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蒙古軍隊為什麼那麼強大,蒙古國都有什麼裝備
蒙古馬,蒙古刀,火葯炮,弓箭,弩箭
② 呼和浩特哪有賣蒙古袍的要一歲小女孩穿的
如果需要精緻點的 可以去電影製片廠的巷子里看看 金宇文苑南口對面的巷子里
③ 哪裡有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士兵和金國士兵的軍裝的圖片
現提供幾張現代蒙古紀念成吉思汗時,軍人所穿的成吉思汗時期士兵的照片,基本上與歷史上的情況無異。 金國士兵服飾的資料較少,但和史實上的描述相差不多。
④ 包頭哪裡有賣蒙古服飾的衣服,我想給我閨女買一身,謝謝
青山沃爾瑪裡面就有。還有就是花苑,106(坐22、35路)比較多,而且集中,便宜。
⑤ 哪裡有韓承利 「蒙古娃」 這照片出售
網路下載啦。
⑥ 呼和浩特哪裡賣的蒙古族服飾好而且價格便宜不知道的不要瞎答、
蒙古服裝的樣式分很多種,最具代表性的是察哈爾服飾了,呼和浩特,我不抱太大希望。錫盟應該有好的。好衣服價格不會低,我在老家做的,一套近2000了,包括帽子和靴子,
⑦ 太原哪裡能買到兒童蒙古族表演服,服裝城有嗎
橋頭街有演出服裝
⑧ 怎麼開蒙古族兒童民族服裝店啊
近年,尤其是今年,漢服復興以前所未有之勢,席捲了神州大地。 又因了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韓國改中醫為韓醫」事件;以及多哈亞運會上的日本舞龍出場,於是有了「中國未來的形象標志可能不再是龍」的言論充斥整個網路論壇。 我想問一下:關於「韓國改中醫為韓醫」,是不是讓很多推崇《大長今》、沉迷於韓劇的所謂的中國人也該醒一醒了呢? 所以,有人就指望用復興漢服來喚醒國人的民族精神。 什麼漢服成人儀式,漢服婚禮,漢服網站,漢服服裝店······彷彿漢服的流行元素頃刻間便占據了最新的服裝熱潮,成為時尚。 我自小便熱衷於傳統文學古典詩詞,自然,也特喜歡看古裝的影視。尤其喜歡看以大漢為背景的歷史劇,《大漢天子》我就收藏了第一、第二部的DVD。那是因為漢朝的文治武功皆為橫絕一代,當時整個華夏民族莫不以屬漢為榮,也許就因了這個歷史優越感,多數喜歡傳統崇尚傳統的人,最喜歡的朝代是漢。漢服以漢為名,卻不是僅僅始於漢代。如果認真考究起來,則完全可以追溯到黃帝堯舜時代的「垂衣裳而天下治」。 漢服的歷史久遠。 漢服,即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主要是指約公元前21世紀在至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3000多年中,以華夏(漢後又稱漢民族)民族文化為基礎,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性格,區別於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的裝飾體系;或者說:「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是從夏商周時期到明朝,華夏(漢)民族所著的、具有濃郁華夏(漢)民族風格的一系列華夏(漢)民族服飾的總體集合。(本文段摘自網路) 「華夏復興,衣冠先行」是中華民族禮儀中根深蒂固的理念,不管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自周代始而至明朝3000多年以來,除了五胡亂華(匈奴、羯、鮮卑、氐、羌,史稱五胡,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先後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對漢服多有禁斷或改制),其後尚有契丹族遼國、女真族金國、蒙古族元朝、滿族清朝這幾個異族政權的統治者也對漢服有過禁令,有的是二元服飾制度並存(如契丹、蒙古二族允許漢服流行),有的是剃發改服(女真、滿族則頒布明令禁斷漢俗,違令者斬殺)。這,當然是出自統治的目的。歷代異族所佔的人口比例不及漢族的十分之一,異族政權的統治者為了穩固江山,杜絕漢人造反,就出台了殘酷專制的政府法令。 但是,縱觀這3000多年的歷史,漢服始終是中華民族服飾的主流。再殘酷的律令也永遠禁錮不了民族性的內在精神。 只是到了近代,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華泱泱大國的地位岌岌可危。孫中山推翻滿洲統治後,有過一些抱著復古思想的哲人章太炎等曾一度有恢復漢服的呼籲,但是,吃都顧不上了還穿漢服呢?蓋因漢服所須布料尤多,倒不如來點簡單明了的西裝。政府也無力改革,加上「五四」風暴的影響,一切要求革新,復古者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但是,我們也不能僅僅耽於表象。不能說我喜歡傳統就是封建保守,實際上很多現代的東西遠遠比不上古代的。