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河陽大戰,為何能被稱為是中國古代最經典的拉鋸戰
劉仁恭說劉守文是燕軍第一猛將,其實是為了激勵自己兒子,燕軍中真正厲害的角色乃是單可及。此人擅使長槍,曾擊敗過素以勇猛聞名天下的李克用,人送綽號「單無敵」。葛從周不敢大意,急命同樣武藝超強的李思安來會會這個硬茬。兩軍對壘,自報家門之後,劉守文便和李思安撥馬戰在一起。以前劉守文聽說過李思安的名號,知道他是汴軍數一數二的猛將。這番高手對決,容不得半點大意。想到這里,劉守文將手中大刀舞得飛快,刀刀直擊李思安要害。李思安可能是因為鞍馬勞頓不及休整,左支右絀,一桿鐵槊揮得全無方寸。最後李思安實在招架不住,扭頭就跑。汴軍一看主將敗了,也爭先恐後撤離戰場。劉守文見狀大喜,將大刀一橫,指揮燕軍乘勝追擊。
燕軍追出十幾里地,來到一條河邊。此河兩岸都是密林。眼看李思安過河逃脫而去,劉守文哪裡肯舍,當即是加鞭猛追。然而,正當燕軍渡河渡到一半的時候,密林里突然殺出一支人馬——此乃朱溫的外甥袁象先率領的伏兵。袁象先指揮部下亂箭齊發,一下子射得燕軍哭爹喊娘,哀叫聲、咒罵聲、驚恐聲交織混雜,隊伍亂成了一鍋粥。這時,只見李思安掉頭殺回,就跟換了一個人一樣,手中鐵槊掄動如風,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其所過之處,燕軍紛紛倒地,非死即傷。
到了此時,劉守文終於明白自己中計了。怎麼辦?事到如今,只能拼了。於是劉守文大吼一聲,揮刀與袁象先戰在一起,單可及則與李思安戰在一起。兩軍兵對兵、將對將,在河邊展開了殊死搏殺。
單可及清楚,此番惡戰如不豁出全力,那就是有死無生。於是他鉚足了勁,酣戰李思安。 其實就二人武功造詣而言,李思安和單可及真乃棋逢敵手,打上個幾百回合是不成問題的。可燕軍突遭伏擊,軍心動搖,跑路的人越來越多。加之劉守文那邊戰事不利,拚命招呼單可及過來拉兄弟一把。受此影響,單可及難以集中精力。而李思安則煥發了十二分的精神,把鐵槊舞得虎虎生風,招招直逼單可及。兩百合後,李思安突然發力,用鐵槊格開單可及的長槍,接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地一刺。單可及不及招架,被鐵槊貫穿前胸後背,落馬而死。單可及陣亡,劉守文戰意全無,奪路而逃。此役,汴軍大獲全勝,五萬燕軍除幾百人和劉守文逃出生天外,全部被消滅殆盡。
04:置之死地而後生
話說兩邊。劉仁恭派劉守文阻擊汴軍,自己則加緊了對魏州的攻勢。燕軍晝夜強攻不止,震天的喊殺聲嚇壞了羅紹威,迫使其一連派出十幾波信使,催促葛從周速來魏州。 葛從周明白,眼下羅紹威就是個泄了氣的皮球,自己如不親臨魏州給他加油打氣,燕軍就算攻不下魏州,也遲早會把羅紹威嚇跑。於是,葛從周命部將舉著自己的旗號,在魏州城外安營紮寨,吸引燕軍注意,自己趁夜色率八百護衛騎兵悄悄潛入魏州。
第二天天剛亮,燕軍就展開了攻勢。葛從周命羅紹威從城內挑選精兵三千,連同自己的八百騎兵,一齊開出城外,直奔著燕軍殺去。臨走前,葛從周留下一句話:「關閉城門,不許放一人入城!」
三千多將士明白,此番出征退路已斷,只有奮勇向前,或許還能殺出一線生機。葛從周廢話不多說,揮起長槍突入燕軍陣中。這一仗殺得那可真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戰場上到處都是滾落在地的首級及屍骸。劉仁恭沒想到葛從周竟然從魏州城內殺出,但他瞬間就明白了對手的意圖。事到如今,比的就是誰更玩命,殺吧!
