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營造茶藝館的藝術氛圍
茶館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悠久歷史的茶館又迎來了一個新的繁榮時期,鄰次櫛比的茶樓、茶苑、茶坊忽如雨後春筍,在有著豐厚茶文化積淀的中國大地上破土而出,令人目不暇接。繼中國各大城市茶藝館之後,各地中小城鎮的茶藝館也相繼出現、發展。
在物質財富不斷豐富的今天,追求優雅的文化娛樂與休閑活動以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是具有濃郁文化藝術氛圍的茶館得以繁榮的社會背景。茶藝館文化藝術氛圍的形成有直接和間接內容二大方面的因素,直接內容包括建築裝飾、茶座設計、茶品、茶食、茶點等;間接內容包括陳列物品、動態景觀與景象、虛化景象、園林藝術思想的運用等。本文主要探討間接內容中茶藝館的虛化景象
茶藝館虛化景象是指聲、光、影、氣、風、香、色彩、色調等可被感覺到,但摸不著的物質,它們無時無刻不存在於人們的四周,通過嗅覺、聽覺、觸覺和視覺,影響著人們的各種感覺、感受和感想。因此建構虛化景象,在茶館氛圍的形成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硬體設施的投入與效益比較,具有投資少、效益大的特點。
一、聲音
茶館內的聲音有言語、音樂、鳥鳴、水流聲、器皿擺放與碰撞的聲音等。
1、茶館內的談話聲
茶館內的談話聲有兩個層面,一個方面是茶客之間的談話,按照客人的性格取向大致可分為喜清靜和喜熱鬧兩部分。設雅座、包廂可滿足清靜客人的需求,在裝飾布置上也可留出足夠的空間距離和增設吸音材料分隔等獲得清靜環境。
大廳、散座適合喜熱鬧的客人,茶客可共同分享彼此的信息、新聞,一些老茶客到茶館的主要目的便是能與老朋友談話、聊天。
談話的另一方面是茶館服務人員與茶客之間的交談,語言交流藝術在於交談的內容、交談的方式等。若有客人光臨,服務人員沒言語,這個茶館便難成為茶客喜愛的茶館。若有言語,但態度冷漠、言語生硬,茶客可能掉頭而去。相反若是客人剛進茶館、主持人便忙不迭的過來招呼了,熱情地尋好茶客滿意的茶座,還寒暄一番,境況、感覺便大不相同,同樣的接待,因言語藝術不同,能帶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大型茶館由於茶客眾多,多注重在迎賓、導引、點茶、送客等接待服務過程中的程式化用語與禮貌用語,如「歡迎光臨」、「請問幾位?」、「歡迎再次光臨」等。中小型茶館由於客人有限,可多些主持人與茶客的交流,可使茶客感到熱情、溫馨,這也是業主與茶客之間的一種情感交流,有利於形成茶館「回頭客」群體,使茶館有部分相對固定客源。
也有茶館進行茶藝演示,現場沏泡,一邊解說、一邊進行示範沏泡,解說的質量高低是影響人們對此認同的主要方面。否則曾經一次,再次聆聽引不起人們的興趣,相反,如有講解培訓或播音素養,具有良好音質、音域的人,注意語調、語速、節奏、停頓、音量高低的適宜把握,聽悅耳的言語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在與茶客言語交流過程中,若茶館主持人、服務員注意談吐表達能力,吐字准確、語言流暢、表情自然、親切,言談幽默、輕聲說笑、悅耳動聽、音質優美,能令茶客如沐春風、感覺輕松與融洽。
2、茶館內各種器物聲的利用與避免
器物所發出的聲音有多種多樣。久住都市多層建築的人,偶爾到山村,在寧靜的夜晚,下雨了,雨點「滴叭」落在屋頂的瓦片上、天窗上,聲音一會大一會小,雨聲小的時候細而輕,雨大的時候聲音響而密,時而急時而緩。聽到大自然中的這種雨打青瓦,身心能獲得前所未有的寧靜,是一種難得的精神享受。
