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禾軒草是什麼
應該禾稈草吧。禾稈草
依次排序有「燃燒、取暖、餵食、捆紮、打掃、洗刷」,「用禾稈草做成的稻草人還可以驅趕雀鳥」 。禾稈草的使用價值頗高,廣東三寶之一。禾稈草用作燃料後剩餘灰又成為農人常用的富鉀無機肥――草木灰 還能作救急飼料,冬季缺少鮮草,用禾稈草配合甘蔗尾作飼料能讓耕牛安度寒冬 鑄造時常將禾稈草煅灰覆於熾熱的金屬熔漿上,可免熱濺傷人 以往,禾稈草多用作捆紮食物,輕便環保 也可把一堆禾稈草捆紮起來用作刷子、掃帚,用途可謂不可勝數。
廣州方言常有 「禾稈冚珍珠」之說,意思是以毫不值錢的稻草掩蓋貴重珍珠,寓意有錢人不顯富,外表看不出。確實,不要說金銀珠寶,就是相對於普通食用品而言,禾稈草都是屬於廉物乃至賤物的。當然,還有一句 「識佢就系寶,吳識佢就系草」(「認識它就是寶,不認識它就是草」)。沒錯,價值低微的禾稈草無論是使用還是葯用,乍看是雜草,實際上是一寶。全賴觀者有否足夠的學識與經驗去判斷。
B. 我想開個服裝店,想求各位幫忙給起個有品味、高雅名字。謝謝囖。
雅緻服裝
C. 我是學生,從來沒去過廣州,想去廣州玩幾天,在哪地方比較區好玩點呢,給點建議!
第一天:上午去爬白雲山,建議不要從白雲山的正門(在廣園路的門)上,那裡人太多。可以坐到大金鍾路的車在白雲山的側門上山,那裡人少些,且風景較好。下午可以去陳家祠,那裡是廣州的工藝美術館,那裡有地鐵一號線陳家祠站。如有時間可以坐車或地鐵到北京路走走,坐地鐵只需兩個站到北京路站下就到。
第二天:上午去南越王墓,可乘地鐵二號線越秀公園站下。下午去紀念堂。這兩個景點相隔不遠。下午有時間還可以坐地鐵二號線從紀念堂站到海珠廣場站,步行到天字碼頭作渡船到對面的大元帥府碼頭,到離碼頭只有兩分鍾路程的大元帥府參觀。廣州現在已經很少有渡船了,費用只要八角,還能游游珠江,值得一坐。
第三天:上午坐地鐵一號線到黃沙站去沙面島,那裡曾是英法租界,也是發生沙基慘案的地方。那裡的建築獨特,可以感受異域風情。有錢的話還可以在五星級的白天鵝酒店喝杯咖啡。下午可以逛逛上下九,看看西關特有的騎樓,嘗嘗地道的廣州美食。上下九離沙面很近,即使坐地鐵到長壽路站也只有一站路,坐車也就兩三個站,步行可也只需20分鍾。
晚上如有時間,可以坐地鐵到地鐵沿線商場購物。像天河城、北京路、上下九等主要購物點都在地鐵一號線上,坐地鐵非常方便。
如果想去遠一點的地方,可考慮去黃埔軍校,此處在黃埔長洲島,離市區較遠,要花一天的時間。
想買東西就逛上下九,北京路,天河城,中華廣場,流行前線,坐地鐵都可以到。想浪漫還是去珠江和白雲山。
來到廣州,當然要看看西關大屋和品嘗廣州美食啦,有美味的廣東菜,西關小吃也不錯。
珠江一夜遊
越秀公園看五羊雕像
青年旅舍啊,火車站旁有,江灣那邊也有。
D. 現在廣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廣州好玩的地方有不少,我給你理了大概的資料,你可以參考一下,還有什麼需要查詢的可以直接登錄權威網站查詢。 1、越秀公園: 位於廣州解放北路。越秀山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台」而得名。,建過觀音閣,又名觀音山。著名古跡鎮海樓,又名五層樓,樓分五層,高28米,登樓遠眺,羊城美景盡收眼底。園內還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牆、四方炮台、中山紀念碑、孫中山讀書治事處碑、伍廷芳墓、明紹武君臣冢、海員亭、五羊石像、五羊傳說雕塑像群、球形水塔、電視塔等。 2、白雲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廣州市北部,距市區約17公里,是九連山脈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稱。白雲山全山面積28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摩星嶺海拔382米,是廣州市最高峰。據說每到秋季,常有白雲冉冉升起,使山上變成白漫漫的一片,猶如面紗籠罩,因而得名。自古以來,白雲山一直是廣州有名的風景勝地。 3、雲台花園 雲台花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白雲山入口處,位於白雲山風景區南面的三台嶺游覽區內,它南臨廣園路,東接白雲索道,1995年9月建成開放。因背依白雲山的雲台嶺、園中又遍植中外四季名貴花卉而得名,是白雲山風景區新景點之一,也是是我國大型的以各種觀賞花木造景為主的園林式花園,享有「花城明珠」的美譽。 4、蓮花山 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岩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佔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岩石,所以後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蓮花山石景區,是自西漢始創、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採石場遺址,懸崖峭壁,奇岩異洞,鬼斧神工,以"人工無意奪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於世,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跡。它與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並稱為我國兩大古礦場,於2001年被國務院評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花山上還有始建於明朝萬曆(公元1612年)年間的蓮花塔和始建於清朝康熙(公元1664年)年間的蓮花城等古跡,均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番禺寶墨園 番禺寶墨園位於廣州市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初建於清末,佔地五畝,毀於20世紀50年代。1995年重建,歷時6載,擴至100餘畝,是一所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的園藝藝術公園。 