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旗袍裳朴常規

旗袍裳朴常規

發布時間:2021-07-28 21:47:26

① 中國四大旗袍是哪幾種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傳統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內外交困,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② 古代小妾穿的旗袍是什麼款式

夏商周三代:上衣下裳,束發右衽。
春秋戰國:深衣胡服。
秦漢:女子上穿短襦,下穿長裙,膝上裝飾長長垂下的腰帶。
魏晉:女子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
南北朝:女子頭上包白綸巾(是一種配有青絲帶的頭巾,傳說在三國時諸葛亮平時戴此頭巾),衣袖長而且窄並加以縷雕花紋,服式以襦裙為主,婦女尤其以著裙為正統。
隋唐:女裝主要由裙、衫、帔組成。這時常將衫掩於裙內,所以顯得裙子很長。帔又名帔帛,像一條長而薄的披巾。唐代前期女裝中還流行卷檐虛帽、翻領外衣等胡服。
宋代:婦女穿裙和衫,這時的衫子多為對襟,蓋在裙外。裙較窄,多施細摺,福州黃墓中除出羅裙外,還有開襠褲與合襠褲,可見宋代婦女在裙內著褲。
元代:元代女服分貴族和平民兩種樣式。貴族多為蒙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貂鼠和羊皮製衣較為廣泛。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
明代:女子日常穿著「背子」,背子多為合領或直領對襟的,衣長與裙齊,左右腋下開禊,衣襟敞開,兩邊不用鈕扣,有時以繩帶系連。貴族女子穿合領對襟大袖的款式,平民女子則穿直領對襟小袖的款式。
清代:滿族婦女著滿式旗裝,她們不纏足,不束裙,皆穿旗袍,有時外加坎肩。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裳為時尚。

③ 求古代簪子,步搖,發釵的名稱和清朝的旗裝的名稱

1、鑲寶石碧璽花簪

鑲寶石碧璽花簪,清乾隆,長25cm,寬12cm。

花簪為銅鍍金點翠,上嵌碧璽、珍珠、翡翠。以碧璽做立體芙蓉花,花蕊為細小米珠,花葉為翡翠薄片細雕而成,花蕾為碧璽雕成,花托為點翠。一隻蝴蝶停落於芙蓉花上,其翅膀為翡翠薄片雕成,並嵌珍珠、碧璽。整個花簪用料講究、華貴。

花簪使用了雕刻、金累絲、串珠、鑲嵌、點翠等多種工藝,均細致精美,立體感強,彰顯了皇家用品的尊貴。其中翡翠薄片的雕刻是廣東寶玉石雕刻行典型的代表作,又稱為「廣片」,其特點是薄而勻、精而細,常用來雕刻花葉、蝴蝶翅膀。

2、嵌寶石點翠花簪

嵌寶石點翠花簪,清乾隆,長14.5cm,寬12cm。

花簪為銅鍍金點翠,上嵌紅寶石、碧璽、翡翠、珊瑚、珍珠等珠寶。花簪上裝飾的穿珊瑚珠「囍」字、點翠如意、點翠蝙蝠、點翠飄帶等,寓意萬代福壽如意。花簪工藝繁復,選料名貴,是清宮後妃在喜慶吉日、盛典時著吉服、便服時所用,也是後妃首飾中的精品。

3、金鑲珠石點翠簪

金鑲珠石點翠簪,清,長24cm,最寬7.5cm。

簪為金質。簪體鏤空累絲,一端呈長針狀,另一端作精心的裝飾:鏨刻加累絲五朵靈芝,構成一朵梅花形,每朵靈芝嵌一塊紅色碧璽。梅花形的中心部位為累絲篆書「壽」字,壽字中間嵌東珠一粒,松枝及竹葉點綴於壽字周圍。靈芝、壽字、松竹上均有點翠。

此簪造型生動,累絲工藝細膩精工,紋飾寓意吉祥。

4、綠地喜相逢八團妝花緞棉袍

綠地喜相逢八團妝花緞棉袍,清,衣長138.5cm,兩袖通長188cm,開裾長79.5cm。清宮舊藏。

棉袍質地為七枚二飛素緞,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左右開裾。棉袍前胸、後背、兩肩、前後襟以妝花技法織八團喜相逢花卉圖案,領邊、中接袖和馬蹄袖均在石青色緞地上綉折枝花卉。此衣中遺存黃條載:「覽綠緞織八團花卉綿女袍一件」、「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收福隆安呈」。

5、孔雀羽穿珠彩綉雲龍吉服袍

孔雀羽穿珠彩綉雲龍吉服袍,清,身長143cm,兩袖通長216cm,袖口寬18cm,胸圍長134cm,下擺寬124cm。清宮舊藏。

此袍圓領,右衽,大襟,馬蹄袖,左右開裾,直身。全袍以藍緞為面料,以綠孔雀羽捻線大面積鋪綉,此即所謂「鋪翠」。全身用穿珠綉法綉制五爪大龍9條,並分別在領、袖等處綉正龍4條,龍與龍之間點綴傳統吉祥圖案:「八吉祥」、「暗八仙」、「八寶」、「三多」、五彩雲朵、蝙蝠以及壽山福海。

