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州市知用中學的校風怎麼樣
知用的初中部幾好噶,不過高中就好一般啦~~~
如果你初中裡面在全級能夠穩定在中間的位置都可以考上省一級的高中,但是好多人高中都唔會留翻知用囖~~~~
㈡ 廣州市第三十三中學的校服是怎麼樣的急!
我初中系33的.
衣領同袖口就系綠色嘎.
條褲都系綠色嘎.
其他白色.
以前有.E+系V領嘎.
女仔要扎頭發.
㈢ 廣州市知用中學怎麼樣
廣州市知用中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州市知用中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廣州市南武中學的校服是什麼顏色
上衣是白底,有個綠色的大v在胸前。褲子分為淺綠和深綠。外套是深綠色。
㈤ 廣州知用中學好嗎
你好,知用中學則歷史悠久,師資不錯,校風也良好。是省級重點中學,很不錯的一所學校,望採納,謝謝!
㈥ 廣州市第一中學的校服是怎樣的
有兩類:運動服和禮儀服。禮儀服有長袖和短袖,運動服有夏、秋和冬裝
禮儀服統一海藍色衫、深藍色褲。女生有裙。區分是以校服標志顏色不同區分
運動服以整體顏色區分。藍色、黃色、淺藍色、紫色、綠色等
㈦ 廣州市知用中學的知用學社
廣州市私立知用中學(簡稱知中)是由廣州知用學社創辦的。1922年11月4日廣東高等師范畢業班學生余心一、李鈺、熊潤桐、謝康、余鳴鑾、陳克文、潘學增、龍詹興、李加雪、陳賢德、禤參化及蘇瑞等12人,以「先歸納以求知,復演繹以致用,求知致用雙方並重」為宗旨,發起組織知用學社,「只譯述以為務,著文章以自娛,凡公私珍藏,鈔刊秘冊,七略四部,九流六書,亦有搜羅,共深研究」。強調為學術而學術,有脫離政治的傾向。嗣後陸續入社的有王衍孔、陳書農、唐富言、陳寂、張農、岑麒祥、吳三立、何融、謝申、張瑞權、胡金昌、張兆駟等共50餘人。到了1924年暑假,社友們有創辦學校以固社基的提議,便向廣東大學校長鄒魯商借3個課室(在文明路)開辦夏令館(班),有學生100餘人,以所得餘款撥充知用中學開辦費,租得紙行街90號房屋為校舍。這是廣東省第一間試行壬戌學制即六三三制的中學(舊制是中學四年;1922年各省教育代表在廣州開會由李應林提議採用六、三、三學制,即中學共六年,初中、高中各三年,在廣州試辦),開辦時僅招收初中兩班,學生80人,因經費支絀,教職員多屬義務職,僅支給多少交通費;創辦人則枵腹從公。由社友(即當然校董,董事長金曾澄)公推唐富言為校長。
知中初成立時,就遇到廣州商團叛變,西門一帶發生戰事,不久即告平息。第二年又有討伐楊希閔、劉震寰的戰役,但對知中的影響不大。當時軍閥專橫,內爭常發,公立學校經費極少,很難維持;每逢政局變動,公立學校教職員多必隨同校長進退,不能安心教學。在私立學校工作,則較安定,而且當時創辦私立學校不用先行備案,就可招生開學,還可自選教材、教法,學生也可隨意轉學退學,不用領取轉學證明書。
知用學社創辦人多屬高師同學中優秀青年,自負不凡。對創辦知中,抱負很大。知中開辦第一年因收費過於低廉,房租、水費、電費負擔過重,以致經費支絀,困難很多。教職員中因年青氣盛,鬧不團結。校長唐富言、何學堅等為一派,余鳴鑾、李加雪及禤參化等為一派,互相吵鬧,爭名爭利,以致欠債無法清還,學生退學者多,知中幾乎停辦。1925年夏,校長唐富言應星洲養正中學之聘,辭職出洋,校董會即開會推選張瑞權為校長(嗣後3年改選一次,張瑞權連選連任,直至1956年改為市立廿八中學校),聘請教職員不拘信仰、地域、性別、出身(不限高師畢業),只求團結合作,致力教育事業,消除門戶畛域之見。學生方面,再招收初中兩班,男女同學,3年後才招收高中學生。在未有高中班之前,兼辦升大學預備班,每年開辦兩班,學生80-100人,學習期限一年,專攻升大學的課程,升學成績良好。又試辦工讀實驗班,辦了一年多,後因經費困難而停辦。還兼辦平民夜校,由教職員及學生擔任義務教師,我也親自參加教學,對普及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知中校董及教職員的子侄讀書可以免費,以示優待。此外,一些貧苦的學生也免收學費,至於學期考試成績名列第一而操行乙等以上的學生也全免學費,第2名免學費一半,第3名免學費三分之一。學校財政及用人都公開,圖書儀器逐步充實,初步打下學校的基礎。
