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批發 > 邯鄲哪裡有旗袍專賣店

邯鄲哪裡有旗袍專賣店

發布時間:2025-07-09 11:56:40

Ⅰ 上海徐家匯和徐匯有什麼不同嗎 是一個地方不

徐匯區很大,但包括徐家匯,徐家匯只是徐匯區的一個地方,是徐匯區的中心點,很多人會說徐家匯就是徐匯區,但實質是徐家匯是徐匯區的一個部分而已

Ⅱ 滿族風俗 有急用

服飾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服飾高雅華麗,在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並對中國的服飾文化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

由於寒冷的生活環境和射獵生活的需要,過去滿族人無論男女,均多穿「馬蹄袖」袍褂。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後,「旗人」的裝束,便成為「旗袍」(滿語稱「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樣一般是無領、大襟、束腰、左衽、四面開衩。穿著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出獵時,還可將干糧等裝進前襟。這種旗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二是在窄小的袖口處還接有一截上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綰起來,冬季行獵或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類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響拉弓射箭,故又稱之為「箭袖」(滿語稱之為「哇哈」)。滿族入主中原以後,「放哇哈」成為清朝禮節中的一個規定動作,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將馬蹄袖彈下,然後再兩手伏地跪拜行禮。

旗袍的外面還習慣套一件圓領、身長及臍、袖長及肘的短褂。因這種短褂最初是騎射時穿的,既便於騎馬,又能抵禦風寒,故名「馬褂兒」。清初,馬褂兒是八旗士兵「軍裝」,後來在民間流行起來,具有了禮服和常服的性質,其式樣、面料也更加繁多。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為棉、夾和皮數種,為保暖之用。樣式有對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種。

而作為有清一代「時裝」的滿族女式旗袍,則多有發展。當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辛亥革命後,旗袍樣式由肥變瘦;在20世紀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30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開高衩,並突出曲線美;40年代又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廣泛,棉、毛、絲、麻和各種化纖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長、短袖之分之外,還分皮、棉、單、夾數種,便於在不同季節穿用。經過不斷改進的旗袍,一般樣式大致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講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領口、袖口和衣邊上綉有各色圖案的花邊。如此既襯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顯得文雅大方。具有東方色彩的旗袍現已成為中國婦女普遍喜愛的中式服裝。

旗袍和「旗頭」、「旗鞋」等搭配起來,就構成了滿族婦女典型的傳統服飾裝束。

「旗頭」指的是一種發式,也稱發冠。類似扇形,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長約30厘米、寬約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上即可。上面還常綉有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旗頭」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身體挺直,顯得分外端莊穩重,適應於隆重場合。

「旗鞋」款式獨特,是一種高木底綉花鞋,又稱「高底鞋」、「花盆底鞋」、「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綉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綉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穿這種高底鞋走起路來顯得姿態優美。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

滿族的帽子種類較多,主要分為涼帽和暖帽兩種。過去,滿族人常戴一種名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稱「帽頭兒」,其形狀上尖下寬,為六瓣縫合而成。底邊鑲一約3厘米寬的小檐,有的甚至無檐,只用一片織金緞包邊。冬春時一般用黑素緞為面,夏秋則多用黑實地紗為面。帽頂綴有一個絲絨結成的疙瘩,黑紅不一,俗稱「算盤結」。帽檐下方的正中釘有一個「標志」,稱「帽正」,有珍珠、瑪瑙的,也有小銀片、玻璃的。相傳這種帽最早始於明代初期。因其為六瓣縫合,取「六合」,即天地四方「統一」之意,故盛行起來。滿族入關以後,受中原文化影響,也取其「六合統一」之意,開始戴用此帽,而且頗為流行。現在,在有關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電視、電視劇中,我們仍能經常看到它的影子。

早期滿族男人多穿雙脊臉的叫做「大傻鞋」的一種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緞布料。鞋前臉,鑲雙道或單道黑皮條。鞋尖前凸上翹,側視如船型。婦女除「旗鞋」和平底便鞋(平底鞋鞋面上皆綉花卉圖案,鞋前臉多綉有「雲頭」)外,還有一種「千層底鞋」。「千層底鞋」用多層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為布料,一般不綉花卉等圖案,多在勞動中穿用。

