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批發 > 皮帶七律

皮帶七律

發布時間:2021-08-10 12:04:57

❶ 《馬詩》一共幾首

(其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其二)
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
(其三)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其四)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其六)
飢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
(其七)
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
(其八)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
(其九)
催榜渡烏江[1],神騅泣向風。
君王[2]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其十)
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
(其十一)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其十二)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
(其十三)
香襆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其十四)
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其十五)
唐劍斬隋公,□[3]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
(其十六)
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
(其十七)
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
(其十八)
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十九)
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採眼中光。
(其二十)
暫系騰黃馬,仙人上綵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
(其二十一)
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
(其二十二)
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❷ 七律長征背景資料

七律長征的背景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一路上,紅軍戰士擊潰了敵軍無數次圍追堵截,他們跋山涉水,翻過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了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過岷山,歷經十一個省,於1936年10月到達陝北,總行程二萬五千餘里,是人類史上一個偉大的事件。

一、原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二、翻譯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三、作者

毛澤東

(2)皮帶七律擴展閱讀

賞析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首聯開門見山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穴。

「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只等閑」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這一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外蘊涵。這一聯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牽動著全篇,也籠罩著全詩。

「只等閑」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視自然之敵若梯米,玩社會之敵於股掌的統帥風度。「只」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表現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

從首聯開始,全詩就展開了兩條思維線,構造了兩個時空域,一個是客觀的、現實的:「遠征難」,有「萬水千山」之多之險;一個是主觀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閑」。這樣就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反襯,熔鑄了全詩浩大的物理空間和壯闊的心理空間,奠定了全詩雄渾博大的基調。

頷聯、頸聯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詩人按照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它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

「騰」、「走」兩個動詞使山化靜為動,是紅軍精神的外顯。一般說來,以地名入詩很難,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現敗筆。但毛澤東卻運用得很成功,這不僅是他具備挫萬物於筆端的詩才,更具備吐磅礴於寸心的詩情。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聯是寫山,卻將其戲稱為「泥丸」這也是寫紅軍萬里遠征,勇敢無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氣擬物的手法。前兩句是全詩的總綱,由三、四句開始是分述,也是對前兩句的具體描寫。

「五嶺」「烏蒙」兩句通過紅軍的主觀感受直接表現了紅軍的英雄氣概,這兩句則是通過寫景來記事,通過記事來表現紅軍的英雄事跡。

頸聯中的「暖」和「寒」這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計的兩個感情穴位。「暖」字溫馨喜悅,表現的是戰勝困難的激動;「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後的回味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的感情收束。紅軍過五嶺、越烏蒙、渡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紅軍又翻岷山,進陝北,勝利大會師已為時不遠,戰略大轉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與前面的種種喜悅相比,它自然更勝一籌。「盡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後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兀現。

❸ 初一語文下冊古詩的翻譯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鍾磬音。

注釋:
①[初日]早上的太陽
②[禪房]僧人的房舍
③[磬]qìng 和尚念經時敲的樂器

譯詩: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頭,
沐浴著朝陽的輝光,
蜿蜒的小路漸漸通向幽僻處,
忽見花木繁茂,
禪房就在花中央。
嵐光催起鳥兒宛轉歌唱,
清潭將人心的污垢滌盪。
深山萬物呵,
靜得沒有其他聲響,
只有鍾罄的一脈餘音,
在晨空中縈旋迴盪。

鑒賞: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一首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詠寺詩為數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構思獨具特色 ,它緊緊圍繞破山寺後禪房來寫,描繪出了這特定境界中所獨有的靜趣。
首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筆勾勒出清晨時分後禪房四周的環境。早晨,初升的紅日將金色的陽光灑向寺院,灑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變得更加絢麗明亮,高聳入空的山林也變得更加翠綠蔥蘢,令人心曠神怡。這里,一個"入"字,寫出了古寺美景之幽遠,一個"照"字又將旭日東升時的勃勃生機給刻寫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詩人欣喜昂揚的情緒。首聯是寫後禪院的遠景,為下文的近景刻劃打下了基礎。
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點出題中"後禪院"三字,描寫出通向後禪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後禪院景色的幽靜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叢中,香氣馥郁,宋歐陽修曾感慨地稱贊道:"我常喜誦常建詩雲:『曲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故仿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難工也。"這一聯的美,不僅體現在寫景的准確傳神上,而且表現在其思想內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凈,無欲無求,苦修苦行,而後禪院卻花木繁茂,清香撲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現僧侶們內心對美的熱烈嚮往和執著追求。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註解】:
1、吳楚句:吳楚兩地在我國東南;坼:分裂。
2、乾坤:指日、月。
3、戎馬:指戰爭。
4、關山北:北方邊境。
5、憑軒:靠著窗戶。