葛從周望見劉仁恭的旗幟,便縱馬挺槍殺來。他深知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一路槍刺劍砍直取劉仁恭。 燕軍眾將見來者不善,紛紛圍在主帥面前,酣戰葛從周。他們沒想到,葛從周連斗十餘員燕將,氣力竟無絲毫減弱。他與部將賀德倫背靠背,把兵器舞得如同龍卷風一般。燕將上來一批,或死或退,再來一批,又是或死或退。燕軍動搖了,他們懷疑自己遇到的不是人,而是變形金剛。於是,燕軍開始三五成群地撤出戰場。最終,撤退變成了潰退。葛從周見狀,命人放起號炮,魏州城內的魏博兵馬傾巢而出,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席捲了燕軍的殘陣。劉仁恭倉皇逃命,最後只帶了幾十個騎兵退回盧龍。
魏州一戰,盧龍十萬精銳全軍覆沒,大將單可及陣亡。劉仁恭的稱霸野心被擊得粉碎,從此只能龜縮在幽州(今北京)苟延殘喘。 而就在這前後,幽州以北的契丹族完成統一並形成國家雛形。此後,契丹開始不斷南侵,而盧龍則無力擋其鋒芒,最終使其發展成為五代宋初雄踞北方的強大帝國——遼國。而被朱溫拉了一把的羅紹威,此後則全心全意拜倒在老大朱溫的腳下,魏博在事實上被納入宣武的版圖。 得到魏博這支精兵,使得朱溫的勢力范圍猛推至黃河以北兩百餘里,成為天下第一強藩。而且從此以後,宣武、河東兩大集團的緩沖地帶消失,朱溫和李克用這對宿敵由此開始了連年不斷的短兵相接,五代初年梁晉爭鋒的格局也由此形成。
Ⅱ 拉鋸戰和持久戰有什麼區別
拉鋸戰是指就是雙方反復的爭奪同一地點,奪而復失,失而復得,戰線拉得特別長,對峙時間特別的長!消耗特別多,你來我往不相上下!就像拉鋸一樣,故稱拉鋸戰
持久戰是持續時間較長的作戰.相對於速決戰而言.有戰略的持久戰和戰役、戰斗的持久戰.戰爭中正義的一方,在敵強己弱的情況下,通常在戰略上採用持久戰的方針,通過長期的作戰,逐步削弱敵人,轉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最後贏得戰爭的勝利.戰役、戰斗的持久戰,通常是在特定的情況和需要下進行.歷來兵家一般多忌曠日持久的戰爭,主張速戰速決.但也有的主張以持久戰疲憊、消耗對方,爾後擊敗之.持久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反對國內外敵人斗爭中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指導方針
Ⅲ 拉鋸戰里騎士有什麼作用
目前騎士單條無敵,甚至在裝備不佳的情況下
關鍵是用好技能
群毆的時候站位靠後,加血輔助
要知道,對手最想殺的就是騎士
Ⅳ 拉鋸戰是什麼意思
拉鋸戰是指雙方反復地爭奪同一地點,奪而復失,失而復得,戰線拉得特別長,對峙時間特別長,消耗也特別多,你來我往不相上下,就像拉鋸一樣,故稱拉鋸戰。
Ⅳ 拉鋸戰是什麼意思
指雙方反復地爭奪同一地點,奪而復失,失而復得,戰線拉得特別長,對峙時間特別長,消耗也特別多,你來我往不相上下,就像拉鋸一樣,故稱拉鋸戰。
Ⅵ 什麼是拉鋸戰
拉鋸戰是指就是雙方反復的爭奪同一地點,奪而復失,失而復得,戰線拉得特別長,對峙時間特別的長!消耗特別多,你來我往不相上下!就像拉鋸一樣,故稱拉鋸戰
持久戰
持久戰
protracted warfare
持續時間較長的作戰。相對於速決戰而言。有戰略的持久戰和戰役、戰斗的持久戰。戰爭中正義的一方,在敵強己弱的情況下,通常在戰略上採用持久戰的方針,通過長期的作戰,逐步削弱敵人,轉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最後贏得戰爭的勝利。戰役、戰斗的持久戰,通常是在特定的情況和需要下進行。歷來兵家一般多忌曠日持久的戰爭,主張速戰速決。但也有的主張以持久戰疲憊、消耗對方,爾後擊敗之。持久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反對國內外敵人斗爭中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指導方針
閃電戰
閃電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它往往是先利用飛機猛烈轟炸敵方重要的戰略設施的通訊中心,把敵人的飛機炸毀在機場,取得制空權,並使敵人的指揮系統癱瘓。
閃電戰就是奇襲、快襲集中加在一起,將像閃電一樣打擊敵人!可以使敵人在突如其來的威脅之下喪失士氣,從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擊之下就會立即崩潰!