6、華南植物園 華南植物園游覽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龍洞天源路1190號,佔地面積333公頃,建於1929年,是我國歷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現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植物園建立有學術及種苗交換關系,引種有國內外熱帶、亞熱帶植物11000多種,被譽為永不落幕的「萬國奇樹博覽會」,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稱。 7、珠江夜遊 珠江夜遊 珠江夜遊是由來已久,極具特色的游樂項目,「花城明珠」號豪華游輪已正式啟航,該船長38米,寬11米,3層高。首層內設高級咖啡廳和舞池;上層為觀光和餐飲大廳,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三層為全敞開式觀光平台,可容納250名遊客,船上安裝了兩個「空中玫瑰」激光探照燈,加上遊船上的璀璨燈飾,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上明珠,不僅為珠江增色,而且令遊客盡情觀賞上邊所敘述的美麗夜景,領略「珠水夜韻」的真實韻味。 博物館、歷史遺址、烈士墓園景點 1、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築。整座建築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後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築組成,就像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重檐歇山頂的中央,高懸著一塊藍底紅邊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4個大字,雄渾有力。正面檐下,內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圍的硃色水磨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那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把中山紀念堂點綴的異常美麗,輝煌。 2、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 位於市區北面的白雲山南麓,面積16萬平方米,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後同盟會會員潘過微冒著生命危險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遺骸收殮安葬於紅花崗,後將此地改名為「黃花崗」,黃花即菊花,象徵節烈。 黃花崗墓園始建於1912年,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烈士墓構築在崗陵之上,紀功坊峙立墓後。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庄嚴肅穆氣氛。園內還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 建國後政府在墓園外築起圍牆,1961年這里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發動了廣州起義,後失敗,死難烈士多人,又有多人被反動派逮捕後英勇就義,都埋於此。為紀念革命先烈,1957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此興建了大型陵園,大門石壁上刻周總理題寫的「廣州公社起義烈士陵園」,氣魄雄偉。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4、鄧世昌紀念館 鄧世昌紀念館落址於廣州市海珠區鄧氏宗祠內。軒昂氣派的嶺南祠堂建築,佔地4700米,碧牆灰瓦,掩映在尋常巷陌的榕蔭中。庭院呈船台狀,三路兩進三院的格局風情典雅,通敞透亮,移步換景。有石額楹聯、通花木雕點綴,更兼重門納畫、木石風神,端莊肅穆,古樸洗練。花園存有鄧世昌手植蘋婆樹一株,枯木逢春的靈芝兩枚,古樹婆娑數棵。「雲台功首、甲午名留」,睹物思人,英雄精神養育著中華民族無數風流人物之人格襟懷,激濁揚清,重塑民族大義。鄧氏宗祠始建於1834年,鄧世昌在甲午海戰中英勇殉國後,其族人用清廷撫銀擴建為現今規模。1994年建館,經全面修葺,舊貌新顏,昔日風采重現。鄧氏宗祠已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鄧世昌紀念館常年舉辦「鄧世昌與甲午海戰」展覽,以中日甲午海戰為主題,介紹鄧世昌的生平及其愛國事跡,是廣州市及海珠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99年9月,海珠博物館依託鄧世昌紀念館成立並開館,兩館珠聯璧合、同映生輝,常年對外開放。2000年,廣州市將該館納入「廣州市一日游」的線中,是廣州市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5、鎮海樓(廣州博物館) 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樓」。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城時,把北城牆擴展到越秀山上,同時在山上修築了一座五層樓以壯觀瞻。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1929年成為廣州市市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廣州博物館,分朝代陳列廣州城2000 廣州南海神廟 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 6、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4年歷史。它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惟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也是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源於廣州的重要見證。 