還有一種很有特點的鞋,叫烏拉(靰鞡)鞋,多為滿族百姓冬季穿用。用牛皮或豬皮縫制,內絮靰鞡(烏拉)草,既輕便,又暖和,適於冬季狩獵和跑冰。

住行

滿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適應他們的生產生活習慣。滿族農村房屋正房一般為三間或五間,坐北朝南便於採光,均在東端南邊開門,形如口袋,俗稱「口袋房」,便於聚暖。東西各有廂房,配以門房,這便構成通常所說的四合院。房屋多為起脊磚瓦房,俗稱「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門向南開,高大寬敞。房內正對門一間謂堂屋,又稱外屋,設廚灶鍋台、水缸,灶通西內室火炕,火炕,滿語稱「土瓦」。從堂屋西牆開門為裡屋,為南、北、西三面構成「萬字坑」或「蔓枝炕」。滿族尚右,西牆供祖宗牌位。西炕為窄炕,不住人,下通煙道。南北對面炕。上鋪炕席,或糊炕紙刷油。炕梢置衣櫃,櫃內裝衣物,櫃上疊置被褥、梳妝用品。夜間長輩居於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寢時,頭朝炕外,腳抵牆,對防寒和呼吸新鮮空氣頗為適宜。牆壁多貼有紙畫。為御北方寒冷,有的還建有火地。屋外西山牆頭砌有圓形煙囪(滿語稱為呼蘭),高出房檐數尺。煙囪根底有窩風窠,以擋逆風。南北牆上有窗,窗戶紙糊在窗欞外,多「高麗紙」,紙上淋油或鹽水,免得為雨雪淋濕脫落。窗欞及門上亮子窗欞構成各種圖案,美觀牢固。窗戶分上下兩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風。房樑上常懸有悠車,嬰兒放在悠車里。炕上擺有長方形的炕桌,吃飯時圍桌盤膝而坐,暖和方便。桌的左右鋪有氈褥子以待賓客。房欞、椽、棟多有雕花油彩。廂房則設碾房和倉庫(滿語稱哈什)。房外四周環砌圍牆。院內東南豎「索倫桿」,桿上有錫斗,桿下放三塊石,稱為「神石」。桿後是一面用磚砌成的壁牆,牆頭飾有雨搭。

過去,城中的富貴人家多住四合院。四合院大門多為三間屋宇式建築,正房三至五間,東西廂房一般也是三至五間,四周圍以磚牆,門房兩側設有石礅,稱為上馬石。有的四合院分為前後兩院。滿族的這些民間居所式樣,大部分保留在東北的滿族聚居區。但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除很少一部分人建房仍保留傳統建築方式外,絕大部分已建造成更為寬敞明亮的現代式房屋。

為適應山區和林海雪原居住環境,滿族聚居地區的傳統交通工具主要有馬車、爬犁、獨木舟和樺皮船等。爬犁(滿語稱法喇)是雪上交通工具,將兩根樹干用火烤後彎成弓形,上端翹起,貼地部分寬約1米半,上面鋪板或做成箱式,駕以馬、牛,載人載物極為輕便。目前只在較寒冷的北部山區偶爾使用。滿族的水上交通工具最早是獨木舟(滿語稱威呼),由粗大原木鑿空而成,可容數人。還有一種樺樹皮船,製作較為麻煩。先做龍骨,里外附上樺樹皮,一人可以扛著行走。相當輕便。現在已經不多見,被現代船隻所取代。

禮儀

滿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滿族人見面或拜見客人,有各種禮節,其中有打千禮、撫鬢禮、拉手禮、抱見禮、半蹲禮、磕頭禮等。其中,打千禮、抱見禮、磕頭禮主要為男人所用,其他則用於婦女。打千禮用於晚輩對長輩、下屬對長官,形式為彈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彎,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並問安。抱見禮是平輩之間用,晚輩對長輩也可用,不過晚輩要抱長輩的腰,長輩撫晚輩的背,等等。現在,有些繁瑣的禮節已被簡化。

滿族尊老敬上的傳統更為明顯。晚輩每日早晚要向父、祖問安,途中遇長輩人要讓路,吃飯時長輩先坐先吃。滿族重感情講信義,對賓朋真誠相待,有客人必設宴招待,所允諾之事必全力去做。

