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視劇旗袍里林大江是誰演的
地區:內地類型:諜戰/言情片長:47集出品時間:2011年1月導演:李舒演員:馬蘇、王志文、李幼斌人物介紹:馬蘇--飾關萍露、王志文--飾丁默群、李幼斌--飾錢鵬飛《旗袍》劇情梗概:日寇鐵蹄踏進中華,瀘溝橋事變、上海淪陷、南京大屠殺……中華大地滿目瘡痍。血雨腥風中熱血青年們攜起手來,為家國為民族甘願灑熱血。關萍露就在這個特定的年代成長起來,從懵懂的愛國青年,成長為冷靜、干練、成熟的中共地下諜報人員。她是有著良好潛質的演員,一名優秀的專欄作家。她有著知性的美麗,身材曼妙,酷愛旗袍,曾經一度成為滬上名媛,但是她的生活和感情卻一團亂麻。她是一名女版的潛伏者,代號「旗袍」。她必須承受孤獨、誤解和打壓,自從參加地下黨組織後,在殘酷戰斗中面對陷阱、陰謀、謀殺,憑著堅強信念和過人心智,迅速成長為諜戰精英。她是一名公認的漢奸,但是卻是最最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為此,她必須忍辱受重,背負罵名和遭受欺凌,在逆境中前行。她是一名情感缺失者,奉命愛上不愛的男人,還要被所愛的男人所痛恨,找到了真愛卻沒有圓滿結果。她的身份有口難辯,每一次執行任務,幾乎都要經受巨大的精神煎熬。她犧牲的時候,留下的僅有衣櫃里一襲襲寂寞的旗袍……劇中人 飾演者丁默群 王志文錢鵬飛 李幼斌關萍露 馬 蘇中野雲子 蔣林靜武 田 申軍誼尚小蘭 史蘭芽趙世傑 祖 峰關 父 劉佩琦胖 子 朱家三吳士保 過齊鳴(林大江 張柏俊)上官鋒 楊洪武曹敏芝 楊 靜木 村 雷 雷澀 谷 陳繼銘李芬芳 程瑤瑤陳瞎子 吳 楠宋方春 丁 克戴 笠 吳秀君丹 丹 黃巾綺餘三界 李 華李 善 練 卓鮑遠山 張 傑丁秋生 董彥麟阿 三 賈 宏春 官 李 霆趙安家 梁國楓趙太太 吳永靈山 口 李振起楊東妹 王 慧林太太 仇曉燕老 洪 劉天錫黑 皮 李 軍阿 龍 司號召小 七 仝慶雷洪 英 余心甜崔燕燕 李天余小 婧 張函寧李部長 尹 進素 琴 江易珈王主任 張志偉九 叔 劉廣厚丁余氏 馮小琴小 王 張科研大 叔 高 森三 叔 湯振世
B. 贊旗袍秀的詩句
1、題旗袍秀
佳麗靚金枝,風采神玉秀。
織錦連衣袂,水袖映春秋。
滿腹經綸卷,一身氣質裘。
歌喉抒詩韻,彈指寫風流。
作者桑山,原名張澤芳,男,漢族,祖籍湖南耒陽,現居新疆烏魯木齊市,漢語言文學中文系畢業,獲得第二屆《龍魂杯》網路文學大賽現代詩歌類一等獎、第一屆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優秀獎,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網新疆頻道副站長。
2、旗袍秀
柔情似水小蠻腰,
風韻無邊步態搖。
垂柳擺條輕似舞,
疑猜瑤殿女飄飄。
作者梁錫濤,黑龍江省雞西市高中物理教師。
3、尤物——頌旗袍走秀《荷塘月色》
從春到秋,
沒有一首詩歌,
能形容出,
這般的美艷。
瑤池中那一株株盛開的蓮,
只因一縷塵緣,
婀娜飄落,
充滿情愛的人間。
一支謠曲響起,
尋香而至的蝴蝶共翩躚,
上,故事經典,
下,煙雨江南。
四周無數閃爍的目光,
比夏日更火熱,
心內奔跑的激情,
瞬間雷鳴爆發。
而我終於看見了傳說中的,
月光濺落,
銀河奔流。
作者馮亞娟,筆名千紙鶴,女,1976年10月出生,遼寧省作協會員,營口市作協會員。詩歌發表於《詩潮》《海燕》《陽光》《中國詩影響》《詩意人生》《天津詩人》《四川詩歌》《遼寧詩界》,《遼河》《香稻詩報》等多家文學雜志報刊。在全國各省、市級詩歌比賽中偶有獲獎。
4、旗袍
石庫門,一條老弄堂,
樓上有胭脂花匝地而落,
女子的背影投在斑駁的幕牆上,
畫一樣安寧。
她們說,
那走過青石路面的女子就是你,
錦緞的光澤忽隱忽現,
彷彿一抬腿,就觸及一個女人,
柔軟的靈魂。
滾邊、立領、小盤扣,
曾經的絕色風華隱在流年中,
卻終留不住婉約的夢。
六十多年了,她每天,
依然是小軒窗,正梳妝,
一卷線書,一闕宋詞,一襲暗香
都跌落在相思的枯井中。
找一塊橡皮,擦掉鄉愁,
用一方徽硯代替素描的鉛筆,
忘掉那些誓言:雪落時,
便劫了你,和你,
九月的酒窩。
作者筱米(庄筱濛),蒙古族,土默特左旗人,客居廣東。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陰山作家網主編,中國詩歌網認證詩人。作品見《遼河》,《山風》,《水仙花詩刊》,《土默川》,《大西北詩人》,《大楚文學》,梅州日報,南方周末及各類網路平台。