南海神廟規模宏大,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深五進,中軸線上由南而北分別有牌坊、頭門、儀門、禮亭、大殿、後殿,兩側有廊廡、西南小崗上有浴日亭。現存建築多為清代結構。 7、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1924 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涌之際,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 —— 國立廣東大學(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後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1946年之後中國國民黨移交軍隊於國家後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到現在。 8、陳家祠 陳家祠為廣東省陳氏的合族祠堂,又稱陳氏書院。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設計。整座建築坐北向南, 佔地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6400平方米。為三進五間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築組成。陳家祠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著稱,它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 號稱"百粵冠祠"。 9、 西漢南越王墓 西漢南越墓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它是以南越王墓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遺址博物館,是中國政府依據《威尼斯憲章》採取的保護文物,利用文物的一個成功範例。它以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典雅氣派的建築而聞名於世。 博物館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分為綜合陳列大樓、墓原址、主體陳列樓三大部分。主體陳列樓展示了南越王墓出土的一千多件(套)文物珍品。綜合陳列大樓展示了中國陶瓷藝術的奇葩——「楊永德伉儷捐贈陶瓷枕展」。另有臨時展廳展示國內外大型臨時文物展覽。博物館已被列為廣東省、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外,博物館還出售各種有館藏特色的紀念品。 游樂場景點 1、長隆歡樂世界 長隆歡樂世界是長隆集團世界級旅遊王國中一顆新的明珠,位於中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長隆旅遊度假區的中心位置,是集乘騎游樂、特技劇場、巡遊表演、生態休閑、特色餐飲、主題商店、綜合服務於一體,具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水平的超大型世界頂尖主題游樂園。 2、長隆水上樂園 長隆水上樂園是全球最大、最先進、最安全、水上游樂項目最多的水上樂園。榮獲了由世界主題公園和景區協會頒發各項大獎。這些獎是中國的主題公園首次在國際最高端的游樂協會評選上得到的大獎,標志著長隆水上樂園的國際領先地位。 動物園景點 1、廣州動物園: 廣州動物園(GuangZhou Zoo)位於先烈中路東段,興建於1958年,總面積為43.3萬平方米,飼養和展出國內外數百種動物,是目前我國三大動物園之一。是全國有名的動物園之一,園內樹木蔥蘢,花繁草茂,生機盎然,所有動物籠舍排列有序,掩映於紅花綠葉之中,具有南方園林特色。每年吸引近 400萬遊人。 2、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廣州香江野生動物世界以大規模野生動物種群放養和自駕車觀賞為特色,集動、植物的保護、研究、養殖、旅遊觀賞、科普教育為一體。被譽為中國最具國際水準的國家級野生動物園,是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主題公園。園內擁有華南地區亞熱帶雨林大面積原始生態;擁有13隻澳洲樹熊(考拉)、10隻中國大熊貓、宏都拉斯食蟻獸等世界各國國寶在內的460餘種20,000餘只珍奇動物;擁有全國首創的自駕車看動物模式;擁有全世界表演陣容最強大的白虎表演等五大動物表演秀。2007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廣州唯一國家級5A旅遊景區。 3、廣州鱷魚公園 廣州鱷魚公園於2004年開業,佔地數千畝,是集鱷魚觀賞、科普教育、生態農庄、各類動物表演的綜合性主題公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鱷魚養殖場,擁有鱷魚近10萬條,佔全國鱷魚總量的70%以上。公園分為知識科普區、中心互動區、生長展示區、開心游樂區、休閑商業區等七個活動區域。 「度假啦實景旅遊網」是一個很好的旅遊網站,樓主想知道的,上面都有。 信息來源: http://guangzhou.jiala.com/ RUSS
求採納
E. 廣州還有園林是在什麼地方了可以簡單介紹下么
要說現在的人們,外出旅行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多了,因為現在人們生活好了,自然想要通過各種途徑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而南方成為了大家旅遊的首選,就比如江南和兩廣區域,這都是大家外出遊玩的首選區域,在這里有著歷史悠久的大小園林,詩情畫意,外出遊玩想要的就是這份安逸,要說園林,那麼一定就得提到江南園林,比起江南園林,我想大家對於嶺南園林關注的肯定沒有那麼多,特別是在廣州的園林。
這里最好的一點,就是免費不免票,帶著身份證免費領取門票登記就可以過去了,整個西園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濃濃的嶺南風情,但是到了外面看,卻像是來自蘇州的一個園林,特別是倒映水中的時候,宛然一幅江南名畫,風韻猶存!
