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若向陽無謂悲傷什麼意思
心若向陽無謂悲傷的意思是如果內心陽光,就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自己悲傷。也就是說不管遇到再大再多的困難,打擊和痛苦,不管跌到多少次失敗了多少次都不要害怕不要氣餒,一定要對生活有信心。
《心若向陽,無畏傷悲》也是一本書名,選錄了民國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經典作品。林徽因作為深受大眾喜愛的民國才女,穿著舊式旗袍卻讀著新式文章的女人,有著非凡的經歷,接受民國特色的文藝熏陶。
(1)陶喜樂旗袍擴展閱讀:
《心若向陽,無畏傷悲》是收錄林徽因文學作品比較全的一本書,包含了林徽因在不同年代的小說、詩歌、散文等作品以及書信。
同時這本書,也是一部林徽因的情緒編年史,在不同年代的文字里,你能看到不同姿態的她。優雅的、浪漫的,甚至世俗的、敏感的,或深或淺的吟唱,對生活、對世界的各種看法和情緒,每一篇都有不同的背景,或是季節景色,或是晨昏思緒、或是悼念故人。
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讀她當時的情緒與內心,同時也是在讀她的歷史與過去。
❷ 有一首新年歌的歌詞是「今天我起得特別早,穿上新衣戴上新帽。」是三
開心樂陶陶。旋律同蝸牛與黃鸝鳥。以下為自身略有改動之歌詞。
正月初一 我們起得早 換上新衣 戴上了新帽
聖父聖子聖靈都來到 恭祝大家新年好
新年新春 鑼鼓聲聲敲 大街小巷 處處放鞭炮
春風滿園 綠柳和紅桃 百花齊放哈哈笑
良辰美景 上主來創造 你我同聲歌唱 春意鬧
正月初一 我們起得早 自私自義 舊事拋雲霄
認罪悔改 讀經又禱告 時時平安喜樂到
神之公義 標准無限高 行善自救 從來不可靠
唯有基督耶穌是中保 信者永生路一條
主恩無價 永遠是瑰寶 舊約新約 千萬莫忘掉
❸ 陶喜樂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陶喜樂商標總申請量2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2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陶喜樂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❹ 有誰能詳細介紹中國古代的一些傳統禮儀(急!)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及風俗禮儀文化的知識
【春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採用公歷紀元後。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於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元宵】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國君後,大封功臣,獨未賞介子推。子推便隱居山中。重耳聞之甚愧,為逼他出山受賞,放火燒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燒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飯,追念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後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
【清明】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
【端午】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於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乞巧】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少女節或七夕。相傳,天河東岸的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後,雲錦織作稍慢,天帝大怒,將織女逐回,只許兩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夜晚在鵲鳥搭成的橋上相會。或說:天上的織女嫁給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將織女抓回天庭,只許兩人一年一度鵲橋相會。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綉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的談話,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系起來後,更富浪漫色彩。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
【重陽】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
【臘日】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這是古代歲末祭祀祖先、祭拜眾神、慶祝豐收的節日。臘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後——個月(臘月)舉行,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歷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俗。佛教的臘八粥後也滲入臘日習俗。