如上所述,器物所發出的各種聲音,也能帶來不同的心靈感受。茶館內的器物所發出的聲音,有些應該利用,發揮,如曾經有茶館把金屬茶船(茶托)疊在一起,給茶客放置茶盞的時候,把茶托在茶桌上一溜的攤開,聲音清脆、排列整齊,展示了茶博士嫻熟的技藝;有些應該改善、避免,如沏泡技藝中的高沖低斟,注水的聲音避免了平而直。使聲音產生節奏感和韻律,在接待服務過程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器物碰撞聲。洗手間也需隔音良好。
3、茶館音樂設計與選用
音樂在現代茶藝館中運用極為普遍,音樂聲能使空間變得豐滿,彌漫在空中的音樂可以喚起美好的回憶、當音樂與你的心境吻合,和諧的與人共鳴時,能忘卻憂郁、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如「春江花月夜」使人進入春日的江南靜夜,如夜色朦朧你的四周,滋潤您的心靈舒展。
早在2400年之前,人們就已製作相當精美的「曾候編鍾」,懂得了音樂的欣賞與享受,各種音樂能強烈影響、感染人的情緒,帶給人憂郁、歡快、激昂、愉悅、輕松、悲哀等情緒。茶藝館一曲美妙的音樂能否吸引眾多茶客前來品茗賞樂呢?已有茶館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製作茶樓專用的樂曲,別具風格,引人入勝。
一般而言,選用音樂需與茶館類型相符合,如歐式茶座宜西洋管弦樂,和式茶館多用和歌,鄉土式、古典式、傳統式、民族式等多選用比較傳統的曲目。茶館音樂相對比較優雅,不宜用熱烈、奔放的曲目,這與質朴、自然、素雅的茶性相符合。卡拉OK式的演唱不宜茶藝館應用,幾個人心情舒暢了,許多人的心情破壞了。
音樂可以播音、可以當場演奏,視情況和條件而定。有些茶藝館專設音樂演奏台,但演奏技藝能否引人進入意境是個問題,許多茶藝館以有會彈奏的人而滿足。會彈、有琴僅是形式,須聽內容、質量如何?能否讓人感覺有新意、有特色,甚至心靈的共鳴,留下難忘的印象?與此有關的因素甚多,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也與音場分布、音響效果、周圍空間設計等有關。
變化演奏的方式方法有各種傳統樂器的交替變換,有站式、坐式、走式演奏的變換,不同的演奏形式能給予人們更多的新鮮感覺,更多的音調、音質、音量、音域感受。
適宜的音樂旋律能使人陶醉,得到心靈的撫慰,煩躁與憂郁能因此而盡釋,疲憊與煩惱至此而消融。品香茗、聽妙音,是茶藝館藝術氛圍的主要特色之一。
二、光線與影像
光線與影像,影形相隨,有光才有影,有物才有影,而影像又能反映與之對應的物與光線。茶館內的光線分為自然光與人工照明光兩種。影像是茶館所有人與物在光照情況下的反映,光線與影像無時不在人的周圍,從人出生至老死一直伴隨著人,影響著人的情緒與感覺。
那麼茶藝館中應該採用何種光線強度?何種照射方式呢?這需要分析人們對光線明暗、光線照射方式的心理感受與視覺感受。在古代人們對雅緻的茶室,要求窗明幾凈,以便室內採光達到人體眼睛感覺舒適的要求,而現代人們不僅要求明窗凈幾,還要求運用光線與影像形成一定的茶館休閑氛圍。
1、光線與色彩
人們習慣讓光線直接照到需觀察的物體上,建築運用天井、天窗、窗戶就是為了採取自然光線,自然光不足,再用燈籠、日光燈等人工光源。光源外有紙、有玻璃能保護光源不被風吹滅。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發覺了光源外籠罩的物體色彩可改變光源的色彩,現代人們才知道是它遮掩了其他波長的光,而僅讓本色波長的光通過而已,事物呈現出的色彩也僅是因為事物吸收各種波長光線的選擇不同之故。