自1926年起,知中的教學質量逐漸提高,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很多,除原有紙行街校舍外,又在詩書銜一帶多租房屋為校舍,並積極充實設備,使學校初具規模。為了工讀學生的需要,學校還置有印刷機、仿宋體鉛字和製造竹器等工具。當時國共合作,很多學校都有一些進步的教職員和學生,知中自然不能例外。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到處屠殺進步人士,廣州也變成悲慘的地區。1927年4月15日由李濟深、古應芬、李福林、陳孚木及鄧彥華等5人組成特別委員會,宣布廣州戒嚴,任命錢大鈞為戒嚴司令,捕殺共產黨員及有關人士。留法歸來未有地盤的謝瀛洲(士的黨首領之一)及其黨羽,垂涎知中,要攫之為他們的地盤,串通廣州市公安局長鄧彥華宣布知中員生多屬共產黨分子,勒令解散,暗中則進行霸佔知中為地盤。知中同人據理力爭7天,又得社會人士的支持,迫使廣州市公安局收回成命。1928年由鄧世增(李濟深的參謀長)繼任廣州市公安局長的時候,有人在書坊撿得一本過去知中兼任國文教員李少陵翻譯的克魯泡特金的《告少年書》,該書封面印有「知用零碎叢書之二」的字樣,他們以此為罪證,企圖將知中教職員一網打盡,並決定由廣州市公安局執行。知中同人聞訊,即據理力爭,我們說,知中並無出版零碎叢書,既無零碎叢書之一,何來叢書之二?且克魯泡特金並非共產黨員,他是無政府主義者,這本小冊子是宣揚無政府主義的,不能混為宣傳共產主義。廣東省教育廳派督學張資模來校查詢,但都沒有找到罪證。我們除據理駁斥外,還請李民欣(當時他是李濟深的副官長,他與鄧世增是同僚)幫忙,結果知用中學才告無事。
1932年謝瀛洲任廣東省教育廳長時,曾召集督學商議,要解散知用中學,但終無辦法達其目的。
知用中學經過數次的艱苦鬥爭,終於逐漸成長和發展。由於租用校舍過於分散,管教不便,員生們便樂捐了一些建校基金,又借得一筆款來購買百靈路菜地約10畝地方,後來又購買一些相連地來籌建校舍。初買第一段校地時每井僅70餘元,後來因很多華僑投資回國購地,以致百靈路的地價更增至每井300餘元。1931年我們開始在百靈路興建新校舍,先建平房25間,繼建課室、禮堂、圖書館、科學館等洋樓(包括求知堂及致用堂等)。至1936年相繼建成,共用去建築費約白銀20萬元。
知中一面建築新校舍,一面充實設備。遷新校舍後,學生踴躍來學,至1932年已有高初中學生25班,男女生1380多名,成為廣州市較著名的私立中學校。綜合其原因,約有三點:第一,創辦人及教職員均決心從事教育事業,尤其是教職員工作及生活安定,對教學工作熱情負責,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如我校數學教師胡金昌、張兆駟,國文教師禤參化、吳三立等是當時較優良的教師,有一定號召力;第二,學校設備日漸充實,圖書儀器日益增加,所建科學館是全市中學校最突出的;第三,招收學生較為嚴格,當時投考知用中學的學生很多,故能在眾多學生中挑選較好的學生,所以學生畢業後參加升學考試,多能入選。因此考不上公立中學的青年學子,紛紛投考知中。因為知用中學較有威信,有吸引力。當時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曾通令創辦私立學校要存基金於銀行,存款數額根據班數而定。有些人要創設私立學校,便先與商辦銀行協商寫偽存摺呈報教育行政機關備案。知用中學早已立案,且有校地及新校舍,不必辦這些手續。在舊社會,因商辦銀行經常倒閉,政府銀行紙幣經常貶值,很多私立學校不願存款於銀行。知中的經費是公推3個人來共同保管的,不放款,不貪利息,較為妥當,遇物價波動時,則購存實物,保證教職員的收入穩定,使其安心教學。
