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民國旗袍名稱

民國旗袍名稱

發布時間:2021-07-19 14:43:18

Ⅰ 民國時期的旗袍

長衫 長袍馬掛

Ⅱ 民國有哪些旗袍美女

民國的旗袍美女可以說很多的。
郭婉瑩1909-1998
上海永安的四小姐
黃柳霜1905-1961出生於洛杉磯
蔣英,錢學森夫人
嚴仁美 民國名媛
宋慶齡 1981年5月29日去世
宋美齡
宋愛玲
周旋 1920年8月1號出生於江蘇常州
唐瑛 父親唐乃安曾經留學德國
張愛玲 中國著名作家
胡蝶,原名胡瑞華,民國第一美女
總之還有好多,未完待續

Ⅲ 民國時期的旗袍和現在的旗袍有那些不一樣

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一般慾望的實現常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得到滿足,一種是得不到滿足。當人的慾望得到滿足時,則有愜意的情感體驗 ;而當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則有焦慮之感。辛亥革命以「驅除韃虜」的口號推翻滿清政權,一夜之間旗女裝束銷聲匿跡。一種追求新穎時髦、強調女性曲線的新式旗袍在亂世中釀成,擺脫了封建文化的制約,摒棄硬朗造型的滿清旗袍,民主、自由的精神得以體現。

西方立體結構的裁剪方式傳入中國以後,受西方人本思想的影響,西方服飾強調表現甚至誇張人體線條,往往不惜採用極端的方法,誇張人體的臀和胸,緊收腰,製造修飾後的曲線造型,提供以人為本的審美意識。民國旗袍以人體為主要設計對象,開省收腰,縮短長度,表現體態,襯托出東方女性窈窕的身姿,忠實地將人體輪廓曲線勾描出來,讓女性散發出誘人的魅力。由於民國婦女走出庭院參與教育和工商等社會活動,功能性的要求逐漸突出,旗袍的造型兩邊開出高衩,對女性行為約束已經開始大大放鬆,身心發育的文化環境得到改善,審美造型一改在胸、腰、臀呈平直硬朗狀態的習慣,將衣服裁剪趨向合身適體,採用黃金比定位,在強調與女性身體曲線吻合的同時,一掃清朝矯飾之風,去繁就簡,其造型特點是衣領矮了、袍身短了、袖子剪了、裝飾鑲滾免了,趨向於簡潔,力求淡雅,在滿足當代婦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崇尚人體的自然曲線美,讓婦女從封建壓迫中解救出來,追求全新的生活方式。

民國旗袍經歷了經典和改良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傳統的直身平面裁剪為主,開省道使旗袍合身;第二階段引入西方立體裁剪,裝袖,裝墊肩和拉鏈形成立體造型。這些造型接近東方人的審美理想與習慣,含蓄端秀,「露」而不「妖」。古代詩人認為「詩以若有若無為美」,因此,人體自然三圍曲線造型的旗袍被稱為中國女裝國粹,講究的也是含而不露的神韻。

旗袍造型的美感沒有固定的量化指標,它是順其自然地由主體意識不斷調節,而使之同外界的條件相適應,達到美與人體自然曲線的有機結合,真正達到國人的審美要求。

Ⅳ 秦淮旗袍,舊上海旗袍,民國旗袍分別用一句話形容

旗袍源於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民國以後,上海、北平等地的漢族女性在其基礎上予以改良,成為民國知識女性標准服飾之一。1949年之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認為封資修象徵大量毀壞。改革開放以後重新恢復為中國民族服裝代表之一。

Ⅳ 民國文中描寫女子旗袍服飾的句子或詞語

網路了些,你看看:

從文學作品看民國女子服飾
當上海變得最快的時候,懷舊卻也成了一種時尚。攝影師馬元浩是個有心人,他在四處采風的過程中,收集了不少清末民初的女子服飾。這本《飄逝的羅裙》(馬元浩攝戴雲雲著上海畫報出版社2002年7月版),就是他的藏品集,也是攝影作品集。戴雲雲的文字,則對中國女子服飾的發展過程作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描述。不過,照片上那些身穿舊式服飾的模特,總讓人隱隱覺得一種格格不入的尷尬。馬元浩自己也有這樣的感慨:「當代女子生活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她們活潑開朗,無法表現一二百年以前女子的哀怨、滄桑和含蓄。畢竟時代不同了,環境氛圍也不同了。」

民國女子究竟是如何穿著打扮的呢?當然,泛黃變脆的老照片和存在箱子下層帶有霉味的衣物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此外,還有一個途徑,即文學作品中的服飾描寫也可告訴我們許多真實的信息。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寫了五四運動以後中國青年在封建專制家庭里的生活、痛苦和斗爭。書中他對各個女性的服飾描寫著墨不多,卻極具代表性:蕙「穿一件滾邊玉色湖縐短襖,系粉紅裙子」。這是五四以後大家閨秀的裝束。婉兒「穿了一件玉色湖縐滾寬邊的袖子短、袖口大的時新短襖,系了一條粉紅湖縐的百褶裙」。馮樂山給婉兒做喇叭袖的時髦短襖,原是為了給自己爭面子的。這身衣著表明了婉兒的侍妾身份。