工作中人們集中需要注意力,需要一定的光線強度,從色彩上講,以白光強度為大。人們在習慣於生活、工作的光線下已形成了一定的角膜擴張度,一旦改變環境光照強度、色彩、光線照射方式便會產生新鮮感受。
2、光線、視覺與神經興奮
對人體而言,光越強、瞳孔越小,黑暗中瞳孔較大。瞳孔的大小由人體神經系統自動調節,自動調節愈快,刺激大腦皮層愈興奮,光越強,神經愈緊張,光一會兒強、一會兒弱,一會兒紅、一會兒綠,刺激神經處於高度興奮與緊張狀態。相反,眼睛所觀察到的物體之間色差小,明暗程度反差小,神經處於不緊張、不興奮狀態。
3、漫射光在茶藝館的運用
對人體的感覺而言,直射光漫射光是光線強度大。漫射光由於受到物體的遮檔,光線發生折射、散射原因,降低了光線強度,相對瞳孔較大,直射光刺激瞳孔縮小。瞳孔小是神經調節作用強,瞳孔大是神經調節作用弱的原因。漫射光能分散人們的注意力,鬆弛神經、使人產生輕松的情緒、舒適的情感。漫射光又由於光線的折射、散射,使周圍環境中的物體受光照比較均勻,降低了物與物之間的光強差及對比度,光線柔和而不刺眼,具有安詳、寧靜、平和的秉性。
帶有一定色彩的漫射光,把這種色彩均勻地鋪灑於四周,能減少周邊物體的相互間色差,深邃神秘,朦朦朧朧。使人感覺諧和、鬆弛與輕松,營造了茶藝館的休閑氛圍。能使人融合於環境中,有渾然一體的感覺,在環境中不顯突兀,產生一種與整個氛圍同步、和諧的傾向,從而認同這種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睡覺需關燈,光線弱,可使神經舒緩,容易進入睡眠狀態;舞廳用五顏六色的旋轉燈,使人興奮激動;卧室中常用燈罩,使燈光漫射,營造睡眠的氛圍;圖書館用日光燈,可專注於讀書。這些都有其合理性和科學性。
4、色彩與情緒
不同的色彩給予人的感覺不同,七色彩虹是由於色彩的對比、調和及形態的優美,成為「美麗」的代名詞。色彩對人的感覺既有社會因素、又有心理因素,也有傳統習慣及文化承傳因素,多方面影響人們的情緒與氣氛。如身處大紅環境,能使人興奮,感覺熱烈、喜慶或溫暖;粉紅色,有浪漫情調;人的眼睛對綠色不太會疲倦,讓人感覺靜逸、放鬆的情緒;暖色調如紅、橙、黃能讓人感覺暖意;冷色調如綠、青、灰、黑讓人感到清涼。又如中國古代曾認為玄色代表莊重;黃色代表皇家;婚嫁用紅衣,而今卻流行新娘穿白婚紗的時尚等。
茶藝館中色彩與光線的運用對於整個茶館應該多樣統一、協調一致,而對於不同的分隔類型,具體某一類事物的配置上要有一定的對比,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可顯得生動、視覺層次豐富。如品茗杯內壁與茶湯色澤對比明顯,可映襯茶湯更具優良品質的美感。光線在某一陳列品的特別生動處用射燈照明,其明暗對比可引起人們的特別注目。
此外還需色彩的對照與呼應,如茶館外景色彩與內部能相互照應,前後能相互呼應,此與彼能多樣統一。
在茶藝館中運用一定色彩的漫射光線,還可柔化人像,臉部彷彿有了化妝效果,使人們自我感覺更為良好。人的自然屬性註定人們並不需要真實的自我,而是需要虛化的、美化的自我,若自我欣賞有觀賞美的感受,許多人便願意經常光顧,如理發、美容場所等。這樣的環境能獲得更多人的認同。
5、茶藝館中光線運用的細節
