」校服的種種好處:一是校服漂亮,能增加上學的興趣;二是審美愉悅,能提高自信;三是利於團結,激發對學校的熱愛之情;四是能培養男生穩重、女生端莊的美好氣質;五是能一眼看出對方是男是女……
近三十年來,隨著社會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意識到「我行我秀」「我秀我美」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精神氣質。可嘆的是,在中國社會里仍有許多人在有意無意地繼續壓抑孩子們發乎心底的美的訴求。當他們妄想美會吃人時,就給美裝個嘴套;當他們意識到孩子要戀愛時,就給孩子罩上個「避戀套」。
王爾德說:「人生因為有美,所以註定是個悲劇。」顯而易見的是,當這些學生對美求之而不得,其實「悲劇」已經開始在日常生活中醞釀。
中國之所以選擇運動服做為校服,而不是制服。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制服的價格相對昂貴,這對許多普通家庭來造成經濟上的負擔。其次,制服過於成人化,無法體現青少年的特點。穿上西裝一樣的制服,你很難分辯出那是職員,還是學生。青少年應該展現出其充滿青春,活力,陽光的特質,而運動服恰好符合這些特點。所以,穿運動服不僅不會顯得老土,而是陽光,活力的代名詞。
㈨ 深圳福田買小學生校服有哪些地方具體地點在哪
福田區中小學校服銷售點:沙尾服務部: 福強路沙尾金地工業區 123 棟 7 樓
梅林服務部: 梅星路梅林小學對面(民潤超市旁)
長城服務部: 百花四路長城大廈二棟 C 座 5 號
南園服務部: 南園路 15 號 ( 中信廣場吉之島後面 )
景田服務部: 福田區景田路景田綜合市場北側(景龍小學旁)
㈩ 中國有規定小學一年級要買校服嗎
中國的部分公立小學、初中、高中規定學生必須每日穿著校服(有的學校只有星期一穿著),在非沿海地區款式基本上以運動服為主,而在少部分沿海城市會配發制服(例如深圳各中小學),這些沿海城市往往因此產生了各種多樣的校服次文化。
在一些正式場合,少先隊員往往需要佩戴紅領巾。校方往往認為,這樣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很多學校要求學生統一購買的校服,僅為統一標識,並不關注校服的式樣,這種現狀已經出現了20年。
普遍認中國的校服是全世界丑的校服。但也有例外,如廣東深圳的校服則非常受學生的歡迎,許多深圳學生在課堂時間以外也十分喜歡穿校服,深圳校服也流傳到了周邊城市。2015年4月,深圳校服正式進駐英國博物館永久收藏。由於學校只規定了上裝和褲子必須穿統一的校服,並不特別規定鞋子必須統一著裝,造就了追求個性的學生(特別是進入青春期轉型階段的中學生)在選擇鞋子方面不惜一擲千金購置昂貴的名牌運動鞋。
另外,背包也是學生用以拒絕被統一,張揚個性的裝備。而上海東方電視台曾報道過校服有毒的事件,並采訪過小學生,稱「作為祖國的花朵,我認為我學習上不去,就是因為校服的問題。」
在高級學校,除了警察學校、軍校、旅遊學校外,大學或學院一般不要求學生穿著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