【除夕】我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歷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掃一清的屋裡,擺上豐盛的菜餚,全家團聚吃「年飯」。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謎下棋,嬉戲游樂,謂之「守歲」。零點時,眾人爭相奔出,在庭前攏火燃燒古稱「庭燎」,取其興旺之意),並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之時搶先放出三個「沖天炮」,以求首先發達,大吉大利。此時,爆竹聲、歡叫聲響成一片,一派「爆竹聲中除舊歲」的景象。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後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構成男子字的全稱,如伯禽父、仲尼父、叔興父等。
【十二生肖】又稱屬相。古代術數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後以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豬,稱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塗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禍福,往往牽扯起來,特別是在婚配中男女屬相很有講究,有所謂「雞狗斷頭婚」、「龍虎不相容」等說法。
【生辰八字】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項兩個字,四項共八個字。根據這八個字,可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舊俗訂婚時,男女雙方互換庚帖,上有生辰八字。雙方各自卜問對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陰陽,以確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對父母要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孔子非常重視孝悌,把孝悌作為實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無改於父道」、「父母在,不遠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張。孟子也把孝悌視為基本的道德規范。秦漢時的《孝經》則進一步提出:「孝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宗法等級秩序。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左傳·曹劌論戰》中有這樣的話:「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於祭祀的牛、羊、豬,後來也稱雞、魚、豬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犧牲的總稱。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shi,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於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沒有牛。由於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所用犧牲的規格也有所區別: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廟內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唐代即有專人制訂家祭禮儀,相沿施行。宋代陸游《示兒》詩中有這么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朝儀】古代帝王臨朝的典禮。按規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東為上,孤面向東以北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為上,王族在路門右側,面向南以東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屬官在路門左側,面向南以西為上。朝儀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禮,禮畢退朝。後世也稱人臣朝君之禮儀為「朝儀」。
【朝聘】古代賓禮之一。為諸侯定期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有三種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見天子稱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見天子為「大聘」;每隔五年親自朝見天子為「朝」。
【朝覲】古代賓禮之一。為周代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制。諸侯朝見天子,「春見曰朝,秋見曰覲」,此為定期朝見。春秋兩季朝見天子,合稱為朝覲。
【揖讓】一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一為土揖,專用於沒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為時揖,專用於有婚姻關系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三為天揖,專用於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一指禪讓,即讓位於比自己更賢能的人。
【長揖】這是古時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載:「子路拱而立。」