這就是廣州的兩個園林,雖然不出名雖然沒有很久的歷史,但是從精緻程度上絕對不亞於蘇州園林,抽空帶著家人可以來看看喲!
F. 集所有中國景點於一身的地方有哪些,在廣州
要是中國景點集一身,不好找,不過到廣州不能放過的八大景點是必須去的
西漢南越王墓
西漢南越王墓是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余件,其中「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平板玻璃銅牌飾等文物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南越王墓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的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建築面積174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將綜合陳列大樓、古墓保護區、主體陳列大樓幾個不同序列的空間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突出了遺址博物館的群體氣派,是嶺南現代建築的一個輝煌代表,曾獲得六項國內外建築大獎。博物館還設有楊永德伉儷捐贈的陶瓷枕專題陳列和不定期的臨時展覽。博物館現藏陶瓷枕多達400餘件,製作年代由唐代至民國,以宋、金為主,數量之多、品質之精、窯口之廣在國內同類收藏品中均屬罕見。
鎮海樓
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該樓又名「望海樓」,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
鎮海樓是廣州標志性建築之一,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寬31米,深16米。下面兩層圍牆用紅砂岩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牆,外牆逐層收減,有復檐5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石灣彩釉鰲魚花脊,朱紅牆綠瓦砌成,巍峨壯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
鎮海樓頂層正面高懸「 鎮海樓」橫匾。 鎮海樓兩側對聯:「千萬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鎮海樓氣宇非凡,古今曾以「鎮海層樓」、「越秀遠眺」和「越秀層樓」先後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鎮海樓被譽為「嶺南第一勝」,先後以「鎮海層樓」和「越秀層樓」列為清代和現代的羊城八景之一。清末的楹聯(有兩副不同版本):「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星(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作者一說彭玉麟,一說彭玉麟幕僚李棣華),至今仍懸掛於頂層。
另外,數百年來,詩人政客每登其上,皆感慨萬端,有關 鎮海樓的名人詩作甚為豐富,教人嘆為觀止,主要有詠跡懷古、抒懷詠志兩個題材。其中以佛山人陳恭尹及廖覓竹的《 鎮海樓》影響最廣。
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而籌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由我國著名建築師呂彥直先生設計,1929年動工,1931完成。
廣州最老的木棉樹(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就在 中山紀念堂!這株老樹親眼目睹了滿清王朝的腐朽墮落;親眼目睹了廣州起義的慘酷壯烈;親眼目睹了孫中山的百折不撓;親眼目睹了陳炯明的叛亂;親眼目睹了身旁的總統府被夷為平地後又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紀念堂;親身經歷了叛軍的炮火和日本侵略者往它身旁投下的炸彈。風走雲飛,星流人逝,老樹還依舊靜靜站立,夜深人靜時細細品味著數百年的風霜。
中山紀念堂不僅有廣州最老的木棉王,它還有廣州最大的兩棵白蘭樹。它們是紀念堂奠基、竣工時栽下的,它們與紀念堂一起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坎坷歲月,終年常綠、亭亭如蓋的碧綠樹冠可蔭地數百平方,如同兩個高大忠勇的衛士守衛著紀念堂。每年的初夏(6月)和深秋(10月),濃香四溢、潔白無瑕的小花桂滿枝頭,香飄數里,象徵著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萬古流芳。