光線與影像也因時、因地、因人而有不同的感受:如陽光可因時間、季節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感覺。當人們在夏日的野外工作時,驕陽如火,非常希望有雲彩遮住陽光;而在寒冷的冬天,人們紛紛在陽光下取得一點溫暖的感覺。同樣是舞台射燈的燈光,照在舞台演員身上受人歡迎,相反,照在觀眾席上便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茶藝館燈飾布置及光線的設計具體來說,不宜用、少用直射光源,多用漫射光線,光源燈罩多用磨砂玻璃、絲紗燈籠等,形式可以多樣。光照度相對於大多數場合需要暗些,許多茶館設計的光線是外面行人透過玻璃窗看不太清茶館內的人,在茶座內可以看清楚外面的行人,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心理需求的。
對於茶館散座光線宜暗些,而雅座、雅室相對亮度可大些;各散座之間相互不太看得清楚,但一個散座內光線應能讓相聚一起品茗的人,能辨得出臉部表情。一般人不希望在品茗休閑時,照在身上的光線是周圍環境中最明亮的,如果感到自己是被人觀察的對象,容易產生緊張情緒。相反,如感到他人注意不到自己時,本身卻能方便觀察周圍事物,精神比較輕松。
在茶館環境中,較具觀賞美的地方,需要觀察清楚的地方,光線可適當亮堂些;如物品陳列處、演藝處、迎賓站立處、通道高低處、擺放茶食茶點處、門面處、及綠化觀賞樹木等,不太美觀的地方,光線宜暗淡些。茶館業主可以運用不同形狀、色彩、高低、質地、光強度的燈籠、壁燈、燭光、台燈、掛燈、射燈,在室內外的頂上、地上、牆壁、空中等設置各種光源。
設計部分光線與影像的互作,可以增加茶館動態景象,營造幽雅、閑適的品茗氛圍。如室內放置幾處瘦而高、葉片細而修長的植物,在自然光或人工光源的映照下,影形相隨,既有美學上的「同聲相呼」,又有耐人尋味的雅緻情趣。光源也可以是晃動式的,如置放蠟燭於玻璃杯內的水面上,點燃蠟燭作為光線,讓燭光隨便搖曳、或懸掛式的燈籠隨風而動。讓人在品茶的同時感受影像輕輕地搖曳。從葉間漏出幾樓光線,透過修長的技葉、葉隙進入人們的眼簾,無比靜逸,影重重、像疊疊,身心得到凈化。
三、茶館內的空氣、溫度
空氣與溫度是人體感官嗅覺、觸覺方面的內容,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空氣和溫度。雖然現階段人們對嗅覺、觸覺滿足的價值認識仍不到位,很少有人因為聞到了高雅的香氣、清新的空氣或感受了涼爽清風而願意付款,但確鑿無疑的是人們希望在這樣的環境生活,樂意去這樣的環境休閑品茶。如果茶館內空氣不流通、污濁、或有難聞的氣息、或夏天悶熱、或冬日寒冷,即使硬體設施上檔次,人們仍然不會認同,少有茶客上門。
冬季茶館暖和、夏季涼爽、空氣清新,這是茶館最主要的環境氛圍,不論男女老少感受咸同。過去簡易茶館和舊式茶館中常見的拿著扇子引涼風的情景在現代茶館中將愈來愈少。風扇在簡朴的茶館中仍有可用之處,現代茶藝館中多用各種空調。
1、空氣新鮮
從空氣清新的條件來說,以露天茶館、季節性茶館、風景區的茶館較有利,其他一般性茶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許多茶館業主都了解本茶館該方面的不足,但改善已是非常困難,它涉及到是否影響觀景?管理方便否?分隔與投資關系、安全因素、房屋結構本身等。有很多茶館發生茶客進來後,因沒有適宜的上述條件,而走出茶館去尋環境好的茶館,值得引起重視。
中小型茶館相對場所小,客人少,空氣新鮮容易處置。而大型茶館空間大,客流相對多,主要問題是難以讓茶客感受新鮮空氣,合理設置排氣窗與進氣口比較困難。大塊的窗戶玻璃,雖衛生、安全又便於觀景,但在氣候宜人的日子,茶館內的人卻難以領略自然氣息。
2、室溫宜人
室溫難以妥善處置是中小型茶館存在的主要問題。空調如何安置的氣溫宜人?在長方形的空間中安置立式空調,會導致冷熱不均;如果分隔,隔板高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愈明顯;如果分設包房,每個包房設分體空調,沒客人來,空調開著浪費電;不開空調等客人來了選茶座,再開空調,沒有涼爽宜人的環境。如果該包房僅容二至四人,收入與支出難以理想,每個包房均設立櫃空調又有投入過大的情況。因而就室溫而言建築形式不宜狹長,而應趨於正方形的空間,單層空間高也比較容易處置。