【頓首】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於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於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如丘遲《與陳伯之書》:「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丘遲頓首。」
【稽首】古代的拜禮,為「九拜」之一。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後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
【九拜】我國古代特有的向對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禮。《周禮》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動,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定禮儀。
【跪】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腳跟,以示莊重。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於是相如前進瓿,因跪請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貼於腳跟。為了表示對人尊重,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後,食坐盡前。」「盡後」是盡量讓身體坐後一點,以表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以免飲食污染坐席而對人不敬。
【座次】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左遷」即表示貶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古代建築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後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尊。皇帝聚會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做「南面」,稱臣叫做「北面」。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鴻門宴》中有這樣幾句:「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項王座次最尊,張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會席次,尊卑很有講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門,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設兩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與散座的區別:上桌與單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則不分席次。
【冠禮】古代男子成年時二十歲)加冠的禮節。冠禮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後加緇布冠、皮弁、爵弁,分別表示有治人、為國出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給起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成員。因為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所以後世將二十歲稱作「弱冠」。
【婚冠禮】古代嘉禮之一。《周禮》:「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古代貴族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後即可成婚,並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歲行笄禮笄: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滿十五歲把頭發綰起來,戴上簪子)後也可結婚。所以把婚禮、冠禮合稱為婚冠禮。
【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漢書》載,西漢將領李廣利率軍隊出擊匈奴之前,「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荊軻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
【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齋」又稱「致齋」,致齋三日,宿於內室,要求「五思」思其居處、笑語、志意、所樂、所嗜),這主要是為了使思想集中、統一。「戒」又稱「散齋」,散齋七日,宿於外室,停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也不參加哀弔喪禮,以防「失正」、「散思」。古人齋戒時忌葷,但並非忌食魚肉葷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氣的食物如蔥、蒜等,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祭祀時口中發出的臭氣,對神靈、祖先有所褻瀆。
