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的賞析
「不學禮,無以立」 賞析:
「不學禮,無以立」只有簡單的六個字,卻含義深刻。孔子說:「做人要有禮,沒有禮,怎麼來做人啊!」夫子的確是夫子,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師就是這樣教書育人,很是敬佩不已。禮是作為一個健全人所必須的素質,一個人如果連這一點也不能做好,盡管道貌岸然,也只是個有缺陷的人。
但是這里的「不學禮,無以立」。是「禮」而非「理」。我們現在大說特說不學禮如何如何,可又有誰去看《禮記》,又有誰去了解傳統的禮節?有人說這都是以前的東西了。可這為什麼會成為以前的而不是現在的將來的?還不是我們丟棄了它,我們沒有去學禮!
(1)不學禮無以立校服授予儀式擴展閱讀:
「不學禮,無以立。」出處、原文及譯文
「不學禮,無以立。」 出自孔子的《論語·季氏篇第十六》。
原文: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
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譯文:
陳亢問伯魚:「你在老師那裡聽到過什麼特別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呀。有一次他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里走過,他說:『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麼說話。』我回去就學《詩》。
又有一天,他又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里走過,他說:『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我回去就學禮。我就聽到過這兩件事。」陳亢回去高興地說:「我提一個問題,得到三方面的收獲,一是該學詩,二是該學禮,三是君子不偏愛自己的孩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學禮,無以立
B. 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是誰說的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堯曰篇第二十》第三章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
====
前一半是孔子的,後一半是荀子的
C. 不學禮,無以立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學《禮》,就沒法立足於社會。
出處:《論語·季氏》
原文: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譯文:
陳亢向伯魚問道:「你在老師那裡有得到與眾不同的教誨嗎?」
伯魚回答說:「沒有。他曾經獨自站在那裡,我快步走過庭中,他說:『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會應對說話。『我退回後就學《詩》。另一天,他又獨自一人站著,我快步走過庭中,他說:』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沒法立足於社會。我退回後就學《禮》。我只聽到過這兩次教誨。」
陳亢回去後高興地說:問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要學《詩》,知道要學《禮》,又知道君子不偏私自己的兒子。
(3)不學禮無以立校服授予儀式擴展閱讀:
孔子堅決主張啟發性原則。嚴格說來,除非一個青年人自覺地去履道,否則就沒有一個教師能強迫他去追求道。
所以孔子建議以學詩來引導人們協調他們的基本感情。他認為古典傳統中的「詩」除了其他一些作用外,還「可以興」、「可以群」、「可以觀」、「可以怨」。孔子進一步指出,如仔細研讀詩,不僅可以學會「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而且還能學到有關自然現象諸如鳥獸草木等知識。
D. 「不學禮,無以立」的班會教案
【活動背景】
我們現在的學生,是北京奧運會的主人,在這收獲的奧運年裡,他們將如何繼續傳承文明古國的精神風貌?眾所周知,中國的教育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就是許多學生只重視學習成績,注重升學,而忽視個人思想道德修養的情況,有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許多不忍目睹的不文明行為。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針對學生思想道德現狀中文明禮儀方面的問題,我們七年級X班將召開了一次名為「講文明·知禮儀·做文明學生」的主題班會。
【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使同學們認識自己的行為習慣,意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並在生活與學習中不斷學習應用和改進,做一個表裡一致,內秀外美的文明中學生。
【活動時間】
2008年09月XX日
【活動地點】
羅定實驗中學 初一(X)班
【參與人員】
初一(X)班全體學生,初一(X)班 班主任 , 實習老師
【活動形式】
情境模擬游戲、自由發言交流、「文明人」測試
【活動准備】
1、提前布置主題班會內容,選出二位主持人(一男一女),主持人准備好講稿,叫同學們查閱有關文明禮儀的相關知識。
2、叫同學們結合校園中文明與不文明的現象做好發言准備,說明班會基本的流程,並把全班分成五個小組,安排好小組長。
3、吩咐班幹部設想好班會課時課室的布置情況,找好與班會相關的資料。
4、准備《升國旗》視頻。
【班會流程】
1、班主任宣布上課
2、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引入主題
3、展示幻燈片
4、齊讀《羅定實驗中學文明禮貌歌》-----根據學校情況,若有則讀,沒有則忽略。
5、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行為
6、障礙游戲:5個小組,每組二人,依次進行。其中一人用布蒙住眼睛,扮演盲人,另一人扮演啞巴,「啞巴」作為拐杖扶「盲人」在教室內按指定路線行走,兩人均不準出聲,班上其他同學將不動聲色地在他們行進的過程中設置障礙,「啞巴」用身體語言引導「盲人」通過障礙。(建議:按規定參與者可用加德育分等措施予以獎勵)
7、啞巴、盲人的扮演者談感觸(著重在通過障礙的過程中的心理和達到目的地時的心情)。
8、「文明人」測試,總結出 中學生「十個」文明形象,及我們的做法。
9、班主任小結
10、視頻片段《升國旗》
11、主持人宣布班會結束
【具體過程】
1、主持人開場白:
A: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班在這里開展主題班會,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積極發言。下面班會正式開始。今天班會的主題是——講文明·知禮儀·做文明學生。
B:華夏大地,禮儀之邦,幾千年源遠流長的是我們祖輩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文明禮儀,這是我們的驕傲和財富。時至今日,我們在衡量一個人的氣質,德行的時候,仍以那些細節作為考核的重要參數。
A:但是我們身邊還存在許多不文明的行為。有哪些是不文明的行為?