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六榕路。它始建於梁大同三年(537年),後北宋初毀於火災,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為凈慧寺。後蘇東坡來寺游覽,見寺內有老榕六株,欣然題書「六榕」二字,後人遂稱為「 六榕寺」。
寺內有名塔為千佛,因其塔身斑斕,又稱「花塔」。花塔高57米,11角形,外9層,內17層,是廣州有名的古代高層建築。塔東為山門、彌勒殿、天王殿和韋馱殿。塔西為庄嚴華麗的大雄寶殿,供奉清康熙二年(1663年)以黃銅精鑄的三尊大佛像。佛像高6米,重10噸,是廣東省現存最大的古代銅像。
寺內還有榕蔭園。其內有六祖堂,觀音殿、僧舍齋堂、功德堂等。六祖堂內還供有禪宗第六代祖師慧能的銅像,高1.8米,重約1噸,法貌庄嚴,垂目坐禪,栩栩如生。
雲台花園
雲台花園是一個高格調,以欣賞四季珍貴花木造景為主的全國最大的園林式花園。它坐落在白雲山三台嶺內,佔地12萬平方米,是以世界著名花園———加拿大的布查特花園為藍本,由廣州園林建築設計院設計,廣州市政府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中西合璧園林式花園。這里聚東西方園林建築精華於一體、匯國內外四時花卉於一園、納國際友邦情誼於一圃,成為廣州市旅遊窗口之一。
雲台花園的構造頗具藝術特色,集東西方建築藝術於一身,融古今文化於一體,顯現出別具一格的園林風格。園內建有新穎雅緻、各具特色的景點10多處,有誼園、玻璃溫室、醉華苑、岩石園、太陽廣場、飛瀑流彩、玫瑰園、露天交誼舞場等等,歐陸風情與東方園林景緻相交融。
花園的整體布局是以正對著大門的寬大台階為軸心展開的,台階分為三部分,左右兩邊是對稱的大理石階梯,中間則是特製玻璃鋪砌而成的。玻璃底下安裝著各色彩燈,玻璃台階上端是一泊小湖,取名灧湖,湖底又有環形燈飾。到了夜晚,灧湖中被燈光染得五彩繽紛的湖水,沿著玻璃台階緩緩流下,被燈光置換成七彩的河,流光溢彩,如夢似幻。
灧湖的水沿中軸線下瀉,使得灧湖成為中軸線的源頭,為了突出這一源頭,園林設計者和建造者又在灧湖的岸邊,建一羅馬柱廊,既突出了軸心線上的景點在 雲台花園的作用,又與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花園大門相對應。更為有趣的是,建造者借鑒了蘇州園林中花牆的效果,在羅馬柱廊的後面又安放了一群圖騰石柱。在軸心線的兩側,雲台大花園分別排列出不同的功能區,200多種中外名貴四時花卉就被巧妙地種植在不同的功能區里。東側在種植各種花卉的同時,還依地勢起伏培植了大面積的草坪,遠遠望去,酷似一條綠色的瀑布。西側是誼園和茶室。誼園中心是一巨大地球石雕,以地球石雕為圓心,在一個巨大的圓周內,分布著已與廣州結為友好城市的市花和友好城市所在國的國花。
華南植物園
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龍洞的中國科學院 華南植物園,前身是國立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院士創建於1929年。1954年改隸中國科學院後為華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 華南植物園,是我國歷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被譽為永不落幕的「萬國奇樹博覽會」,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稱。
龍洞琪林是 華南植物園最具有代表性景點之一,1986年入選為「羊城八景」,它由棕櫚園和孑遺園兩個半島及人工湖組成,整個景觀自然和諧,最佳觀賞點是水榭。棕櫚園內棕櫚植物四季碧綠,椰風葵林一片熱帶風情,孑遺園內落羽杉四季分明,春來嫩綠、入夏青蔥、秋時棕紅、冬來飄落,一片溫帶景象,宛如一幅會變的風景圖。
余蔭山房
余蔭山房,又名余蔭園,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東南角北大街,距廣州17公里。 余蔭山房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始建於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一說為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歷史。園佔地面積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瓏、布局精細的藝術特色著稱。