【虛左】古代座次以左為尊,空著左邊的位置以待賓客稱「虛左」。《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足見信陵君對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虛左以待」一語。
【再拜】先後拜兩次,表示禮節之隆重。舊時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原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後泛指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今人多用「頂禮膜拜」形容對某人崇拜得五體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晉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州郡派督郵巡視至縣,縣吏勸陶束帶迎見,他感嘆地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後來引申為傾倒、崇拜,如毛澤東《沁園春·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六禮】中國古代婚姻的六種手續和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秦晉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後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舉案齊眉】古代妻子為丈夫捧膳食時要舉案於眉,表示相敬。
【以文會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禮俗。文人相交輕財物而重情誼、才學,故多以詩文相贈答,揚才露己,以表心態。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詩詞相酬答。在宴飲等聚會時,更是不可有酒無詩,流行盡觴賦詩之俗。
【諱稱】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主要的有:
1)天子、太後、公卿王侯之死稱:薨、崩、百歲、千秋、晏駕、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稱:見背、孤露、棄養等。
3)佛道徒之死稱:涅檠、圓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現也用於稱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稱:亡故、長眠、長逝、過世、謝世、壽終、殞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終等。
❺ 中國有哪些民間傳統文化
你好朋友,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繁雜浩瀚,通過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可以看出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我所知道和總結的有以下,僅是以管窺豹。
首先是傳統節日:
春節:在中國,許多民族與地區都有過春節的習俗,其本意在於除舊布新,送往迎來。大年三十之前,人們置辦年貨,清掃衛生。三十那天,貼門神、春聯,掛年畫、紅燈,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大年三十夜晚叫「除夕」,即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一般人家都要圍在一起吃上一頓「年夜飯」,稱「團年」。午夜時,還要燃放爆竹。春節時吃餃子,是中國北方的民間習俗,取「更歲交子」之意,也就是新舊交替從子時開始。在中國南方,春節時多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
元宵節:在中國,農歷正月十五晚上,人們有觀燈、吃元宵的習俗,故把這一天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吃元宵是相沿已久的習俗。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元宵這種食品,原先叫「湯元子」,後改為元宵,象徵家人團圓、和睦、吉利。
元宵節以觀燈為喜樂之事,故又稱「燈節」,據《文樂書》記載,漢明帝時期提倡佛法,敕令在元宵節點燈敬佛,這首開元宵節放燈的先例。唐宋時,元宵節觀燈的習俗已廣為流傳。清代燈節更盛,並一直延續至今。
元宵節也是民間花會,即各種民間技藝、舞蹈薈萃、競相表演比賽的節日。
清明節: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至今已流傳了2000多年。遠在春秋時代,人們就運用圭表測量日影的辦法,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4個節氣。到秦漢時,又確定了二十四節氣,自此就有了清明這個節令。屆時風和日麗,春意盎然,人們有放紙鳶(風箏)、盪鞦韆、踏青、游春、栽柳、斗鷗和拔河等活動。自唐代以來,把清明節與寒食節(冬至後的第105天)混同起來,統稱清明節。祭祖掃墓、禁火寒食便成為清明節的主要內容。
端午節:農歷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又名端陽、重年、重五,到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端午節的來歷,其說不一,認為端午節始源於愛國詩人屈原的忌日流傳最廣。人民懷念屈原,便把他投汩羅江殉國的五月初五這一天定為端午節。
過節這一天包粽子、吃粽子、劃龍舟便成為中國人民過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後來,這種習俗流傳到日本、朝鮮和東南亞等國。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由於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又叫「仲秋節」。過中秋節,起於漢代。到宋代,中秋節便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了。
