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准備去敦煌旅遊,敦煌神女、又見敦煌、敦煌盛典和絲路花雨這四台演出哪個更加好看呢
《絲路花雨》主要是以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素材創作的,歌頌了畫工神筆張和歌伎英娘的光輝藝術形象,描述了他們的悲歡離合以及與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間的純潔友誼。 《敦煌神女》是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佛教故事的基礎上創作的,主要講述了鹿女捨身造福人類的感人故事,深情地謳歌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勇於自我犧牲的寶貴精神。《敦煌盛典》是沙漠實景演出,以鳴沙山為實景、觀眾座椅360度前後移動旋轉,以及震驚眼球的舞美。讓大家在演出的視覺魅力中,感受兩千多年前敦煌的人文、歷史與藝術。
⑵ 贊美濟南的詩句 對聯 要比較全的!很急啊!
《趵突泉詩》(元)趙孟頫
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谷虛久恐元氣泄,歲旱不虞東海枯。
雲霧蒸潤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水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與孤。
《趵突泉》(宋)曾鞏
一派遙從玉水分,暗來都灑歷山塵。滋榮冬茹溫嘗早,潤澤春茶味更真。
已覺路傍行似鑒,最憐沙際涌如輪。層城齊魯封疆會,況托娥英詫世人。
《登千佛山寺》 (明)邊貢
窈窈寺門敞,蒼蒼山徑微。風輕不落帽,雲近忽凝衣。
《泛湖次暮春佛寺韻》 (明)邊貢
湖上扁舟寺里登,水雲如浪白層層。橫橋積雨斜仍斷,卧石臨溪凈可憑。
《觀珍珠泉》(清)愛·玄燁
一泓清淺漾珠圓,細浪瀠洄小荇牽。偶與諸臣閑倚檻,堪同漁藻入詩篇。
《濟南二首》(清) 顧炎武
落日天邊見二峰,平臨湖上出芙蓉。西來水竇緣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濟南雜詩》 (金)元好問
白煙消盡凍雲凝,山月飛來夜氣澄。且向波間看玉塔,不須橋畔覓金繩。
《鵲山亭》(宋) 曾 鞏
大亭孤起壓城顛,屋角峨峨插紫煙。濼水飛綃束野岸,鵲山溪黛入晴天。
《題珍珠泉》 (清)愛·弘歷
濟南名泉多,岳陰水新瀦。其中敦巨擘,趵突與珍珠。
《詠趵突泉》(明) 胡纘宗
王屋流來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雲含雪浪頻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游歷下亭》(清) 黃景仁
城外青山城裡湖,七橋風月一亭孤。秋雲拂鏡荒蒲芡,水氣銷煙冷畫圖。
《珍珠泉》 (清)蒲松齡
稷下湖山冠齊魯,官寮勝地有佳名。玉輪滾滾無時已,珠顆涓涓盡日生。
《白雲湖夜泛》(明)李開先
夾岸人煙水四圍,蘇堤景物亦依稀。中流擊楫黿鼉出,樹底鳴榔鳥雀飛。
《北渚亭》 (宋)蘇轍
西湖已過百花汀,未厭相攜上古城。雲放連山瞻嶽麓,雪消平野看春耕。
《登匯波樓》(元)張養浩
何處登臨思不窮?城樓高倚半天風。鳥飛雲錦千層外,人在丹青萬幅中。
《陪段侍御登靈岩絕頂》(明) 王世貞
徑折全疑盡,峰迴陡自開。蒼然萬山色,忽擁岱宗來。
《五龍潭七十三泉》(清)郝植恭
潭西精舍聽泉聲,七十三泉新得名。潤物始知流澤遠,出門無失在山青。
《北珍珠泉》(明)晏 譬
白雲樓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紅。淵客泣來無覓處,恐隨流水入龍宮。
《登歷下古城》(唐)杜甫
新亭結構罷,隱見清湖明。跡籍台觀舊,氣冥海岳深。
《賦得秋柳》(清)顧炎武
昔日金枝間白花,只今搖落向天涯。條空不系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
《華不注》(清)黃景仁
卓地青蓮忽千仞,虎牙森立羊腸紆。更無山附始知峻,尚許客登何患孤!
《靈岩寺》 (宋)蘇轍
青山何重重,行進士囊底。岩高曰氣薄,秀色如新洗。
《客有詢濟南風景者》(清)王蘋
湖干煙亂柳毿毿,是處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漲暖,可憐只說似江南。
《千佛山》(清)翁方綱
山對濟南城,人言帝舜耕。登臨記晚秋,幾案與雲平。
《送道光法師住持靈岩》(宋)王安石
靈岩開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鳥獸仙。一路紫苔通東窕,千岩青靄落潺丟。
《昔我游齊都》(唐)李白
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入芙蓉。
⑶ 龍鳳憶起春秋事,又見陰雨兩三天,這兩句是什麼意思
1、許穆夫人:我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許穆夫人,姬姓(名不詳),衛公子碩和宣姜的女兒。於公元前690年出生在衛國都城朝歌定昌。長大後嫁給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她是我國見於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春秋之際,諸侯林立,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衛國,在當時是一個中等諸侯國,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許穆夫人在少女時代就深為祖國的安危而擔憂,思索著如何為保家衛國作出自己應作的貢獻。當時,諸侯各國之間政治性通婚聯姻盛行,許穆夫人長得貌美多姿,許、齊兩諸侯國都派使者前來求婚。許國施以重禮,打動了她下,父母決定把她嫁給許國國君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衛,許穆夫人聞知祖國被亡的消息,異常悲痛,決然馳驅至漕,歸唁衛侯,並要控於大邦,拯救衛危。半路上,被許國的大夫追上迫回後,夫人對此十分憤怒,賦《載馳》一詩,痛斥了許國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達了一個女子熱愛祖國、拯救祖國的堅定信念。當齊桓公得到這一消息後,立即派公子無虧率兵救援衛國,使衛國避免了一場災禍。此後,衛國又得到復興。這首詩後來錄進了《詩經鄘風》里。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篇,單從時間上來講,比屈原的《離騷》還要早三百多年。
許穆夫人的詩飽含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現在我們能讀到的是收集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竹竿》、《泉水》、《載馳》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詩中描寫了許穆夫人自己少女時代留戀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異國,卻時常懷念養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鄉之作。《泉水》寫夫人為拯救祖國奔走呼號的種種活動及寄託她的憂思。《載馳》抒發了夫人急切歸國,以及終於沖破阻力回到祖國以後的心情。詩中突出地寫出了她同阻撓她返回祖國抗擊狄兵侵略的君臣們的斗爭,表達了她為拯救祖國不顧個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決心。在這些詩的字里行間中,充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吟詠起來仍震撼心扉,愛不釋手。
2、蔡文姬:博學的流亡女詩人
蔡文姬(約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蔡文姬是漢代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有深厚的家學淵源。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蔡文姬的生活經歷正好與東漢末年朝代更迭、混亂不堪的時局驚人的相似。她父親死後,關中地區又發生李傕、郭汜的混戰,長安一帶百姓到處逃難。蔡文姬也跟著難民到處流亡。那時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擄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們搶走。匈奴兵見她年輕美貌,就把她獻給了匈奴的左賢王。打這以後,她就成了左賢王的夫人,左賢王很愛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雖然過慣了匈奴的生活,還是十分想念故國。
她的《悲憤詩》用血淚書寫自己坎坷的經歷,同時也成了漢末那段歷史的真實寫照。「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在戰亂的年代生靈塗炭,最遭殃的當然是百姓。被亂兵所虜,輾轉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蔡文姬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幸好後來曹操思賢慕才,用金璧將她從匈奴贖回。她的遭遇折射出時代的悲哀,她更是時代女性的代言人。