閃電戰理論是古德里安創造的,最初用於波蘭。1939年9月1日4時45分,德軍以其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了波軍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德國裝甲部隊與空軍構成的快速縱深挺進力量,將陳舊龐大的波軍迅速撕裂、合圍,至10月5日,波蘭戰役即告結束。波軍6.6萬人陣亡,20萬人受傷,69.4萬人被俘,而德軍僅傷亡3萬餘人。從而以一種成功的全新的戰術被銘刻到了世界軍事史上。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軍事家打造的閃擊戰,攻勢凌厲,似乎無往而不利,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天內征服丹麥,23天內征服挪威,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39天內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閃擊戰確實曾輝煌一時,堪稱戰爭史的一大經典。閃擊戰挾最新高技術兵器以最小的損失,突然、迅速地達成戰爭目的,其理論魅力至今依然不減。研究「信息+閃擊戰」可能演變的「信息化閃擊戰」,利於我們在未來戰爭中防範新的閃擊戰,並在作戰中尋找更多的制勝之機。
剝開閃擊戰侵略的外衣,剖析一下閃擊戰,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理論,閃爍著跨越歷史時空的啟迪。
以盡可能短的時間「折疊」空間
「時間就是軍隊」,「時間就是勝利」,爭取時間和奪取空間是軍事對抗的重要內容。在時間上先敵一步,可以得先機之利。在「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僅3個星期即在蘇聯境內推進縱深達400~600公里,其成功的原因是:
(1)「適時」;
(2)出人意料的主攻地點;
(3)欺騙活動;
(4)新的坦克「戰術」。
德軍閃擊戰應用軍事科技的新的優勢,依靠坦克集群的快速突擊,以及飛機的空中火力和縱深機降、傘降的高速配合,形成威力巨大的現代「撞城錘」。由於時空關系的改變創造的新的作戰理論,產生了時人難以想像的作戰效能。
以盡可能快的機動獲得最大限度的沖擊力
《孫子兵法》進攻戰的一個重要思路是——以極快的速度突襲敵軍。書中寫道:「進而不可御者,速也。」並對快速產生的沖擊力作了至美的比喻:「激水之急,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
根據戰爭力學理論,軍隊戰鬥力取決於兵力、機動力和沖擊力,而機動力和沖擊力的大小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快,沖擊力也就越大。二戰初的閃擊戰依靠裝甲集團高速度、大縱深的突襲,產生的沖擊力在軍事史上堪稱空前的。
將精神之力轉化為戰鬥力
