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丁真為什麼爆火知乎
他有其他網紅沒有的純真與質朴。這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理論也證明,漂亮的人會更容易獲得人們的喜愛。最近,憑借攝影師隨手拍的一段視頻,四川一個帥氣的康巴小伙丁真火了,迅速攀升的熱度讓他獲取了難以想像的知名度。他沒有想像中的白皙的皮膚,也沒有精緻的發型和潮流的穿著。但是,俊朗的五官,深邃的眼眸,純凈的眼神,像是世外桃源里養出來的小精靈。正是這種不帶任何脂粉氣和矯揉造作感的天然美,讓他獲得了大家的喜愛。正所謂「天然去雕飾」。最初紅了之後,在直播中接受采訪,也是非常羞澀的模樣,沒有一點令人厭惡的傲氣。
網友也評論,「看到他,所有關於外組小王子的小說男主,此刻擁有了臉。」「這樣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帥哥!和那些塗了粉底、描了眉毛畫著口紅的小鮮肉可不一樣!」「確實,好久沒有見過這么帥氣的素人了!」
「他的眼裡,有星辰大海。」
然後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所有的網紅培養平台和網紅機構伺機而動,打算把他培育成一個新的網紅。網友又開始擔心這一份純凈被商業化的包裝給污染,再也沒有了當初的味道。
但是大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在當地的旅遊宣傳機構找到了工作,輔助進行宣傳工作,不僅有五險一金,還給他送去了老師叫他學習,提升文化素養。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最開始的那一抹純真的笑容,永遠地改變了丁真的人生。
但是,純朴的丁真,有了比任何一個人都強大的吸引力。不在乎其他,而是因為,在都市中的我們,在網路上尋找新奇和理想的我們,始終沒有放棄一個「世外桃源」的夢想。
正如同李子柒的走紅,大眾喜歡的是什麼?是她的容貌?她的心靈手巧?她的視頻質感?上面都有,但是最重要的是,她可以傳達出來的那一種「遺世而獨立」的唯美和意境,一看便置身其中,一眼就忘卻凡塵世俗。
丁真的出現,也是在滿足網友、或者說是每一個有「世外」想像的大眾的幻想。他代表著純潔不諳世事,他代表著美麗的雪山空曠的草原里天然的精靈,沒有「打工人」的苦惱,沒有流水線鮮肉明星勾心鬥角的辣眼睛,一切自然而然,一切無跡可尋。
丁真的小馬珍珠
所以大家擔心他被網紅MCN污染,有了固定的編制內工作,有了學習的動力,可以宣傳自己的家長的丁真,更加符合網友的「期待」了。
其實,我們活在這個擁有歷史傳承和民族夢想的土地上,既有「兼濟天下」的豪情萬丈,所以會為了夢想而奮斗;也有「種豆南山下」嗎浪漫,所以會醉心於田園山色,會為皮膚黝黑而粗糙、眼神明亮而純粹的康巴小伙心動。
『貳』 產品經理必懂的技術那點事兒怎麼樣 好不好
作者:herock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19554113/answer/1483111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最近七年,我都在做互聯網產品,其中前五年分別在創業公司和上市公司里,做別人的產品;近兩年在創業,做自己的產品。
我的體會是:產品經理需要懂技術,創業者尤其需要。但前提是你總覺得有股憋不住的想要做點兒什麼的沖動,如果打算混安穩日子,特別是在大公司,你什麼都不需要懂,反而要小心別「知道的太多了」,傻人一生平安。
做產品這幾年,和開發工程師打交道最多,和他們交流通常有兩大忌:
一. 忌不懂技術
更准確的說,是不能缺乏設計、開發一個互聯網產品基本的技術常識,比如至少要清楚一個網站從不存在到能被用戶訪問,需要哪些必須的環節;也要明白一個App從你的腦海走到用戶的手機里,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有常識,當然不一定就能做出好產品,但沒常識,就很象在村裡呆了半輩子的人乍到城市,一舉一動即使小心翼翼,也沒法兒不透著突兀和不和諧。
