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德國第三帝國海軍元帥服的完整圖片或服裝剪裁資料
在德國1000多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這期間也有一個共和國。德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人們習慣上以公元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得意志帝國轉變的開始,在這一年,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便是古德意志帝國,或稱為第一帝國。1806年,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
第二帝國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它是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起來的。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第二帝國的壽命很短,僅存在了47年。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第二帝國的瓦解而告終。戰爭也導致德國第一次建立了聯邦共和國。由於共和國憲法是在魏瑪城召開的國民議會上通過的,一般稱之為《魏瑪憲法》,因此這個共和國又稱為魏瑪共和國。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上台執政,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
第三帝國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國,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於1939年9月1日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投降書上簽字,第三帝國宣告完結。
2. 納粹德國軍銜,軍服設置,分幾級,有幾種
參考資料得知:
一、1933年——1945年間德國軍銜的沿革
1933年的德國帝國國防軍(當時德軍的正式名稱)軍銜按軍種區分為陸軍、海軍二類,按等級劃分為:元帥、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級下士、二級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級,各軍種基本相同,元帥分別稱為陸軍元帥、海軍元帥,海軍海勤士兵冠以「水兵」。
由於這時德國的「一戰戰敗國」身份未變,還受到《凡爾賽和約》和法、英、美等「一戰戰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各種制約,其軍官軍銜也「深受其害」:1、陸軍元帥、海軍元帥設而未授,任現職的僅有一戰時晉升陸軍元帥軍銜的總統興登堡,從1918年至1935年期間未晉升、授予過一位元帥;2、雖然設有大將軍銜,但除「帝國國防部部長兼帝國國防軍總司令」外,其他人莫能染指這個軍銜;3、各級軍官的晉升期限顯著增長,大名鼎鼎的隆美爾、古德里安都曾扛著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餘年……
1934年興登堡總統病勢沉重,國會決定由希特勒代行總統職權。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搶班奪權」,同時開始實施他野心勃勃的擴軍計劃,與此同時對武裝力量的各種規章制度(包括軍銜制度)也開始進行「納粹化的、為期十一年」的改革:
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鑒於黨衛隊在1934年6月30日事件中作出的巨大功績,我將其升格為納粹黨內的一個獨立組織……我批准黨衛隊建立武裝部隊; 9月間,成立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等團級部隊; 10月,整合黨衛隊銜級為:領袖——黨衛隊帝國領袖;高級長官——黨衛隊總指揮、黨衛隊地區總隊長;上級長官——旅隊長、區隊長、旗隊長;中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初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高級士官——黨衛隊突擊隊小隊長、黨衛隊一級小隊長、黨衛隊二級小隊長;初級士官——黨衛隊三級小隊長、黨衛隊三級小隊副;正式隊員——黨衛隊組長、黨衛隊突擊隊隊員、黨衛隊隊員;預備隊員——黨衛隊候補隊員、黨衛隊學員,共8等21級。
