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海派旗袍秀亮相上海國際花展

海派旗袍秀亮相上海國際花展

發布時間:2021-08-05 08:43:13

㈠ 上海文化為什麼被稱為「海派文化」

先網路介紹啥叫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是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基礎上,融匯吳越文化等中國其它地域文化的精華,吸納消化一些外國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的地域文化。「克勒」是英語「Colour」的音譯,也有經典(Classical)的衍生義。最先吸收結合中西方文化的「老克勒」土洋結合,形成了早期的「海派文化」。21世紀,年輕「小克勒」繼承了海派文化的精髓。


㈡ 海派旗袍製作技藝的發展歷史

申報地區或單位:上海藝術研究所、徐匯區
由於上海得風氣之先,受歐美服裝影響,改制旗袍的式樣,顯示了「曲線美」的特點,突破了傳統的中國婦女忽略人體曲線的著裝風格,使這一時期的上海成為旗袍新款的策源地。「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學不像,等到學到三分像,上海已經變了樣。」20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於世的歌謠,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當時的服裝界佔有多麼顯要的領先地位。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由於種種原因,旗袍退出了女裝的歷史舞台,在中國民間一度絕跡。直至八十年代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復甦,旗袍才又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特別是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禮儀場合。無論你到地球的哪個地方,只要看到一襲旗袍,就能確認是中國女性,這便是中國旗袍鮮明的民族特色。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並大量運用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等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來裝飾旗袍。除此之外旗袍的花鈕裝飾也極具特色,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採用的圖案,多為傳統吉祥圖案,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呼應,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另外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㈢ 2015上海(國際)花展的花展活動

內容豐富的園藝體驗活動,可以親自動手種植盆栽、多肉組盆、插花、製作精油、蔬果造型、植物手繪、壓花等多種活動,感受精緻園藝帶給人們的幸福和感動
時間:3月27日—5月31日每周六下午1:30—3:00,每場提前招募親子家庭15組
地點:植物大樓二樓教室、展覽溫室(二)西側草坪、植物大樓一樓展廳 加強自然科普教育,倡導生態文明理念,提高科學文化素質,通過自然講座、露營等戶外自然體驗活動,吸引市民參與,探索大自然奧秘,把對大自然的愛種入心底。
時間:3月27日—5月31日周日下午1:30—2:30,每場提前招募約20位。
露營活動時間:4月25—26日,5月16—17日、5月23—24日,提前招募親子家庭15組
地點:大自然放映廳、四季溫室草坪 3月27日—4月26日,永生花、空氣鳳梨、多肉等園藝品類的製作體驗課程
3月27日—4月26日周末及國定節假日,花藝、茶藝、咖啡品鑒、自然探索免費課程
4月4—6日(清明小長假)下午,音樂下午茶,現場有精彩的民謠、爵士表演
3月27日—4月26日周日,野餐派對,上下午各一場,每場10組家庭
地點:園藝生活體驗區·夢想田園(展覽溫室(二)西側草坪) 3月27日—5月3日,園藝產品展銷、園藝主題展覽、兒童園藝種植體驗等
3月27日—5月31日周六,「智慧植物奇妙生活」免費手工活動
地點:園藝生活體驗區·上海種業園(植物大樓一樓展廳) 「牡丹漢服文化游園會」——4月11、12日,牡丹盛花之時,舉辦「著漢服賞牡丹」牡丹漢服文化游園活動。(地點:牡丹園)
「櫻花文化節」——3月27至4月26日,櫻花盛開之時,誠邀魔都二次元小夥伴們前來參加「魔都櫻花祭COSPLAY攝影大賽」,並設有精美獎品,吸引遊客前來賞櫻遊玩。
「鬱金香文化節」——3月28、29日,開展故地重遊、手工製作、禮品放送、荷蘭主題展覽等相關活動,豐富遊客遊玩體驗。(地點:家庭園藝DIY互動區) 「青年攝影比賽」——4月25日,組織青年攝影比賽,看誰更能抓住動人瞬間,看誰更能打動人心。
「風箏大賽」——5月1—3日「五一」小長假,與上海市風箏協會合辦,市風箏協會高手與遊客共同切磋技藝,現場展示傳統風箏製作技藝,市民遊客可觀摩可切磋,充分體驗風箏之樂。(地點:新松柏園) 「地球一小時」——3月28日(周六)20:30,為2015上海(國際)花展之自然課堂系列的首次活動,將邀請愛好攝影的市民遊客參加花展夜攝活動,欣賞夜色中盛放的春花以及花團錦簇的庭院美景,體味古人「故燒高燭照紅妝」的愛花惜花心境。
「生物多樣日」——5月22日(周五)
「市民觀鳥大賽」——4月18日(周六),與上海野鳥會合辦。