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3、左芬:宮廷的「花瓶」女詩人
左芬,字蘭芝,芬一作「棻」。少好學,善作文。為晉武帝司馬炎的妃嬪。作品有《啄木詩》、《離思賦》、《感離詩》等。她的詩構思新穎,感情充沛,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優秀作品。
左芬的哥哥左思,西晉文學家,尤其擅長辭賦和詩歌。妹妹左芬和哥哥一樣,也是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詩文。兄妹倆還有個共同缺點,就是長相醜陋。晉武帝司馬炎本是好色荒淫之徒,聽說左芬的才華後,居然把她納入後宮。當然,晉武帝則選擇娶個文人做妃子,意在彰顯他自身的品位。
可見。晉武帝並不是娶了個女人,而只是娶了個「女詩人」。才女左芬不過就是被皇帝選中的一個文學道具而已。這和宮里的一個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畫也無多少差別。左芬雖不受寵,但還得完成作為才女「作詩作賦」的義務,扮好一個文學擺設的角色。她「受詔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題作文《離思賦》,這首賦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司馬炎對她吟詩作賦的本事非常滿意,「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晉書》)。於是,宮廷中有什麼紅白喜事,左芬總是要受命寫些或者感人或者華麗的詩賦。事實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宮廷御用詩人,而不是嬪妃。
左芬存有詩、賦、頌、贊、誄等20餘篇,大多為應詔而作。在她受命而寫的那些詩賦中,雖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豈能擺脫得了應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對於左芬來說,承受的是雙重痛苦。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她既沒有得到真摯的愛情,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其次,從詩人的角度來說,她沒有創作的自由,總得寫些命題應景之作,豈不痛苦?
左芬的名聲亞於她的哥哥左思,兄妹倆素來友愛。左芬被選入後宮,左思曾作《悼離贈妹詩》兩首。所謂「悼離」,更與尋常離別不同,因為被征入後宮,咫尺便是天涯,生離亦同死別。左芬的詩僅存兩首,其中一首《感離詩》,就是答左思《悼離贈妹詩》的作品,載於《藝文類聚》。其間,左芬寫下著名的《啄木詩》,千古流傳,因為啄木鳥是一種很醜陋的益鳥,所以這首詩被認為是左芬寄情所作。
4、謝道韞:最具人文情懷的女詩人
謝道韞,魏晉時期才女,出生名門望族,為贏得「淝水之戰」的一代名將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謝道韞才學過人,甚是聰慧,且勇敢果斷,品味高雅,為東晉女詩人。《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
詩人謝道韞在謝家眾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懷和詩人氣質的一個,她的才情深得其叔父謝安的欣賞。有一次,謝安問謝道韞:「道韞,你覺得《毛詩》中哪首詩寫得最好?」謝道韞「周朝賢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國的尹吉甫寫的《民》一詩最好,其詩『詞清句麗,穆如春風』。」謝安一聽,竟然和自己不謀而合。謝安稱道韞頗有「雅人的深度」。
謝道韞在王家平淡地過了數十年,此時東晉王朝氣數已盡,著名的孫恩、盧循起義爆發了。當時任會稽內史的王凝之已迷戀上道教,面對強敵進犯,不是積極備戰,而是閉門祈禱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塗炭。後賊兵便長驅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殺。
謝道韞目睹丈夫和兒女蒙難的慘狀,手持兵器帶著家中女眷奮起殺賊,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此時她還抱著只有三歲的外孫劉濤。她對孫恩厲聲喊道:「大人們的事,跟孩子無關,要殺他,就先殺我。」孫恩此前聽說過謝道韞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女子,今日又見她如此毫不畏懼,頓生敬仰之情,非但沒有殺死她的外孫劉濤,還派人將他們送回會稽。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過著平靜的隱士生活。
謝道韞長於詩文,所著詩、賦、誄、訟,傳於世。她的作品據《隋書·經籍志》載有詩集兩卷,已經亡佚。《藝文類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擬嵇中散詠松》兩首詩,《全晉文》收其《論語贊》。我國古代名媛詩作,多以陰柔見長,以宛轉細膩見勝,而謝道韞的《泰山吟》,卻充滿陽剛之氣。女才子大筆揮灑,氣度非凡,不讓須眉。《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這首詩正可見其一斑。
5、薛濤:淪落為營妓的女詩人
薛濤(約768~808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
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過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其第一首說:「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距杜甫浣花草堂不遠的成都近郊,至今還聳立一座薛濤「吟詩樓」,點綴著錦江玉壘的秀麗風光,那是薛濤晚年棲息吟詠之地。
6、魚玄機:大膽開放的女詩人
魚玄機:字幼薇,又字蕙蘭,唐代詩人,長安人。《全唐詩》存其詩1卷。性聰慧,好讀書,有才思,尤工詩歌,與李郢、溫庭筠等有詩篇往來。初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於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自傷身世,有「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慨嘆,後來大開艷幟,咸宜觀車水馬龍,她本人從棄婦變成了盪婦,過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後因殺人被處死。
魚玄機詩作大膽,多情,她幾乎不掩飾強烈的感情和獨特的思想,歡喜、悲哀、憂郁、柔情都會坦盪盪地躍然紙上。在她這里,打動人心的是撲面而來的真摯情感,而詩的章法和技巧卻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如《贈鄰女》中「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我們盡可以去大膽追求宋玉這樣才高八斗、風流瀟灑的男子,又何必再為那薄情郎傷心呢?其思想之大膽開放在今天也覺得嘆為觀止。
曾和魚玄機交遊的文士有:李郢、溫庭筠、李近仁、李騭等。魚玄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歡來招待客人,看誰不順眼也可以一腳將其踢出門去。魚玄機的生動、鮮活、潑辣、才華,迷倒了整個長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聽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慾世界的女皇。誰都知道魚玄機是出了名的盪婦。可是,她的道觀門前,還不是排成了長隊?無怪乎她縱聲大笑,要把天下無行的男人都視為腳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從自己的詩和文字里,照見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愛慕者,她將無處可逃。外表依然美艷絕倫的魚玄機,內心卻開始生出霉斑,開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這點。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兒的下場一樣,魚玄機24歲的時候,人人都看出來,她人老珠黃了。因為和丫環綠翹爭寵,魚玄機把綠翹打死了。而審問她的,竟是舊日追求她而被掃出門去的裴澄。魚玄機被斬首了,終年24歲。