中秋賞月、中秋祭月、吃月餅,是中秋佳節的主要內容。每到中秋之夜,當月亮升起後,在庭院設案,供品有月餅、瓜果等。月祭完畢,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酒」、「賞月飯」,並對望月亮向遠在異地的親人表達思念之情。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少有趣的習俗,但都以「花好月圓」、吉祥如意為主題。
重陽節:董陽節在農歷九月初九。古人認為九為陽數,兩九相重為重九,兩陽相重為重陽,所以九月初九既稱「重九」,又叫「重陽」。
其它的傳統文化有: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 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❻ 各色各樣的民風民俗
一。滿族滿民風民俗
[民族簡介]
滿族,現有人口約9821000人。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遼寧省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國各大中城市。 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2 0 0 0 多年前的肅慎人。肅慎人,是滿族的最早祖先。遼、宋、元、明幾個朝代稱「女真」。長期生活在長白山以東、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廣闊地區。1 6 世紀後期,努爾哈赤崛起,以女真人為主體融合了部分漢人、蒙古人和朝鮮人,形成了一個新的共同體——滿族。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族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是1 6 世紀末參照蒙古文字母創制的。後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加「點」,稱之為「有圈點的滿文」或「新滿文」。由於清代以來大量滿族遷入中原地區,在經濟、文化、生活上與漢族交往密切,滿族人民逐漸慣用漢語文。 滿族主要從事農業。散居城市的滿族人大多從事工業和文化科學事業。在歷史長期發展進程中,滿族同胞對祖國的締造和文化的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飲食習慣]
餑餑是滿族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餑餑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餑餑、蘇葉餑餑和粘糕餑餑等。滿族的餑餑很耐餓,攜帶方便,風味獨具,至到今天仍是頗為風行的食品。 酸湯子也是滿族的傳統餑餑食品。薩其瑪是馳名全國的滿族糕點。
[婚喪習俗]
滿族婚禮既帶有本民族濃厚的特點,又融合了不少漢民族的風俗禮節,一般地講要經過以下程序: 訂婚:滿族青年男女訂婚有兩種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長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親,便 托媒人給子女許訂終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種是男女雙方互不認識,托媒人為子女訂婚,並由媒人轉交雙方的"門戶貼",開具雙方的旗佐、履歷、姓氏、三代。此外,還要互相檢驗生辰八字。 放定:即遞財禮。分放大定和放小定兩種。放小定是未來的媳婦拜見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親時,得到財物。放大定叫做「過大禮」,俗稱「下大菜」,就是選擇吉日,男方將聘禮送到女方家。 結婚前一日,送親的要喝「迎風酒」。新娘則離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稱「打下發」。次日清晨,女方家用彩車送親,由其哥哥護送。彩車到新郎家時,洞房門前的地上放有一火盆,讓喜轎車抬著新娘從火盆上經過,俗稱"過火避邪"。為趕走或殺死隨轎而來的鬼怪,新郎要向轎門虛射三箭;也有實射的,但一般都是朝轎底射,以免傷著新娘。接著,新娘被人扶出轎來到天地前,同新郎一同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拜完北斗後舉世聞名行「撇盞」儀式。即頭戴紅蓋頭的新娘和新郎,面朝南跪在院中神桌前,桌上供豬肘一方、酒三 盅、尖刀一把,薩滿單腿跪在桌前,一面用滿語念經,一面用尖刀把肉割成片拋向空中,同時端酒盅齊把酒潑到地上。主要目的是乞求上蒼保佑新婚夫婦,使他們子孫滿堂,白頭偕老。舉行完以上這些儀式後,新娘由全科人(即父母子女俱全的人)攙進洞房。新娘過門坎時,在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新娘必須從上面跨過去。新房的床鋪必須全科人鋪設,洞房鋪好後要在房內奏樂,稱 「響房」。新娘入洞房時,一小女孩手拿兩面銅鏡,對新娘照一下,然後把銅鏡掛在新娘的前胸後背。接著,另一小女孩遞過兩只錫壺,裡面盛有米、錢等,新娘或抱在懷里,或夾在腋窩,俗稱「抱寶瓶」,又叫「抱保媒壺」。當新娘在床上坐穩後,新郎用秤桿把罩在新娘頭上的紅布揭去,叫做 「揭蓋頭」。接下來便是夫妻喝交杯酒,吃合喜面、長壽面或子孫餑餑等。
[建築特色]
滿族傳統住房一般為西、中、東三間,大門朝南開,西間稱西上屋,中間稱堂屋,東間稱東下屋。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西炕為貴,北炕為大,南炕為小,來客住西炕,長輩多住北炕,晚輩住南炕。
[服飾特色]
