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旗袍的社會地位,文化象徵
10近代革命之前,中國沒有時裝可言。清代的幾百年,因為「人分五等,衣分五色」,人們按照嚴格的身份、等級穿衣著色,一代一代穿著被規定好的同樣的衣服都不能煩。
20西方的入侵不僅帶來了大炮,也帶來了現代觀念和時尚,受此影響的服裝革命像是做減法,減去繁瑣的節外生枝的裝飾,減去多餘的無意義的造型,逐漸露出人本來的面貌和精神來。
3020年代至30年代,旗袍盛極一時。名流明星為了時髦和動人更是挖空心思,旗袍腰身由寬變窄,袖子由長變短,衣身忽長忽短,衣衩忽高忽低,別出心裁的「旗袍花邊運動」,又給旗袍鑲上亮麗、艷俗的滾邊。更新潮的摩登女郎,以西式衣裙概念進一步改良旗袍,西式長短外衣裹著勾勒出人體線條的旗袍,滾著毛皮邊的斗篷披在袒胸露背的連衣裙外,唯恐不能顯露出美人的妖嬈體態和刻意的甜膩。
40文雅體貼的中式長衫和嚴謹肅穆的西服,基本採用黯淡的灰色、褐色、深藍,一舉取代了滿化男裝的花哨、臃腫。
50新中國建立,使中國歷史在整整半個世紀的特別時刻發生了最重大的轉折。沉浸在翻身幸福中的新中國人民,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改造中山裝:明兜改暗兜,七扣改五扣,翻領的角尖一點,領口大一點,把緊扣的喉頭解放出來。(作為新中國創始人和領袖的毛澤東很喜歡這種改進了的中山裝,於是人民又稱其為「毛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建國初期中國百姓服裝真實寫照。
60一場紅衛兵「破四舊」運動,橫掃了美麗。男女老少,春夏秋冬只能穿「老三色」:藍、黑、灰;「老三裝」:「毛服」、青年裝、軍便裝。軍裝這個最具革命意味的草綠色時尚迅速綠遍全國,草綠色軍帽、帆布挎包、軍用寬皮帶、毛澤東像章、語錄本也連帶成了配套的裝飾品。
70「一年土二年洋,三年穿上的確良」,這句熟悉的話語定會喚起現在40多歲的人許多親切難忘的記憶,這曾是人們多年的「戒嚴」生活有了新的可能性的徵兆。透過這句譴責農村人進城忘恩負義的話,我們還發現「的確良」這個初級的化纖產品,竟是70年代時尚的代名詞。盡管「抵制奇裝異服」的禁令依然未解除,但勞動服、拉鏈衫、風雪衣、順褶裙、碎褶裙已悄然成風。
80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國人民的服飾觀,開始由猶豫、興奮、狂熱、盲目向冷靜、選擇、思考不斷地轉移著。注重衣冠禮儀的中國百姓,從起初怕露富發展到了開始講究用衣裝營造富有形象。毛料制服當道,追求國外名牌成時尚,但多年來缺乏美育的年輕人在穿衣戴帽上選擇了跟風模仿之捷徑。
90進入90年代,現代文化激流給人們帶來了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審美方式的重新檢視。中國百姓對於世界、人類、歷史、民族、傳統的反省,表現在服飾上,服飾開始擺脫種種外在的羈絆,而具有獨創性和多樣化。各種具有獨創勇氣和靈感的個性化服飾,日漸成為時尚。
② 旗袍穿著後面裝拉鏈的地方弓起,怎麼回事
有拉鏈的衣服都有這個毛病~因為旗袍可能材質的原因比較輕,一直拉就會變形~所以旗袍的話最好買那種全是盤扣的比較好~
③ 越南旗袍拉鏈一般按在哪個部位
你說的是奧黛吧,一般在側面。
④ 如何自己解決旗袍的後拉鏈請各位賜教
有辦法,具體看什麼樣的旗袍啊
⑤ 我縫了一件真絲的旗袍可背後的拉鏈老翹起來就像駝背一樣,我讓師傅把拉鏈換到旁邊她說不能換,我該怎麼辦
後頸那裡的布料裁長了,你拉上後聳在後頸那裡當然要拱起來,我的旗袍都自己拆了那裡剪短一截再重新縫上。而且我現在不買後背拉鏈款了,買全開襟的。
⑥ 穿旗袍時拉鏈後面凸起是怎麼回事
說明背部和頸部沒有做得很貼合,或者是穿久了有點變形~旗袍其實最好還是定製,或者做那種盤扣的基本就能避免這個情況~想上海南外灘面料市場的鳳和祥性價比就比較高,基本定製幾百到一兩千都有
⑦ 為什麼現代旗袍都是拉鏈的
旗袍是女性服飾之一,源於滿族女性傳統服裝(滿清入關後實施慘絕人寰、禁錮思想的剃發易服政策,將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女性服飾漢服改為旗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民國以後,上海、北平等地的漢族女性在其基礎上予以改良。1949年之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認為封資修象徵大量毀壞。
改革開放以後,旗袍漸漸演變為大眾服裝,因為旗袍容易露腿,所以漸漸為女性公關者、女性性工作者所接受,為方便工作,於是現代旗袍都是拉鏈結構,可大大節省工作時間。
⑧ 旗袍是拉鏈的好,還是扣子的好
當然是扣子的啦。蓋世紅顏的旗袍就很少用到拉鏈,整件旗袍都用扣子相連,效果特別贊,而且每件旗袍的扣子用得也別有特色,旗袍穿在身上,簡直不能再美啦!
⑨ 旗袍都是鑽著穿,再從背後拉上拉鏈的嗎不能從腋下解開,扣住布紐扣穿嗎
傳統的旗袍都是側面開口,前襟拉到右面扣扣的。背後拉鏈是最近才出現的樣式。
⑩ 穿旗袍是怎樣拉後邊拉鏈的
跟連衣裙一樣哦,改良型旗袍一般採用這種背後開拉鏈的方式。
一般是拉開拉鏈,套頭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