5、旗袍
一襲青花瓷,
與三月的毛毛雨和韻,
就是煙雨朦朧的江南。
兩只黃鸝鳥,
為湖畔的細柳傳情,
就是碧波盪漾的江南。
竹篙在烏篷船頭咿呀一聲,
民國就從蘆葦盪里劃過來,
商末的綢緞,
從老字型大小布莊拋一個媚眼,
隋唐的公子就打馬而來,
上弦月下又多出一對戀人。
發髻高高挽起清晨,
心思縝密的盤扣,
勾畫出閨閣女子的曲線。
高跟鞋,
早已印證烏衣巷的幽深,
旗袍的裙裾,
迷離了水鄉最後一抹黃昏。
吳歌,原名:吳德傳。祖籍河南省信陽市人,現在廣州經營一家服裝公司。
定居廣州。
自九十年代開始詩歌創作,詩歌作品先後發表於《詩選刊》、《延河》、《山東詩人》、《世界漢詩》等各類紙刊。
詩歌作品曾獲《詩選刊》雜志社「中國詩歌網杯」美麗河北,名村古鎮」詩歌大獎賽三等獎。第二屆「夢.烏鎮」詩歌大獎賽提名獎。
C. 您知道張曼玉在《花樣年華》里換了多少件旗袍
影片中張曼玉換了三十幾身旗袍
D. 紅岩第2章 主要內容
甫志高為了表現自己,不顧聯絡站的保密性質,擅自擴大書店規模,銷售進步書刊。
E. 東方電視劇中王麗娜的扮演者是誰
《東方》電視劇中王麗娜的扮演者是程瑤瑤。
程瑤瑤,1986年3月18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
2008年,還在中央戲劇學院就讀的程瑤瑤便出演了個人的首部電影劇作品《永不言退》。2009年,程瑤瑤因主演公益電影《尋找微塵》而被觀眾所熟悉。2010年,程瑤瑤出演了諜戰劇《旗袍》。2011年,程瑤瑤主演了數字愛情片《末路皇妃》。2013年,程瑤瑤憑借年代劇《如錦》贏得了更高的關注度。
人物評價
程瑤瑤總是給人一種治癒心靈的感覺,雲淡風輕、清麗脫俗,是眾多觀眾朋友對她的一致評價,程瑤瑤也憑借自然不做作的表演風格,靚麗的外形和清新的氣質,備受眾多導演和製片方的青睞,而無論是在《美人三嫁》、《末路皇妃》中,還是在《殺機四伏》中,她的每一次亮相都堪稱驚艷(新浪網評)。
F. 旗袍里的李芬芳是誰演
扮演者是程瑤瑤。2010年,程瑤瑤與李幼斌、馬蘇、王志文合作出演了諜戰傳奇劇《旗袍》,並在劇中飾演了為理性犧牲的李芬芳。
G. 美人三嫁電視劇全集劇情
劇情:民國初年,軍閥混戰,草莽出身的沈虎占據了整個北京城,並強搶前清肅親王府的七格格玉融為妾,欲報當年的羞辱之恨。
誰知道沈虎在對玉融報復中,終於明白自己深愛玉融的內心,而兩人也由此上演了一段愛恨糾纏的愛情絕唱。
主演介紹:
程瑤瑤,1986年3月18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
2008年,還在中央戲劇學院就讀的程瑤瑤便出演了個人的首部電影劇作品《永不言退》。2009年,程瑤瑤因主演公益電影《尋找微塵》而被觀眾所熟悉。2010年,程瑤瑤出演了諜戰劇《旗袍》。
H. 壯族的民居特色,服飾,風俗習慣,節日
1、民居特色
壯族有自己的語言,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南北兩個大方言,但語法結構、基本詞彙大體相同。南北兩大方言大致以鬱江和右江為分界線,延伸到雲南省文山州的廣南、硯山一帶。
北部方言約占壯族人口的2/3,劃分為8個土語區,即邕北土語、右江土語、桂邊土語、柳江土語、桂北土語、紅水河土語、邱北土語、連山土語;南部方言約占壯族人口的1/3,劃分為5個土語區,即邕南土語、左江土語、德靖土語、硯廣土語和文麻土語。
壯族也有自己的文字,唐宋以來,壯族民間曾流行「土俗字」,這種文字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利用漢字的音、義組合而成。根據1989年廣西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領導小組辦公室出版的《古壯字字典》(初稿)統計,共有10700多個字,其中定為正體字的有4918個。
壯族並沒有統一的信仰,壯族民間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樹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靈等。
魏晉以後,隨著道教和佛教先後傳入壯族地區,壯族宗教信仰體系在其影響下發生了變異,形成以原始的麽教為主,融道教和佛教為一體,信仰多神的「宗教」,並出現了半職業性神職人員——師公。
2、服飾