滿族傳統的婚姻儀式較為復雜,大致經過通媒、放定、納彩、過箱、迎親、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門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請媒人向女方家求婚,兩家都同意後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贈如意或釵釧諸物為定禮。然後是定婚,即選擇吉日,男方家及其親戚往女家問名,女家設宴款待,男方家長致辭求婚,女方家則推謝再三,男方家堅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後,才算定下婚事。此時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長輩。定婚後要過禮,也是選擇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綢緞、羊、鵝等禮物。男方家還要贈銀兩錢財。此時要議定婚期。進入迎親階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妝,俗稱「過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謝。迎親時,新郎在迎親隊伍的陪伴下趕著彩車迎親,在途中兩車相錯時,新娘的哥哥將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車,俗稱「插車」(由於各地區滿族風俗不同,也有新郎與迎新隊伍直接到新娘家迎親的。還有的地方有"旗俗不親迎"之說)。新娘至新郎家,換車乘轎,花轎落地,新郎要虛射三箭。新娘蒙紅蓋頭下轎,與新郎站在事先擺在院中的天地桌前,向北三叩首,俗稱拜北斗,即拜天地。拜完後撤天地桌,新娘進入臨時搭的帳篷,謂之坐帳。坐帳時「開臉」,換頭型。坐帳後,新娘跨過馬鞍進洞房,新郎用秤桿揭去蓋頭扔到房檐上。夫妻飲交杯酒,吃合喜面、子孫餑餑,眾人鬧洞房。在婚日當天晚上,新郎新娘要拜祖宗。婚後第一天,新娘給夫家親戚裝煙敬茶,拜宗族,認明輩分,謂之分大小。一般在結婚三日之後,夫妻同回女方家,拜見娘家人並拜祖宗。婚後一個月,新娘回娘家住一個月,謂之住對月。到了這時,婚娶儀禮乃告結束。

這些繁雜的婚娶程序在今日滿族聚居地區已經簡化,並且融合了現代形式。比如插車,演變為男女青年騎自行車或摩托車,各自由婚慶隊伍陪伴,從自己的家裡出發,行進至中途相遇時,兩人交換自行車或摩托車,再一同到新郎家。還有拜祖宗,有的地方演變為新人拜雙方父母。雖然有變化,但仍然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另外,滿族的婚姻儀式因居住地區不同而略有變化,並非完全一致,但主要程序大致相同。

滿族的育兒習俗比較特殊。生男在門左掛弓箭,生女在門右掛彩色布條,娘家送一個悠車。生兒三天時,親朋送賀禮,俗稱「下奶」。並舉行洗禮,稱「洗三」。滿月時要請客人來「做滿月」,並將弓箭或布條取下掛在「子孫繩」上。百日時,要用從各家要的彩布條編成鎖,稱掛鎖。周歲時要舉行較為隆重的儀式,讓孩子「抓周」。一般在16歲時,男孩剃發,女孩盤發髻。至今在東北滿族聚居區仍然保留「下奶」、「洗三」、「做滿月」、「抓周」等傳統習俗。

葬俗

滿族的喪葬以土葬、火葬為主,土葬和火葬歷史都很久遠。在滿族入關前以火葬為主,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經常遷移。另外,八旗將士在清初戰死較多,屍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滿族入關後逐漸發生變化,從火葬與土葬並用發展為以土葬為主。喪葬儀式是,死者臨終前穿壽衣,多為長袍、馬褂,為單數。屋內停靈,一般在7日之內。用木板做成靈床,頭西腳東。靈幡用3尺左右的紅布製成,上綴以黑穗,懸掛在院中高桿上。滿族人用的棺具形狀特別,上部隆起,上寬下窄,稱「旗材」。

停靈期內合家舉哀,舉行祭奠。入殮時棺內放金銀等物,貧者用金銀箔元寶代替,口含銅錢或玉器,靈具放在院內靈棚內。出殯多選陰歷單日,抬靈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殯後要感謝幫忙的人並請吃飯。下葬後,每7天到墳上燒一次紙,連燒7次。百日時要燒百日,周年時要燒周年。滿族燒紙是將紙疊成口袋狀,俗稱燒口袋。清明節要上墳,燒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來,滿族的喪葬又改為火葬為主。但祭奠親人的儀式仍然保留了許多古老傳統,如清明節燒口袋、插佛托、燒七、燒百日、燒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禁忌

