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中山裝或旗袍的特點和影響。從他們的演變中你怎樣理解民族服裝的繼承和發展。
中山裝
中山裝(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近現代中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並被世人稱為中山裝,此後中山裝大為流行,一度成為中國男子最喜歡的標准服裝之一。 由於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經常在公開場合穿中山裝,西方也習慣稱呼中山裝為「毛裝」。在1960和1970年代,億萬中國成年男性大多穿著中山裝。 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西裝和其他時裝逐漸開始流行。雖然您中山裝在民間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出席國內重大活動時,依舊習慣穿著中山裝,比如國慶大閱兵等等!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華誕胡錦濤主席等國家領導人身著中山裝面向世人、面向世界!
http://ke..com/view/1647.htm
旗袍
http://ke..com/view/.htm
Ⅱ 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各國運動員出場服裝
瑞典吧
當晚著裝最為搶眼的當屬瑞典代表團,雖然服裝的藍色主色調並不張揚,但款式卻是獨一無二——旗袍和中山裝。女隊員們身著齊膝旗袍入場,手裡還舞動著與旗袍相搭配的小扇子,上面印有瑞典國旗圖案。男隊員們身穿深藍色中山裝和深色長褲。
Ⅲ 中國風旗袍式連衣裙,優雅端莊,不知道你鍾意嗎
中國風旗袍式連衣裙,優雅端莊,不知道你鍾意嗎?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和密切。尤其是這些年,我們的穿衣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最起初的中國風,民族風,走向了中西合璧,中外相互交流借鑒,再到現在我們的穿衣風格,我們的生活習慣越來越走向西化,以前我們會穿旗袍,穿中衣,穿漢服,穿中山裝,而現在我們更多的選擇長裙,婚紗,禮服,西裝。
反正我是愛了,如果我有一條這樣的大長腿,我一定會買來試一試的,要不真是浪費了我這一雙大長腿優勢啊,並且它的布料屬於絲綢面料,面料比較清涼爽快,而且在夏天出門穿搭尤其合適,在夏天這個季節,普遍高溫的情況下,每天的天氣都能達到三十五六度,如果你再穿的不舒服的面料,那麼你就更不願意出門了,倒不如選擇一款這樣的裙子,款式短清涼解暑,面料清涼不粘身,就算是夏天也不容易出汗,並且絲綢面料的衣服,看起來十分的有檔次,高端大氣上檔次。並且面料清涼,容易清洗,容易打理,這樣的衣服也容易收納,不易褶皺,不易變形,輕松打理。穿在身上十分的舒適,並且這樣的風格也十分的襯托我們中國人。優雅端莊的旗袍式連衣裙,時尚百搭,不如嘗試一下吧!
Ⅳ 宋軼在《偽裝者》的旗袍造型個個美到爆,你覺得最有風情的是哪一套
宋軼在《偽裝者》的旗袍造型眾多,給大家的感覺也是真美,因為她扮演的是一位民國女子,也是一名特工,也是經常要混跡於一些社交場合,所以在穿搭上面相當講究。
旗袍也是那個時候女子經常會選擇的服飾,因為穿在身上很有古典美,她在這個電視劇裡面,旗袍造型非常多還都有不同的風格,我覺得最好看的就是這款淡藍色的,上面留著清新的花卉設計的旗袍,穿上顯得特別美美。今天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宋軼在《偽裝者》裡面有哪些旗袍造型很美。
一、淡藍色經典款旗袍她的這一款旗袍有著最經典款的設計能夠很好的展現身材,因為宋軼的身材還是比較嬌小的,所以穿上這樣的旗袍依然顯得纖細動人。
這款淡藍色的旗袍上面有著寶藍色的線條點綴,還有著傳統的花卉點綴,點綴的也恰到好處一點也不會顯得俗氣,充滿了一些古典的元素,讓她穿上這樣的旗袍也很美得讓人移不開眼。
小夥伴們,認為宋軼的哪款旗袍造型最好看呢?不妨在下方留言討論一下吧。
Ⅳ 旗袍中山裝是怎樣出現並風靡一時的
其實就是因為當時大家對我們傳統的批判,對封建的批判,所以大家要解放思想,就服裝開始就要學習西方,但是大家又覺得完全的西方失去了自己,所以中山裝應援
Ⅵ 中山裝和旗袍為什麼會成為我國的國服
旗袍
界上有很多民族沒有自已的文字,沒有民族服裝的卻不多,中國56個民族中,藏、蒙、維等少數民族均有自已的民族服裝,唯獨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民族卻沒有。這種現象在人民幣圖案中可窺視一斑,舊版10元幣(俗稱大團結),票面上各民族穿各自的民族服裝,漢族卻穿中山裝。第四套人民幣,描繪了中國人口總數在百萬以上的各民族圖案,其它各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服裝,唯獨10元券上的漢族與一角券上的滿族,卻穿同樣的服裝。這就難怪人們把滿人的族服當成國服了。