壯族服飾以藍黑色衣裙、衣褲式短裝為主。《天下郡國利病書》記載:「壯人花衣短裙,男子著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後兩幅掩不及膝,婦女也著黎桶,下圍花幔。」
壯族男裝多為破胸對襟的唐裝,以當地土布製作,不穿長褲,上衣短領對襟,縫一排(六至八對)布結紐扣,胸前縫小兜一對,腹部有兩個大兜,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並於下沿左右兩側開對稱裂口。
穿寬大褲,短及膝下。有的纏綁腿,扎頭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頭巾),夏天免冠跣足。節日或走親戚穿雲頭布底鞋或雙鉤頭鴨嘴鞋。勞動時穿草鞋。
壯族婦女的服飾端莊得體,樸素大方。她們一般的服飾是一身藍黑,褲腳稍寬,頭上包著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間系著精緻的圍裙。
上衣著藏青或深藍色短領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頸口、袖口、襟底均綉有彩色花邊),分為對襟和偏襟兩種,有無領和有領之別。有一暗兜藏於腹前襟內,隨襟邊縫置數對布結紐扣。下穿寬肥黑褲(也有的於褲腳沿口鑲二道異色彩條),腰扎圍裙,褲腳膝蓋處鑲上藍、紅、綠色的絲織和棉織闌干。
勞動時穿草鞋,並戴墊肩。在趕圩、歌場或節日穿綉花鞋。壯族婦女普遍喜好戴耳環、手鐲和項圈。服裝花色和佩戴的小飾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長短有兩個流派,大多數地區是短及腰的,少數地區上衣長及膝。
3、風俗習慣
如果有客人來訪,他們都會熱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讓座遞煙,雙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聲講話,進出要從客人身後繞行。和客人共餐,要兩腿落地,和肩同寬,不能蹺二郎腿。
飲食以大米、玉米、薯類等為主食。認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餚、珍品。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後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
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後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後吃飯。
普遍喜歡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顯得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龍州等地的婦女還有嚼檳榔的習俗,有些地方檳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不愛吃胡蘿卜、西紅柿、芹菜等。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來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
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壯族忌諱戴著斗笠和扛著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台。
4、節日
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8)旗袍2018年冬季瑤益擴展閱讀
壯族的飲食:
壯族是最早栽培和種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發達,稻米也自然成為壯族人民的主食。稻米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有蒸、煮、炒、燜、炸等,各種米飯、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湯圓等,是壯族人民日常喜愛的食品。