正當知用中學的校務蒸蒸日上的時候,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強占我東北,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寇陸續進犯。1937年「七·七」事變後,為了抗日救亡,知中的課程便增加了防毒、救護、通訊、軍訓等科目,其中通訊一課由著名木刻家李樺擔任(他對電訊通訊也很有研究經驗),同時進行抗日救國的思想教育。當日寇飛機轟炸廣州市時,市內各學校的員生多返原籍或去港澳,有些學校則遷往外縣。知中未遷校,在校內增加防空設備作為員生及坊眾的避彈所。1938年夏,在廣州市淪陷前,知中為了未雨綢繆便設立南海里水及順德大良兩個分教處。開課一個多月,日寇進犯廣州,余漢謀倉皇北撤,廣州瞬即淪陷。知中校本部及里水分教處的設備全部失掉,只余大良分教處的一些校具。當時粵北交通困難,知中只得於1939年2月間暫時遷往澳門青洲。
在廣州淪陷前,私立培正中學曾被廣州市公安局迫交數十年的房捐警費,全市各私立學校聞訊便聯合起來支援,向市公安局據理力爭。原來規定凡學校自建校舍免交房捐警費,倘屬租賃民房為校舍,只交業主擔負的房捐警費(即只交半數)。經過知用及各私立中學代表們的多次交涉後,終於得到解決。
廣州被日軍佔領後,有數間廣州私立中學由廣州遷往澳門,葡萄牙政府擬用葡京新頒的教育法令強加於遷澳的各學校,例如可容60人的教室只許收容30名學生,教師每人每年要交稅若干,其種種苛例,難於接受。知中請懂葡文的許兆福先生向澳門教育局交涉,結果遷澳各學校才免受這個法令的限制。日寇進佔中山縣時,中山縣的學生多流入澳門,飢寒交迫,知中和其他學校分別收容這一批無家可歸的青年學生,免其食宿各費,使他們安心學習至畢業。
知中遷到澳門後,偽廣東省教育廳派鄺家鼎到澳門利誘知中遷回廣州復校,允許將百靈路校舍交回知中,並說發給搬遷費及補助費給知中,被我們嚴詞拒絕。當時香港三青團領導人劉世達、王淑陶等決定發展港、九、澳三青團,他們要求知中在澳門負責發展澳門各學校的三青團組織,以發給津貼為餌,並說倘三青團人員入內地,可得到沿途招待,及介紹升學等等。我們以知中遷校澳門系臨時性質,拒絕為他們干。知中在澳門青洲3年,我們看見日寇由中山縣派人人澳門,橫行霸道,企圖強迫遷來澳門各學校遷返廣州復校。在這種惡劣形勢下,知中員生大部分進入內地,只留少數員生在澳門水坑尾分校看管校具,直至日本投降,才返廣州。
1938年2月間,知用學社一部分社友在香港開設香港知用中學,公推蘇瑞為校長。1939年春,知用學社一部分社友在西貢開設越南知用中學,由唐富言任校長。這兩間知用中學,都是知用學社社友所創辦,但經濟獨立,與廣州知用中學無直接關系。
1942年夏天,知中由澳門遷入內地。起初在粵北乳源縣侯公渡一年,附近農村人口稀少,居民只求耕種畜牧,以解決其最低限度的生活,實無餘力學習文化,適齡青年雖免收其學費,也不願入學讀書。當時乳源縣長劉德聞等辦有一間乳源縣立中學校,怕知中在乳源發展,影響其招生,便串同廣東省教育廳長黃麟書等,對知中施加壓力,要知中另遷他處。知中不願與他們爭持而影響團結,便決定遷往湖南郴縣良田。
郴縣良田的青少年很多,他們的父老以戰時交通不便,子弟外出求學費用較多,故很歡迎知用中學遷來良田,以便其子弟讀書,平時子弟可就近照顧田園,幫助家庭勞動;倘若敵人來攻犯,也易於疏散。可是廣東省教育廳卻故意為難,特電請湖南省政府及教育廳阻止知中遷校良田,並且向良田父老散播知中赤化等流言,恣意攻擊。當時湖南省的中小學教育權完全掌握在長沙第一師范的畢業生手裡,各中小學校的校長都是由長沙一師出身的人充任,其他師范學校的畢業生不能充當校長。湖南教育當局還規定創辦學校必須購置學田數千畝作為基金,以示限制。廣東和湖南教育當局雖然用盡種種辦法來限制和打擊知用中學,可是我們得到社會人士和當地父老的熱誠支持和幫助,一面交涉備案,一面籌備開學,結果招收了500餘學生,其中有100多名是貧苦學生,全部免收學費。知中在良田教學一年,長沙即告淪陷,日軍進攻郴縣,知中只得遷上黃茅大山,日軍又進攻黃茅大山,知中即遷上田池洞。日軍曾派人勸說知中返良田上課,我們嚴詞拒絕,便遷校臨武牛頭汾,重新購置校具,招收新生。不久日本投降,知中仍在臨武教學半年,待交通稍為恢復,才遷返廣州百靈路原址。百靈路知中校舍於廣州淪陷時被日軍用作軍醫院,日本投降後,接收廣州的新一軍又佔用為傷病兵醫院,至新一軍在東北潰敗後,知中才收回全部校舍,但已破壞不堪。當即分期修建,重新購置圖書、儀器、校具,正式復校。