7、上官婉兒:掌管宮中詔命的女詩人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女詩人。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後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上官婉兒慫恿中宗設立修文館,大召天下詩文才子,邀請朝中善詩文的大臣入修文館,摛藻揚華。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連流竟夕,醉不思歸。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後和安樂公主,數首並做,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做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
自此,朝廷內外,吟詩做賦,靡然成風。韋後本不工詩,即由婉兒代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後親筆,但當面只好認她自製,格外稱揚,韋後遂把婉兒寵上加寵。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最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武則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為女皇。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貞元時,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尚可見其文學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後宮女性,在《舊唐書》、《新唐書》的「後妃傳」中都有專篇記載。
盡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後、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斗的犧牲品。
8、李冶:才情橫溢的女詩人
李冶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浙江吳興人。她容貌俊美,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頗有文才。六歲那年,她寫下一首詠薔薇的詩,其中有這么兩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父親見詩大驚曰:「此女後必為失行婦人!」在李冶十一歲時,被送入剡中玉真觀中做女道士,後棲身開元寺為女冠。
出家為女道士後,她又與許多詩人鴻儒交遊,酬詠甚多。她神情瀟灑,專心翰墨,生性浪漫,愛作雅謔,又善彈琴,尤工格律。當時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陸羽(鴻漸)和釋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詩人劉長卿也與她有密切聯系,她還與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詩歌《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詩一掃從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後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天寶年間,玄宗始聞知李冶詩才,特地召見她入京面聖。此時的李冶,已然是美人遲暮,沒有了青春時的絕代風華。玄宗見了風韻猶存的李冶道:「上方班姬(婕妤)則不足,下比韓英(蘭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嫗。」可見她曾經有過怎樣的傾城美貌。
在京城,李冶又結交朋友,贈送詩文。可她沒有想到,京城的政治斗爭太復雜,她認為的一次很平常的贈詩,竟然惹下了殺身之禍。
興元年間(784),朱漬起兵叛亂,以失敗而告終,遂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在朱漬的府上,查出了李冶曾經寫給朱漬的詩,於是也被德宗以通匪罪處死。
可嘆李冶一生風華絕代、才情橫溢,最後香消玉殞不得善終。
9、李清照:獨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詩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漢族,濟南章丘人,婉約派代表詞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夏日絕句》等。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其創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前期的詞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後期的詩詞變清麗明快為凄涼悲痛。因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國之痛,抒發了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也寄託了強烈的亡國之思。
人們談到李清照,更多的是憶起了她婉約的詞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李清照的詩比起她的詞來,有著完全不同的風貌。大家都知道她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可她的詩卻雄渾豪邁,內容涵蓋面很寬泛。李清照雖為封建禮教籠罩下的女性,卻有著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敏銳的政治眼光。李清照透過大量的社會現象清楚地看出,北宋末年的政治形式,酷似安史之亂前夕李隆基統治下的唐王朝。李清照對此甚為憂慮,也極其憤懣。在她的詩里,她用安史之亂給唐王朝帶來的巨大災禍,警告當朝皇帝要注意汲取歷史教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李清照的詩詞創作可謂有膽有識,說她有膽,因為北宋王朝對言論控制極嚴;說她有識,是因為她的政治洞察力是非凡的。
當年,李清照背井離鄉,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如今她的紀念館座落在泉城——山東濟南大明湖畔。
10、朱淑真:情致纏綿的紅艷詩人
朱淑真,(約1131年前後在世),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於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
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闋,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時怕壞了女子的風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朱淑真書畫造詣也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她的別號是「幽棲居士」,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與李清照齊名,有《斷腸集》存世。從「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愁懷》)來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戀情,被一些學者剝奪著作權。她的作品存有大膽露骨的香艷鏡頭:「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纏綿於情愛連時間也不管了,「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猶如今人當街親吻一般大膽。
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⑷ 贊旗袍秀的詩句
1、題旗袍秀
佳麗靚金枝,風采神玉秀。
織錦連衣袂,水袖映春秋。
滿腹經綸卷,一身氣質裘。
歌喉抒詩韻,彈指寫風流。
作者桑山,原名張澤芳,男,漢族,祖籍湖南耒陽,現居新疆烏魯木齊市,漢語言文學中文系畢業,獲得第二屆《龍魂杯》網路文學大賽現代詩歌類一等獎、第一屆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優秀獎,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網新疆頻道副站長。
2、旗袍秀
柔情似水小蠻腰,
風韻無邊步態搖。
垂柳擺條輕似舞,
疑猜瑤殿女飄飄。
作者梁錫濤,黑龍江省雞西市高中物理教師。
3、尤物——頌旗袍走秀《荷塘月色》
從春到秋,
沒有一首詩歌,
能形容出,
這般的美艷。
瑤池中那一株株盛開的蓮,
只因一縷塵緣,
婀娜飄落,
充滿情愛的人間。
一支謠曲響起,
尋香而至的蝴蝶共翩躚,
上,故事經典,
下,煙雨江南。
四周無數閃爍的目光,