㈣ 傳統旗袍與海派旗袍的區別

旗袍發展到今天,已經沒有嚴格的京派和海派區別了。
簡單說兩點--
京派旗袍:傳統派-大家風范。
源於明清服飾文化,特別晚清時期的旗裝改良,具體為旗裝收腰設計,加上漢服的立領,左右兩面開叉,有大的寬邊包邊,講究的是舒適和大家風范。
裁製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
海派旗袍:西化派-貼身。
興於民國上海女學生,吸收了西方的裁剪方法,使旗袍更為貼身更能展示女性的身材,並且為了從外觀上區別於京派旗袍,一律採用窄邊進行包邊。
海派旗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時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
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
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
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
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
1. 京派旗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
海派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京派旗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
海派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京派旗袍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
海派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㈤ 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什麼區別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立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郁;「京派」風格則大氣恢弘,矜持凝練,但免不了官派風范。 海派 海派文化完成於20世紀30年代,海派服飾也在30年代達到輝煌燦爛的頂峰,而海派旗袍則在30年代的海派服飾中一統天下。現代旗袍,或狹義的旗袍,就指海派旗袍。 近代上海的開埠,「中體西用」、「西學東漸」,促使旗袍西化。海派旗袍的最大的特點在於對傳統樣式與西式服飾的兼收並蓄。當時不僅把西式外套、大衣、羊絨衫穿在旗袍外,更採用洋裝中的翻領、V領、荷葉領,袖型則有荷葉袖、開衩袖等。 到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結構更趨向西化,一反傳統的有了胸省、腰省和裝袖、肩縫,甚至加入墊肩以追求完美的身材。舊式的大襟和繁瑣的裝飾則逐漸消失了,旗袍面料中面部、呢類、 莎羅應有盡有。某一段時間旗袍流行「透、露、瘦」,於是就採用鏤空織物和半透明的化纖與絲綢。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海派旗袍,是一種既穩定又變化無常的時裝。擺線高低來回更迭、稍不留神便會落伍,這種時髦確實是需要「追趕」才能及的。時尚是商業的催化劑,作為商業化大都會的產物,海派旗袍不僅順應社會心理,更切合商業利益。 京派 京派旗袍是旗袍家族中的大家閨秀,任風雲變幻,世風搖擺,它自巋然不動。 相 對於「海派」的開放與創新,「京派」就顯得矜持守舊一些。旗袍的「京派」自是指區別於海派,不為流行所動的傳統樣式。一方面北京的地理位置當時並不有利於 西洋文明的引入;另一方面,舊的官僚軍閥又阻礙它對外來文化的吸收與包容,京派旗袍總是守著它固有的宮廷范,不肯跟風。 京派旗袍的特點不是中西合璧的艷麗,而是本位本土的拙樸。旗袍款型通常平直寬肥,有大襟、面料偏厚重,可單可夾。印花面料比海派要少,花色也未受到西方的影響。相反,旗袍的裝飾卻比海派來的豐富。 海派旗袍由於特別顯示女性身段,因而服裝在於表現人而非衣服本身。京派旗袍衣身的寬大使得人體退居第二位,所以在裝飾上就不得不考究起來,服裝以繁復和刺綉紋樣或織紋為美,充分展示旗袍自身的魅力。 「京 派」和「海派」各有千秋,「京派」猶如名門閨秀,「海派」猶如摩登女郎。「京派」是古典,「海派」就是時尚,「京派」是矜持,「海派」就是浪漫。但隨著歷 史變遷,具有現代特點的「海派」逐漸成為主流。海派旗袍的廓形一直流傳至今沒有什麼改變。中國婦女的傳統形象也與之緊密相連,難以割離了。

㈥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6)海派旗袍秀亮相上海國際花展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㈦ 海派旗袍的海派旗袍特色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當時的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後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
1. 旗女之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女之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清代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㈧ 京派和海派旗袍的區別

