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這完全是中國旗袍呀

這完全是中國旗袍呀

發布時間:2021-07-15 18:29:00

A. 中國四大旗袍是哪幾種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傳統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內外交困,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B. 中國旗袍 為什麼 罵聲眾多我覺得挺好看的啊。

你所說的"罵聲",是不是指許多漢人把旗袍當作漢民族的服裝?
如果是的話,那不是罵它不好看
而是我們本族人也應推崇我們本民族的服裝.漢服

我個人覺得.無論是旗袍還是漢服都是中華服飾,都非常好看
不過,漢服確實應該加大發揚

C. 中國的旗袍消失了

能作為一種節日和禮儀的 服裝,就說明旗袍 的地位高於 普通服裝,不是嗎

旗袍不是誰都敢穿的,太凸顯身材了,在普通服裝堆里 一站,美的丑的全出來了。。所以一般人輕易不穿的,再者 現代女性活動量大,穿旗袍不適合大動作

D. 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服裝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漢服被侵略者強行截斷傳承達300餘年,故現在的人不知道漢服,但是現在的環境是,漢服在逐漸的復興。

漢服呢是華夏漢民族,從皇帝到明朝時期的傳統服飾,結合各個時代,每個朝代都在不斷的改進和傳承,直到清朝入關時期,一直作為中國國家禮服,現在很多人慢慢喜歡和接受漢服,而旗袍呢,旗袍就是民國時期,較為流行的改進服飾,很大一部分還是國外引進,再加以改良,旗袍看上去就是很有氣質的,但是只能作為一個分支來看待,畢竟只是一個時期的代表作。況且,高矮胖瘦的人不一定接受住,漢服呢,就比它更為接受和方便多了。

E. 中國的傳統服裝是旗袍而不是漢服,這是為什麼

漢服侵略者強行截斷傳承達300餘年,故現在的人不知道漢服,但是現在的環境是,漢服在逐漸的復興。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漢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實際上民國旗袍首倡群體並不承認「旗袍」這個稱呼,而是「只叫它做長衫、長衣或長袍,與男性服裝混為一詞,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國日報》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議「中華袍」,最後還是叫回旗袍。

F. 誰是中國穿旗袍最美的女人

在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中,由徐帆帶領的全女神陣容已經集結。劉亦菲、韓雪等六位女神同穿中國風旗袍亮相,畫面那是相當的美。

6、劉亦菲

劉亦菲演了很多經典的影視劇,《天龍八部》、《仙劍奇俠傳》、《射鵰俠侶》等,無一不深入人心。純凈的眼神,也是讓人神魂顛倒,劇中的情節還歷歷在目。而劉亦菲穿旗袍也是很迷人。

G. 戚薇的中國旗袍裝扮好美,還有哪些明星穿旗袍讓你驚艷

旗袍剪裁干凈利索,沒有多餘的贅飾,能很好的展現東方女性的含蓄之美。保守的高領和精緻的盤扣,是獨有的中國特色,旗袍又不是一味的死板,開叉設計能讓美腿若隱若現,使穿旗袍的女性,搖曳生姿,魅力四射。

女明星本來就是千挑萬選出來漂亮女性,再穿上能給氣質顏值加分的旗袍,很容易就「驚艷眾生」了。戚薇是模特出身,穿什麼衣服都好看,旗袍造型自不必說了,誇就完事兒了嘛!

陳數在《傾城之戀》里,又賦予了旗袍知性之美,和她在劇裡面的名字「白流蘇」一樣,別致又清新。如果說張曼玉的旗袍造型是精緻,陳好的旗袍讓人感覺嫵媚動人,那陳數穿上旗袍,就有一種讓觀眾平心靜氣的舒服,她彷彿是舊上海沒落貴族的小姐,安靜嫻雅,身上又具備濃濃的書卷氣。劇情是根據小說改編,不出彩也沒出錯,倒是陳數的旗袍扮相,獲得了一致好評。