同年8月,希特勒自稱「德國元首」(全稱:德意志第三帝國領袖、政府總理兼國防軍最高司令[後改稱武裝部隊最高司令],納粹黨全國領袖,1941年12月起兼陸軍總司令),其不同場合稱呼又有所不同:一般時稱為「元首」,涉及到軍務時稱「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涉及政務時稱「元首兼帝國總理」。考慮到它是整個二戰時期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正式官稱,本文將其列為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稱號」;
1935年,3月1日,正式組建空軍司令部;3月16日,帝國國防軍改稱國防軍;在空軍中設立「飛行勤務軍銜」;在海軍中恢復了一戰時曾設立的「海軍准將」軍銜;設立「總參勤務軍銜」,這種軍銜授予經過嚴格選拔和專門培訓(如在軍事學院接受過總參業務訓練)、在帝國戰爭部或國防軍局及以後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工作的、從事參謀勤務的校官、尉官(在各軍種總司令部工作的參謀軍官不授予這種軍銜);第一次調整士兵軍銜:陸軍取消一等兵軍銜,將二等兵軍銜區分為「服役6年以上」和「服役不滿6年」兩級,增設上等列兵軍銜,同時對軍銜標志進行修訂;海軍增設一級上等水兵、海岸勤務一級上等兵等軍銜;空軍取消上等兵軍銜;
1936年,在陸軍將官中增設「陸軍元帥銜大將」軍銜,高於大將半格,低於陸軍元帥半格,計劃授予擔任國防軍總參謀長、集團軍群總司令、陸軍參謀長等高級職務的大將。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末的第二帝國期間就曾設過此銜,大名鼎鼎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領有此銜,直到1898年去世才被追晉為陸軍元帥;
1938年,2月4日,成立「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德國國防軍改稱德國武裝部隊,並正式將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等武裝力量納入「德國武裝部隊」編制;第二次調整士兵軍銜:增設各軍種的一級上士軍銜;海軍增設一級中士(海軍一級中士、海岸勤務一級中士、海軍步兵一級中士)和一級上等兵軍銜(一級上等水兵、海岸勤務一級上等兵、海軍步兵一級上等兵等)軍銜;
1939年,正式建立黨衛隊野戰部隊(或稱黨衛軍、武裝黨衛隊、W-SS)——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 黨衛隊第一裝甲師(簡稱「元首師」)、「帝國師」黨衛隊第二裝甲師、「骷髏師」黨衛隊第三裝甲師、「警察師」黨衛隊第四裝甲擲彈兵師(摩步師),開始設置並使用黨衛隊野戰部隊軍銜稱號和標志,如黨衛軍准將(區隊長)等;
1940年,取消「陸軍元帥銜大將」軍銜;在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內設立國防軍憲兵司令部和憲兵司令官職務,將憲兵軍銜提高到憲兵少將(海軍、空軍憲兵最高軍銜仍為上校)——這也是陸軍中將、少將軍銜中唯一帶兵種稱號的;
1941年,4月3日更換陸軍元帥的識別標志——帽徽、帽飾帶、領章、肩章;
1942年,黨衛隊調整高級長官銜級,增設黨衛隊最高指揮(黨衛軍大將)級別,並修訂了旗隊長以上長官的銜級領章標志;第三次調整士兵軍銜:陸軍取消上等兵軍銜,原上等兵大部晉升二級下士,二級下士以上擇優晉升,同時再次修訂士兵軍銜標志;將憲兵士官、軍士、兵的軍銜變更為「憲兵警長」、「憲兵警士」 ;
1943年,武裝黨衛隊中增設一等兵軍銜,但在黨衛隊其他機關、部隊中未設立相應的銜級,在黨衛隊銜級表上也未列出相應稱號;
1944年,2月8日,第四次調整士兵軍銜:增設空軍上等兵軍銜;將陸軍憲兵部隊擴編為第一、第二、第三憲兵總隊,分別由一名憲兵少將任總隊司令,撤銷原設的國防軍憲兵司令部和司令官職務;在海軍、空軍中增設海軍憲兵少將、空軍憲兵少將軍銜。 到1945年戰敗前,德國武裝部隊的軍銜區分為陸軍、空軍、海軍、武裝黨衛隊和憲兵,黨衛隊銜級單獨設置。其中陸軍軍銜中另設總參勤務軍銜,在海軍中又分為海上部隊軍銜、海岸部隊軍銜。同時軍政官、技術官、女軍人另設有專門的級別(軍銜)稱謂。為便於讀者對各種軍銜、銜稱作橫向比較,筆者在每一稱號後均附編號,以「元首」為始,其他類推。