溫度的控制與新鮮空氣的需要是一對矛盾,夏天茶館內既要降低室溫、又要把室內的涼氣排出去;冬天要提高室內氣溫,也要把室內熱氣排出去,才能讓室外新鮮空氣進入茶館內;出氣口太小,室內空氣混濁;換氣窗太大,耗電量多、設備機子多。這就需要根據雅室與大廳、檔次(收費)高與低而定。如果進行裝修,應適當配置換氣扇窗戶等,促使以空氣對流並注意空調的配備與安置位置的妥當等。
四、香氣
飲茶環境中具有自然香氣,是人們樂意享受的優美環境之一,在桂花樹下品茗,彌漫在空氣中的桂花香伴隨杯中裊裊升起的茶香,給人一種美好的享受。與香氣相反的是不潔的、難聞的、混濁的空氣等。香氣是溶入在空氣中的,各種成份的生化物質不同組合形成的,由各種醛類、醇類、酯類等組成。人們都願意深深呼吸那種自然的花香,感覺自然花香的美,人工合成的香氣沒有自然花香的完美。
香氣能提神醒腦,使人心情開朗、愉悅,促進身心健康。有些茶館為了利用這樣的環境,有專門的茶室建築和季節性的茶館,如杭州的「靈峰探梅」茶室、杭州滿覺隴桂花季節的茶棚,「麴院風荷」的荷花池旁茶座等,現代茶藝館中為了改善空氣與嗅覺也有各種各樣的方法。
1、自然花香
在茶館的適宜部位,按季節擺設花卉盆景。自然花香有蘭花、荷花、水仙、梅花的幽香;有桂花、佛手、素馨、茉莉花、菊花的芳香;又有白蘭、梔子花那樣的濃郁襲人,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優雅的花香嗅覺。
2、茶室中的插花
能使品茶環境具有「生氣」,在演藝台、窗檯、茶幾、花架以及不同分隔的品茶環境中因時、因地布置,插花所用的花草枝葉具有「春花、夏綠、秋葉、冬枝」的不同季相變化,也能使人觸景生情,產生情感互動的意境美,形成茶館中品茶休閑的自然氣息與藝術氣氛。各種插花藝術理念與手法的運用,能使茶藝館增加寧靜、幽雅的氛圍,柔化周圍環境,豐富景觀層次與內容。各種花香還能豐富嗅覺感受。
3、茶香
各種上等名茶均有各自獨特的香氣特徵,如「祁門香」、「通天香」、「蕃薯香」、「板栗香」、「松煙香」、「蘭花香」等等。每一種茶的干茶香、烘焙香、茶湯香、葉底香又有所不同,冷嗅、溫嗅、熱嗅香氣各有區別,能極大地豐富嗅覺感受,使人領略大自然的奇妙。茶香是茶藝館最可資利用的資源。
4、茶點、茶食香
各種茶點、茶食均有獨特的香型,香氣類型不一,普通如瓜子,也有「香瓜子」的譽稱。還有放上八角、茴香、桂皮配料現煮的茶葉蛋、鵪鶉蛋、豆腐乾,具青竹香的竹筒飯;具箬殼香和糯米香的小粽子等。許多顧客盈門的茶館,其茶點、茶食香型比較明顯。香濃也是茶點、茶食新鮮的一種標志,該類香型是普通工薪階層情有獨鍾的。
5、焚香、點香
有視覺上的景象享受,隨著細細煙霧輕盈迴旋、縹緲,或多或少帶走幾許俗塵凡囂。所焚、所點的香大多是檀香,型式有線香、盤香、柱香。香氣濃烈,由鼻端直入腦髓,給予人印象深刻。雖缺少含蓄、文雅氣質,但可掩飾油膩、香煙、汗漬等異味,在空間較大的場合比較適合。在室內若點檀香,各種花香難以體會,若在較小空間的雅室,可選擇香型淡雅的類型。
其它香氣還有許多,如各類化妝品的香氣,空氣清新劑的香氣、殺蟲劑的香型、樟腦丸的香等。一般衛生間多用樟腦丸或檀香;備茶間、茶點茶食製作處、大廳可用檀香或空氣清新劑;雅室可用花卉盆景、插花。在大廳或進出口處可設置烘焙茶香的小設施。
考慮上述因素,在茶館選址上,盡量避免在有異味的場所,如小菜場旁邊、化工廠旁、公共廁所旁。房屋單層面宜高,利於空氣流動。