很多公司都有完全不懂技術的產品人,大多年齡較長,也許是互聯網出現的時候,他們已經過了充滿好奇和渴望未知的年齡,不願意放低身段去學習新東西,喜歡只憑著想像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就開噴,間或以若干近期熱門關鍵詞作為點綴,以示自己尚蹲在潮流尖端。
這樣的人也許能忽悠某些領導,但一定不招工程師待見,他們可能什麼都不說,但心裡已經開始等著看笑話,交給他們的開發需求,自然也是能拖則拖、能蒙則蒙。
二. 忌懂技術
我遇到不少工程師喜歡說:「只要產品需求明確,技術上一切都能實現。」
這句話聽起來相當豪邁,也讓產品經理大為放心,覺得技術真是產品的堅強後盾。但其實傳遞了一個特別糟糕的信號。
當工程師這么說的時候,潛台詞是:「你弄好你自己的事兒就行了,別來管我!」而且這種說法隱含著一個樂觀但顯然並不現實的假設:技術是無所不能的,他(掌握技術的人)也象燈神一樣,可以實現你的任何願望,只要你能明確的描述它。
我不知道阿拉丁說完願望之後,假如膽敢繼續追問燈神將具體採用何種技術方案來實現的話,會不會被塞到燈里,但我知道很多工程師在發現你關注技術層面過深的時候,都會有種領地被侵犯的感覺。
這就是工程師維護自己專業槽的本能,與行業中其它角色相比,工程師地位不是最高,待遇也不是最好,還經常加班加的要死要活的,唯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專業槽比任何角色都深。關於產品、關於UI、甚至關於商業模式每個從業人員都能噴上幾句,要是說到用戶體驗,那更是連業外人士都敢大噴特噴而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反正我就是用戶嘛,越傻越光榮。而一旦涉及到代碼,大多數人就直接暈菜了。想想那些UI設計師的苦逼段子,工作時沒有噴子們指手劃腳的干擾,真是上帝賦予工程師獨有的恩賜。
所以當他們認為有外人正試圖跨越這條槽時,自然會有所警惕,甚至體現出抵制和敵意。當一個產品經理發現工程師開始比較密集的使用術語或拚命把簡單問題往復雜了說,你應該知道,他們在槽邊開始向你射箭了。
從整個產品乃至公司的角度來說,各個專業角色之間的專業槽都是應該被填平的,產品經理不該對工程師玩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要總假裝自己是用戶的三個代表,動不動就拿想像中的「用戶需求」當「奉天承運」來用;工程師也不必總裝燈神,假裝無所不能很累的,工程師之間必有能力高下之分,其實有時候功能做不了或做不好,純粹只是因為工程師能力所限。如果彼此坦誠一些,大可以提前有效溝通,盡可能避開那些投入產出比過低的部分,有不少工程師不願意拿出來討論的技術實現上的細節,都是值得產品經理參與進來的,在這些細節上如何取捨與抉擇,會對產品的開發進度、性能甚至功能帶來極大的影響,如果溝通到位,往往可以讓開發工程師少做大量無用功。在我開始自己動手寫代碼之後,對這一點有了越來越深的體會。
下面就說說我為什麼開始學寫代碼,算是回答問題的後半部分吧。
在我做互聯網產品的前五年裡,我對技術的了解僅維持在常識范疇,能夠手寫的代碼只有html和css,連js都不會,更別提任何適用於Web開發的編程語言了。我一直認為自己無法完全親手寫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動態網站,是作為互聯網產品人員,很大的缺陷和恥辱。
工程師們一般倒不這么覺得,和他們聊天的時候,有時順嘴噴一些對技術架構或某些技術問題的看法,立刻遭到贊揚:「你很懂技術嘛!」這時馬上打著哈哈說:「懂個p啊,我連hello world都不會寫,完全是紙上談兵。」於是嬉笑聲中,一群人把手裡的箭收起來了。
但我壓根兒就TM不想只能紙上談兵,2009年,我不顧當時三十二歲的高齡,悍然決定要學Ruby,買了書、裝好環境開始看書,敲代碼,堅持了幾天,然後失敗了,考慮到也許Ruby對我來說太難,又嘗試了Python,結果還是失敗了。消沉幾天後不死心,又買了一本iPhone開發的書,還趁機決定買了台27寸的iMac,但悲劇是只翻了翻書,連Xcode都沒敢下就直接放棄了,這書上什麼都不講的啊!上來就是大段大段的代碼啊!而且obj-c的代碼都巨長,完全看不懂。
後來我想,這件事有兩個收獲:一. 發現了自己智商的邊界。二. 我有了一台iMac。