3. 求下面這張圖片第二個林允兒穿海軍制服的完整大圖,謝謝
是這張吧~~~這一系列的照片都是只有上半身的是飯拍的這個就是完整版的~~
4. 第三帝國黨衛軍骷髏師軍服軍帽什麼樣有圖片更好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德國黨衛軍軍官軍帽是統一制式的, 帽檐最上方為德國納粹鷹帶萬字(和制服上的標志相同,空軍略有不同為飛翔鷹) 下面的表示就是為了區分國防軍和黨衛軍的地方了,黨衛軍表示為骷髏頭標志,國防軍為那個標志不知道怎麼說(中間一個太陽紅點,2邊是類似於麥子之類的東西) 反正國防軍的更好看一些。
5. 海軍的制服是什麼顏色
解放軍現行海軍軍服為87/97系列
主要包括禮服、常服和作訓服三大系列
禮服目前只有配發給駐外海軍武官,為97式
常服按照軍人身份分為男軍官、女軍官、男海勤士官、男海勤兵(水兵)、男陸勤士官、男陸勤兵、女陸勤士官、女陸勤兵8個系列
按照季節又分為大衣、冬常服(主色調為藏藍,軍官為87式,士兵為04式,其中水兵為藏藍色水兵服)、夏常服(87式,主色調為上白下藏藍,其中男義務兵為白色水兵服)、襯衣(99式,白色)等
作訓服分為單色、海洋迷彩兩種
按照季節又夏作訓服和冬作訓服
樓上所說的陸戰隊短作戰服其實是99襯衣的式樣、面料變成了海洋迷彩,屬於非制式服裝
而全白出訪禮服也是在87夏常基礎上的改動(藏藍褲子變白色),海軍習稱禮服但嚴格說並不是禮服
6. 有可能把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軍裝改成東德(民主德國)的軍裝嗎
改不了 辣脆是立翻領 東德黑領是翻領。 領型版型內部細節收藏價值本來就是天差地別的。黑領禮服還要在領口邊緣和法袖邊緣加上白色滾邊。 論版型 辣脆衣服是量身定做的 一般比較修身的 衣身省道收得比較多腰圍和胸圍相差十多cm。東德就衣身設計較為簡單 沒有大麴線。 如果執意要改你也只能換個扣子還被人笑話。 國內辣脆復刻稍微好一點的上衣大約1500左右,垃圾另當別論。而東德禮服按照身材不同大約2000~3500一件上衣。其實差不太多。主要花費在別的東西上。 馬褲400上下 帽子按照時期和尺碼大約300-800 馬靴原品太小可以找蘇聯的 大約800-1000 領章袖章 畢業體育技能常服腰帶禮服腰帶 實體章 勛略...... 總結一下 花費的重心不在衣服本體上 而是雜七雜八的配件上 你還是直接找原品比較合適。
7. 為什麼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軍服這么帥
希特勒對後勤軍裝負責人說:「一定要把軍裝做到最帥,這樣才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穿上它,然後讓他們上戰場,拼至最後一刻!」所以好看的軍服其實是用來吸引年輕人加入軍隊的,這個目的也是絕了。不過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希特勒領導的德意志最巔峰時期,德軍人數達1300萬人。
8. 第三帝國的海軍力量,比其他帝國如何帝國的海軍主力是
潛艇
U型潛艇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也是第一種潛艇,之前的只能稱為能下潛的戰艦。
特色嘛,戰術上是偷襲,作戰方式上是群狼戰術,幾艘潛艇圍攻。
潛艇,雖然之前出過兩艘戰列艦,俾斯麥和提爾皮茨號,但都未被編入艦隊使用,俾斯麥號在處女航中擊沉胡德號,擊傷威爾士親王號後被42艘英艦圍攻,被擊沉,提爾皮茨號被當做誘餌引誘英機,在取得輝煌戰果後被擊沉。而計劃是世界上最大航母的齊柏林號在進度百分之20後應種種原因停工,鋼被用於修建潛艇。
在二戰時德國曾發展了一艘興登堡號,主炮口徑約為800mm,但沒有建造出來。
9. 第三帝國中黑色軍裝的是黨衛軍嗎為什麼
所謂對於黨衛隊地位的誤解只是來源於帝國保安局和蓋世太保。其實黨衛隊的地位非常之低,只能以希特勒個人的名義行事,而不像國防軍那樣有完整的體系。
另外黑色軍裝只是M32而已,後期黨衛隊已經換裝了和國防軍同樣顏色的M37和M36,連SS自己都不喜歡M32,因為M32的政治意義太重,最早只是清洗沖鋒隊的打手,根本沒什麼光榮可言,否則SS自己也不會在M32出現後不到兩年就淘汰這種服裝,換裝傾向於WH的款式了。
10. 想知道這是什麼時候的海軍制服,謝謝!
這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