兩中旗袍只是產地不同,在規制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二十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旗袍款式多樣,分類方法也各種各樣,有:面料分類、工藝分類、款式分類、季節分類等。
旗袍的開襟通常有七種,包括方襟、雙襟、直襟、斜襟、琵琶襟、圓襟以及無襟。
在製作方面,雙襟比單襟復雜,要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這個縫合的襟只作為裝飾,所以穿著雙襟的旗袍與單襟的一樣,只不過雙襟的旗袍在視覺效果上更為美觀和高貴。直襟就比較少,斜襟以前通常會配襯大花扣,但現在都會改用較細的花紐。曲襟的形狀仿如有角的「S」,因為開口較大,所以比較容易穿著。
旗袍的領型有很多種,常見的領型樣式有: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等。
旗袍的每一種領型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樣式。在選擇旗袍的時候,領型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因素,脖子短的女性不適宜選擇高領,對於脖子較長的女性來說,沒有什麼限制,選擇的范圍要廣很多。
旗袍袖大致上可分為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反摺袖等。
以前的人們主要是按天氣變化來決定旗袍袖的類別,現在的女性著旗袍主要是出席宴會等場合,較年輕的多選後三種,而年長的則大都會選擇長袖。通常長袖是十九至二十寸,中袖越有十六寸,短袖長十寸。
傳統的旗袍一般都為長旗袍,現如今短旗袍也流行起來了。對於具有身高優勢的女性來說,長旗袍穿著高雅大方,短旗袍穿著則性感嫵媚;對於個子稍矮的女性來說,在鞋的搭配上,建議穿高跟鞋有拉長腿型的視覺效果,短旗袍是最佳的選擇。
旗袍的擺型分為寬擺、直擺、 A字擺、禮服擺、魚尾擺、前短後長袖大、鋸齒擺等。
日常的旗袍穿著多以寬擺和直擺為主,禮服擺和魚尾擺用於婚宴、酒會、出席活動等特定場合。
旗袍開衩分為高開叉、低開叉。過去的旗袍是不開衩的,一生酷愛旗袍的張愛玲回憶道:「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地在左邊開了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滾邊是旗袍上的一個亮點,雖然說只是用縫紉機在旗袍邊緣縫上一條細線。但是如果有心對比一下沒有經過滾邊的旗袍與經過精緻滾邊過的旗袍,就會知道它在提升旗袍氣質上起到的是點睛之筆。雖然只是個小小的步驟,但它有著自己的講究與搭配方法。比如:最佳的滾邊材料是真絲軟緞,而且滾邊的顏色必須要求素色。但是滾邊的類型就很多了:寬滾邊、細滾邊、單滾邊、雙滾邊。不同的滾邊類型,契合了不同類型的旗袍。
盤扣的種類多樣, 有一字扣、鳳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單色扣、雙色扣、蓓蕾盤扣、纏絲盤扣、鏤花盤扣、蝴蝶盤扣、吉字扣等等。
在與旗袍面料色彩的搭配上,如果是單色面料的旗袍,就選擇與該面料不同的顏色,起到突出和點綴的作用;如果是花色面料,就選用單色面料做盤扣,此時盤扣作為「綠葉」陪襯。此外,盤扣造型也要根據不同的旗袍紋樣搭配,其原則是要與面料紋樣相協調,,不能過分平淡,也不能過分出挑。

㈨ 海派旗袍盤扣的製作方法

旗袍發展到今天,已經沒有嚴格的京派和海派區別了。
簡單說兩點--
京派旗袍:傳統派-大家風范。
源於明清服飾文化,特別晚清時期的旗裝改良,具體為旗裝收腰設計,加上漢服的立領,左右兩面開叉,有大的寬邊包邊,講究的是舒適和大家風范。
裁製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
海派旗袍:西化派-貼身。
興於民國上海女學生,吸收了西方的裁剪方法,使旗袍更為貼身更能展示女性的身材,並且為了從外觀上區別於京派旗袍,一律採用窄邊進行包邊。
海派旗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時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
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
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
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

與海派旗袍秀亮相上海國際花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彪馬的褲子三包有哪些 瀏覽:317
女式白色半袖襯衫批發 瀏覽:621
襯衫迷彩故事羊 瀏覽:604
捐贈校服領導講話 瀏覽:49
frank大嘴猴童裝 瀏覽:238
如何給寶寶做小帽子 瀏覽:905
中原領航學校校服 瀏覽:86
不然就會拉在褲子 瀏覽:76
什麼品牌的真皮帽子好 瀏覽:772
廠家批發直銷真絲領帶 瀏覽:346
古馳男裝牛仔褲品牌及商品 瀏覽:767
深圳哪個校服網質量好 瀏覽:508
灰色圓領衣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254
褲子門禁的縫制步驟教程 瀏覽:905
微信童裝代理如何賺錢 瀏覽:99
女友穿著褲子摩擦我的 瀏覽:135
服裝廠專業褲子設備 瀏覽:328
潮牌販子該如何引流 瀏覽:821
短款羽絨服怎樣穿 瀏覽:553
歐美男帽子圖片大全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