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製護腰腰帶的做法
腰帶大家經常會用,可是用中葯製成腰帶,大家可能很少聽說。這里推薦一款中葯護腰帶,可以幫助保護我們的腰,而且製作起來也很方便。
久坐或運動不當時,大家都會感到腰酸,所以保護好腰是每天都應該重視的養生課。這里推薦的這個中葯護腰帶,自己在家就能製作。首先找一根寬約15厘米的彈性較好的松緊帶,然後取威靈仙20克、川烏、草烏、川芎、制乳香、制沒葯各15克,獨活、北細辛、當歸、透骨草各10克,樟腦6克。
這些葯材在醫院葯房和中葯店都可以配取,將葯共同搗成粗末,取適量裝入布袋內,然後用熱水袋或100瓦的白幟燈泡,將布袋溫熱,以不燙皮膚為宜,再用以松緊帶為主體的護腰將布袋裝襯墊於腰部。
布袋內的葯物,5天更換一次葯末。初用者一般可先試戴半小時,以不產生不適感為宜。若長時間站立或一姿勢時可以戴上中葯腰帶,但最好在睡眠和休息時取下。
㈡ solidworks皮帶動畫製作過程
皮帶製作要用到套和樣條曲線工具,把你要線用套和曲線把線條套和在一條
在工具——樣條曲線工具——套和樣條曲線 選擇閉合樣條曲線。然後拉伸實體或曲面就行了,然後選擇相切,剩下的這些你都知道了 就不說了
㈢ 3d max 新手 怎樣製作皮帶扣
幾何體建模應該就夠用了,實際步驟要你看你做怎麼一個皮帶扣。
㈣ 中國古代服裝的腰帶如何製作
中國古代服裝腰帶的製作:跟現在的皮帶做法差不多
1、織帶(織成腰帶):一般以韋(熟皮)、索(麻繩)、布帛絲綢、皮革、毛織為主。
2、綬色(織帶顏色):在帶上用上不同的顏色。
3、用鐍(裝飾固定):一般用金、銀、銅、鐵等,也有用玉、石、骨等。用刻,嵌,鏤,錯的方法固定。
資料鏈接:
1、腰帶始名於秦,一般以韋(熟皮)、索(麻繩)、布帛絲綢、金、玉、銀、翡翠、犀、皮革製作而成,束於腰間,懸掛各種佩飾。
2、「帶,紳也。男子 絲,婦人帶絲。」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宋史·輿服志》載:「帶古惟用革,自曹魏而下,始有金、銀、銅之制。宋制尤詳,有玉、有金、有銀、有犀,其下銅、鐵、角、石、墨玉之類,各有等差」。
3、帶鐍雖然是革帶上的一種裝置,但有時也可用於絲帶。這種絲帶與絲絛不同,它是以絲織物織成的一種寬闊的腰帶。史籍中常見有緄帶、織成帶等名稱,就是指這種腰帶。《東觀漢記》:「鄭(鄧)遵破匈奴,於是上賜金剛鮮卑緄帶一具。」在這種緄帶及織成帶的首部,就綴有一個金屬帶鐍。《後漢書·輿服志》記命婦服飾:「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帶綬,以采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黃金辟邪,首為帶鐍,飾以白珠。」由此可見,這種飾有帶鐍的腰帶,不僅可以用於男子,同時也可用於婦女。
4、據史載,中國古代各種不同的民族共同體常用藤條、樹枝、草繩、獸皮等來束腰。道光《雲南通志》記清代獨龍族「腰際以繩系緊貼肉」,基諾族「男以紅藤篾纏腰」。
5、儀態萬千的中國各民族腰飾。就具體民族而言,東北地區的鄂溫克族男子喜扎用皮、綢子、布以及毛織的各種腰帶;馬尼崗、梅楚卡地區的門巴族婦女的腰帶則是在皮底上綴以直徑3—4厘米的銅質圓扣20多枚,兩端綴一行大的,中間為兩行小的,其上還佩有6—7根小鐵鏈和其他飾物組合而成;甘南卓尼農區藏女多系一條自織的有幾何圖形的青白花腰帶;舟曲和迭部地區農區藏女則多系黑色或藍色寬腰帶,苗族男子一般以湖色或白色的束帶為腰帶,帶長以在結成束後下垂與袍齊為適,亦有帶上綉花的;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土族姑娘也常將一種叫做「托勒亥得木拉迭普斯」的腰帶贈給情侶,作為信物。蒙古族姑娘也常將其「哈布特格」腰飾物贈送戀人,小夥子在選擇愛人時,要看姑娘製作的「哈布特格」是否精巧。
㈤ 如何自製皮帶 小皮帶做法圖解
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寬度以及長度、
所需材料:綵線
具體步驟:1、用4條線,並排放置,將一端固定。
2、將中間兩條線放到兩邊去。
3、左右線和捏一個套,右套進左套。
4、收緊左套,將左邊另一條線拉上來,捏一個套,進右邊的套。
5、收緊右套,將右邊另一條線拉上來,捏一個套,進左邊的套。
6、收緊左套,左邊再換線,捏套,進右套,注意換上來的線一定要壓被換下來的線。
