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龙凤旗袍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凤旗袍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2-03-23 14:33:08

❶ 上海十大旗袍品牌店,上海最好的旗袍店在哪儿

摘要 5.蔓楼兰旗袍店,地址:上海市卢湾区长乐路243号、卢湾区茂名南路70号 6.造寸旗袍店 7.龙凤旗袍店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209 8.鸿翔旗袍店 9.上海滩旗袍店 地址:卢湾区太仓路181弄新天地北里15号 10.2002海上旗袍店 地址:卢湾区长乐路201号(近茂名南路)

❷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上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5项。

1、江南丝竹

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国乐研究社”等组织。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锣鼓书

旧称“太保书”,“太保”是由上海郊县农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动“太卜”衍化而成,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因演出时由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亦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新中国成立后,合其名称为“锣鼓书”。锣鼓书有着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堪称曲艺的杰出代表。在当地家喻户晓,影响甚广。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十锦细锣鼓

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距今已近300年的历史。于2008年6月成为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4、上海道教音乐

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道教色彩的音乐。它伴随着上海道教浩繁的斋醮科仪的进行,灵活巧妙地在各种场合穿插运用,有时鼓声震天,气势磅礴,以示召神遣将、镇邪驱魔;有时丝竹雅奏,余音绕梁,使人身心清静,如入缥缈之境。

5、上海龙华庙会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华东地区历史悠久并沿袭至今的传统庙会之一,它是商品集市、民间信仰和民间娱乐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庙会,是独特的海派庙会。它不仅对上海地区,而且对长三角地区曾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6、嘉定竹刻

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风雅绝俗,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徐行草编

徐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黄草草编是上海嘉定徐行的传统手工艺品,上海嘉定区劳动人民利用黄草杆茎编织成玲珑精致的生活用品,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精细美观,轻巧方便,成为一方名产,其黄草编织历史悠久,饮誉中外。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棉麻纺织品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唐代手工棉纺织技艺得到明显提高,清代达到繁盛时代。2006年5月20日,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❸ 旗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一,目前旗袍还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申报并未成功。
二,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❹ 什么是旗袍文化,旗袍文化有哪些特色

旗袍文化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女士服装,更是民国文化的缩影。她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典型代表。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现代女性身穿旗袍

一直到现在,旗袍一直是中国女性所喜爱的一种服装。从旗袍的构成要素可以看出,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因此旗袍成为了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旗袍文化既保留了东方女性严肃、保守的文化传统,又体现了东方女性思想解放、个性独立的追求。可以说,旗袍文化就是女性解放的一个载体。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满意请采纳哦。。。