在配色上用三暈過渡法,由淺而深,使全袍色彩艷麗又不失柔和雅緻。此外,龍身的穿米珠綉,龍鰭、角口、尾的揖線綉,龍髯的圓金線、圓銀線綉,流火紋的穿珊瑚珠綉,以及五彩絨線綉制的吉祥圖案,均綉工平齊,針法嫻熟。

此袍為清代鋪翠綉吉服袍僅存的珍品,其鋪翠工藝史所罕見,是研究清代織綉工藝的重要實物史料。

④ 旗袍有什麼類型

按旗袍的開襟來看:
旗袍的開襟通常有七種,包括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琵琶襟、曲襟以及無襟。
按旗袍的領型來看:
旗袍的領型有很多種,常見的有一下八種樣式:傳統立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等。
按旗袍的袖型來看:
大致上可分為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等。

⑤ 旗袍服飾的工藝有哪些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⑥ 穿旗袍的禮儀有那些

穿旗袍時,
要格外注意保持良好的儀態。
因為旗袍的造型非常貼近女性自然的曲線,
所以不雅的站姿、坐姿
都會在眾人面前完全展露出來。
假如穿著旗袍騎自行車,
必定會貽笑大方,
此外,切記,不管天氣如何
旗袍的所有紐扣都要扣上,
不然就會落下「輕浮」的印象。

旗袍比較適合中國女性
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
而且可以「中西合璧」,
因而「變化多端」。
旗袍的樣式很多,
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
斜襟、雙襟;
領有高領、低領、無領;
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
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
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目前國內的旗袍在剪裁中
都加入了很多西式剪裁方法,
從而使旗袍更合體、更實用,
堪稱中國女性別具一格的特色服裝。

女士在參加正式晚宴時,
可以選擇華麗的面料做成的旗袍,
只要選擇得當,
其「驚艷」程度絕對不亞於西式晚禮服。
日常半正式工作場合與休閑場合,
也可用旗袍分別搭配
西式外衣、開襟毛衣、披肩圍巾等,
能夠展示出不同的風格。

穿旗袍時,要注意:


旗袍的面料、花色
應與著裝的場合相協調。
普通棉布和真絲織錦緞
做出同樣款式的旗袍;

其風格會截然不同:
一個樸素雅緻,
一個華麗高貴。
購買旗袍時,
一定要考慮穿著的場合因素,
選擇相應風格的面料和花色。
旗袍的領口封閉較嚴,
購買熱天穿的短袖、無袖旗袍時,
最好選擇吸汗透氣的舒適面料。



選擇旗袍時,
要注意旗袍的款式
與自己的身份相協調。
前衛風格的無肩無袖或露胸旗袍,
以及毛皮滾邊的超短旗袍配上靴子,
穿在明星身上會格外出眾,
卻不適合保守行業
工作人員日常穿著。



旗袍的領圍、領高、肩寬、
胸圍、腰圍、臀圍都要合身,
任何一處過於緊綳或過於寬松,
都會使美感大打折扣,
自己穿上也會感覺很不舒服。



穿著之前檢查所有紐扣,
如有縫線松動的紐扣,
在穿之前一定要再次加固,
保證在穿著時紐扣不會脫落。



旗袍的款式給人的總體感覺
是「在嚴謹中流露出莊重的性感」,
如果紐扣松開,
立刻就會產生「風塵」感。
因此,女士在穿旗袍時,
不管天氣如何,
旗袍所有的紐扣都必須全部扣上。
任何一粒紐扣不扣,
都會給別人留下難以抹去的「輕浮」印象。



長及腳踝的高開衩旗袍,
其風格和坦胸露背
長及腳踝的西式晚禮服
具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因此,只有在正式的晚宴或演出場合,
或賓館、酒店等
要求穿特定中式工作裝的場合,
女士才能穿
開衩開在大腿中部以上的
高開衩長旗袍。
日常工作或休閑場合的旗袍
開衩不要高於膝蓋上緣以上10厘米。



穿旗袍時搭配的絲襪
最好是連褲襪,
這樣就不用擔心襪口
從開衩處露出了。
但要注意的是,
旗袍的面料
一定要選擇
不與絲襪起靜電的面料。



鞋的款式
要與旗袍風格相配。



內衣不可外露。
與旗袍相配的內衣在款式
和顏色上也要精心選擇,
要求妥帖、舒適,
且內衣輪廓無痕。



穿旗袍時,
要格外注意保持良好的儀態。
因為旗袍的造型
非常貼近女性自然的曲線,
所以不雅的站姿、坐姿
都會在眾人面前完全展露出來。

⑦ 旗袍長短有什麼講究

旗袍長短要根據身高以及腿型去選擇。

1、腿型

小腿粗的人切忌短款旗袍,短款旗袍會把小腿處的缺陷完全展露出來,不但不美,更是會影響了整體的美感。無論是小腿粗還是O型X型,覺得腿型不是很完美的人可以盡量選擇開叉略低的長款旗袍,把一雙玉腿藏在旗袍下面,隱隱約約間,只會突顯你的美麗,讓人忽略腿型的問題。