如果摻和其他材料,還可以製成許多更加味美營養的食品,如八寶飯、八寶粥、竹筒飯、南瓜飯、「彩色糯米飯」等。
居住在乾旱山區的壯族,由於不宜種植水稻,則以玉米為主食。壯族人民喜食水產,魚蛤螺蚌,皆為珍味;山林中的菌果、蟬、蛇、禽、獸,也是壯族人民的日常佳餚。
嚼檳榔是壯族的傳統習俗,今廣西龍州等地的壯族婦女仍有此喜好。有些地方,檳榔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
I. 中國服飾百年變遷
中國服飾文化歷史悠久,百年不過是其中短暫的瞬間。
但20世紀卻由於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均發生巨大變化,使服裝也隨之出現頻繁的變化。
20世紀的20-30年代,清朝的三寸金蓮靴、長袍馬褂逐漸被西裝西帽、錦緞連衣裙所取代。
與此同時,在上海還掀起了「旗袍花邊運動」,滾緞帶、鑲蕾絲、綴珠片的旗袍風行一時。
但這種富麗開放的氣息卻因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而終止。
在戰亂和動盪的年月里,人們對服裝的需求被降低到以國產土布為代表的「節儉實用為最好」。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基本處在一個封閉的環境,百廢待興。
人們的思想也很單純,就是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藍、灰、黑」是當時人們穿衣的「主旋律」。
中國服飾發展的春天與中國人時尚觀念的復甦開始於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1978年。此後,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改善、思想逐漸開放,單調的款式已不能滿足人們對著裝的要求。大喇叭褲、蝙蝠衫、健美褲和連衣裙開始流行於市民的生活中。
進入新世紀,著裝已逐漸成為人們展示自我的一種方式。同時,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具有中國特色的唐裝旗袍開始走向世界,中國服裝在全球受到注目和尊重。
圖為「飛虎隊隊員」龍啟明(左)小時候和哥哥、父親穿著長袍馬褂的合影(20世紀20年代末攝)。
圖為1929年,一個鐵路職員家庭的7個子女合影。照片後排左立者王惠蘭時年15歲。
她身著淺色長棉袍,發辮盤於兩耳側,簪花,是那時少女時興的裝束。
圖為民國時期穿套裙的婦女。與20世紀初相比,上裝的短袖設計是一種進步。
圖為身著中山裝的機關幹部參加歡迎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斗英雄代表大會(1951年10月攝)。
圖為哈爾濱亞麻紡織廠的女工在試穿「布拉吉」(1957年2月整理)。
圖為1979年3月19日,由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率領的法國時裝表演團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服裝表演。
台上衣著的多姿多彩與台下的一片「灰、黑、藍」形成鮮明對比。
圖為1986年,北京街頭幾位穿著裙裝的姑娘在聊天。
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街上流行紅裙子》讓紅裙子在80年代初受到年輕女性的青睞。
圖為廣西田林縣平洋瑤寨的瑤族青年穿上西裝(1986年9月攝)。
圖為1987年4月,北京的春天雖然時有寒意,但愛美的姑娘們還是迫不及待地穿上了健美褲、寬松套裙等流行的春裝。
圖為1989年,顧客在北京隆福大廈的蒙妮莎時裝自選部里選購服裝。
北京蒙妮莎時裝有限公司當時製作的服裝以先進的剪裁、製作工藝、多款式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圖為大連1991年流行的風韻獨具的超短裙(1991年9攝)。
圖為1991年,體現瀟灑、奔放風格的大色塊絨線編織外衣備受女青年的青睞。
它成為當時春秋時節姑娘們穿著的主旋律。
圖為1992年,寧波申洲織造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產文化衫。文化衫在20世紀90年代曾流行一時。