轉眼又過了一年多,想要自己動手做一個iPhone上的App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快壓抑不住了。於是在某一天,我好了傷疤忘了疼似的把那本幾乎沒有摺痕的iPhone開發基礎教程又翻出來,等待Xcode下載的過程中,暗下決心:看不懂我也把它背下來。
後來發現笨辦法至少對我來說,還挺管用的:照著書敲代碼,能正常運行的話,就合上書,再敲一遍。一般重復四五次就能記得很牢了。合著書,劈里啪啦熟練的敲著自己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代碼,加上Xcode的自動補全很給力,幾分鍾就可以折騰出一大屏花花綠綠的代碼,而且還能在iPhone上運行,這時會產生一種已經會寫iPhone App的錯覺,很奇妙。
人的大腦也很奇妙,你如果已經背下來了,本來不理解的就會慢慢自動理解,就這樣背了一段又一段代碼之後,突然發現:我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了。之後就開始給自己提出各種小的不能再小的功能需求,嘗試用這些代碼去實現,每實現一個,都欣喜若狂:我能顯示按鈕了!我能彈出對話框了!我能寫滾動列表了!我能發一條推送信息了!⋯⋯
這些事兒在熟練之後,也許就像喝口水一樣平淡,但卻能給初學者帶來巨大的快樂,我一直覺得,能否始終保持如初學者般的熱情、專注,決定了在做某件事時能走多遠,能做多好。
由於書上所用的Xcode版本問題和我用的不同以及一些印刷錯誤,書上的代碼不會總是百分之百能運行,有時會報錯,只能上網用盡一切辦法搜,搜索的過程中,就會慢慢看到一些專門的技術論壇、Blog,最終不可避免的會發現Stack Overflow這個神奇的網站,你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能在上面找到答案。
當實現書上的功能已經不能帶來狂喜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想把自己束縛了很久的各種idea放出來了,終於可以親手去做它,而不是局限在畫畫原型圖、寫寫需求說明最後還要虔誠的擦拭神燈,呼喚燈神們顯靈這樣隔靴搔癢的做產品。
開發的過程對我來說充滿了樂趣,因為寫代碼的時候,世界變的簡單而美好,某個做法對還是錯,你不需要自己反復猜測,也不需要和任何人沒完沒了爭辯,編譯器就是神聖的裁判。你的每個操作都能得到及時、明確的反饋,而且擁有近乎奢侈的試錯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編程的樂趣倒是有點兒象玩游戲。
當然也會遇到無數的問題,Stack Overflow、Github、Bitbucket、mailing list會慢慢成為你的朋友。
在能夠獨自寫出一個iPhone App並把它放到App Store上之後,我又發現還需要再學一門語言,用來開發網站以及需要在App中調用的RESTful Web Service,於是不顧三十五歲的高齡,再一次悍然打起了Python的主意,有了學obj-c的經驗,知道關鍵是要能狠得下心和靜得下心來,看什麼書,其實區別不是特別大,所以我就用了免費的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用前面提到的方法,跟著做了一遍(前半部分比較簡單,可以每天做上十幾個exercise,後面速度可能會慢一點兒),了解了Python怎麼寫之後,馬上開始看Django Book 2.0,只看到第九章,就等不及用同樣的方法把Django Tutorial做了兩遍,接著驚喜的發現已經可以寫一個簡單但完整的網站了。然後很快試著用Django寫了一個特別小的針對某垂直領域的工具類網站,上線跑了一段時間,昨天晚上結束免費試用,開始收費,現在看到已有幾個付費用戶,我很欣慰。