既有實的景觀又有虛化的景象能豐富人們品茶賞景的內容,靜態的景觀(人文、自然)有話題多少的擔擾,而變化的、虛化的景象、為清淡提供了無窮的話題。有助於人們對思想、觀點、文化、藝術、情感、審美等交流與溝通。加深人們的相互了解與友誼,營造良好的茶館文化藝術氛圍。
B. 畢業設計:茶樓設計改如何做
可以看一下http://www.chalousj.com茶樓設計網
主要從事各檔茶樓(茶藝館)設計施工及經營策劃管理。
C. 高級茶藝師考試,求一個茶席設計文案,最好是龍井的,謝謝
首先,要糾正一下
高級茶藝師不是考出來的
用80分單項選擇題和20判斷題
60分合格
以及一套不犯大錯,只要表演完整的泡茶流程展示
就60分,也合格了
這才是——考出來的
全稱叫「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
茶藝師是擁有專業化、系統化和實用型
茶學知識與技能
以——讓茶發揮至最佳境界為己任
能知茶性而科學泡茶
知己知茶而健康飲茶
一沖茶顯專業
一談茶均問不倒
這才是茶藝師
她並不一定需要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
有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的並不一定就是茶藝師
因為
我國大部分人是被誤導了
錯把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當作茶藝師資格證書
錯誤地把證書當作是茶藝師
那是非常膚淺的
D. 茶樓設計風格有哪些種類
茶藝場所風格各不相同,按照建築與裝飾風格大致歸為以下幾類:
①庭院式茶藝館。以中國江南園林建築為藍本,有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曲徑花圃、拱門迴廊,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之感。
②廳堂式茶藝館。以傳統的家居廳堂為藍本,擺設古色古香的傢具,張掛名人字畫,陳列古董、工藝品等,環境古雅清幽。所用茶桌、茶椅、茶幾樣式古樸、講究,或清式、或明式,讓人感覺走進了書香門第的廳堂。
③鄉土式茶藝館。強調鄉土的特色,追求鄉土氣息,以農業社會生活為主題,竹木傢具、馬車、牛車、蓑衣、斗笠、石臼、花轎等,質朴自然。有的直接利用無人居住的古居整修成茶藝館,更有一番情趣。
④唐式茶藝館(或稱「日本和式」茶藝館)。唐式茶藝館內置矮桌、坐墊,以木板或以榻榻米為席,入內往往需脫鞋,席地而坐,以燈簾、屏風、推拉門或矮牆等做象徵性的間隔,令人感到新奇的異域風情。
⑤綜合式茶藝館。裝潢古今結合、東西合璧,多種形式融為一體,以現代化的設備創造傳統的情境,以西方的時尚結合東方的情調,這樣的茶藝館受到更多年輕朋友喜愛。
E. 求一套茶藝館設計CAD圖 面積在300平左右兩層的 要有效果圖 立面圖 平面圖
我有茶館的設計CAD圖
3D效果圖、模型源文件都有的
F. 茶室設計····
高度:日式榻榻米的風格,
地台高度為45cm,因為考慮到要住人,不能離地面比較高。一般做睡床的地台高度為45—50cm比較好。而且這個高度,地台下也可以做儲物空間,把床上用品放在地台下的櫃子里,節約空間。
門:推拉式的門比較方便實用,而且更有通透的感覺。
採光:一般利用自然光,茶室的位置一般利用有大窗戶的地方,如落地窗、陽台,這樣自然光線很好,給人比較舒服的感覺。
茶室不必刻意裝飾,輕松就好
小茶室的面積不需要太大,設計在客廳一角,是因為它不佔地方,所以給的位置比較偏,不會占據客廳的主體視線。因為僅僅作為茶室使用,而不需要儲放物品,所以地台比較低。
