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怎麼樣
8周藝術課程19天突擊上完
2010-07-06 08:23:00 來源: 南方日報(廣州) 跟貼 0 條 手機看新聞 「一年後才畢業,但下周五我們就要拍畢業照了。」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大三學生劉可無奈地說。
她是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藝術系07級學生,9月份才升入大四。7月2日她意外地接到學校通知:大四的全部課程提前到7月份上,19天內上完,8月16日前學生須搬離宿舍。
近日,本報接到松田學院藝術系多名學生的投訴,有學生稱「學校9月招收新生後,校舍不夠住,所以才讓我們出去實習。」
藝術系有關負責人及學校有關方面回應,學校這樣安排並非校舍不夠,而是為了讓學生能以世博會做平台進行實習,所以提前把理論課上完。
學生說法
劉可告訴記者,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藝術系大四年級原本安排了很多課程。比如包裝設計、廣告展示、企業形象設計等,都是該專業的精品課程,「以前至少要用8周的時間來上,現在壓縮到19天,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通知要求,自7月5日起至7月26日(周日除外),大三學生每天都有8節理論課。藝術系的何美對此表示,按照以往,藝術專業理論課與實踐課穿插在一起,實踐課上老師會隨堂指導。
「現在每天上完理論課都很晚了,別說沒有動手實踐的時間,估計就連當天的課都無法消化。」
據了解,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藝術系有廣告設計、室內設計、動畫、美術學4個專業,共計180名學生。按照原課程計劃,這屆學生本應是7月12日放暑假,並於大四上學期(即下學期)進行各專業的「寫生課」。現在學校卻把各專業的理論課提前進行,並用不足3周的時間進行消化。
校方說法
「各專業的寫生課程本來確實是在大四上學期完成,包括了理論課和實踐課。」該校藝術系有關負責人解釋說,其中理論課大約是5周時間,實踐課大約是3周。「這次把學生放假時間延長3周,主要是由於學校與上海世博會有過溝通,把學生的寫生實踐課程『移師』到世博會現場進行。」
你覺得這樣的學校會好嗎?
② 廣州大學紡織學院服裝設計到底怎麼樣一年一共需要多少錢.來知情者!
你好,我是這間學校的學生。關於你的情況,你只能報這間學校的高技加成人大專,因為你不是高考考進來的學生,你能選擇的服裝專業有服裝藝術設計(品牌的服裝設計師),服裝藝術設計(品牌的服裝策略與貿易)這兩個專業而已。能不能學到東西,就看你能不能用功地學,這間學校還是可以的,怎麼說連續四年拿了金獎。而且升為3A了,不過你拿的畢業證跟我們考進來的畢業證是不一樣的。這一點你要清楚。希望這點意見給你一點幫助。服裝設計一年的學費是9080元,包含和大專的學費4680和高技學費4400元的了。住宿費是1500元,教材費是800元一年。環境還是可以的,怎麼說也是新校區,不過真的小了一點。
③ 廣州大學城中大附近有什麼好點的飯館可請吃飯的
不清楚你指的貴是什麼程度……在大學城內一般的飯館都不貴,人均30差不多了,貝崗村有一家叫「天鵝旺」的不錯。當然你要更好的也有,商業南區「小湘會」也挺好,廣大商業區也有類似不少的食肆,這些稍微貴一點。如果還要更豪華的,科學中心裏面有一家酒家,在中一路靠近中環那個地方有大學城翰林苑酒家。另外酒店裡面也有中餐酒家,例如華工中心酒店、廣葯正門的南國會國際會議中心,其實還有挺多的,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僅作參考
④ 蘭陰丹士林旗袍是什麼東西
陰丹士林藍是我國出產的一種布料,初產於民國早期,稱得上歷史悠久。它那單純的青藍色,鮮嫩而素雅。解放後,單色的陰丹士林藍布料漸漸受到冷落。然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物質匱乏,一人全年才發6尺布票,大多數人只穿藏青、深灰、普藍等幾種顏色,甚為單調。對於女性特別是姑娘們來說,買花布做衣裳,不合「革命化」要求,弄不好會被認為是「追求小資情調」。於是,天性愛美的女性又悄悄地喜歡上了陰丹士林藍。她們喜歡用陰丹士林藍布裁製成冬季罩棉襖的罩褂,再配上深色呢褲,系條白絲巾或羊毛、兔毛大圍巾,給色彩單調又沉悶的城市平添了一些生氣。
全面推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使民國時期的服飾時尚主流全面西化。
民國:摩登男女的服裝時尚(1912-1949)
「春江水暖鴨先知」,站在民國服飾大潮前沿的依然是那些時髦新派的男女。自民國政府立後,全面推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使民國時期的服飾時尚主流全面西化。
「雲裳時裝」是民國時尚女性最青睞的服裝品牌。
1927年,在上海靜安寺路一棟三層小洋樓里,雲裳服裝公司隆重開張了。這是中國第一家專為女性開辦的服裝公司。「雲裳」兩字,大約出自李白的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吧!