滿族禁忌較多。不允許褻瀆神靈和祖宗。比如滿族以西為貴,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許住人和放雜物,不能有各種不敬行為。不許打狗,更禁忌殺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許外族人戴狗皮帽子進家。傳說努爾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獸,盡可以打來吃,但是,今後不準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義犬。"從此愛犬、敬犬便成了滿族的習尚。另外,滿族人不僅不食烏鴉之肉,還有飼喂烏鴉、祭祀烏鴉之俗。

宗教信仰

滿族早期信奉薩滿教。入關後,又信奉佛教。薩滿教同佛教在滿族中同祀供奉。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的多神教。「薩滿」是通古斯語的音譯,意為「瘋狂的人」。漢譯為「巫」。「薩滿」有男有女,並分家薩滿和跳神薩滿。

祭祀時主持禮儀的家薩滿早已不存在了。跳神治病為業的神巫,在一些偏僻鄉村還偶有活動。早在清代就屢有禁令,但屢禁不止。建國後,國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動,但仍有少數人以此為業,騙取錢財。

滿族還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樹神。崇拜以動物為圖騰的鵲神、烏鴉神。至今在一些滿族聚居的鄉村,每逢年節還燒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順利。

現在有的滿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數不多。宗教信仰:滿族早期信奉薩滿教。入關後,又信奉佛教。薩滿教同佛教在滿族中同祀供奉。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的多神教。「薩滿」是通古斯語的音譯,意為「瘋狂的人」。漢譯為「巫」。「薩滿」有男有女,並分家薩滿和跳神薩滿。

祭祀時主持禮儀的家薩滿早已不存在了。跳神治病為業的神巫,在一些偏僻鄉村還偶有活動。早在清代就屢有禁令,但屢禁不止。建國後,國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動,但仍有少數人以此為業,騙取錢財。

滿族還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樹神。崇拜以動物為圖騰的鵲神、烏鴉神。至今在一些滿族聚居的鄉村,每逢年節還燒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順利。

現在有的滿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數不多。

飲食

滿族飲食品種繁多,風味獨特

(一)主 食

主食最大特點是「粘」。早自清代,滿族人就喜歡粘食。取其易存放、耐飢餓、便於游獵和遠途征戰攜帶之利。

今河北各地滿族家庭,普遍喜歡用粘米面做餑餑、涼糕、切糕、炸糕等食品。

樟欏葉餅:青龍滿族自治縣的一些鄉村,夏季喜歡用粘米面做「樟欏葉餅」。方法是把粘面和好攤在楞葉上,中間放餡,合上後蒸熟,其味清香。

小餑餑:多在冬季以粘米面製作。餑餑小如雞蛋,一做幾缸幾簍,蒸熟後放冷屋凍上,隨吃隨熱。

荷葉餅:易縣西陵滿族鄉滿族家庭有農歷二月吃「荷葉餅」的習慣。荷葉餅用白面做,為扁圓形,裡面放香油、鹽,熟後掰開成兩片(有一面連在一起)、 裹雞蛋、肉片、芥菜等,捲成荷葉形,即可食用。荷葉餅在長城以北和遵化縣東陵叫「春餅」,其做法與西陵大體相同。

(二)副 食

滿族人喜食酸菜。

火鍋:以酸菜、粉條、蘑茹、豬肉或其它禽獸之肉做的「火鍋」,是滿族傳統的飲食風味。自清代以來,一直傳承不衰。

血腸:滿族喜吃豬肉。逢年節殺豬時,都要請客,名曰「吃血腸」。豬血兌上溫水放上調料,灌到豬腸里,煮熟即可食用,名為「血腸」。

鹿尾(yer):易縣西陵滿族鄉忠義村、龍里華村、泰和庄村居住的滿族,還有一種叫「鹿尾」的特殊食品。其做法是將豬肝切成泥,用煮肉湯加東北大松籽、薑汁、香油、麻醬、雞蛋等原料調成糊狀,灌到豬大腸里,煮熟後即可食用。待客時切成手指厚小塊,放到碟里,每碟八塊。吃時必剩兩塊,否則為不敬。