本世紀3 0 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 0 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
[民族禁忌]
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二。蒙古族民風民俗
蒙古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迎賓禮節。預約的會客,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私人會面,主人總是遠遠的迎候著客人。有人會在路邊等候,有的騎馬飛馳而來,有的騎著摩托、乘著越野吉普車趕來,在隆重的場合還會分幾個梯隊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遊,您一定會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為這是蒙古族從古到今的傳統。當來到這里,您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贊美主人的住處,「這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會用臨時學會的蒙語「賽努!賽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懷,一句蒙古語說出來,這里的主人會由衷地高興。
當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進蒙古包後,賓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側。一般來了十分尊貴的賓客,主人會主動讓您坐在正北(男坐進包後的西側,女坐進包後的東側)位置上。這時候,主婦會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擺在客人面前,然後端上一碗滾燙飄香的奶茶,請客人們品嘗。接著在問候和笑聲中開始敬酒,主人手捧哈達,托著銀碗、齊眉舉盤,把美酒敬獻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飲而盡,主人會非常高興,頓時主客情融,氣氛很快會熱烈起來;如果您不善飲酒,接過銀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這表達了對主人的尊重與親密。
待客
這里的主人首先給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擺上奶食、糕點、炒米等茶食為客人壓飢解渴,有的還做點面條,讓客人們少吃一點墊個頻祝?然後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酒盅)向客人們每人敬一杯,這就是敬酒的開始。接著用大杯(比銀碗小一點專用敬酒的銀制器皿)從客人中的年長者開始,依次一一進行;敬酒達一定杯數就要奏樂唱歌為客人們喝酒助興;酒後用飯,招待客人的最高禮節為整羊宴,其次為羊背子宴。
神奇的蒙古包
如果說草原是綠色的大海,蒙古包則是大海中的點點白帆。蒙古包作為草原上特有的建築,既美觀又實用,而且結構簡單,便於拆運。
蒙古包具有結構簡單,便於拆遷組裝,就地取材,自產自用等特點,非常適於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聰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綠色草原上,星羅棋布的蒙古包白帆點點,會使人感悟人與大自然的和諧!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圓形尖頂,外用一層或二層羊毛氈圍裹,裡面用「哈那」和「烏尼桿」支撐。「哈那」是數十根同樣粗細、拋光後的木棍,用牛皮繩連接,構成可以伸縮的網狀支架。「烏尼桿」是用木棍支撐的傘狀包頂支架。蒙古包頂端還有「陶腦」――天窗,既可通氣又可採光。整個蒙古包用數根毛繩牢 牢固定,抵禦風的侵害。
華麗的民族服裝
蒙古族的服飾包括衣、帶、靴及頭飾等,款式講究,裝潢精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服裝。蒙古袍衣體寬大,袖子較長,下端不開叉,衣領較高,服帶中圍,非常適應廣闊草原游牧生活中的防寒及一衣多用的需要。腰帶是蒙古袍必不可少的,腰帶一般由綢、緞等料製成,長達數米,顏色視袍子的顏色而定。男子扎腰帶時,袍子向上提,下擺束得較短,即顯得精幹瀟灑,騎乘或勞動時也方便。女子之相反,扎腰時一定要把袍子拉展,以顯示身材的苗條健美。穿蒙古袍系腰帶除裝服飾上的需要外,實用價值也很大,繫上腰帶騎馬時可以保持腰和肋骨的穩定和垂直,冬天還可保暖。
「查干薩日」的祝福
蒙古族把正月稱為「查干薩日」(漢語意為「白月」);草原上的春節活動主要有祭火、祝壽、拜年等,並且從農歷臘月二十三開始,到正月(查干薩日)達到高潮。
祭火
蒙古族很早以來以祭火的習俗迎接春節,因為燃旺的火焰象徵著一年裡一切幸運吉祥。祭火在過去比較盛行,每家祭火的日期和方式也不同。「哈日楚戶」(貧民)一般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火,而「台吉」(貴族)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火,有的牧戶把系有五色綵綢的五小捆蘆葦插在門外樹上,將劈成細條的柞樹放在燃旺的火撐子上方的四條腿上,戶主穿好禮服跪在正門處的墊子上,把用油網包好的羊胸骨奉獻給聖火。婦女們則將美酒、黃油灑進聖火,並按順序站立,叩頭。富裕的牧戶則搞大型祭火,祭祀時用整羊,並將左鄰右舍請來喝茶吃酒。有的將聖火點燃後三天不熄,三天中不許遷場,不許在聖火上烤腳。目前,傳統的祭火在新一代牧民中已很少舉行了,但是在草原旅遊點和慶祝的喜慶日子,人們還是點一堆篝火助興。
祝壽
春節期間牧民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祝壽的對象為正當「本年」的長者。祝壽開始時,先為85、73高齡者祝壽,時間一般在臘月25或26日,臘月27至除夕的幾天里,則為61、49的本年者祝壽。給長者祝壽時,晚輩除要行禮祝賀外,還要贈送壽禮以示尊敬。祝壽禮的輕重多寡,一般視祝壽對象的年齡大小而定。