比夏日更火熱,
心內奔跑的激情,
瞬間雷鳴爆發。
而我終於看見了傳說中的,
月光濺落,
銀河奔流。
作者馮亞娟,筆名千紙鶴,女,1976年10月出生,遼寧省作協會員,營口市作協會員。詩歌發表於《詩潮》《海燕》《陽光》《中國詩影響》《詩意人生》《天津詩人》《四川詩歌》《遼寧詩界》,《遼河》《香稻詩報》等多家文學雜志報刊。在全國各省、市級詩歌比賽中偶有獲獎。
4、旗袍
石庫門,一條老弄堂,
樓上有胭脂花匝地而落,
女子的背影投在斑駁的幕牆上,
畫一樣安寧。
她們說,
那走過青石路面的女子就是你,
錦緞的光澤忽隱忽現,
彷彿一抬腿,就觸及一個女人,
柔軟的靈魂。
滾邊、立領、小盤扣,
曾經的絕色風華隱在流年中,
卻終留不住婉約的夢。
六十多年了,她每天,
依然是小軒窗,正梳妝,
一卷線書,一闕宋詞,一襲暗香
都跌落在相思的枯井中。
找一塊橡皮,擦掉鄉愁,
用一方徽硯代替素描的鉛筆,
忘掉那些誓言:雪落時,
便劫了你,和你,
九月的酒窩。
作者筱米(庄筱濛),蒙古族,土默特左旗人,客居廣東。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陰山作家網主編,中國詩歌網認證詩人。作品見《遼河》,《山風》,《水仙花詩刊》,《土默川》,《大西北詩人》,《大楚文學》,梅州日報,南方周末及各類網路平台。
5、旗袍
一襲青花瓷,
與三月的毛毛雨和韻,
就是煙雨朦朧的江南。
兩只黃鸝鳥,
為湖畔的細柳傳情,
就是碧波盪漾的江南。
竹篙在烏篷船頭咿呀一聲,
民國就從蘆葦盪里劃過來,
商末的綢緞,
從老字型大小布莊拋一個媚眼,
隋唐的公子就打馬而來,
上弦月下又多出一對戀人。
發髻高高挽起清晨,
心思縝密的盤扣,
勾畫出閨閣女子的曲線。
高跟鞋,
早已印證烏衣巷的幽深,
旗袍的裙裾,
迷離了水鄉最後一抹黃昏。
吳歌,原名:吳德傳。祖籍河南省信陽市人,現在廣州經營一家服裝公司。
定居廣州。
自九十年代開始詩歌創作,詩歌作品先後發表於《詩選刊》、《延河》、《山東詩人》、《世界漢詩》等各類紙刊。
詩歌作品曾獲《詩選刊》雜志社「中國詩歌網杯」美麗河北,名村古鎮」詩歌大獎賽三等獎。第二屆「夢.烏鎮」詩歌大獎賽提名獎。
⑸ 龍風憶起春秋事,又見陰雨兩三天。
1、許穆夫人:我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許穆夫人,姬姓(名不詳),衛公子碩和宣姜的女兒。於公元前690年出生在衛國都城朝歌定昌。長大後嫁給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她是我國見於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春秋之際,諸侯林立,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衛國,在當時是一個中等諸侯國,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許穆夫人在少女時代就深為祖國的安危而擔憂,思索著如何為保家衛國作出自己應作的貢獻。當時,諸侯各國之間政治性通婚聯姻盛行,許穆夫人長得貌美多姿,許、齊兩諸侯國都派使者前來求婚。許國施以重禮,打動了她下,父母決定把她嫁給許國國君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衛,許穆夫人聞知祖國被亡的消息,異常悲痛,決然馳驅至漕,歸唁衛侯,並要控於大邦,拯救衛危。半路上,被許國的大夫追上迫回後,夫人對此十分憤怒,賦《載馳》一詩,痛斥了許國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達了一個女子熱愛祖國、拯救祖國的堅定信念。當齊桓公得到這一消息後,立即派公子無虧率兵救援衛國,使衛國避免了一場災禍。此後,衛國又得到復興。這首詩後來錄進了《詩經鄘風》里。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篇,單從時間上來講,比屈原的《離騷》還要早三百多年。
許穆夫人的詩飽含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現在我們能讀到的是收集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竹竿》、《泉水》、《載馳》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詩中描寫了許穆夫人自己少女時代留戀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異國,卻時常懷念養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鄉之作。《泉水》寫夫人為拯救祖國奔走呼號的種種活動及寄託她的憂思。《載馳》抒發了夫人急切歸國,以及終於沖破阻力回到祖國以後的心情。詩中突出地寫出了她同阻撓她返回祖國抗擊狄兵侵略的君臣們的斗爭,表達了她為拯救祖國不顧個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決心。在這些詩的字里行間中,充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吟詠起來仍震撼心扉,愛不釋手。
2、蔡文姬:博學的流亡女詩人
蔡文姬(約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蔡文姬是漢代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有深厚的家學淵源。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蔡文姬的生活經歷正好與東漢末年朝代更迭、混亂不堪的時局驚人的相似。她父親死後,關中地區又發生李傕、郭汜的混戰,長安一帶百姓到處逃難。蔡文姬也跟著難民到處流亡。那時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擄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們搶走。匈奴兵見她年輕美貌,就把她獻給了匈奴的左賢王。打這以後,她就成了左賢王的夫人,左賢王很愛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雖然過慣了匈奴的生活,還是十分想念故國。
她的《悲憤詩》用血淚書寫自己坎坷的經歷,同時也成了漢末那段歷史的真實寫照。「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在戰亂的年代生靈塗炭,最遭殃的當然是百姓。被亂兵所虜,輾轉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蔡文姬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幸好後來曹操思賢慕才,用金璧將她從匈奴贖回。她的遭遇折射出時代的悲哀,她更是時代女性的代言人。
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3、左芬:宮廷的「花瓶」女詩人
左芬,字蘭芝,芬一作「棻」。少好學,善作文。為晉武帝司馬炎的妃嬪。作品有《啄木詩》、《離思賦》、《感離詩》等。她的詩構思新穎,感情充沛,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優秀作品。
左芬的哥哥左思,西晉文學家,尤其擅長辭賦和詩歌。妹妹左芬和哥哥一樣,也是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詩文。兄妹倆還有個共同缺點,就是長相醜陋。晉武帝司馬炎本是好色荒淫之徒,聽說左芬的才華後,居然把她納入後宮。當然,晉武帝則選擇娶個文人做妃子,意在彰顯他自身的品位。
可見。晉武帝並不是娶了個女人,而只是娶了個「女詩人」。才女左芬不過就是被選中的一個文學道具而已。這和宮里的一個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畫也無多少差別。左芬雖不受寵,但還得完成作為才女「作詩作賦」的義務,扮好一個文學擺設的角色。她「受詔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的命題作文《離思賦》,這首賦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司馬炎對她吟詩作賦的本事非常滿意,「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晉書》)。於是,宮廷中有什麼紅白喜事,左芬總是要受命寫些或者感人或者華麗的詩賦。事實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宮廷御用詩人,而不是嬪妃。
左芬存有詩、賦、頌、贊、誄等20餘篇,大多為應詔而作。在她受命而寫的那些詩賦中,雖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豈能擺脫得了應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對於左芬來說,承受的是雙重痛苦。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她既沒有得到真摯的愛情,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其次,從詩人的角度來說,她沒有創作的自由,總得寫些命題應景之作,豈不痛苦?