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三批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191项)
I-85天坛传说
I-86曹雪芹传说
I-87契丹始祖传说
I-88赵氏孤儿传说
I-89白马拖缰传说
I-90舜的传说
I-91禹的传说
I-92防风传说
I-93盘瓠传说
I-94庄子传说
I-95柳毅传说
I-96禅宗祖师传说
I-97布袋和尚传说
I-98钱王传说
I-99苏东坡传说
I-100王羲之传说
I-101李时珍传说
I-102蔡伦造纸传说
I-103牡丹传说
I-104泰山传说
I-105黄鹤楼传说
I-106烂柯山的传说
I-107珞巴族始祖传说
I-108阿尼玛卿雪山传说
I-109锡伯族民间故事
I-110嘉黎民间故事
I-111海洋动物故事
I-112土家族哭嫁歌
I-113坡芽情歌
I-114祝赞词
I-115黑暗传
I-116陶克陶胡
I-117密洛陀
I-118亚鲁王
I-119目瑙斋瓦
I-120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I-121阿细先基
I-122羌戈大战
I-123恰克恰克
I-124酉阳古歌
I-125谚语(沪谚)
传统音乐(共计16项)
Ⅱ-140凤阳民歌
Ⅱ-141九江山歌
Ⅱ-142利川灯歌
Ⅱ-143天门民歌
Ⅱ-144临高渔歌
Ⅱ-145弥渡民歌
Ⅱ-146青海汉族民间小调
Ⅱ-147阿里郎
Ⅱ-148哈萨克族民歌
Ⅱ-149塔吉克族民歌
Ⅱ-150茅山号子
Ⅱ-151弦索乐(菏泽弦索乐)
Ⅱ-152纳西族白沙细乐
Ⅱ-153伽倻琴艺术
Ⅱ-154京族独弦琴艺术
Ⅱ-155哈萨克族库布孜 (共计15项)
Ⅲ-97跳马夫
Ⅲ-98仗鼓舞(桑植仗鼓舞)
Ⅲ-99南县地花鼓
Ⅲ-100跳花棚
Ⅲ-101老古舞
Ⅲ-102跳曹盖
Ⅲ-103棕扇舞
Ⅲ-104鄂温克族萨满舞
Ⅲ-105协荣仲孜
Ⅲ-106普兰果尔孜
Ⅲ-107陈塘夏尔巴歌舞
Ⅲ-108巴当舞
Ⅲ-109安昭
Ⅲ-110萨玛舞
Ⅲ-111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 IV-139上党二簧
IV-140醒感戏
IV-141湖剧
IV-142淳安三角戏
IV-143嗨子戏
IV-144赣剧
IV-145西河戏
IV-146鹧鸪戏
IV-147淮调
IV-148落腔
IV-149武当神戏
IV-150雷剧
IV-151关索戏
IV-152通渭小曲戏
IV-153弦子腔
IV-154西路梆子
IV-155淮北梆子戏
IV-156滑稽戏
IV-157张家界阳戏
IV-158海南斋戏 Ⅴ-97莲花落
Ⅴ-98长子鼓书
Ⅴ-99翼城琴书
Ⅴ-100曲沃琴书
Ⅴ-101泽州四弦书
Ⅴ-102盘索里
Ⅴ-103永康鼓词
Ⅴ-104唱新闻
Ⅴ-105渔鼓道情
Ⅴ-106三棒鼓
Ⅴ-107祁阳小调
Ⅴ-108粤曲
Ⅴ-109木鱼歌
Ⅴ-110四川评书
Ⅴ-111洛南静板书
Ⅴ-112南音说唱
Ⅴ-113河州平弦
Ⅴ-114端鼓腔 Ⅵ-56拦手门
Ⅵ-57通背缠拳
Ⅵ-58地术拳
Ⅵ-59佛汉拳
Ⅵ-60孙膑拳
Ⅵ-61肘捶
Ⅵ-62十八般武艺
Ⅵ-63华佗五禽戏
Ⅵ-64撂石锁
Ⅵ-65赛龙舟
Ⅵ-66迎罗汉
Ⅵ-67掼牛
Ⅵ-68高杆船技
Ⅵ-69花毽
Ⅵ-70口技 Ⅶ-97棕编(新繁棕编)
Ⅶ-98苗画
Ⅶ-99嘉兴灶头画
Ⅶ-100永春纸织画
Ⅶ-101平遥纱阁戏人
Ⅶ-102清徐彩门楼
Ⅶ-103上海绒绣
Ⅶ-104宁波金银彩绣
Ⅶ-105瑶族刺绣
Ⅶ-106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
Ⅶ-107侗族刺绣
Ⅶ-108锡伯族刺绣
Ⅶ-109宁波泥金彩漆 Ⅷ-187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Ⅷ-188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Ⅷ-189汝瓷烧制技艺
Ⅷ-190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Ⅷ-191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
Ⅷ-192蓝夹缬技艺
Ⅷ-193 (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培罗蒙奉帮裁缝技艺,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Ⅷ-194铅锡刻镂技艺
Ⅷ-195乌铜走银制作技艺
Ⅷ-196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
Ⅷ-197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
Ⅷ-198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Ⅷ-199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
Ⅷ-200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扬州毛笔制作技艺)
Ⅷ-201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
Ⅷ-202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Ⅷ-203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Ⅷ-204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
Ⅷ-205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
Ⅷ-206孔府菜烹饪技艺
Ⅷ-207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
Ⅷ-208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
Ⅷ-209雁门民居营造技艺
Ⅷ-210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Ⅷ-211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Ⅷ-212维吾尔族民居建筑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营造技艺) Ⅸ-18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Ⅸ-19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
Ⅸ-20傣医药(睡药疗法)
Ⅸ-21维吾尔医药(维药传统炮制技艺、木尼孜其·木斯力汤药制作技艺、食物疗法、库西台法) Ⅹ-122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
Ⅹ-123中和节(永济背冰、云丘山中和节)
Ⅹ-124俄罗斯族巴斯克节
Ⅹ-125鄂温克族瑟宾节
Ⅹ-126诺茹孜节
Ⅹ-127布依族“三月三”
Ⅹ-128土家年
Ⅹ-129彝族年
Ⅹ-130侗年
Ⅹ-131藏历年
Ⅹ-132舜帝祭典
Ⅹ-133祭寨神林
Ⅹ-134歌会(瑞云四月八、四十八寨歌节)
Ⅹ-135尉村跑鼓车
Ⅹ-136独辕四景车赛会
Ⅹ-137网船会
Ⅹ-138月也
Ⅹ-139婚俗(朝鲜族回婚礼、达斡尔族传统婚俗、彝族传统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回族传统婚俗、哈萨克族传统婚俗、锡伯族传统婚俗)
Ⅹ-140径山茶宴
Ⅹ-141装泥鱼习俗
Ⅹ-142苗族栽岩习俗
Ⅹ-143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
Ⅹ-144塔吉克族服饰

❻ 旗袍是中国的什么呢

摘要 旗袍(qipao)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❼ 旗袍文化是什么

旗袍文化: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民国文化女性的名字,总伴随着她们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

珍贵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华裔小姐,亚洲小姐和广州西关小姐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