一個民族能屹立數千年而不倒,自有我們傳統的民族底蘊。這是任何時候也不能放棄的。 其實在現代,提倡和復興漢服的主力還是民眾,政府對此不置可否。也有零星報導說某地政府協助民眾共同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民族自豪感;或者某某地政府出面阻撓民間組織以漢服祭拜孔聖。 如果說漢服復興能在實際上對中國有所裨益的話,我想,就是讓我們時刻記住自己的民族,並由此煥發民眾的愛國精神。可是,就我個人以為,不是穿上了漢服就表示我們具有民族精神,時下的所謂提倡復興漢服的人,多是想赴時尚流行浪潮的大宴,有的還是藉此標榜自己的個人情趣。比如說你買了一樣東西,而你實際上並沒有多少這方面的情趣,所以把那東西丟某個角落了,直到若干年後,全世界都流行的時候,你又忽然醒記自己曾經有過那麼一點一滴的情結,所以翻箱倒櫃的抄了出來,重新標榜自我的情趣,這不是很好笑么?我對此一向嗤之! 我所嗤者,也是一種形式上的復古,一種主流趨勢,而非某人某事。打擊面應該不是很大,不會招來太多的口水。真正喜歡漢服的人,在他沒穿上漢服之前,他已經擁有了民族精神。 呵呵,我應該不是出於「撥亂反正」的心態,我沒那麼偉大!也許僅僅是因為自己窘困、赴不起這豪宴才做出這樣無力的回應,說白了也就是酸葡萄機制在起作用。 君不見,中華民族的傳統底蘊流失有多嚴重!難道僅僅只是服飾嗎?經濟領域,自不必說,傳統的手工業幾乎消失殆盡,有最終堅持下來的也只是一些家族祖傳工藝,或是某些民間藝人,現在刻章是電腦控制的,連算命睇相也披上了電腦這個先進科技的外衣。政治領域,亦如是,法令越制越繁冗,卻永遠也不會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景象。文化領域,書法早丟了,因為大家有了一個叫「電腦」的玩意,不說書法,即便是尋常寫來的字也不堪入目,而且出現了一個令人尷尬的現象趨勢,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寫出來的字越難看。飲食領域,國外快餐連鎖行業已經深深滲進到大部分年輕人腦子里了,哈根達斯、麥當勞、肯德基成了一種飲食時尚,我想問:再過若干年代,我們的子孫還能握得住筷子嗎?喜歡飲可樂、咖啡的人比喝茶的多得多!日本的茶道其實也是傳自中國,可是中國的功夫茶卻遠遠沒有人家那樣的影響力。 至於服飾,其實很難歸類,與文史一樣,在有中國特色的國度里,任何領域都可能被政治管轄,甚至為政治服務。我覺得服飾應該歸為文化(民俗)領域,日本和服也是盛唐時代傳自中國,可人家數千年以來就能堅持不懈,而且發揚光大下來,還有韓國,也把自己的民族禮服在最隆重的場合穿著,相對比,中國又是怎樣人為的放棄乃至忘本呢?這些完全是自造的可悲。 今天早上在QQ群里和青衣,咖啡,千舟一起說到漢服復興的話題。青衣熟知歷史,她的觀點我也大致認同,畢竟我們這群人當初都是因為喜歡傳統的古典詩詞才走到一處去的。之所以有些爭辯,只是我覺得在這個流行時尚的運動中有不少偽潮流,有的甚至淪落為惡俗。我要指出批判的也正是這些。 我很贊成我的朋友千江一葉舟的觀點,她說:「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有過幾次民族大融合,甚至可以說,現在漢人的血統,並非是純正的漢人血統。所以,對於衣物,我並不認為漢服就是我們的正統服裝。但是,說正統,說漢人最應該穿什麼,並不是說復興就可以的。畢竟,唐朝的服裝,也融合了許多少數民族如鮮卑的特點。」我們讀過中國古代史就會知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實行了卓有成效的漢化改革,官制、刑法、宗廟祭祀等各方面都非常出色,尤其是風俗習慣上從語言尊漢,姓氏崇漢,到服飾復漢,提倡鮮卑族與漢通婚,很成功的完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 漢服要不要復興?漢服復興又該走向何方?這是一個很深奧的研究課題,我沒那麼深厚的功底去做,我只想在這片服飾流行浪潮中,說一些自己的紛亂的想法,也沒有很獨到的觀點。漢服復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這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們到底放棄了多少優良的傳統啊?呵呵······不及掩目淚潸然啊!關於漢服復興,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每個人都是出自內心的喜歡漢服,而不僅僅當作是赴一場時尚的盛宴。
⑨ 蒙古族的服裝哪裡買
內蒙的各個旗縣市的民族服裝加工品店一般有,尤其是大一點的裁縫店,要看你是買現成的還是量身定做了。現成的話看好就可以拿走,量身定做的話要真是做起來可能得一禮拜哦,蒙袍可不好做的,一大堆工藝全是手工的,好的話可能上千。不知道樓主在什麼地方,想做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