余蔭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園中亭台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山水水盡納於方圓三百步之中。園中之磚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豐富多彩,盡顯名園古雅之風。更有古樹參天,奇花奪目,頓使滿園生輝。而園中「夾牆竹翠」、「虹橋印月」、「深柳藏珍」、「雙翠迎春」等四大奇觀,使遊人大開眼界,樂而忘返。
余蔭山房園地雖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橋樓榭,曲徑回欄,荷池石山,名花異卉等一應俱全。園內亭、台、池、館與游廊、拱橋、假山、花徑、圍牆交錯穿插,構成了幽深曲折、若隱若現的庭苑結構。園中浮雕和建築裝飾皆由名工巧匠精雕細琢,配以詩、書、畫,使全園更添恬靜、典雅情趣。進入寫有「 余蔭山房」的正門後,過廳堂,穿竹徑,便到山房的花園門。門旁有對聯一付:「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正是此園點題之句。
園景可分為東、西兩半部,以游廊式拱橋為界。這座拱橋是橋、廊、亭「三合一」的傑作,表現了設計者的獨到構思和造園者的高超技藝,這一美景稱為「虹橋印月」。在月朗風清之夜,月影、橋影、人影在荷花池中相映成趣,構成動人心弦的畫卷。
西半部以長方形石砌荷池為中心,池南有造型簡潔的臨池別館,建築細部裝飾玲瓏精緻,兼有蘇杭建築的雅素與閩粵建築的曼麗。這是園主的書齋,環境清靜素雅。池北為主廳深柳堂。堂前庭院兩側有兩棵蒼勁的炮仗花古藤,花兒怒放時宛若一片紅雨,十分絢麗。深柳堂是園中主題建築,是裝飾藝術與文物精華所在,堂前兩壁滿洲窗古色古香,廳上兩幅花鳥通花花罩栩栩如生,側廂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畫櫥,碧紗櫥的幾扇紫檀屏風,皆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著當時名人詩畫書法。堂中木刻精品琳琅滿目,名士墨寶閃耀清華。其中,引人注目的首先是清乾隆時期大學士劉墉的書法手跡:「韓持國在洛中作詩雲:"閉門讀易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顧我未能忘世樂,綠樽紅芰對斜曛"。」為通花木雕。隔蓮池相望,有「臨池別館」呼應,夏日憑欄,風送荷香,令人慾醉。在深柳堂左側有一間廬舍,名為「卧瓢廬」,專為賓友休憩而設。
東半部的中央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瓏水榭」,八面全是窗戶,可以八面觀景,是全園最佳觀景處。該處原是賦詩把酒、吟風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楊柳樓台青、臘梅花盛開、石林咫尺形、虹橋清暉映、卧瓢聽琴聲、果壇蘭幽徑、孔雀盡開屏之八角玲瓏。水榭東南沿園牆布置了假山;水榭東北點綴著挺秀的孔雀亭和半邊亭(來薰亭)。周圍還有許多株大樹菠蘿、臘梅花樹、南洋水杉等珍貴古樹。「來薰亭」半身倚牆而築,「卧瓢廬」幽辟北隅,「楊柳樓台」溝通內外,近觀南山第一峰,遠接蓮花古塔影。東西兩半部的景物,通過名叫「浣紅跨綠」的拱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寶墨園
寶墨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紫坭村,建於清末,佔地五畝,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在原番禺市委書記梁偉蘇的大力推動下,於一九九五年重建,歷時六載,擴至130多畝,集清官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建築、園林、山水、石橋等布局合理,和諧自然,構成一幅幅美麗壯觀的景色。
寶墨園內的建築及景觀主要有:治本堂、寶墨堂、清心亭、仰廉橋、紫洞舫、龍圖館、千象迴廊和風味食街等。園內種植的植物主要有千年羅漢老松、九里香、兩面針樹、銀杏樹、玉堂春、大葉榕樹、紫薇樹等,還栽植有大量的嶺南盆景。 寶墨園更是一座頗具特色的園藝精品公園,除了樹木花卉和建築之外,園內周邊還有龜池、放生池、錦鯉池、蓮池,給遊人美的享受。
其實在廣州,值得去的景點還有好多,這里也不便一一列舉,你可以去驢行天下-驢友網里有個景點大全,你查閱一下廣州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