(7)龙凤旗袍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阅读

1、婉约美

作为典型展现女性婀娜身材线条的服饰,穿上旗袍的女人们浑身被紧紧包裹着,走路的时候不能大步流星,只能慢慢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小碎步款款前行。

举手投足间,属于女性的柔软与美丽便一览无遗。在中国的历史上,古典妇女们给人的印象都是柔到了极致,婉约清丽,含蓄内敛,十足水做的美人儿。

而旗袍的出现,则是让这些弱质纤纤的美人们不露痕迹地将自己的美与气质展现出来,或清纯,或妖艳,或俏丽,或贤淑,或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总之,旗袍演绎出了各种女人的美与婉约来。

2、曲线美

穿着旗袍对于女性身材的凹凸有致,呈现出一种玲珑的曲线美。这对于娇小的东方女人来说,塞进旗袍里的自己仿佛一下子变挺了,自信十足,因为不管是身材还是气韵,都是这件或简约或华美的旗袍给彰显出来。

相较之下,外国的女人穿起旗袍来实在差得太多了,要么肩膀过宽,要么手臂太粗,要么就是屁股太大,总给人一种那里不对劲的地方,破坏了旗袍原有的美感。

旗袍在设计上遵循上紧下松的原则,既能展现出东方女人的体态美和精致的脸庞,同时又很好遮掩了窄肩膀不够圆润等身材缺陷,对于东方的女人们来说,实在是难得的美衣。

3、含蓄美

看似紧实包裹着女性身体那神秘不可侵犯的旗袍,高贵又典雅,然而那一抹高开叉的设计却泄露了人内心最隐秘的愿望,将女性修长优美的腿部悉数展露。

伴随着小碎步,那道若隐若现的美好风景也让人不由得心猿意马起来。旗袍将东方别具特色的性感与含蓄美演绎到极致,无时无刻不展现出女人们楚楚动人的身姿。

❽ 龙凤旗袍的鼎盛时期是上世纪多少年代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原先是清代旗人的服饰。直到清末民初,旗袍仍然带有鲜明的京派文化色彩。

彼时的旗袍大都宽大平直,并不太讲究腰身的曲线,且内着长裤,旗女袍服其实是外套,强调防寒、遮体,其审美意味是传统而含蓄的。

直到1840年上海开埠,华洋并处、五方杂居,开放而追求个性的西方文化与江南细致含蓄的本土文化结合,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熏陶下,西式裁剪结构与中式精细零部件装饰元素完美融合,造就了“海派旗袍”的独特风韵,这种“中西合璧”的改良式旗袍兼具东方韵味,又能展示女性的妩媚和个性,因此随着女权意识的觉醒,一时间盛行全国。

上世纪30年代,无疑是海派旗袍最鼎盛的黄金时代。从十里洋场的摩登女郎,到书香学堂的女生以及上流社会的名媛,对旗袍都追崇有加。“当时人人钟情穿旗袍,女性的服饰都以旗袍为主。”

龙凤旗袍的创始人朱林清,即在1936年创办了“朱顺兴”中式服装店。

清乾隆末年,上海出现专做中式服装的“苏广成衣铺”,以苏州的精湛技艺和广州的新颖衣式而著名。至1920年代,“苏广成衣铺”已遍及上海,最多时有2000多家,成衣匠达4万余人。朱林清就出身苏广成衣铺。从打杂工开始,朱林清逐渐掌握了各道裁剪工序,成为一名出色的裁缝师傅,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海派旗袍制作工艺和风格。除此之外,朱林清学习海外服饰的裁、缝工艺,并将西方剪裁工艺运用到海派旗袍之中,如今所见的旗袍样式多出自当时的“朱顺兴”。

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大胆创新的风格,朱林清制作的旗袍,成为上流社会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征,“朱顺兴”的名号开始享誉上海滩~

❾ 苏州旗袍十大排名品牌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1

❿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10)龙凤旗袍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与龙凤旗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棉氨面料的裤子好不好 浏览:149
网站购买高仿品牌男装 浏览:474
针织帽子顶部的球球怎么做出来的 浏览:466
ovs童装是什么品牌 浏览:583
美女的裤子掉了随便看 浏览:121
儿童会把大便拉到裤子里 浏览:468
男皮裤多少钱一条 浏览:43
做生意童装和孕婴哪个好 浏览:651
好的童装货源推广文 浏览:551
品牌衣服女装价格图片精选 浏览:499
亮灰色鞋子配什么裤子好看吗 浏览:93
淘宝童装旗舰店怎么开 浏览:929
红色衣服搭绿色裤子好看吗 浏览:821
穿旗袍的新娘的发型 浏览:649
这项帽子我戴太小了英文 浏览:516
中老年服女装男装地摊货 浏览:503
白衬衫搭配风衣图片女 浏览:565
旗袍如意风尺码3尺8 浏览:119
冬季格格瘦腿裤子 浏览:876
灯笼袖衬衫女十大品牌排行榜 浏览: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