樽(n)菜:選細嫩白菜心,用線繩捆成拇指粗,捆一節切一節,長約二寸,用開水焯後,擺放好,用小米米湯澆在上面,放酸為止。吃時用水洗凈,放入盤內,撒上白糖後食用。其味酸甜可口,又脆又香。

(三)糕 點

薩其瑪:滿族傳統糕點。用麵粉、大油、白糖、鮮蛋、麻仁、桂花、果料等製成,色澤金黃,綿軟香甜,軟硬適度。具有百年歷史的保定四美齋糕點鋪製作的「薩其瑪」,至今盛名不衰。

大八件:易縣「大八件」糕點,每種上面都打有紅戳。大八件為:薩其瑪、饊子、大餑餑、雙麻、福壽糕、蜜食、扒拉餅、蓼化。

姓 氏:

滿族姓氏有670多個。清代,滿族人習慣於只出名不冠姓。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曾下令滿族人一律冠姓入籍,於是滿族老姓逐漸消失,逐步簡稱或譯為漢字姓。據調查,今河北省境內,有的滿族人上推三代,還稱滿族老姓。今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的滿族,共有七個大姓氏,或按滿族老姓譯為漢字姓,或以本姓的第一音節為姓,其中瓜爾佳氏譯姓關,鈕祜祿氏譯姓郎,愛新覺羅氏譯姓趙,完顏氏譯姓王,伊爾根覺羅氏譯姓趙,章佳氏改姓章,富察氏改姓傅。承德縣滿杖子鄉李氏,原姓薩克達氏,石灰窯鄉白氏系瓜爾佳氏。承德市區佟山和兩家滿族鄉、滿杖子鄉、八家鄉的佟姓系佟佳氏。三溝鎮壯孤山村劉氏系寧古塔氏。崗滿族鄉何姓系赫舍里氏,趙姓系伊爾根覺羅氏。六溝鎮南房申溝黃氏系烏雅氏。太平鄉、十道河鄉王氏系完顏氏。圍場護圍滿洲兵丁後裔有佟(佟佳氏)、 白(巴雅拉氏)、 那(那拉氏)、 安(安佳氏)、 張(章佳氏)、 趙(伊爾根覺羅氏)、富(富察氏)、關(瓜爾佳氏)等八大姓。簡稱或譯為漢字姓的還有易縣的巴氏、戴氏,定興縣的聞氏,邯鄲的葉氏、文氏,豐寧滿族自治縣的海氏、桂氏、那氏等等。

還有的以先輩名字的頭一個音節為姓氏的。定興縣周家莊村的馬氏,其始祖伊爾根覺羅馬離賽。滿驚習俗續家譜時,對長輩稱名不稱姓。從第四代起,就以其始祖馬離賽的馬子為姓,現已傳15代。

在清代,滿族有用數字取名的習慣。該人名字根據出生時其祖父年齡而定。如《直隸易州志》職官姓名中載:「蘭翎侍衛頭等伯六十一。」今青龍滿族張氏保存的地契文書中記載:「正藍旗滿洲佐領四十九。」以數字取名的方式有紀念意義,是滿族的傳統。建國後這種取名方式已經消失。