1945年廣州各學校先後復員,即組織廣州市私立中上學校聯誼會,選舉國民大學、廣州大學、嶺南大學、知用中學、教忠中學、培正中學及越山中學7校為理事,規定每學期最少開大會兩次,商討收費標准,按照各校的條件,酌定收費的數目,並協商同區的學校不互收轉學生。由上述7間學校的代表(校長或教務長)同往廣東省教育廳與廳長姚寶猷協商各校收費標准,姚寶猷主張少收學費,經過協議後便進行招生開課。廣州市私立中上學校聯誼會開會時大都商討學校收費及應付貨幣貶值等問題,很少討論教學法及教材問題,更少舉行教學經驗交流會。
1946年貨幣貶值,物價動盪,湖南籍學生的家長匯寄一個月的膳費來知中給其子弟,可是收款時已經貶值,不能維持一個月的膳食,以致學生只得退學。知中為了保證員生的生活,收到各種費用(學費及膳費等)後立即購買米糧,在校中存儲起來,以免發生意外損失。
在抗日戰爭時期,知中有些學生為保衛桑梓,曾參加武裝斗爭與日偽周旋。在解放戰爭時期,知中學生組織讀書會,很多學生都參加這個組織,與中山大學各學院的學生一起投身於愛國運動,如參加反飢餓反內戰等學生愛國運動。
解放大軍南下時,廣州綏靖主任余漢謀要各學校疏散,各私立學校及公立學校均不願停課。由民大、廣州等7校代表(即廣州市私立中上學校聯誼會理事)向余漢謀交涉,終於依時開課,等待廣州解放。
解放後,知用中學員生得到共產黨和政府的關懷教育,政治覺悟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黨和政府撥款修建校舍,增置設備,又發人民助學金給學生,教職員享受公費醫療,且派幹部來校加強領導。至1956年夏,人民政府根據員生和學生家長的請求,將私立知用中學改為廣州市第二十八中學,成為一間有高初中35個班的完全中學校,男女學生共達1700多名。
知用學社的社友們除在廣州、香港及越南創辦知用中學,從事教育工作之外,還從事學術研究及出版刊物。自1923年5月1日起至1925年2月止,我們在廣州市七十二行商報出版《學聲》(起初出日刊,後來改為旬刊),作為知用學社同人發表文章的園地。1927年創刊「學聲月刊」,出了3期便停刊。1929年出版「知用叢刊」,出至第2期。1935年恢復「學聲月刊」,亦僅出3期。這些刊物,對當時文教工作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每年11月4日社友們在廣州集會聚餐,出版紀會特刊,將社友們的學術研究心得向社會公開介紹,這項活動至1949年才告停止。
知用學社的社友中,有不少對學術作出貢獻,如社友胡金昌對數學有卓越的成就,謝申對土壤學有較高的造就,吳三立對甲骨文、劉冕群對現代文學、黎昌仁對物理學、王衍孔對哲學、陳寂對古詩均有相當造詣,此外詩友余心一、熊潤桐和佟紹弼、曾希明、李履庵還有「南國今五子」之稱。
知用學社曾計劃籌辦知用文理學院,並獲得南京政府教育部批准開辦,可是由於師資及其他條件的關系,為了集中力量辦好知用中學,所以取消創辦知用文理學院的計劃。
㈧ 執信中學的校服是什麼樣子的
你上執信校園網,進入後裡面就有現版模特穿著給你看啦~我也是執信的,人人都說我們的校服不好看,但我覺得蠻好的啦,綠色,養眼~這裡面是高一軍訓的照片,身上穿的,不用我說啦http://www.zhxhs.net/html/news20080815114827.html
還有覺得樓上的回答很奇怪,什麼哪裡執信中學,南海執信,番禺執信,廣州執信的校服都是一個樣的啊。
㈨ 廣州市知用中學的校服、校鞋是怎樣的(最好有圖片)
白上衣深藍色褲子,白色帶花紋校鞋【分布性和波鞋,但個人喜歡布鞋,波鞋散熱難,而且學校內基本沒布鞋賣,見到有的買就買多幾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