至於技術需要懂到什麼程度,我覺得要是花幾個月學的東西就夠用一輩子,這買賣也太劃算了,尤其是在技術領域,一定會需要持續學習,但對於我來說,已經沒有資格象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那樣僅憑興趣廣泛的學,我目前對這件事的原則非常功利:馬上要用到的,能顯著提高效率或者公認是最佳實踐的就學,否則就先不學,盡量不折騰、嚴格控制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比如寫好的代碼放到Server上,雖然只要能跑就算是部署成功了,但公認的最佳實踐是使用virtualenv隔離Python環境,這樣可以減少以後很多的麻煩,那就值得多花時間去了解,去應用;使用Fabric配合Git進行自動化部署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那就也值得花時間去學怎麼用。
我也知道可以用Memcached或Redis來做緩存,提高應用性能;或是用Rabbit Mq和Celery來做非同步隊列,可以改善同步執行耗時較久的任務給用戶帶來的不爽感;還有Node.js似乎比傳統的Web開發語言更適合做RESTful API ⋯⋯ 不過這些都不是目前最緊迫的問題,所以雖然我還不會而且確定會有用,但先不去學。
一沒留神,噴了幾千字,還是打住吧,看來中年男人的啰嗦算是沒救了。
最後還是總結一下,就一句啊:
產品經理懂技術 = 流氓會武術。你要是覺得幫派夠大,自己腦子又好用到可以當師爺,那不會武術也湊合;要不巧是個和我一樣沒什麼團隊精神,又老喜歡獨來獨往的流氓,還想只憑著腦子就能連點兒防身術都不練,恐怕很容易被人打成爬行動物。
比較嚴肅的總結是:產品經理懂技術,在沒資源的時候可以用最低成本把事兒辦了,有資源的時候可以把資源用的更有效率。
『叄』 壓鑄行業用什麼推廣和B2B平台
可以考慮選擇入駐網路的B2B平台愛采購。
網路愛采購 是 網路旗下 的 B2B垂直搜索引擎,旨在幫助用戶一站直達全網商品信息,觸達海量優質商家。愛采購背靠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網路,利用AI技術,服務用戶,極速處理信息,完美匹配需求線索,精準觸達買賣雙方。
愛采購平台生於網路,增量可觀,結合自身『專屬企業名片』、『多終端陣地展現』、『多場景曝光』、『多種線索分發』四大權益與代運營機制、企業小程序和賣家版app等特色能力,幫助入駐商家增加企業曝光,提升營銷管理效率。
同時,愛采購平台打通搜索阿拉丁、采購頻道、企業小程序等多個搜索埠,逐步深度融合,優先享用網路各類資源,助推入駐企業盈利,實現新發展。
入駐網路愛采購,買賣好貨源,做出好生意。
期待為您服務
『肆』 有多少男的願意丁克知乎
這事很少有男的願意丁克的,因為這種思想是比較少的
『伍』 谷歌要重返中國了那百度不就完了
所以他回不來了,他敢回來,我手機電腦立即默認谷歌搜索,游說20個人用谷歌
『陸』 推薦一些的講故事書和微信公眾號
慢節奏久讀書,好像跟你說的不太一樣,這個不是講的故事,是講的各個好的書籍,作者讀了書之後,對書籍內容進行整理以及評價和歸納總結,你看下他寫的文章,就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以及有什麼東西你可以借鑒的,可以關注下,作者也是持續更新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柒』 企業服務業務有哪些網路渠道可以推廣
對於服務行業的話網路渠道上一定要注重品牌的建設。推廣上可以從這些角度入手:
建立自己的網站,並做好SEO優化,很多人覺得網站現在沒什麼用了,其實並不是,網站依然是一個企業網路形象的落地頁,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經常在各大媒體發布企業的品牌宣傳文章,服務介紹文章等,不要想著一下就能來多少客戶,新聞營銷的意義在於長期性積累口碑,提升品牌形象,變相的促進業務提升
注重企業口碑的建設,網友評價等,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項喲
分析意向用戶群體,去相關的貼吧、論壇去發帖評論,這個引流也是很不錯的
然後就是知道問答這類互助式的渠道了
總之做網路推廣就是2點:堅持多角度去推廣,堅持長期去推廣,不要想著一口吃成胖子
『捌』 丁克後會後悔嗎知乎
如果他將來能安享晚年,過的不是特別孤獨,他應該不會後悔。如果將來他看見別人家的子女回家,每天特別熱鬧,走出去,鄰居會說他女兒給他買了什麼,兒子買了什麼,他聽著聽著就會後悔的!