大格子門和障子紙的使用很有日式風格,顯得比較大氣。因為簡潔,所以沒有採用升降台,而使用了可以搬移的小桌,這樣在清潔地檯面時非常方便,直接把小桌移開即可。平時可以在這里喝茶聊天,一旦有客人的話,也可以當作一個客房,非常方便。
現代人生活總是講究品位和氛圍,簡單的地台或榻榻米,一張小木桌,幾個軟靠墊,外加竹簾和茶具,一個簡單的茶室不但是主人在家品茗遐思、享受獨處的小天地,更可成為和親朋好友大擺龍門陣、促膝長聊的場所,如果來了客人還可以作為臨時客房。
普通的茶室跟和室(日式風格的茶室)功能一樣,基本上都以自然休閑為主,多利用原木、胡桃木本色或者石材類的東西,也有的喜歡弄一些小的水景或流水裝置,更加自然舒適。裝修以現代簡潔風格為主,一兩件畫龍點睛的裝飾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普通的茶室,沒有固定的模式,也可以不用刻意地裝飾。只要覺得輕松自然就是最好的布置,主要是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能得到徹底的放鬆。
G. 為茶藝表演者設計服裝應選用什麼面料
個人感覺絲綢是最好的選擇!撈完經驗撤
H. 以書面形式提出一種茶藝館的裝飾布置設計方案及要求
很好的,還是可以
I. 如何設計茶藝館的存儲室
茶藝館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悠久歷史的茶館又迎來了一個新的繁榮時期,繼中國各大城市茶藝館的出現、發展之後,各地中小城市茶館也依次崛起。走在日益現代化的城市街頭,不時可以看到一座座格調雅緻,外觀獨特的茶館。鄰次櫛比的茶樓、茶園、茶坊、茶園忽如一夜春雨過後的春筍,在有豐厚茶文化積淀的中國大地上破土而出,令人目不暇接。高檔賓館、飯店內也順應人們的需求開設有小型茶藝館。從事茶館相關行業的人員也有了新的正式職業分類,由中國茶葉博物館組織編稿的茶藝師系列被收錄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上茶館「吃茶去」已成為人們的時尚。 在物質財富不斷豐富的今天,追求高雅的文化娛樂生活以充實自身,是具有濃郁文化氛圍的茶館得以繁延的社會背景。茶藝館文化氛圍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建築裝飾、茶座設計、茶湯、茶食、茶點外等直接內容外,還有陳列物品、動態景觀與景象、虛化景象、園林藝術思想的運用等間接內容。現擇間接內容中茶藝館的動態景觀與景象予以介紹。 至茶樓吃茶,給客人的享受,不僅僅是一杯好茶,它是一種綜合的享受。茶藝館藝術氛圍的形成中動態景象與虛化景象設置起到了重要作用。這里的「景象」泛指茶館中的硬體設施之外的,人們在茶館中可能感覺、感受的一切。有些茶藝館投資較大、設施高檔,但茶藝館的藝術氛圍、休閑娛樂氣氛不夠。相反設施一般、投資不大的茶藝館人們感覺環境好。許多人開茶館還先去考察那些人氣旺、效益好的茶館。然後按照那種茶館的規模、檔次、設施、經營方法投資興辦,但得不到那種藝術氛圍與休閑氣氛,效益不佳。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動態景象與虛化景象的因素。因為現代人由於生活環境因素、大都心境比較浮燥、考察中的感覺對那些實實在在的物體,如規模大小、檔次(包括價格)、設施、茶點、茶食等看得見、摸得著、吃得下的事物印象比較深刻,而對於活動的、變化的、聽到、看到、聞到、感覺到的,但摸不著的卻沒有印象、或很少有印象,或有認識、但難以理解。因而缺乏對動態景象與虛化景象的認識與把握。 這與人們穿衣服相類似,以一個人穿西服為例、某個人穿了後,很有氣質、很有風度,另一個人穿了,人們感覺別扭。