【韻譯】: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
天地象在湖面日夜盪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
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
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評析】:
��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後,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
觸景感懷之作。開頭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
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
邊。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
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寫景雖只二句,卻顯技巧精湛,抒情雖暗淡落寞,卻吞吐自
然,毫不費力。
蟬: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聲音傳的遠是因為我站的高
並不是藉助了的秋風
杜甫
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題解:詩作於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教師於戰亂中,顛沛流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託縈懷家國之情。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密,環環相扣,句句轉承,一氣呵成。「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句,可見造句,的神奇矯健。

譯文:戌樓響過更鼓,路上斷了行人形影,秋天的邊境,傳來孤雁悲切的鳴聲。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兄弟,望月懷思,覺得故鄉月兒更圓更明。可憐有兄弟,卻各自東西海角天涯,有家若無,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打聽?平時寄去書信,常常總是無法到達,更何況烽火連天,叛亂還沒有治平
鄭谷《鷓鴣》
暖戲煙蕪錦翼齊, 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 花落黃陵廟里啼。 遊子乍聞征袖濕,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 苦竹叢深日向西。
1。《使至塞上》
作者:王維 年代:唐 體裁:五律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輕車要前往哪裡去呢?出使地在西北邊塞。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邊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煙挺拔而起,長長的黃河上西下的太陽圓圓的。到了邊塞,只遇到留守部隊,原來守將們正在燕然前線。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註解】: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文�的
��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雲去。
2、悠悠:久遠的意思。
3、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4、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
��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盪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
唯有悠悠白雲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愁!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里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野外罕人事①,窮巷寡輪鞅②。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③。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④。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⑤。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⑥。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⑦。

【注釋】①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結交往來的事。陶淵明詩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貶義,「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塵世」。這句是說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②窮巷:偏僻的里巷。鞅(yīng央):馬駕車時套在頸上的皮帶。輪鞅:指車馬。這句是說處於陋巷,車馬稀少。 ③白日:白天。荊扉:柴門。塵想:世俗的觀念。這兩句是說白天柴門緊閉,在幽靜的屋子裡屏絕一切塵俗的觀念。 ④時復:有時又。曲:隱僻的地方。墟曲:鄉野。披:撥開。這兩句是說有時撥開草萊去和村裡人來往。 ⑤雜言:塵雜之言,指仕宦求祿等言論。但道:只說。這句和下句是說和村裡人見面時不談官場的事,只談論桑、麻生長的情況。 ⑥這兩句是說桑麻一天天在生長,我開墾的土地一天天廣大。 ⑦霰(xiàn現):小雪粒。莽:草。這兩句是說經常擔心霜雪來臨,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樣凋零。其中也應該含有在屢經戰亂的柴桑農村還可能有風險。

❹ 天姿婀娜有奇葩,裝點春前第一霞。纖影素馨凝雅韻,金腰贏得美人誇。解釋下這詩的意思

迎春花又名黃素馨,相傳越王勾踐來吳國後,西施大功告成,擬覓個歸宿之主,有一次隨范蠡春遊

太湖,恰巧迎春花盛開,范蠡摘下一條長枝圍在西施腰間,美人高興地喊道:「真像條金腰帶

啊!」(金腰帶是古代官職的標志)。從此迎春花又有「金腰帶」的雅稱。

《七絕·迎春花》

作者:梅嶺雪

悄然無意放奇葩,裝點春前第一霞。

嬌影素馨情最重,金腰贏得美人誇。

(4)皮帶七律擴展閱讀:

一,迎春花葯理作用:

1、增強免疫。

2、抗心律失常作用。

3、鎮痛鎮靜作用。

4、抗菌作用。

5、其他作用:抗氧化性。

二,迎春花形態特徵:

1,迎春花,又名金梅、黃梅、陽春柳、四方消。落葉灌木,直立或匍匐,高0.3-5m。小枝四棱

形,棱,上多少具狹翼。葉對生,三出復葉,小枝基部常具單葉;葉軸具狹翼;葉柄長3-10mm;小

葉片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狹橢圓形,稀倒卵形,先端銳尖或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葉緣反

卷;頂生小葉片較大,長1-3cm,寬0.3-1.1cm,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側生小葉片長0.6-

2.3cm,寬0.2-1cm,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單葉為卵形或橢圓形,有時近圓形。

2,花單生於去年生小枝的葉腋,稀生於小枝頂端;苞片小葉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花梗長2-