『玖』 兩個人關系好,在交流上,有哪些表現
一個人是否可以長久相處,並不在於他是否足夠優秀,而是跟他在一起時,你可以輕松地做自己,不必感到疲憊和心累。
1 相處需要真心
有這樣一則故事。
傍晚,一隻羊獨自在山坡上玩。突然從樹木中竄出一隻狼來,要吃羊,羊跳起來,拚命用角抵抗,並大聲向朋友們求救。
牛在樹叢中向這個地方望了一眼,發現是狼,跑走了;馬低頭一看,發現是狼,一溜煙跑了;
驢停下腳步,發現是狼,悄悄溜下山坡;豬經過這里,發現是狼,沖下山坡;兔子一聽,更是一箭一般離去。
山下的狗聽見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來,從草叢中閃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趁狗換氣時,愴惶逃走了。羊回到家,朋友們都來了。
大家紛紛責怪羊沒告訴它們,牛說:我的角可用剜出狼的腸子。馬說: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腦袋。驢說:我一聲吼叫,嚇破狼的膽。
豬說:我用嘴一拱,就讓它摔下山去。兔子說:我跑得快,可用傳信呀。在這鬧嚷嚷的一群中,唯獨沒有狗。
其實,在你遇到困難和麻煩時,朋友有沒有能力幫你是一回事,願不願意竭盡所能幫你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最怕的,從來不是朋友無法幫到自己,而是怕對方不僅不肯雪中送炭,還虛情假意地對你噓寒問暖。
2 久處需要包容
有一句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其實不僅我們自己,就連我們的朋友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靠彼此的包容和體諒,而不是互相的挑剔和苛責。
小A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每次兩人一起吃飯,幾乎都是小A買單,並且每次都趕在朋友去付錢時,就已經交了定金,甚至給收銀員打了招呼不準收朋友的錢。
許多人都曾勸小A,這個朋友不值得交,每次都想撿她的便宜,甚至白吃白喝她的。
但小A卻解釋說,朋友本身家境困難,所以在錢這個問題上,稍微顯得不那麼大方,但對她還是挺好的,所以也不必去斤斤計較,更不必把賬算得太清。
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也有自己的難處。
人跟人之間想要長久的相處,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上,就不必事事較真,也不必過分地去衡量誰付出的多與少。
當你去寬納朋友的不完美時,其實才能收獲來自朋友的真心和實意,也才能穩固和加深彼此的情誼。
3 不嫉妒對方的好
在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朋友之間,會因為什麼事彼此疏遠?有個高贊的回答是,當對方過得比你好時。
其實,人與人的相處,最怕的就是嫉妒。
有位信徒撿到了一盞阿拉丁神燈,神告訴他可以滿足他一個願望,但同時,他最好的朋友會得到雙倍獎賞。
信徒很興奮,可就在許願時,他心想,自己要一件珠寶,朋友會得兩件,自己要一箱金幣,朋友會有兩箱。最終,信徒惡狠狠地說:「請戳瞎我一隻眼睛吧。」
不知你是否發現,一個人是否值得你相處,不僅要看他在你身處低谷時,是否願意拉你一把,還要看他是否可以在你輝煌時,真心祝福你過得比他好。
其實,如果一個人總是,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這不僅是一種狹隘的心態,還容易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所以寧願盡快遠離,也不可靠得太近。
4 不幹涉對方的生活