漢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擁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沒有自已的民族服裝是讓人很難理解散的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漢民族的服裝就已基本定型為寬衣肥袖式。寬大的衣袖是漢裝與其它各族服裝的主要區別。漢裝的另一個特點是不用衣扣,用一根寬腰帶將衣服束住,就不至於敞胸露懷。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穿短衫,上身稱「衣」,下身稱「裳」,這也是衣裳一詞的由來。士人們穿上衣下裳連為一體的袍服,漢以後到明各朝代,均採用衣袖寬肥不用衣扣的典型漢服作為朝服。
漢裝是有其文化底蘊作為依託的。漢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追求悠閑清凈的安祥生活。寬衣大袖的漢服適合觀月賞花、吟詩作賦、撫琴下琴。卻不適合騎馬打獵之類的劇烈運動,漢族與周邊各族的文化差異在服裝中就明顯的體現出來。可是這么說,漢裝是中原文化的產物,也是漢文明的象徵。
直到清兵入關,滿人入主中原,漢人在這些關外女真人的刀下被迫改飾易服。他們用「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方式強迫漢人剃發梳辮,並禁止漢人穿漢服,強制推行滿族旗人的緊身長袍馬褂(即旗袍)。就這樣延續了兩千年的漢服從此滅絕,漢族成了沒有自已傳統服裝的民族。
直至今日,滿清朝庭早已退出的歷史舞台,而漢民族服飾卻始終沒有恢復,當年辛亥革命成功後,革命黨人提倡的中山裝也沒有被百姓認同,外國人因中山裝太為西化沒有東方特點而沒有將其當成中國服裝來理解。反之滿人的旗袍因東方風味濃厚,被認為是中國的民族服裝,旗袍的英文單詞是「china dress」,也就是中國裙子的意思,這些洋人並不知道,這種所謂的「中國裙子」對佔中國人口90%以上的主體民族漢族來說,不僅沒有什麼關系,還是漢民族恥辱的象徵。
傳統的漢服在中國絕跡,卻在東鄰日本得以延續。漢服在唐代傳入日本,並得到推廣與發展。日本今天的和服就是在大唐服飾的基礎上形成的。從歷史這個角度來說,和服更應稱為漢式服裝。和服的歷史比漢服短,而且完全沿襲了漢服的寬衣大袖、不用衣扣的特徵。日本人將和服視為自已的民族服裝。每逢節日慶典時都會穿上和服。中國人已無法討還和服的發明權,世界共認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裝,將中國人在外族屠刀下強行穿上的旗袍當成中國民族服裝。更可笑的是 ,中國人不僅不抗議,反而欣然接受。
Ⅶ 唐裝,中山裝,旗袍,的區別,和它們各自的特點
區別大著呢...
基本上,能弄混的也就是女士唐裝與旗袍的區別了,這樣記吧:女士唐裝屬於上衣,而旗袍是連衣裙式的上下通體.
旗袍是由滿人的傳統服飾逐漸演化而來,已成為東方傳統文化的代表。女人一旦穿上旗袍,都會變的婀娜多姿,風韻十足。盡管好多人的形體並不是十分完美,但都能穿出不同的韻味,或者嫻靜,或者高貴、、、
所謂的唐裝大多數是絲綢面料,傳統花紋顏色以紅、黑、褐為主,盤雲扣立領或者斜襟。
Ⅷ 中山裝和旗袍都是在民國時期出現的
中山裝還真是民國的,是孫中山參考西裝和日本學生裝,略加修改,定型而成。
現在看到的旗袍跟清朝初期的旗袍不一樣的,不過清朝幾百年,旗袍式樣不斷變化,到了民國才發展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據說旗袍大腿高開叉這一特點是民國時候才流行起來的。
Ⅸ 旗袍和中山裝彰顯著怎樣的中華氣質
旗袍與中山裝都是極具東方特色的古典服飾。旗袍修身的設計體現出中華女子婀娜多姿的身段無婉約安然的氣質。旗袍,有一種恬淡的華麗在其中。那種寧靜與寬容之美,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擁有的。它是那麼緊致、細密,用絲綢或者錦緞,裁製成各式各樣的旗袍,再配上小立領,縫上別致、精巧的盤花扣,真是擋也擋不住那洋溢的美麗。即便用最普通的碎花棉布,裁剪得體,那緊束的腰身,流暢的線條,也一樣讓人心馳神往。
Ⅹ 秦漢時婚裝以黑色為主,為什麼當代卻以紅色為主呢
中國的婚俗文化源遠流長。自從伏羲的婚姻制度和女媧的媒體參與以來,它已經確立。據史料記載,中國從周朝開始就形成了完整的婚禮。婚禮時間定為天地相遇的黃昏。「幽禮」中所用的「幽衣」崇尚正派莊重,相當神聖。
20世紀80年代後:改革開放後,國家對外開放,西方婚紗再次盛行。
新郎的西服和領帶,新娘的婚紗大行其道。隨著21世紀的到來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越來越多的中國新娘在結婚時選擇穿中國婚紗。無論是旗袍、龍鳳夾克還是秀鶴套裝,追根溯源,中式婚紗都成為展現中國新婚夫婦婚禮感受的重要元素。畢竟,與西方婚紗相比,中國婚紗的古典吉祥審美內涵賦予了婚禮更多的儀式感和文化底蘊。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人們對婚禮形式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婚紗設計師還將時代感和個性化融入到設計中,在細節上表現出一些與新人有關的特殊創意,如兒孫綉新郎新娘名、婚禮時間或家族標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