左芬的名聲亞於她的哥哥左思,兄妹倆素來友愛。左芬被選入後宮,左思曾作《悼離贈妹詩》兩首。所謂「悼離」,更與尋常離別不同,因為被征入後宮,咫尺便是天涯,生離亦同死別。左芬的詩僅存兩首,其中一首《感離詩》,就是答左思《悼離贈妹詩》的作品,載於《藝文類聚》。其間,左芬寫下著名的《啄木詩》,千古流傳,因為啄木鳥是一種很醜陋的益鳥,所以這首詩被認為是左芬寄情所作。
4、謝道韞:最具人文情懷的女詩人
謝道韞,魏晉時期才女,出生名門望族,為贏得「淝水之戰」的一代名將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謝道韞才學過人,甚是聰慧,且勇敢果斷,品味高雅,為東晉女詩人。《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
詩人謝道韞在謝家眾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懷和詩人氣質的一個,她的才情深得其叔父謝安的欣賞。有一次,謝安問謝道韞:「道韞,你覺得《毛詩》中哪首詩寫得最好?」謝道韞「周朝賢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國的尹吉甫寫的《民》一詩最好,其詩『詞清句麗,穆如春風』。」謝安一聽,竟然和自己不謀而合。謝安稱道韞頗有「雅人的深度」。
謝道韞在王家平淡地過了數十年,此時東晉王朝氣數已盡,著名的孫恩、盧循起義爆發了。當時任會稽內史的王凝之已迷戀上道教,面對強敵進犯,不是積極備戰,而是閉門祈禱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塗炭。後賊兵便長驅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殺。
謝道韞目睹丈夫和兒女蒙難的慘狀,手持兵器帶著家中女眷奮起殺賊,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此時她還抱著只有三歲的外孫劉濤。她對孫恩厲聲喊道:「大人們的事,跟孩子無關,要殺他,就先殺我。」孫恩此前聽說過謝道韞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女子,今日又見她如此毫不畏懼,頓生敬仰之情,非但沒有殺死她的外孫劉濤,還派人將他們送回會稽。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過著平靜的隱士生活。
謝道韞長於詩文,所著詩、賦、誄、訟,傳於世。她的作品據《隋書·經籍志》載有詩集兩卷,已經亡佚。《藝文類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擬嵇中散詠松》兩首詩,《全晉文》收其《論語贊》。我國古代名媛詩作,多以陰柔見長,以宛轉細膩見勝,而謝道韞的《泰山吟》,卻充滿陽剛之氣。女才子大筆揮灑,氣度非凡,不讓須眉。《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這首詩正可見其一斑。
5、薛濤:淪落為營妓的女詩人
薛濤(約768~808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
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過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其第一首說:「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距杜甫浣花草堂不遠的成都近郊,至今還聳立一座薛濤「吟詩樓」,點綴著錦江玉壘的秀麗風光,那是薛濤晚年棲息吟詠之地。
6、魚玄機:大膽開放的女詩人
魚玄機:字幼薇,又字蕙蘭,唐代詩人,長安人。《全唐詩》存其詩1卷。性聰慧,好讀書,有才思,尤工詩歌,與李郢、溫庭筠等有詩篇往來。初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於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自傷身世,有「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慨嘆,後來大開艷幟,咸宜觀車水馬龍,她本人從棄婦變成了盪婦,過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後因殺人被處死。
魚玄機詩作大膽,多情,她幾乎不掩飾強烈的感情和獨特的思想,歡喜、悲哀、憂郁、柔情都會坦盪盪地躍然紙上。在她這里,打動人心的是撲面而來的真摯情感,而詩的章法和技巧卻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如《贈鄰女》中「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我們盡可以去大膽追求宋玉這樣才高八斗、風流瀟灑的男子,又何必再為那薄情郎傷心呢?其思想之大膽開放在今天也覺得嘆為觀止。
曾和魚玄機交遊的文士有:李郢、溫庭筠、李近仁、李騭等。魚玄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歡來招待客人,看誰不順眼也可以一腳將其踢出門去。魚玄機的生動、鮮活、潑辣、才華,迷倒了整個長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聽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慾世界的女皇。誰都知道魚玄機是出了名的盪婦。可是,她的道觀門前,還不是排成了長隊?無怪乎她縱聲大笑,要把天下無行的男人都視為腳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從自己的詩和文字里,照見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愛慕者,她將無處可逃。外表依然美艷絕倫的魚玄機,內心卻開始生出霉斑,開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這點。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兒的下場一樣,魚玄機24歲的時候,人人都看出來,她人老珠黃了。因為和丫環綠翹爭寵,魚玄機把綠翹打死了。而審問她的,竟是舊日追求她而被掃出門去的裴澄。魚玄機被斬首了,終年24歲。
7、上官婉兒:掌管宮中詔命的女詩人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女詩人。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後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上官婉兒慫恿中宗設立修文館,大召天下詩文才子,邀請朝中善詩文的大臣入修文館,摛藻揚華。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連流竟夕,醉不思歸。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後和安樂公主,數首並做,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做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
自此,朝廷內外,吟詩做賦,靡然成風。韋後本不工詩,即由婉兒代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後親筆,但當面只好認她自製,格外稱揚,韋後遂把婉兒寵上加寵。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最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武則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為女皇。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貞元時,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尚可見其文學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後宮女性,在《舊唐書》、《新唐書》的「後妃傳」中都有專篇記載。
盡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後、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斗的犧牲品。
8、李冶:才情橫溢的女詩人
李冶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浙江吳興人。她容貌俊美,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頗有文才。六歲那年,她寫下一首詠薔薇的詩,其中有這么兩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父親見詩大驚曰:「此女後必為失行婦人!」在李冶十一歲時,被送入剡中玉真觀中做女道士,後棲身開元寺為女冠。