雲裳公司的形象代表是紅極上海灘的交際花唐瑛和詩人徐志摩的新夫人陸小曼。該公司出品的時裝,完全採用西方流行的立體裁剪法,使服裝的造型獨特、新穎,每一品牌一經上市,立刻一搶而光。穿雲裳時裝是那時時髦女性的一大時尚。
雲裳公司的開山之作是緊跟巴黎時尚、同時具有鮮明東方風格和中國特色的時裝女大衣。1927年的冬天,上海以及附近的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的大街上,凡是有時髦女子出現的地方,就會有一道道由雲裳牌大衣組成的亮麗風景。
很快,雲裳牌大衣走向北京和天津等地,成為時尚女性不可缺少的冬日裝扮。
第二年,雲裳公司又設計、製作了春秋兩季的夾大衣、單大衣和仲夏夜所穿的具有裝飾作用的綢外衣,並迅速推向市場風靡上海灘……
雲裳服裝公司的成功帶動了上海灘服裝的發展與興旺。一年後,鴻翔時裝公司在上海同孚路上開張,在極短的時間里便可以與雲裳公司分庭抗禮,成為一大時裝品牌。
30年代後,在上海的法租界霞飛路上,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家新的時裝公司;這些時裝公司與雲裳公司和鴻翔時裝公司一起,為民國時期的上海和其他城市的俊男靚女,提供了許許多多設計非凡、製作精良的時裝。
上海於是也成了30年代遠東地區、甚至整個亞洲的時裝之都。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印度等國的富商大賈,都會趕到上海,選購時裝——有人做過統計,在巴黎流行的某一款時裝,10天之後,基本上就會出現在上海街頭——
難怪!
30年代流行的高跟鞋
服裝模特出現了,並迅速成為服裝時尚的象徵和代表。1929年天津的「服裝跳舞會」,1931年上海的"服裝表演會"等,均盛極一時,並成為大小報刊爭相報道的焦點新聞。
而那些身穿艷麗時裝的服裝模特,也很快成為許多時尚女性最心嚮往之的職業。
皮草大衣新樣式
將身體嚴嚴實實地包裹住的長袍大袖被一點點拋棄,女性的曲線之美在一點點頑強地綻放。衣袖不斷地變窄變短,露出珠腕玉臂;短襖的腰身漸緊漸瘦,將纖纖細腰和優美的曲線完全地展現出來;裙子從長至腳踝逐漸向上伸展,女性潔白的小腿,乃至膝蓋,都勇敢地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中;衣領從常常遮住半個臉到矮領、無領,直到袒露出頎長、性感的脖子--民國時期的女性,最終為自己創造了不同凡響的服裝時尚。
無袖旗袍是民國時期非常流行的旗袍樣式
西裝依然是男人們時髦的服飾,但中山裝很快就開始與西裝平分天下。1913 年,「奉幫裁縫」運用西式裁剪法做出了第一套中山裝——
1915年,一個名叫王財榮的裁縫走進了孫中山在廣州的大元帥府。
王財榮,浙江奉化人,在上海南京路上開著一家「冒祥呢絨西服號」,專做各式西裝。因為與蔣介石是同鄉,經蔣介石引薦,王財榮在1915年初春的一天,見到了孫中山。
那時,在緊張的革命之餘,孫中山一直都在琢磨著怎麼設計一種適合中國國情、適合中國人穿著的、與傳統服飾不同的新型服裝。在王財榮面前,孫中山講述了自己心中的服裝樣式:要與長袍馬褂不同;長袍馬褂是封建時代的象徵,是落後、守舊的代名詞。也不能完全像西裝;西裝穿起來精神,但太過煩瑣,還要穿馬甲扎領帶,實在是麻煩。應該是穿起來既美觀、舒適、大方、莊重又不復雜。要有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也就是禮、義、廉、恥;要有五個紐扣,象徵中華民國五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察權;袖口上要有三個紐扣,以代表民族、民權、民生這三民主義……
中山裝含義深刻
幾天後,根據孫中山的設計思想、由王財榮縫制的第一套中山裝問世了。作為一種國民革命的象徵,中山裝很快就成了極具政治化色彩的時尚裝束。那些追隨孫中山革命的人,相繼穿上了中山裝。其中,蔣介石最為著名。在各種正式場合,蔣介石除了軍裝,就是中山裝。而且,又以後者居多。
蔣介石穿的中山裝都很考究,裁剪精細、合體,布料則大多是日本進口的,非一般崇尚中山裝的人所能享用得起的。
1929年,蔣介石成為南京國民黨中央政府主席,他特別作了規定:中山裝是民國政府的制服,在特任、簡任、薦任、委任四級文官宣誓就職時,必須一律穿中山裝,以示「奉總理之法」。