在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人,打著為你好的噱頭,去過度干涉別人的選擇,乃至去參與到別人的私事中。
其實朋友之間關系再好,也要有分寸和界限。
有個網友曾提到,自己跟男友之間,有一些隔閡和矛盾,原本兩個人在經過一段時間冷靜以後,還會有復合的可能。
但她的好友,不僅三番五次勸自己分手,還單獨約見男友去罵他,甚至讓他不要再去打擾她。
最後,兩個人不歡而散,但好友不僅對自己的過度參與,表示任何一點愧疚,還理直氣壯地認為,網友該感激她才對。
其實,朋友之間的相處,一定要親密有間。
當對方不需要你過度參與到他的生活中去時,無論你的初衷有多好,都不要輕易去攪合,也不要輕易去替別人做決定。
有時,過度的參與,看似表達了你的關心和在乎,其實你真正給對方帶來的是巨大的壓力和傷害。
5 相處不累最重要
許多時刻,我們之所以,願意跟一個人交朋友,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相處不累。
有時,我們自己的煩惱,說給一個人聽,不是為了給自己繼續添堵,而是為了尋求一份理解。
有時,我們把自己的心事,說給一個人聽,不是為了給自己招來嘲笑和譏諷,而是為了尋求一份安慰。
有時,我們把自己的困惑,說給一個人聽,也不是真正為了得到多好的建議,而是為了尋求一份認可和肯定。
但往往我們身邊的大多數朋友, 總是喜歡拿過來人的經驗,給我們強行灌輸一些,他們自己的三觀和態度。
其實,朋友之所以交心,就在於彼此的懂得,所以我們看似需要朋友的說教,其實真正需要的是無言的陪伴和支持。
餘生,願你能找到,找到一段真正可以相交一世,相伴一生的友誼。
『拾』 如何對百度網頁搜索的檢索滿意度指標進行評估
第一步:明確評估的背景、目的、你所掌握的資源在這里我們假設一個第三方研究者,想比較網路和谷歌搜索到底哪個好。這個問題在知乎經常有人討論,但大家大多隻是說自己的使用感受,而沒有人能拿出信服的調研數據,現在我們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由於作為第三方研究者很難獲取到兩個搜索引擎完整的用戶行為,即使有了不可控變數也太多,無法得到嚴謹的結論。但是抓取雙方的搜索結果是很容易的
第二步:確定評估方法評估的基本方法是顯而易見的:選定N個query,把每一個query在兩邊同時搜一下就可以對二者進行橫向比較了,最後算一個平均指標。
1 對前N結果(一般都是3,有時還有5或10)逐個判斷相關性,然後根據位置賦予權重,分別計算兩側搜索結果質量值(DCG)
2 對兩側結果進行綜合比較,給出一個相對值(左邊好?右邊好?好的程度?)
第四步:數據准備1抽query:在本次評估的背景下,從數量上來說,使用1000個query作為樣本是性價比比較高的選擇。太少的話波動大,太多會標到吐血(熟練標注員每人每天可以標100Q左右)。Query必須隨機抽取於近期用戶自然產生的query,而不是自己憑空編出來的1000個詞,這樣能夠確保Query類型(長短冷熱中外...)的分布接近實際比例,進而才有可靠的結論
2 抓網頁:query確定下來,就要開始抓網路和谷歌的搜索結果了。為了保證結果公平可靠,應該進行盲測,即隱去兩邊品牌特徵,再狠一點的,應該在評估過程中隨機調換左右順序。這里比較麻煩的是阿拉丁啊,知識圖譜啊這類特型展現,熟悉搜索引擎的人一眼就看出是誰家的,這個暫時就沒辦法了,評估時盡量保持客觀中立吧。
第五步:評估最主要的部分來了,這里要對抓取的結果進行人工評估。你可以自己一個人連評10天;或者找幾個人一起做,但是要先對他們進行統一培訓,以免標准不一;也可以找一群人,每個人都做一遍,然後取他們平均數也好多數投票也好,當然也得培訓了,還得防著濫竽充數的。成本和靠譜程度依次遞增。
第六步:統計這一步沒啥好說的,按照之前想好的方式統計一下結果,做個總結就OK了。網路和谷歌誰更好,哪裡好,好多少,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