同樣的料子、款式、規格為什麼效果不一樣?氣質、風度就是虛化的景象、能感覺、但摸不著。這里涉及到人們深層次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問題,這正是那些習慣於唯物主義、現實主義思想的人所具有的缺陷,科學發明、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在多方面依賴於唯心主義、理想主義等形而上的思想與方法。 茶館內外人的動態景象 茶館動態的、變化的景象包括各種人、指窗外、路過、進茶館、離開茶館的人、茶館服務人員、茶館中表演的人;各種人的動作、姿勢、表情;各種人所附加的靜態景象由於人的活動而富於變化的景象,如服飾與發型、美容、化妝、各種飾品、手飾、頸飾、服裝、鞋帽等,相信有許多人僅因為可以舒適的坐著欣賞各種人的景象、就願意進茶館喝茶。 這種人的景觀景象作為茶館怎麼樣去利用它、設置它?怎樣使這些景觀景象更清晰、觀賞層次更豐富、觀賞面更開闊等?留給予人們更多的觀賞內容?這可從兩方面加以說明。一個方面是指茶館外的行人或來喝茶的客人為觀賞的對象,茶館業主通過選址、門窗設計、茶座布置、通道與過道規劃、分隔材料的選用等,提供便於茶客觀賞的條件。比如人群稠密處,便於觀看的、看得愈清楚的、稍高於行人的茶座設置是許多茶客首先選擇的場所。又如人們喜看燈會、趕廟會,還打扮一番,大部分人的心理並不僅僅去觀燈、去購物,而是俗語稱「湊熱鬧」,有人閉目養神,有人談笑風生,有人吞雲吐霧,蹲的,側靠的、翹二郎腿的、有擱腳高高的,有凝望天際、彷彿對天而語的。它提供了人與人相互觀賞的條件、架起了人與人之間互相欣賞的橋梁。 這些內容涉及茶館經營活動的成功與否,如果茶館重視高雅文化,比如品茶吟詩,品茶聽琴、品茶論道、品茶對弈、品茶觀賞山水美景等。這些場合一般不希望被外人干擾,因而在茶座選址、門窗、通道與過道規劃、分隔材料上需相對封閉,自然更能吸引文人雅士、社會名流。但文人雅士、社會名流相對於社會大眾而言是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人能否上茶館品茗休閑、或上你的茶館品茶呢?某些場合也許進行茶會活動是絕佳的,但對於日常經營活動是不宜的,尤其是針對大眾、一般市民的經營型茶藝館。 另一方面是茶館內的人員,它為茶館業主供給了有所作為的豐厚內容,怎樣使這些動態的、變更的景觀景象 更具觀賞 性、藝術性、更具美感、令人印象深入、賞心悅目。留給予人們更多的美好感受?一般而言,人們首先關注的是沒有看到過的、不太看到的、美好的、看了感到舒服 的、很想看到的等日常生活 中不常見的景觀景象 。打個比喻,人是雙腳站立走路的,如果有人是倒立用手走路的,或用滑輪走路的,許多人便會前來觀看;茶店伙計遞個熱毛巾給茶客,主毛巾不是遞的而是旋轉著空中飛過來的,人們便感覺稀罕。滿足急迫的觀景心理需要 。各類茶館可以開發許多符合本茶館特性的、別出心栽、獨具一格的類似 內容。許多茶館效益好,並非單純茶泡的好、就是因為它的特徵。 茶館內演藝的動態景象 在茶館中設置小型舞台,布置相應的演藝人員進行各種表演是許多茶館增加動態景象 與虛化景象 的有效法子 。在中國清代的許多大的茶館幾乎就是戲園、戲園大都有是茶館。上海知名的「丹桂茶園」、「天仙茶園」就是初期的戲園。四川成都的「悅來得意樓」就聯合了說書、聽書。四川曲藝表演地點大多為茶館,《竹枝詞》:「蕭條市井上初燈,取次亭門顧客疏。生意數他茶館好,滿堂人聽說評說。」茶客邊喝茶邊說書、看戲,這些茶館除提供茶水點心及茶食外,還提供菜餚主食。戲班也多以茶館作演出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