2、身高

無論是小家碧玉型,還是大家閨秀,短款旗袍都很適合。個子矮的可以穿出嬌小的感覺,至於個子高的,那自然是合適的沒話說。很多人都有一種誤區,個子低的人別穿長款衣服,壓身高。其實長款衣服反倒能顯的人高一些。特別是穿長款旗袍,當然了前提是一雙鞋跟相對較高的皮鞋,穿一條可以把鞋跟遮住的旗袍,你的身高絕對被一次性拉長。

3、開叉

短款旗袍一般不會有開叉,或者只有一點點。一般側身都是用盤扣裝飾,若有若無的感覺,喜歡小巧精緻的美女就比較適合這款旗袍。長款旗袍就不一樣了,大多數開叉到膝蓋上一點點,喜歡性感,大膽的女子完全可以嘗試開叉更高的長款旗袍。

穿旗袍注意事項

1、旗袍女子一直都是溫婉的,更是中規中矩的。所以穿旗袍的女子走路如貓,身姿一扭才會性感無比,切記大跨步前行。而且穿上旗袍切記蹺二郎腿,尤其是在公比如公交之類的公共場合,切莫擺出各種不雅姿勢。

2、旗袍想要穿的有味道,女子必須挺胸抬頭,不能弓著腰。穿旗袍講究肩若削,腰若素,萬不可彎腰駝背。若是夏天太陽光太過強烈,撐一把花折傘會給穿旗袍的你增添一份戴望舒《雨巷》中那個撐著油紙傘的丁香一般的姑娘那種朦朧的美感。

⑧ 旗袍扣子縫哪邊,左右兩邊各有什麼什麼講究

傳統的旗袍一律是右衽開襟,所以扣子也是全部縫在右邊的(右邊開襟的衣服不是旗袍)。

通常所說的旗袍,一般是指20世紀民國以後的旗袍。所謂「旗袍」,指衣裳連屬的一件制服裝,同時,它必須全部具有或部分突出以下典型外觀表徵:

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叉的細節布置,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也就是說,旗袍是一件制的直身樣式,上衣下裳的不叫旗袍。現在很多人把秀禾服、裙褂等也劃分為旗袍,這是完全錯誤的。

(8)旗袍裳朴常規擴展閱讀:

旗袍扣子:

盤扣也稱盤紐、紐結、或是紐絆。是傳統服裝中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如果說一件精緻的旗袍是一幅山水畫,那麼盤扣就是那畫龍點睛的一筆。

源於宋代的盤扣,蘊含著中華的古老情結。盤扣通常是一對,公為結,母為環。盤扣的製作工藝復雜,有著一硬線、二環繞、三打結、四抽繩,線繞線、繩打繩的說法,可謂顆顆經典。

常見的旗袍扣子:

直角扣:直角扣是盤扣中最簡單的,因外形看起來像一個「一」字,又稱「一字扣」。

琵琶扣:琵琶扣因形似琵琶而得名。本是花扣的類目中,但因發展的較為壯大,單獨成一個類別。

還有一些寓意美好祝福的漢字形扣。

⑨ 旗袍都有什麼面料

按 照 材 質 分 主 要 有 真 絲 旗 袍 、 織 錦 旗 袍 、 絲 綢 旗 袍 、 絲 絨 旗 袍 、 棉 布 旗 袍 、 改 良 旗 袍 、 綢 緞 旗 袍 等 。 對 於 夏 天 的 旗 袍 首 選 是 真 絲 旗 袍 , 南 京 旗 袍 定 制 推 薦 倩 莉 絲 啊 , 設 計 師 加 雯 老 師 很 棒 !

與旗袍裳朴常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裝潮牌l2017年春季 瀏覽:977
黑色長款外套搭什麼顏色褲子 瀏覽:908
熒光色瘦腰羽絨服搭配 瀏覽:93
巴寶莉亮皮風衣搭配圖片 瀏覽:715
為什麼日本女校服都有長襪子 瀏覽:383
王鷗這條裙子穿了多少次 瀏覽:545
牛仔風衣搭配運動褲 瀏覽:865
上衣荷葉邊和裙子荷葉邊 瀏覽:101
寶寶裙子春秋新款 瀏覽:9
中學生夏裝校服 瀏覽:21
大碼男裝尺碼205拉鏈 瀏覽:133
短袖怎麼掖進褲子里 瀏覽:158
初一紅色校服 瀏覽:419
童裝窗口陳列效果圖 瀏覽:243
冬天韓羽絨服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570
旗袍女烈作品專版 瀏覽:157
女人帶帽子好看嗎 瀏覽:895
模擬絲旗袍上衣 瀏覽:897
什麼顏色的帽子配橙色上衣 瀏覽:723
買童裝評價怎麼寫好 瀏覽: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