出家為女道士後,她又與許多詩人鴻儒交遊,酬詠甚多。她神情瀟灑,專心翰墨,生性浪漫,愛作雅謔,又善彈琴,尤工格律。當時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陸羽(鴻漸)和釋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詩人劉長卿也與她有密切聯系,她還與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詩歌《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詩一掃從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後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天寶年間,玄宗始聞知李冶詩才,特地召見她入京面聖。此時的李冶,已然是美人遲暮,沒有了青春時的絕代風華。玄宗見了風韻猶存的李冶道:「上方班姬(婕妤)則不足,下比韓英(蘭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嫗。」可見她曾經有過怎樣的傾城美貌。
在京城,李冶又結交朋友,贈送詩文。可她沒有想到,京城的政治斗爭太復雜,她認為的一次很平常的贈詩,竟然惹下了殺身之禍。
興元年間(784),朱漬起兵叛亂,以失敗而告終,遂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在朱漬的府上,查出了李冶曾經寫給朱漬的詩,於是也被德宗以通匪罪處死。
可嘆李冶一生風華絕代、才情橫溢,最後香消玉殞不得善終。
9、李清照:獨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詩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漢族,濟南章丘人,婉約派代表詞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夏日絕句》等。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其創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前期的詞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後期的詩詞變清麗明快為凄涼悲痛。因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國之痛,抒發了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也寄託了強烈的亡國之思。
人們談到李清照,更多的是憶起了她婉約的詞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李清照的詩比起她的詞來,有著完全不同的風貌。大家都知道她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可她的詩卻雄渾豪邁,內容涵蓋面很寬泛。李清照雖為封建禮教籠罩下的女性,卻有著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敏銳的政治眼光。李清照透過大量的社會現象清楚地看出,北宋末年的政治形式,酷似安史之亂前夕李隆基統治下的唐王朝。李清照對此甚為憂慮,也極其憤懣。在她的詩里,她用安史之亂給唐王朝帶來的巨大災禍,警告當朝要注意汲取歷史教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李清照的詩詞創作可謂有膽有識,說她有膽,因為北宋王朝對言論控制極嚴;說她有識,是因為她的政治洞察力是非凡的。
當年,李清照背井離鄉,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如今她的紀念館座落在泉城——山東濟南大明湖畔。
10、朱淑真:情致纏綿的紅艷詩人
朱淑真,(約1131年前後在世),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於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
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闋,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時怕壞了女子的風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朱淑真書畫造詣也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她的別號是「幽棲居士」,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與李清照齊名,有《斷腸集》存世。從「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愁懷》)來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戀情,被一些學者剝奪著作權。她的作品存有大膽露骨的香艷鏡頭:「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纏綿於情愛連時間也不管了,「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猶如今人當街親吻一般大膽。
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⑹ 我想找一本嚴沁的老書《又見雨虹》
成為了他的切爾西奪冠之旅,毅然拋開我這個相比於足球可以說是無足輕重的人,騎上他的單車頭也不回地飛馳而去。
望著他漸遠的背影,我只好安慰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自以為樂天的我卻怎麼也提不起精神來了,一個人低著頭走在回寢室的大路上,夜色沉沉,濃濃的夜幕掩埋了一切,卻沒法淹沒我低調的情緒。突然,一聲慘冽的叫聲打破了這份寂靜,我趕緊抬起頭來,迎面來的一位男生驚慌失措地扶了扶幾乎要掉下的眼鏡,又用力看了看我才倉惶逃去,我先一愣,接著便一笑,突然發現釋懷了許多。
回到寢室,那幾只「夜貓」都沒有睡,聽了我的奇遇,她們一個個作噴飯狀,等她們笑完了,才道出原委:「你看看你那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加上那條白裙和披下的長頭發,活脫脫一女鬼。」說完又是一陣猛笑。看看鏡中的自己,我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呢?因為一點小事便會如此模樣,真讓人心寒,我用冷水使勁拍拍臉,讓自己清醒一點。
晨曦灑滿寢室,心情也如同初升的太陽般鮮活起來。
又是那條大路,此時卻林蔭遍地,太陽頑皮地從樹葉縫中鑽出,星星點點的灑在地面上,我突然玩興大發,提起長裙,用這些小亮點「跳房子」起來,漸近的腳步聲和按捺不住的笑聲一起傳了過來,我趕緊收起步子,抬起頭來,是一位戴眼鏡,斯斯文文的男生,直覺告訴我他就是昨晚夜遇的那隻鬼。
「昨天晚上是你亂喊亂叫的?」逮著他了,可要好好問問。
「那你肯定就是昨天那個孤魂了。」他眼裡的一絲狡黠也沒被鏡片擋住。
「你才是野鬼,那麼晚走這條路干嗎?」他似乎激起了我說話的興趣。
「我倒要問你這問題,一個女孩子家。」
「我的事不用你管,你這個膽小鬼。」我幾乎有些被他激怒,對我的問題不答就罷,還來反問我。
「這么大的聲音,干嗎?把樹林里的鳥都震出來了。」小鬼叫道。
「震出來了倒好,打下來烤著吃。」大鬼接著叫。
他禁不住一笑,竟如陽光一般燦爛。
「看來你是餓了,這么大聲講話一定消耗了不少能量,雖然沒得罪你,但是還是請你吃頓飯吧,就算交個朋友,如何?」
「明明是你得罪了我還不承認,再有,誰說要跟你做朋友的?」
「那飯你倒是吃不吃?」
「有飯當然吃羅,不吃白不吃,再說我也真餓了。」
加上昨晚的相遇,也只不過碰到兩次,可我心中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熟悉感,彷彿已經認識了很久,甚至和他之間的談話也那麼無間,是緣份嗎?我說不清,算了,還是別想了,吃飯最重要,吃飯去羅!
原來這就是中文系的才子林峰,百聞不如一見啊!
成不是看球,就是踢球,安排和我相處的時間是精簡得不能再精簡了,而對我只能「一笑泯恩仇」了,對於這種精簡之後的「濃縮約會」,我們幾乎抱著同樣的完成任務的心態,機械而又乏味。
有一天,成興沖沖的跑來找我,我竟有些喜出望外。
「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知道嗎?我要代表學校去打比賽,這次去沈陽,大概要兩個星期的時間,在那裡也許能碰到好多球踢得好的球員,真太好了……」。他興奮地握著我的手,我只是麻木的笑笑。
「你怎麼了,難道不高興我去嗎?這就是我做夢都想的事啊!」
「沒有,沒有,真替你高興。」
「真太好了,太好了!」
成踏上了北去的火車,也帶走了我的思緒。明天啊,就是明天,他難道忘了嗎?