H. 中國與旗袍

這不是帶不代表的問題。
旗袍是在滿清入關後,進行「剃發易服」的屠殺。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因此,漢服在中原大地斷絕了。經過幾百年的時間,人們漸漸對漢服不再了解,而更多地了解旗袍,只知道旗袍。
因此現在很多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中國人才會誤把出現最多的旗袍當成了傳統服裝。對此我們很痛心。
但是,現在也有很多復興漢服的團體,在復興我們的漢服,還有我們的漢文化。而現在知道漢服的人也越來越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消逝了幾百年的漢服一定會重回歷史舞台、、、樓主別郁悶了啊。。。
附「剃發易服」的網路資料和「漢服吧」

http://ke..com/view/15692.html?wtp=tt
http://tieba..com/f?kw=%BA%BA%B7%FE&t=4

I. 中國旗袍第一人

宋軼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還不熟悉,但是她身著旗袍的各種照片卻是在微博等網路平台各種走紅,甚至有人稱這個小姑娘為「中國旗袍第一人」,能夠在各種穿旗袍的女明星中獲此殊榮,足以見這個姑娘的確來頭不小,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這個「中國旗袍第一人」的宋軼究竟有何種風情。

銀色旗袍素凈簡單,尤其是偏粗布的材質顯得更加平庸無常,即使是外搭一件白色鏤空針織開衫依然是簡簡單單平平常常的一套旗袍穿搭,但是細細看這姑娘的眉眼,似乎有些熟悉,而且宋軼靜靜地坐著不加任何的動作修飾,就有一種淡淡的優雅暈染開來。不知道是否有讀者認出了這個姑娘,其實在大火的電視劇《偽裝者》中,宋軼就是悲情女特工於曼麗的飾演者。

其實細細品品就會發現,宋軼真的能將旗袍穿得很有味道。素色絲綢旗袍優雅嫻靜,旗袍上的水墨畫古典韻味十足,淺淺淡淡的黃色暈染其上,優雅知性與清新淡雅並存,宋軼的身材並不算前凸後翹的玲瓏身材,但是卻能將旗袍的端莊大氣演繹得淋漓盡致,女人當如是!

雖然看上去瘦瘦小小,但是宋軼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之間卻是女人味十足。鵝黃色旗袍素雅清新,旗袍上的綠蓮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宋軼一頭復古精緻盤發,珍珠耳環熠熠生輝,領口間的鵝黃色盤扣更是小巧精緻,這樣的小女人味道的確耐人品味。

能被那麼多人稱為「中國旗袍第一人」,宋軼的旗袍裝必然要有自己的特點,不然怎麼能獲此殊榮呢。宋軼的身材瘦瘦小小,穿上旗袍之後總是會給人一種憐愛之意,讓人有忍不住想要保護這個女孩子的沖動。綠色旗袍上的蕾絲鏤空優雅十足,披肩連肩的設計獨出心裁,在昏暗的燈光下宋軼依靠在木牆上,這樣簡單干凈的女孩子誰能不喜歡呢。

與這完全是中國旗袍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陰蒂肥大穿褲子 瀏覽:784
綠風衣褲子搭配 瀏覽:757
女裝商標印刷廠 瀏覽:108
怎樣畫領帶 瀏覽:578
怎麼馮小剛叫他馮褲子 瀏覽:482
冬天穿的旗袍蕾絲 瀏覽:165
小裙子的折法簡單人玩具折紙 瀏覽:677
軍綠色大衣戴什麼顏色的帽子好看 瀏覽:139
主軸直連和皮帶的哪個好 瀏覽:206
童裝倉庫設施 瀏覽:4
血色夕陽帽子 瀏覽:527
兒童童裝品牌比較好 瀏覽:765
大石華貴附近哪有批發城女裝 瀏覽:46
用一張卡紙做帽子 瀏覽:392
發動機皮帶和鏈條哪個好 瀏覽:557
大碼男裝衛衣尺碼1尺8 瀏覽:360
中老年女裝品牌大全排行榜淘寶網 瀏覽:947
品牌折扣低價女裝貨源 瀏覽:337
皮加絨打底褲多少錢 瀏覽:289
白色緊身t恤配什麼裙子 瀏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