蔣介石的侍從官俱穿著中山裝
民國時期,西裝雖已在中國落地生根,但國人也開始將其與中國傳統的長袍馬褂進行融合,創造出一種中西合壁的穿著來:綢緞長袍、西服褲,頭頂圓形禮帽,足上是一雙烏黑油亮的牛皮鞋。當然,這樣的裝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時尚,如一些國民黨的要員、大商人、大銀行家等等。上海市市長吳鐵成便經常是這么一副行頭。
至於大學生和大中學校的老師,則多是上身穿陰丹士林布的長袍、下身穿西式褲子、腳穿布鞋。到民國中後期,這么一種穿著打扮,儼然已經成了知識分子的標志性服裝。我們現在在反映民國時期生活的影視作品中,還常能看到。
穿著陰丹士林布長袍的先生們
民國期間,對舊時旗袍的改造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在上海,如旗袍長短、開叉高低、有袖無袖、袖之長短等方面,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又都是跟隨著西方服裝變化的步伐。有人曾將上海婦女旗袍從1925——1940年的長度變化,繪成一個曲線圖,今天看看,殊為有趣……
旗袍,顧名思義,當然是「旗人之袍」,也就是滿清人所穿長袍;民國初年,旗袍漸漸受到漢族女子的喜愛,從此逐漸盛行。30年代初,有人將原本寬寬大大的旗袍向窄瘦和苗條型發展,以顯露女性的自然曲線之美,原本的長及腳踝,開始向上伸展;而開叉也不斷拔高,直至大腿裸露。而且,對腰圍、胸圍、臀圍這三圍的要求更是越來越高,強調與身體緊貼,務要將人體曲線暴露和刻畫至淋漓盡致,令觀者一覽無余。有一段時間,左右的開叉甚至高過腰際。
這在當時,稱得上是驚世駭俗的了。
矛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長篇小說《子夜》中,曾有這樣一段描寫:
「吳老太爺從鄉下乘輪船來到上海,懷中緊抱著《太上感應篇》,坐進30年代的汽車里,像一具剛從棺材裡爬出來的僵屍……南京路上,到處是光怪陸離的燈光和高聳的摩天大樓。最讓吳老太爺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開叉旗袍、連肌膚都能看得分明的時髦少婦。那少婦高坐在一輛黃包車上,翹起了赤裸裸的一雙白腿,簡直好象沒有穿褲子。這情形,不禁讓吳老太爺全身發抖。終於,吳老太爺大叫一聲,昏死過去……」
不過,旗袍的發展曾遭遇過東南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封殺。
孫傳芳曾多次下令:嚴禁在他治下的婦女穿旗袍,其理由是「有傷風化」。
「孫大帥」手握重兵,在東南地區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威風十足;他既然已經下令,便很少有人敢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但「孫大帥」的「旗袍禁令」最後卻因為自己的老婆而廢掉了。他的老婆年輕漂亮,酷愛穿旗袍。有一次,這位愛穿旗袍的「大帥夫人」,前往杭州靈隱寺燒香時,就穿著極為時髦、曲線畢顯的旗袍。此後,江、浙和上海一帶的報紙上就紛紛登出文章,對「孫大帥」的「旗袍禁令」和禁令的執行冷嘲熱諷。不久,北伐軍揮師北上,打跑了昔日里威風八面的孫傳芳。而這位「孫大帥」和他的「旗袍禁令」,自然也就煙消雲散。
於是,旗袍繼續作為一種服裝時尚,燦爛於民國的天空中……
⑤ 哪裡有學做旗袍的或者學做服裝的學校
來蘇州虎丘吧,這里的婚紗和旗袍是世界聞名的,要說旗袍肯定和絲綢拖不了干係,說到絲綢那肯定就是蘇州這里的盛澤了,這里的旗袍或者服裝學校很多的。
⑥ 拍畢業照找哪個攝影公司好呢
給你介紹個公司,廣州八景,我們的畢業集體照也是他們照的,每年都跟我們學校合作,不錯的
⑦ 廣州大學城哪裡有畢業花束買啊
貝崗,南亭有花店的地方都有。其實在拍畢業照當天,現場周圍都會有很多畢業花束賣的。如果想要特別點的,那就自己去貝崗,南亭,廣大商業中心去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