在閃擊戰理論中,精神對作戰的勝利可謂是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為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從西方的克勞塞維茨到東方的毛澤東,許多傑出的軍事家都十分關注作戰突然性,指出突然和不意,可以彌補兵力的不足。其二為震懾。美軍在伊拉克戰爭的作戰計劃之一名為「震懾」行動,其實在閃擊戰的設計中,「震懾」正是希特勒、古德里安等追求的效果。二戰時德國發起閃擊戰時其坦克數遠不如英法聯軍,甚至被稱為「窮人的戰爭」,然而「窮人」打敗了富人。在西線閃擊戰中,法軍大批部隊被震懾住,喪失了作戰意志,被俘人員竟多達150萬。
對付閃擊戰的鑰匙
為什麼閃擊戰在二戰初期產生了巨大威力?為什麼二戰中的閃擊戰又均以失敗而告終?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頂點理論認為:「勝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一個頂點」。這個「頂點」,主要指的是作戰強度和作戰限度。由於頂點的存在,發起進攻的強者,到達頂點後,便會逐漸由強變弱,防禦的弱者,若注意積聚力量的話,將可能逐漸由弱變強。閃擊戰盡管有突然性和高速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力,但畢竟這個沖擊力有個極限,終究有個頂點。戰爭的最終勝負並不是單單取決於沖擊力,還包括許多其他方面的要素。當德軍深入蘇聯腹地,兵臨斯大林格勒時,由於戰爭的非正義性、自然條件的惡劣、後勤補給線的困難,特別是蘇聯軍民高漲的愛國熱情、強大的國力、正確的戰略指揮、先進的軍事理論和現代化軍隊,以及美英和中國的支持等,使得閃擊蘇聯的侵略戰爭在斯大林格勒到達了「頂點」,從而開始走向失敗。
二戰後,雖然再沒有像二戰那樣大規模的閃擊戰發生,閃擊戰其實在現代局部戰爭中處處可見其影子。特別是當現代戰爭插上信息技術翅膀後,突如其來的閃擊戰變得更加可怕。在計算機技術的武裝下,空中力量的機動力、火力、防護力,已經遠遠超出二戰時地面的裝甲集團,體現出諸多的新優勢:速度之快、機動能力之強,使地面防禦力量幾無還手之力;遠程精確打擊與火、力、快速機動能力的完美結合,達到了「動如雷震」、「斬首」、「震懾」的效能;空中力量在c4isr指揮、控制、偵察等系統作用下,能量發生空前躍升,形成超視距攻、防一體的作戰系統,對戰爭命運甚至起到決定性作用。
需要警惕的是,現代戰爭中「戰爭頂點」已在高技術下變得難以利用,戰爭的「非接觸式」、「非線式」、「非對稱」,讓弱小的一方「以劣勝優」的餘地越來越小。那麼防範閃擊戰的出路在哪裡?唯有加速新軍事變革,在軍事思想上斷不可輸給對手,在編制體制、武器裝備、教育訓練等上,也勵精圖治,形成對手不敢輕舉妄動的優勢,使敵無機可乘。
當閃擊戰插上信息的翅膀後,需要我們給軍事思維插上信息的翅膀,不僅僅是貼著「信息」標簽的名詞的變化,必須有全新、敏銳而不保守的哲學頭腦,需要居安思危而不是歌舞昇平的危機意識。
Ⅶ 搞拉鋸戰是什麼意思
長久戰
Ⅷ 星際爭霸2拉鋸戰怎麼打
蟲族用自爆蟑螂飛龍拖,傳送口偷襲,然後找出破綻給予致命打擊。
人族的話小飛俠滿以小分隊的形式偷襲(最好用炸彈),劫掠者+槍兵+運輸船+坦克慢慢推,能出雷神就出,不能的話別勉強。
神族嘛沒啥好說的,打破僵局用運輸機折射,野水晶,騷擾,跟關鍵的還是操作,靈能風暴,立場要放准確。
最後一定要防偷襲,做好偵查,腦子要冷靜,不然就會出現大優變大劣
Ⅸ 急需帝國時代3拉鋸戰戰法
拉鋸戰.....荷蘭吧,中期狂拍銀行,然後出散兵+小炮。
Ⅹ 拉鋸戰的意思
相互僵持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