請小組討論並列舉這些不文明的行為,然後小組競答,並記錄積分。
(同學們各抒己見,自由發言——同學們亂扔亂丟亂吐現象十分嚴重,扔紙片、扔包裝袋、扔紙盒、扔飲料瓶,更不文明的是走著,吃著,吐著,扔著,特別是有些女同學大口大口吃著東西,邊走邊吃邊扔邊吐,有的同學上課吃瓜子,好吃到了極點,還有的同學隨地吐痰,破壞公共財物,還有一些欺負弱者或弱勢群體的, 甚至亂起綽號,以別人的殘疾來取笑,有的人給教師或班主任起綽號等。)
A:看來我們的同學都有意識到生活中我們所存在的不良行為,這些行為若不及時改正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及以後的就業造成嚴重的後果。
B:是的,講文明講禮儀,不僅是要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言行舉止得體,還應該會為別人著想,學會換位思考,為他人提供方便,給遇到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玩一個游戲,體會一下非正常人的生活。
A:……。
游戲結束,請參加游戲的同學談談感觸。
2、「文明人」自測:你是一個文明的人嗎?
3、主持人A:同學們,你們都是文明人嗎?自測完後,你發覺了什麼?
反思:自己存在哪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什麼不良的後果?
4、小組討論、發言,小組長作記錄。討論:成為一名文明學生,我們應該是怎麼做?
學生活動:參與討論,踴躍發言。
B:我們已經聽過了許多同學的精彩發言,可是,老師們又是怎麼看的呢?下面就請老師們也從老師的角度發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主持人邀請老師參與討論。
5、A:謝謝老師和同學的的發言,我想通過大家的討論發言,同學們都有了一定的啟示。你們知道嗎?國家發出以禮儀、禮貌、禮節為重點的 「三禮」教育和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樹立中學生「十個文明形象」。那這十個文明形象是什麼呢?請看大屏幕:
①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行禮
②與人相處,語言文明,友善寬容,明禮誠信
③公共場合,輕聲交談,舉止文雅,著裝得體
④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樂於助人
⑤乘車購物,不擁不擠,座位讓給有困難的人
⑥行車走路,遵守交通規則
⑦保護環境,垃圾廢物不亂扔,綠地草坪不踐踏
⑧愛護公用設施,節約公用資源,遵守公共秩序
⑨社會交往熱情、友好、大方
⑩情趣健康,遠離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場所。 (一起朗讀)
B: 文明就文明在言行上。文明言行主要是三管好。管好你的嘴,不要罵人,不講臟話,不放野活,不起綽號,不亂吐;管好你的腳,不要亂走、亂踢、亂蹋、亂踩;管好的你的手,不要亂扔亂丟,不要隨便伸手拿別人的東西,不要打人,不要損壞公共財物,不要亂采亂摘。
A:古人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文明行為,貴在實踐。文明就寢、文明就餐、文明用語、文明交往、文明聚會、文明上網……看上去都是日常學習、生活的小事,但真正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們每位同學都要少說漂亮話,多做實事,積極參加各種修身養性的 活動,做到舉止得體、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師長、尊重他人,以自己的實際行為,告別各種不良行為,堅持不懈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
6、班主任總結:做文明中學生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文明人,我們的學校就會成為名符其實的文明學校,我們不僅要做文明人,還要做有教養的人,做別人稱道的人,做受人尊敬的人,還要敢於同不文明人做斗爭,幫助不文明人改正不文明行為。
送給每個同學一句話:做一個表裡如一,內秀外美的中學生。
班主任:最後讓我們一起肅穆,在升國旗的儀式中結束我們的班會。(播放視頻)
7、布置作業:寫一篇反思自身文明禮儀的周記
E. 不學禮,無以立中的禮指的是什麼
禮儀,六藝之一
F. 不學禮,無以立
「不學禮,無以立」只有簡單的六個字,卻含義深刻。孔子說:「做人要有禮貌,沒有禮貌,怎麼來做人啊!」夫子的確是夫子,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師就是這樣教書育人,很是敬佩不已。禮儀是作為一個健全人所必須的素質,一個人如果連這一點也不能做好,盡管道貌岸然,也只是個有缺陷的人。
G. 不學禮,無以立,以禮待人,人以禮待,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意思
人有了禮才有立身之本
沒有禮則就危險了
H. 不學禮無以立的出處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論語·季氏篇第十六》第十三章
不聞過庭語:講的是孔子和他兒子孔鯉的故事,說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什麼叫「趨」呢,「趨」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動作,在上級面前、在長輩面前你走路要「趨」,低著頭,很快很快地這樣走過去,這叫「趨」。那麼孔鯉看見父親孔子站在庭院裡面,於是低著頭「趨」,孔子說:「站住,學詩了嗎?」「沒有」。「不學詩何以言(你不學詩你怎麼會說話)?」「是」,「退而學詩。」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禮了嗎?」「還沒有」。「不學禮何以立,不學禮你怎麼做人?」「是」,「退而學禮。」
【學禮】《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內中單說孟孫無忌,乃是仲孫玃之子,仲孫蔑之孫。玃在位之日,慕魯國孔仲尼之名,使其子從之學禮。」
譯文
陳亢問伯魚:「你在老師那裡聽到過什麼特別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呀。有一次他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里走過,他說:『學《詩》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麼說話。』我回去就學《詩》。又有一天,他又獨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從庭里走過,他說:『學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我回去就學禮。我就聽到過這兩件事。」陳亢回去高興地說:「我提一個問題,得到三方面的收獲,一是該學詩,二是該學禮,三是君子不偏愛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