圖為1993年5月14日至19日,首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在北京舉行。
來自中國、義大利、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數百個服裝企業參加了展出。
世界服裝設計界的3位巨匠——義大利的瓦倫蒂諾、費雷和法國的皮爾·卡丹都攜帶精品參展,並舉辦專場時裝表演。
這是模特在一場時裝表演上展示用彈性纖維面料製成的泳裝。
圖為1993年,北京一家服裝公司舉辦Lee Cooper牛仔服展示活動,展出一件褲長2.2米的牛仔褲,令觀者瞠目。
20世紀90年代初,Lee Cooper作為第一個歐洲牛仔品牌在北京登陸,給中國服裝市場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
圖為2002年2月12日,一對身著唐裝的父女走在灑滿初春陽光的上海街頭。
2001年,上海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上,與會領導人身著唐裝的集體亮相,使唐裝成為新世紀初的時尚關鍵詞。
2008年10月19日,在豐台區大紅門新世紀服裝商貿城內,演員在表演主題為《年代》的行為藝術。
J. 程瑤瑤演過的兒女傳奇電影有哪些
《末路皇妃》扮演「葉慧心」
1912年,剛過完年,世代行醫的葉家准備將女兒葉蕙心〔程瑤瑤飾〕送到宮中給宣統皇帝做妃子。結果一行人走到半路,聽說宣統皇帝已頒布《退位詔書》,葉父聽到這個消息,不禁急火攻心,吐血而死,只剩下葉蕙心和一名貼身丫鬟。主僕二人收拾行囊,准備扶柩回鄉。可沒有想到,"末代皇妃"流落東州的消息不脛而走。
盤踞東州數年的少帥龍飛〔侯京健飾〕得知後,立刻派出數十名手下前來抓人。而殺人不眨眼的土匪頭子--雪狼,也想搶她回去做壓寨夫人。由此,二人圍繞葉蕙心展開了一場爭奪。
《我是誰》飾演「楊若兮」
若兮是蘇州醫院顧俊德教授的妻子,夫妻二人遷到了上海。但是,自從來到上海之後,若兮身邊就一直怪事連連。因為丈夫俊德近一段時間很忙,於是就讓管家慧姨找了一個名叫萍兒的丫鬟來陪她。萍兒這丫鬟幹活麻利,說話討人喜歡,幾天下來若兮就跟她親如姐妹,若兮還常把自己的衣服送給萍兒。穿上若兮的衣服,梳上若兮的發型,萍兒和若兮就像是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以至俊德和熟悉若兮的人都把萍兒當成了若兮,把若兮當作萍兒。最終事態發展令若兮始料未及,不僅萍兒以女主人身份自居,還和俊德以夫妻相當,這讓若兮很懊惱,去質問俊德,俊德卻也把若兮當成萍兒,並認為她精神有問題,並把若兮送進了精神病院。那麼,萍兒為何要冒充若兮,這背後有什麼隱情?
《美人三嫁》扮演「愛新覺羅玉融」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草莽出身的沈虎占據了整個北京城,並強搶前清肅親王府的七格格玉融為妾,預報當年的羞辱之恨,誰知道沈虎〔侯京健飾〕在對玉融〔程瑤瑤飾〕報復中,終於明白自己深愛玉融的內心,而兩人也由此上演了一段愛恨糾纏的愛情絕唱。
《猛虎嗅薔薇》飾演:文採薇
小虎曾是孟家養子,但意外導致養父過世,便離開孟家,漂泊十年後,成了走私販。他偶然救下采芹和採薇兩姐妹,更與采芹一見鍾情,可采芹正是仕龍的未婚妻。采芹既迷戀小虎,又想嫁給仕龍做上等人。采芹與仕龍成親那日,小虎欲帶采芹私奔,采芹謊稱妹妹採薇與小虎有私情,以保住自己與仕龍的婚姻。小虎為報復采芹,與採薇成婚,婚後兩人有了感情。仕龍發現采芹才是與小虎私情的人,對小虎產生了仇恨,以多年前一樁綁架案抓捕起訴小虎。爾後仕龍悔悟自己被憤怒蒙蔽雙眼,撤銷了控訴。孟夫人也道出了小虎身世——小虎與仕龍是親兄弟。小虎與採薇終成眷屬。采芹剃度為尼,懺悔過去。
《殺機四伏》程瑤瑤 飾:文素
朱一龍詮釋民國版史密斯夫婦,由朱一龍 、程瑤瑤領銜主演,他們在片中飾演一對戀人,"敵對"情節酷似《史密斯夫婦》,不同的是把故事背景營造在民國時期,使該片頗具看點。故事講述了文素(程瑤瑤 飾)被心愛的譚幃(朱一龍 飾)懷疑成愛國同盟會的情報人員,正當譚幃准備抓捕文素時,卻發生了戲劇化的轉折,文素為救譚幃生命垂危,譚幃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文素,文素復原後,譚幃在一次執行任務時,遭遇到強勁的對手,此人就是他心愛的女人文素……整個情節進入顛覆性變化,人物命運也由此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