Ⅲ 邯鄲的城市達人們,小妹有問題請問

我也是在那裡上的學,現在已經畢業2年了。說說我上學的時候那裡的情況吧,不過2年的時間那裡應該不會變太多。
邯鄲分為3個區,邯山區、復興區和叢台區,礦院(就是河北工程大學)主校區在邯山區,隔了一條馬路就是師專了,但是那裡的商業不發達,北門口有家運動品店和幾家小店,沒有形成規模的逛街場所,東門出去主要是網吧,還有一家安利店。
在邯鄲能提供你說的品牌的依次是新世紀(叢台路)、北國(和平路)、萬達(中華大街),其中以新世紀最好,就像北國在石家莊的情況差不多,邯鄲主要是陽光集團,像萬達和新世紀都屬於陽光集團,還有幾家店,不出名,忘記了。艾格在新世紀和北國都有打折,兩家店上貨的種類不大一樣,所以打折的時候也不經常重樣,一般新上市的時候除非你有新世紀的員工卡,否則很難打折,過了1個月就是7折,換季的時候可以到5折,反季的時候3折也很多。至於only和vm打折就比較少了,不如在北京打折厲害,很少到3折。
北國的優勢在有石家莊北國這個強有力的支持,再加上位置選的好,對面是國風,東邊是丹蘭,西邊是康德,人流量非常大,從礦院過去有兩條公交路線,一是58路在丹蘭下車,順次逛過來,還有就是13路,在終點站火車站下車,過了馬路逛過來,因為這個區域還有好多小店或者專賣店。按售價來說這個區域依次是北國(屬於商城商廈類)、丹蘭(流行衣飾,類似於北京的華威,石家莊的天元,唐山的紀元)、康德(經濟實惠,類似於北京的動物園批發、石家莊的福星閣、唐山的小山),一般我們會在周末來這里,因為一天的時間可以都充分利用上。
相比較來說,新世紀的位置就孤單的多,在中華大街與叢台路的交叉口,最近的另一個商場是萬達,距離好幾站路,步行沒有20分鍾到不了,還有就是光明大街與叢台路處的保龍倉超市了。但是,新世紀的購物氛圍比北國要好,這就是有利有弊吧。
萬達很少去,其實可以不去的又遠又沒有特點,可是我們幾個女生發現那附近有一個旗袍店很好,都去那裡做旗袍,100元左右,連工帶料。還有就是那個附近有一家摩登絲牛仔不錯。
從礦院到新世紀和萬達是一趟車,25路,北門始發站。
至於咖啡店,除了上島、兩岸這些,就是酒吧加咖啡之類的,我們學校中和樓下就是一家,校園外更多,我們常去D5,那是家KTV,離學校最近,最低的時候,迷你包8元/小時,還有就是農林路(應該是這個名字,2年了,有些不能確定了)光明大街以東,一條街幾乎都是酒吧咖啡廳。
備註:我們學校北門正對的就是光明大街。

Ⅳ 2019河北河間梨花節在哪個村 附河北河間梨花節活動信息

賞梨花正當時,今年的邯鄲河間梨花節,活動內容還是那樣的精彩!不僅有乾隆古井、百年貢梨園,還藉由梨花這一媒介,設置了特色小吃區和綠色農產品展示區,期間穿插的民俗活動表演更是精彩。

還有更多趣味小游戲
1.梨知識搶答
2.吃梨大賽
3.削皮大賽
梨花節活動流程安排
1.第三屆河間市龍華店鄉興隆店梨花節開幕儀式
時間:4月6日上午8:00 一10:00
8:00—8:05:主持人致開場辭;
8:05—8:10:介紹領導及嘉賓;
8:10—8:35:領導致歡迎辭;
8:35—8:50:領導及主要嘉賓揭幕
8: 50 —9:00:宣布活動正式開始
9:00---9:10龍華店鄉最美家庭啟動儀式
9:10—10:00演出開始

2.趣味運動會及百人旗袍秀
主要內容
趣味運動及徒步健身起點儀式
時間
4月6日下午14:00一16:00
3.梨花音樂季
主要內容:唱歌
時間
4月7日上午9:00一11:00
邀請鄉村歌手,網紅,一展歌喉。

4.戲曲專場
主要內容
戲曲專場
時間
4月7日下午14:00一16:00
4月7日至11日:西河大鼓專場

與邯鄲哪裡有旗袍專賣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職業女裝的有哪些品牌 瀏覽:289
電廠運煤專用皮帶輸送機 瀏覽:926
童裝批發首次批多少錢 瀏覽:920
廣西柳州哪裡有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798
富貴鳥男裝聯系電話 瀏覽:148
韓版小領帶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275
上海浦東哪個商場有賣旗袍的 瀏覽:711
南京愛情公寓同款情侶裝采購批發 瀏覽:145
中老年男裝中長款五分褲 瀏覽:179
童裝和睡衣哪個好賣 瀏覽:962
發電機換皮帶 瀏覽:374
男裝長袖加絨襯衫價格及圖片表 瀏覽:127
古巴鳥童裝 瀏覽:382
個性秋裝韓版女裝 瀏覽:893
淘寶上有多少家女裝店 瀏覽:358
床上穿睡衣自拍美照 瀏覽:670
什麼樣的圍巾好看圖片 瀏覽:294
寬松牛仔褲怎樣搭配上衣圖片 瀏覽:807
nba總冠軍時刻男款紀念t恤 瀏覽:198
褲子上腰圍是指什麼意思 瀏覽: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