大路兩邊的石榴花開得格外的絢爛,樹葉在雨的沖洗下愈發顯得翠綠,空氣也似乎被過濾似的,其間夾雜著一絲泥土的芳香。我飽吸這純清的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惠。今天,我邁進了二字頭的年齡,就在這個石榴花開得分外美麗的今天。可我一向認為最最重要的那個人卻在千里之外他熱愛的綠茵場上潑撒汗水,而在這里我只能任淚水夾雜著雨水一起澆灑我的心,直至它冷去。我選了一條紫色的長裙穿在身上,紫色是憂郁,只有它才能代表我的心。雨一顆一顆地敲打在我的頭上,我喜歡就這么被雨淋著,這種自由的感覺。
突然,頭頂上的雨停了,抬頭才發現是一掃黃色的傘,而身旁卻是一抹陽光般的笑顏,是林峰。
「從圖書館跟出來,遠遠發現你這縷『倩女幽魂』,我就追了上來。」他突然打住了話語,或許是看到了我臉上的淚。
「怎麼了,為什麼要這樣虐待自己,有什麼不高興的話就說出來。」
我抬起頭,看了看他真誠的眼睛,心中竟閃過一絲暖意,我抹去了淚水和雨水,笑笑,再聳聳肩,表示沒事。
「有事就說出來,不要憋在心裡,委屈自己。」
我繼續往前走,不想讓他知道我心中的那份不堅強,猛的肩膀被用力一拽,整個身體跟著轉了過去,一剎那間我胸中似乎被一團東西堵住,接著靠在他的肩頭哭了起來,把一直以來的郁悶、煩惱全哭了出來。雨還在我們四周下著,可我再也不覺得冷了,有一個寬闊的肩膀就這樣讓我靠著,心裡好踏——實。
慢慢地,我平靜下來,這才發現剛才的失態,趕緊縮了回來,頭也不敢抬地說了聲:「對不起!」卻發現臉上一陣發燒。
我們並肩走在那條相識的大路上,無語,過了很久,雨漸漸停了下來,我低著頭,平時話特別多的我居然不知該說些什麼。
「你看,那邊」突然間他大叫一聲。
我抬頭,順他手指的地方望去,天空竟然出現了一道城市中不多見的彩虹。
「Rainbow,雨虹,它代表美好的愛情,你知道嗎?」林峰說完,認真的看著我,我竟不知怎樣回答,想起了嚴沁的《又見雨虹》,那本我最愛的小說,只覺得心也跟著狠狠的燒了起來……
在這個沒有成的生日里,只因林峰的出現而變得奇妙起來,而我的心情也如天般由雨轉晴了。
以前和林峰的相遇只是一個個的不經意的湊巧,而現在他卻明目張膽地跑來找我了,在他們的文學社裡,經常有人開我們倆的玩笑,我只是笑笑,林峰卻會眼睛一亮一亮的,他常常會來找我,去那條大路上散步,去很遠的市中心吃冰淇淋,去學校自辦的舞會。
整整兩個星期,我沉浸在幸福與快樂之中,有時候腦海中成也會閃一下,但只一下,直到室友問:「怎麼成都走了你還這么開心,是不是有『外遇』了?」我才頓時產生一種危機感。
在成的心理天平在足球與我之間失衡之時,我的「天平」是不是也在他與林峰之間失去平衡呢?我有些疑惑了。
我拿著飯盒,正准備回寢室,卻發現成正等在那兒,我幾乎有一點作賊的心慌。
「我回來了,包都來不及放下就跑來了,這些天想不想我?」成一臉的倦容與旅塵,一開口竟是這么一句。
「想,當然想了。」我心理罵自己真虛偽。
「真的嗎?告訴你這次我們學校得了第二名,高興吧!這個給你」,他從包里掏出一塊銀白的獎牌,不由我拒絕的帶在我脖子上,還一邊稱贊:「真好看,本來是准備在沈陽給你買一條項鏈的,可訓練太緊,沒有時間,就用這個代替吧!下次,下次一定送一條給你。」成很滿足地對我笑。
我不知該說些什麼,這塊獎牌是成的夢想,他卻把它給了我,毫無顧慮的,我只剩下一種哭的慾望。
「怎麼了,你沒事吧。」
「沒事」我擠出一絲勉強的微笑。
「噢,對了,你今天怎麼沒去接我?」
「由你在的地方都那麼惹眼,只怕你早被哪個蜂呀蝶的采走了,哪輪得上我。」說完這話的我似乎又釋然起來。
成爽朗地一笑,攬起我的肩,說:「走,吃飯去吧,我都餓壞了。」
寢室的電話響了起來,我癱在床上,動也不動。
「喂,又是你那個神秘人物。」電話被摔在床上,我幾乎有些害怕這個電話打來,是林鳳,「下樓來,我在樓下等你。」接著就掛斷了。
我疲憊的,披頭散發的下來,林鳳興沖沖地跑過來,神秘地一笑,「這個給你」,說完把一包東西往我手裡一塞,「希望你明白我的心,」說完,扭頭拔腿跑掉,他興奮地竟沒發現我木訥的表情。
我打開那包東西,心頭不禁一振,是嚴沁的那本《又見彩虹》,這一個浪漫的故事,想想林峰的那句「希望你明白我的心」,我幾乎又點不知所措。
皓月如水,而對我來說,這又將是一個不眠之夜,林峰溫文爾雅,成活力四射,兩個不同性格的男孩都是那麼優秀。
與林峰相識、相知都想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和他又陌生到熟悉到知心都是那麼自然,那麼順理成章,這難道是緣定三生嗎?和他在一起的快樂可是掩蓋一切的煩惱,而撫在他肩頭的那種踏實溫暖的感覺又讓我心跳,我不能否認自己對林峰的那種感覺,為了真實,也為了那條我們心中浪漫的雨虹。
可我對於成應該是一種責任,認識了五年,到大學之後的兩年也未懷疑過我們之間的那份感覺,雖然現在已少了許多的驚心動魄,我們卻喜歡那一份恬靜如水的愜意,在他的周圍又許多的追逐者,可著從為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可現在我這邊出現了一個林峰,怎麼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呢?