7、收緊右套,右邊換線,捏套,進左套。8、收緊左套,左邊換線,捏套,進右套。
9、收緊右套,右邊換線,捏套,進左套。10、不停重復第8-9步,直到編至想要的長度。
11、最後,一邊的單線,進另一邊的套結束
㈥ 怎樣把腰/皮帶捲成一個圈
皮帶帶扣的那一頭為起點,把皮帶塞到盡,然後開始卷就可以了 每個皮帶都自帶皮帶全 最後綁在皮帶的圈裡就可以了。
用來束腰的帶子,褲帶。若是皮革的,俗語也稱皮帶。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腰帶是指脊椎動物的後肢與脊柱連接的骨骼,人的腰帶骨包括坐骨,恥骨,髂骨組成。
(6)皮帶如何製作教程擴展閱讀:
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紐扣,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系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說文·系部》:"衿,衣系也。"段玉裁注:"聯合衣襟之帶也。今人用銅鈕,非古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由於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天長日久,腰帶便成了服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飾物,尤其在禮見時,更是缺它不可。《南史·劉琎傳》:"(琎)方軌正直,……兄瓛夜隔壁呼?琎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後應。
瓛怪其久,琎曰:"向束帶未竟,其立操如此。"連兄弟之間夜裡見面說幾句話,都必須整衣束帶,否則就覺得有失禮貌。
古人對禮節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君臣之間更是如此。據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見帝而立,卻不肯進去。太宗立即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束帶的緣故,於是令左右取來袍帶,匆匆束之。陶谷見皇帝束上了腰帶,這才進去。
在當時看來,皇帝召見侍臣而不束腰帶,同樣是失禮的行為,所以不能與他行君臣之禮。
㈦ 怎樣打結腰帶步驟圖解
方法一:
1、將腰帶的一端向外折起來,如下圖。
㈧ 如何製作一條手工皮帶
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寬度以及長度、
所需材料:綵線
㈨ 牛皮腰帶皮的揉制加工方法
皮革鞣製
【原理】
皮革的鞣製就是用鞣質對皮內的蛋白質進行化學和物理加工。它通過一系列工藝,並採用一些化學葯劑,使牛、豬、羊等動物生皮內的蛋白質發生一系列變化,使膠原蛋白發生變性作用。鞣製後的皮革既柔軟、牢固,又耐磨,不容易腐敗變質。所以鞣製後的皮革可用來制各種皮製的日常生活用品。本實驗根據中學的條件,只介紹較易掌握的鞣製工藝。
【操作】
(1)把500g乾的動物皮浸泡在水桶里到軟(約需3~5天)。
(2)取出變軟的皮,攤在平板上,毛面朝下,用鏟刀把皮上附的肉和油鏟除干凈。然後取300g飽和石灰水,加入50g硫化鈉,攪拌均勻,製成脫毛液。用刷子蘸取脫毛液,刷在皮板毛根部,刷時盡量均勻。然後把皮子對折,約經3~4小時,皮上的毛很容易脫落,這時用鏟子把毛完全脫去。
(3)脫毛後立即將皮放在流水中沖洗,除去絕大部分石灰、硫化鈉,再在水裡浸泡1~2天。
(4)備一隻鐵鍋,加入飽和芒硝溶液約2L,略加熱使溶液溫度保持在40℃左右。從清水裡取出皮子,擰干後放入鍋中。用手不斷地揉皮,等它基本「吃飽」了芒硝後取出,晾乾,約半小時後再進行第二、第三次「吃硝」,方法跟第一次相同。500g干皮約可「吃掉」250g硝。把吃硝後的皮晾乾後除去皮上的浮硝。
(5)另備一隻鐵鍋,加入500g清油(不會全部用完),加熱使油溫保持在40℃左右。把「吃硝」後的皮放入溫油中,用手不停地推拉,使油跟皮不斷接觸、均勻地滲入皮板里。「吃足」油後,把皮晾在木棒上,使它自然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