五四以後的漢族城鎮女子還是習慣於上穿襖下穿裙,窄袖長襖逐漸向喇叭袖短襖過渡。這時只有旗人才穿旗袍。在《家》、《春》、《秋》中是找不到穿旗袍的女人的。

張愛玲對服裝的講究是出了名的,她對自己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服飾自然會作精心的設計。《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千金,嫁入大戶後,為了不被人看輕,在衣著上是緊追潮流的。

她「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辛亥革命後,一度掀起過女權運動。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影響,上衣下褲成了女子的時興裝束。只是在正式場合,良家女子還得系裙。

二十多年後,曹七巧的女兒長安長成了大姑娘,可仍待字閨中。當有人為她介紹對象時,她「換上了蘋果綠喬琪紗旗袍,高領圈,荷葉邊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

上面穿旗袍,下面穿百褶裙,這是滿漢女裝款式交融的結果。而高領圈和鑲荷葉邊的袖子都是當時的時尚。

張恨水《啼笑姻緣》中的陶太太是一個摩登的民國女子。她「穿了一件銀灰色綢子的長衫,只好齊平膝蓋,順長衫的四周邊沿都鑲了桃色的寬辮,辮子中間,有挑著藍色的細花,和亮晶晶的水鑽,她光了一截脖子,掛著一副珠圈,在素凈中自然顯出富麗來」。

上面這些文學人物的衣著描寫使我們對民國女子服飾有了大致的了解。

女子的服飾打扮,從大的方面看,反映了當時政治狀況、經濟風貌、道德觀念及生活習俗,從小的方面看,則反映了「她」的身份、地位、氣質和品位。這一點,哪個時代都一樣。

這個帖子里還有http://www.showchina.org/zgwhxl/zgctfs/200703/t109532.htm不少:

Ⅵ 民國女生旗袍外面的褂子那時叫什麼名字啊

那個不叫褂子,叫比甲,從明朝開始就是漢族婦女的日常穿著,滿清入關以後,命令改變了男人的服飾,但是婦女的穿著基本上還是老樣子,沒有什麼大的改動。

Ⅶ 旗袍名字的由來

旗袍是在清朝時期出現的,是慢慢演變來的.當時人們都穿袍然後跟八旗軍隊也有關系..具體的忘了,.不過這有個參考,但我覺得這不是很合理;

旗袍的來歷:旗袍是旗人的袍子,這是字面意思。現在的旗袍式樣是民國年代改進過的,稍微好看些了。原來左衽,前後開叉。根據解釋,前後開叉是騎馬時候容易上馬。還有後金社會發展落後,入關前處於氏族社會瓦解和封建制度成形階段,不分輩分不辯兄妹,基本是父親死了兒子接著娶她媽哥哥死了弟弟接著嫂子這樣普遍的婚俗,女人穿的旗袍主要是適應這種婚俗製作的民族服裝。功能除了上馬容易外,旗袍底下不穿衣服,和現在的西藏草原落後地區婦女的原生服裝一樣,在野外大小便方便,前後一掀就可以。如果碰到男人性致以來揭起前後,也很容易操作!這就是旗袍的真正由來!

Ⅷ 清朝旗袍和民國旗袍有什麼區別

清朝旗袍;寬松肥大
民國旗袍;稱身適體,短袍窄袖。

與民國旗袍名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童裝店鋪簡單設計 瀏覽:326
牛仔褲褲子扣子掉了怎麼辦 瀏覽:315
名牌禮服女裝圖片 瀏覽:505
超性感制服熟女 瀏覽:108
劍魂外套加哪個技能 瀏覽:90
翻領刺綉翻襯衫廠家 瀏覽:232
古馳女士皮帶一般多長 瀏覽:193
影黑色褲子是不是發亮 瀏覽:237
男生紅鞋子配什麼顏色褲子 瀏覽:734
廣州便宜的牛仔褲批發市場 瀏覽:288
褲子勒的 瀏覽:701
用廚師機怎樣更快揉出手套膜 瀏覽:625
32號褲子腰圍多少 瀏覽:997
蕾姆學生制服 瀏覽:57
冰雪奇緣裡面的艾莎裙子該怎麼畫 瀏覽:626
童裝直銷加盟多少錢 瀏覽:705
品牌運動童裝套裝批發 瀏覽:302
羽絨服什麼網站買好 瀏覽:195
瑪瑪綈女裝北京 瀏覽:759
女童搭配圍巾怎麼圍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