一連幾天,我都迴避著他們倆人,想又一片自己思考的空間,可最終還是讓成給逮住了,居然是在那條與林峰相識的大路上,居然又下著雨。
我們去了校外的一家快餐店,相對而坐。
「你這幾天跑那去了,是不是想跟我捉迷藏?」他也許想調節一下氣氛。可我聽了這話鼻子卻酸酸的,幾乎掉下眼淚來。
「怎麼了,眼睛都紅了」成緊張地一把抓住我的手。
「沒事,我沒事」我剋制自己的情緒。
「我有一件事想跟你說,我認為你應該知道。」我開門見山。
「雨虹,對吧?」成一臉笑,我驚異的睜大眼睛。「你怎會知道?」
「你忘了我可是有『內線』的呀!」他一副得意的樣子。
我便不再說話。
「其實一開始我就知道,那段時間我們之間似乎出了一些問題,都是因為我。我只顧踢球,把你丟在一邊,你總以為在我心裡足球比你還重要,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對足球和對你之間的感情是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的,沒有足球的生活是枯燥的,可是惟有你根本談不上生活。在沈陽的那兩個星期里,我總是想著你,我從未惟有把你丟在一邊,一直都放在心裏面,我不會也不喜歡這些肉麻的話,但我以為你會明白」成停一停,看看窗外的小雨浠浠瀝瀝。
「你可能會覺得我總粗心大意吧?其實你每一次不高興的時候我都知道,可每次我問你,你總說沒事,你不想說我也不會逼你,我從來認為情侶之間貴為坦誠,但也應該尊重對方不說的權利,可我會去別人那裡打聽,所以我知道『雨虹』,我一直沒有問,也是尊重你。我知道這一切很浪漫,情侶之間也應該浪漫,可我更喜歡我們長久以來的這份恬靜,有些像清清細流吧!」成說完一笑,竟也如陽光般燦爛。
我這才發現自己竟已淚如雨下,只到現在我才知道成並不是我心中的那個大氣而粗心的大男該了。
成用手拭去多臉頰上的淚水,「傻瓜,別哭了,我喜歡你的笑容,球賽已告以段落,所以我以後一定好好陪你,每天把你看得牢牢的,拽得緊緊的,免得別人把你搶去了。」說完又是一陣笑,我的心也在這片笑聲中豁然。
收音機中傳出那首我們都喜歡的《Casablanca》,我們靜靜地坐著,欣賞那首屬於我們倆的歌。
雨已經停了,成攬住我的肩,我則把頭放在他的肩膀,那份踏實與滿足從未有過,此時我只希望就這么永遠相擁走下去。
「這時我應該怎麼說」,他停了停,清清嗓子,「你看,雨虹,它代表美好的愛情,是嗎?」成打趣道。
我看著他的眼睛,笑而不語。
在後來我和成一同找到林峰,跟他講我們的故事。林峰是一個豁達的男孩子,很快就坦然起來。
後來我想,愛情也許是種責任,年青人之間的愛情雖說有些脆弱,但它也是一種最美麗的情感。這種也只有經過挫折才能變得更加堅固。愛情不等於浪漫,追求浪漫並不錯,可平平淡淡才是真。
經過這件事之後,我和成變得更加珍惜我們之間這份感情,而切爾西隊奪冠的夢也實現了。
和成單獨在一起的時候,我告訴成:「以後我說沒事的時候一定是有事,所以多問我幾遍,你知道我很任性的。」
「知道了,我只當你是一個出去玩得不肯回家的頑皮小孩,可以了吧?」
我滿足的笑了笑。
以後成的每場比賽,除我以外,啦啦隊里又多了一位狂人,他就是——林峰。
這本書我沒看過,你讓你老婆看看以上的是全文嗎???
⑺ 有什麼適合做旗袍秀時的背景音樂
煙花三月,中國旗袍,江南雨,都適合做旗袍秀背景音樂
⑻ 旗袍走秀的基本手勢有哪些
旗袍走秀的基本手勢
1.叉腰
叉腰可以說是旗袍走秀的基本手勢,有單手叉腰或者雙手叉腰,不是為了叉腰而叉腰。或者是雙手交叉,右手放於左手上。叉腰的一隻手要放在身材最細的部位,才能更有曲線感,背要挺直,稍微向後仰,顯出端莊大方。
叉腰這個動作雖然模特的經常性動作,但絕不是隨意發揮的,為了展示服裝,最重要的是要顯示服裝的特性。
⑼ 描寫旗袍秀的詩有哪些
《煙雨江南》和友
江南古巷雨階滑,綉傘半遮俏影斜。
極致風情盈畫卷,又來夢里憶春花。
《煙雨江南》(七絕)林歲月
輕寒漠漠滋薄紗,巷口年年麗影斜。
若到江南逢紙傘,便知煙雨念千家。
《題旗袍美人圖》佚名
竹林碧綠生紫煙,妝束湘妃曉亭前。
旗袍彩繪真淑女,媚眼傳情美嬋娟。
明月夢鄉因我趣,春風花影為誰妍。
十里聞香招蜂妒,一聲鶯囀令人憐。
《無題》王衛東
若水閑情約楚腰,美人香草錦絲綃。
從來玉骨冰肌靜,能使荷花綠葉搖。
眸上心痕深也邃,夢中藍雨放還嬌。
端莊秀麗龍江韻,腕底流馨詩更豪。
和友《太常引/橋頭風情》
驚鴻一瞥短旗衫,恍若遇天仙。
款步上橋欄,細腰擺、婀娜柳蠻。
冰肌玉骨,高跟踏脆,姿態更翩翩。
春色正闌珊,最看好、芙蓉水邊。
⑽ 贊美「旗袍秀」的詩句有哪些
1、《煙雨江南》
作者:和友
江南古巷雨階滑,綉傘半遮俏影斜。
極致風情盈畫卷,又來夢里憶春花。
2、《煙雨江南》
作者:林歲月
輕寒漠漠滋薄紗,巷口年年麗影斜。
若到江南逢紙傘,便知煙雨念千家。
3、《題旗袍美人圖》
作者:佚名
竹林碧綠生紫煙,妝束湘妃曉亭前。
旗袍彩繪真淑女,媚眼傳情美嬋娟。
明月夢鄉因我趣,春風花影為誰妍。
十里聞香招蜂妒,一聲鶯囀令人憐。
6、旗袍秀(《點絳唇》)
作者:佳紗
溫婉矜持,妖嬈淑女心脾著。
時光輕渡,雲鬢攜香素。
立領蠻腰,韻到端莊住。
顰不語,風情知否?鎖住娥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