除夕
草原上春節的高潮,附近的牧民們都要相互喝茶,然後人們扶老攜幼聚集在年長者的家裡,進行除夕「乃日」 (宴會)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電視節目。接著牧人們要到邀請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時因戶多,宴會往往通宵達旦。
除夕時,牧民家家都要擺放「花盤」即將點心、奶食、糖果等整齊地擺放在一個大盤子里,擺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圓柱體,也有方形的,每層一種,很有規則。這一習俗,不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襲著這傳統。
拜年
草原上春節最隆重的活動,拜年在正月初一晨曦微露時候開始,牧民們先祭敖包,然後開始家庭內部拜年,先是晚輩向長者問安跪拜,然後由長者祝福晚輩幸福長壽。拜年時,晚輩要衣帽端正,手捧哈達進行。
家庭拜年後,牧民們相互互拜。互拜時,先到年長者的家裡,隨著互拜的進行,人們自動結伴而行。每到一家,要以同行者的年齡大小依次而入。拜年時,牧民們一般要獻上一兩首頌辭或頌歌。對出色的歌手,戶主會捧起放有哈達的奶食盤頌祝辭。草原上的春節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牧民們辛勤勞動一年後歡歌笑語的時刻。
草原宗教
內蒙古自治區也是一個多種宗教並存的民族地區,現有喇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漢佛教和道教7種宗教。漢佛教在我區有悠久的歷史,其它宗教從十七世紀後先後傳入。
錫盟的喇嘛教是屬西藏佛教格魯派,傳播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解放前,錫盟有喇嘛教寺廟192座,喇嘛12750人,大多分布在牧區的蘇木。1960年廟宇減少為102座,喇嘛 3542人,1966年廟宇減少到92座,喇嘛2290人。在十年內亂期間,黨的宗教自由政策遭到破壞,喇嘛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絕大多數寺廟被破壞,經書被焚毀;寺廟停止了活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錫盟喇嘛教的喇嘛和信教群眾逐漸恢復他們的正常宗教活動,有的寺廟國家還撥給維修經費加以修繕,一些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喇嘛領取了生活補貼,自養事業有所發展。
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葯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庄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庄頭的種花女。 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中國的傣族是一隻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人口近百萬。主要散布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孟連等自治縣。
潑水節是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歷四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還流傳著一個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一個惡魔,他作惡多端,人們恨透了他,可什麼辦法都對付不了惡魔。後來,七位姑娘發現了惡魔的致命弱點,只有惡魔的頭發才可置於死地。一天夜裡,姑娘們勇敢的殺害了惡魔。但惡魔的頭一著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時,姑娘們立即輪流抱起頭顱。每年換一次,當換人時。人們都給抱頭顱的姑娘潑水,沖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後來就形成了傣族最為重要的節日——潑水節。
在「麥日」也就是節日的第一天。人們一清早就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但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洗浴」完畢,集體性的潑水便開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帶著清水,湧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濕一身,幸福終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綻放。
劃龍舟是潑水節最為精彩的節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各色各樣的龍舟,船上坐者數十名強壯的選手,號令一響,龍舟便像離弦的箭往前飛去。到處都是鑼聲.鼓聲.號子聲.喝彩聲,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另一項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種自製的煙火,將竹竿底部添以火葯和其他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族,光彩奪目,甚是美妙。潑水節是傣族傳統文化的結晶,是一個快樂而幸福的節日。
❼ 張小斐加盟湖南衛視元宵喜樂會,她現在為何成了當紅女星
張小斐確實是特別火了,現在她因為電影《你好李煥英》,已經是火遍了大江南北,她這個媽系女人的形象啊,終於算是立住了,當然呢,張小斐的資源是一路向好了,她現在也是要去參加湖南台的元宵喜樂會了,可以見得張小斐,這些年的努力付出都沒有白費的。其實,張小斐的火也不是一夜成名的,她已經在喜劇舞台上沉澱了很多年了。她不怕扮丑,不怕扮老,真的是有實力的演員,她是正正經經的北影畢業,和很多大牌女演員都是同學,而且她之前是舞蹈學院的,所以她從小就是練習跳舞,在一檔綜藝節目的舞台上,張小斐一身墨綠色旗袍,手持紅扇子,舞姿嫵媚妖嬈,我們也很吃驚,張小斐除了會演小品原來跳舞也這么棒。張小斐是開年最先火起來的女演員,希望張小斐能一直紅火下去。
張小斐已經連續幾年都被賈玲一起帶著上春晚了,而且電影《你好李煥英》也已經收獲了40億+的票房,而張小斐也因此大紅,她身上有無限的塑造性,未來可期。小編覺得她自從和賈玲開始合作喜劇之後,她的每一次表演都是讓觀眾很驚喜的,無論是演年輕人還是老人,我們都可以看到張小斐的表演功底。
❽ 關於56個民族的資料
56個民族:
壯族、藏族、裕固族、彝族、瑤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維吾爾族、佤族、土家族、土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水族、畲族、撒拉族、羌族、普米族、怒族、納西族、仫佬族、苗族、蒙古族、門巴族、毛南族、滿族、珞巴族。
僳僳族、黎族、拉祜族、柯爾克孜族、景頗族、京族、基諾族、回族、赫哲族、哈薩克族、哈尼族、仡佬族、高山族、鄂溫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獨龍族、東鄉族、侗族、德昂族、傣族、達斡爾族、朝鮮族、布依族、保安族、布朗族、白族、阿昌族、漢族。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
(8)陶喜樂旗袍擴展閱讀:
中國的民族識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一、中國成立到1954年為第一階段。
這個時期民族識別的主要工作是進行調查研究,並確定一批民族成分。經過這一階段的民族調查識別,除已經公認的蒙古、回、藏、維吾爾、苗、瑤、彝、滿、黎、高山等民族外,經過識別和歸並。
又確認了壯、布衣、侗、白、哈薩克、哈尼、傣、傈僳、佤、東鄉、納西、拉祜、水、景頗、柯爾克孜、土、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鄂溫克、保安、羌、撒拉、俄羅斯、錫伯、裕固、鄂倫春等民族,共計38個少數民族。
二、1954年到1964年為第二階段。
在基本掌握各族體的族源、歷史、現狀與語言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民族識別,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中南的一些省份,尤其是雲南省。雲南260多個不同族稱,經識別歸並為22個民族。
經過這一階段的調查識別,從1964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之前自報的183個不同稱謂的民族名稱中,新確定了16個少數民族,即土家、畲、達斡爾、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龍(現改為德昂)、京、獨龍、赫哲、門巴、毛難(現改為毛南)、珞巴等民族。
另將74個不同民族名稱歸並到54個少數民族中。還有幾十個在識別中自動撤銷原登記的民族名稱。至此,對已填報的族體的識別大體上得以基本解決,有待繼續識別的已為數不多。
三、1964年到80年代末為第三階段。
這一階段,民族識別工作的重點是在一些地區對一批人的民族成分進行恢復、更改,對一些自稱為少數民族的人們共同體進行辨別、歸並。
❾ 誇贊女生的唯美句子
女生漂亮的唯美句子
一、只見秀麗清純、嬌羞可人的少女那晶瑩剔透的雪肌玉膚閃爍著象牙般的光暈,線條柔美的雪白肌膚婉如一朵出水芙蓉、凝脂雪蓮,絕色嬌美的芳靨暈紅如火,風情萬千的清純美眸含羞緊閉,又黑又長的睫毛緊掩著那一雙剪水秋瞳輕顫,白皙嬌美的挺直玉頸下一雙柔弱渾圓的細削香肩
二、你是花叢中的蝴蝶,是百合花中的蓓蕾。無論什麼衣服穿到你的身上,總是那麼端莊、好看。
三、你那瓜子形的形,那麼白凈,彎彎的一雙眉毛,那麼修長;水汪汪的一對眼睛,那麼明亮!
四、你笑起來的樣子最為動人,兩片薄薄的嘴唇在笑,長長的眼睛在笑,腮上兩個陷得很舉動的酒窩也在笑。
五、天蒼蒼野茫茫今年的希望太渺茫水灣灣路長長沒錢的日子太漫長樓高高人忙忙今夜能否與你結伴搶銀行?接頭暗號三八節快樂桔紅色的`西服自然敞開,展現出紅白相間的絨衣,湖藍色的緊身長褲,襯托出修長的腿,既蒲灑又富有美感。你的裝扮是成功的!
六、你是一尊象牙雕刻的女神,贊美女人容貌漂亮的詞語大方、端莊、溫柔、姻靜,無一不使男人深深崇拜。
七、新月如佳人,瀲瀲初弄月
八、遠遠地,我目送你的背影,你那用一束大紅色綢帶扎在腦後的黑發,宛如幽靜的月夜裡從山澗中傾瀉下來的一壁瀑布。
九、在風吹乾你的散發時,我簡直著魔了:在閃閃發光的披肩柔發中,在淡淡入鬢的蛾眉問,在碧水漓漓的眼睛裡,你竟是如此美麗可人!
十、你是那樣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詩。你全身充溢著少女的純情和青春的風采。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雙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長長的、一閃一閃的睫毛。像是探詢,像是關切,像是問候。
十一、你像一片輕柔的雲在我眼前飄來飄去,你清麗秀雅的臉上盪漾著春天般美麗的笑容。在你那雙又大又亮的眼睛裡,我總能捕捉到你的寧靜,你的熱烈,你的聰穎,你的敏感。
十二、3春花秋月,是詩人們歌頌的情景,可是我對於它,卻感到十分平凡。只有你嵌著梨渦的笑容,才是我眼中最美的偶象。
十三、溫柔的女人是金子,漂亮的女人是鑽石,聰明的女人是寶藏,可愛的女人是名畫!據考證,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寶藏,裡面藏滿了金子、鑽石和名畫!
十四、天使把人間美麗的女人登記造冊送上帝閱覽,上帝看後吩咐說:給最善良、最能幹、最聰明、最美麗的女人發個簡訊吧,讓她永遠年輕快樂幸福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