3mm;花萼綠色,裂片5-6枚,窄披針形,先端銳尖;花冠黃色,徑2-2.5cm,花冠管長0.8-2cm,

寬3-6mm,向上漸擴大,裂片5-6枚,長圓形或橢圓形,長0.8-1.3cm,寬3-6mm,先端銳尖或圓

鈍;雄蕊2,著生於花冠筒內;子房2室。花期4-5月。

❺ 七律《長征》背景資料是什麼

193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犯了方向性、路線性錯誤,江西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反「圍剿」戰斗失敗,黨中央、蘇維埃政府和紅軍緊急突圍,退出根據地逃避國民黨反動派的殺戮。逃到江西瑞金時經過激烈的黨內斗爭,重新改選了黨中央,確立了北上和抗日的目標,開始由毛澤東領導軍隊。從此扭轉敗局,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一路上成功地突破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的圍追堵截,飢寒交迫過雪山草地,甚至靠草根樹皮和皮帶充飢;一路上進行革命宣傳撒播革命的種子,讓人民知道了什麼是剝削和壓迫,知道了共產黨和紅軍是為人民謀福利的。經歷了千辛萬苦和流血犧牲後,最終勝利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會師,從此中國革命擺脫了錯誤路線,革命走向成功。
七律長征就是在長征取得多次戰斗勝利,又成功翻過雪山、穿越草地沼澤,擺脫了國民黨軍隊後,毛澤東禁不住喜悅的心情,書寫的豪邁詩篇。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長征是從戰敗逃跑到悲壯自救到轉危為安到勝利前進的。現代黨史已經這樣描述了。
這些是背景資料。

❻ 房兵曹胡馬和馬詩的詩意(簡單一點的)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此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房兵曹的馬是著名的大宛馬。瘦骨稜稜,好比刀鋒。兩耳尖銳,如同削竹。四蹄輕快,猶如勁風。所向之地,空闊廣漠。不怕險阻,可托生死。有如此壯健、如此奔騰快捷的良馬,足可橫行萬里之外!

漠漠曠野,沙石像雪一樣晶瑩潔白,燕山頂掛著一彎金鉤似的新月。駿馬啊,什麼時候能夠套上鑲金的籠頭,在秋高氣爽的遼闊原野上任意馳騁。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斗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其一雲:「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徵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❼ 小學五年級標點符號試題及答案

一、單選題(40分 每小題2分)
1.選出標點符號完全正確的一句: [ ]
A.第十二期《〈求是〉雜志》不到一星期就銷售一空
B.我最近讀了《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覺得詩中的意境十分優美。
C.今天,《文匯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農民愛看喜盈門》的文章。
D.《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途中所作。
2.選出加在下面句子中的標點符號完全正確的一項: [ ]
「放她( )行!還我二十塊錢,兩年間的伙食、房錢( )他隨便地說( )回轉頭來對她一瞪,「不還錢,可別做夢!寧願賠棺材( )要她做到死!」
A.(!)(」。)(:)(!) B.(——)(」。)(,)(!)
C.(?)(。」)(:)(,) D.(?)(。」)(,)(,)

3.下面四句話中,標點使用無誤的一句是 [ ]
A.景陽岡上的武松:要麼把老虎打死,要麼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B.我站經銷的呼和浩特市機床附件廠生產的各種規格動力卡盤,是適用於各種車床和普通轉度的內、外圓磨床及自動化機床上的高效自動化夾具。
C.廣泛發動青少年高標准地開展以優質服務、優良秩序、優美環境、學習雷鋒、先進人物為內容的競賽。
D.田華同志自我介紹說,她認真看過這些信後,鄭重地轉給了有關部門,這種精神值得贊揚。不知道有關部門收到這些信後作何感想?

4.選出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句:[ ]
A.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態,人們給它們以很高的評價和美的命名,使我們的江山增加了詩意。而詩意又是變化無窮的,突然是深灰色的石岩從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個巨大的驚嘆號;突然是綠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滿幽情的樂曲。
B.古代詩人形容泰山,說「泰山岩岩」註解人告訴你:岩岩,積石貌。
C.「不,我不反悔!」他輕輕地、堅定地說,「哪怕象塞爾維特一樣被他們燒死。我認為勝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要勇敢地為它奮斗。」
D.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

5.下列句子因為標點符號抄錄有誤,歪曲了說話人性格的一句是:[ ]
A.「老Q,……現在……」趙太爺卻又沒有話。「現在……發財么?」(《阿Q正傳》)
B.周朴園 好!痛痛快快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吧!(《雷雨》)
C.屈原 嬋娟!你要活下去呵!活下去呵!嬋娟!嬋娟……(《屈原》)
D.(水生嫂說)「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荷花澱》)

6.選出下列各句引號作用判斷正確的一項 [ ]
① 究其實,他們仍舊是有理想的,這眼前的光景,就正是他們的「理想」,或者說,他們正躺在自己的「理想」上睡覺哩。
② 但他有時卻有意採用繁筆,甚而至於借重「啰嗦」。
③ 一個「東洋婆」(日本女人)走過來了,「拿摩溫」為著在主子面前顯出他的威風……
④ 如果在公園時你一眼瞥見,首先第一會是「這里有一對戀人」,那麼此時此際,倒是先感到那樣一個沉悶的雨天……
A.強調 反語 特稱 強調 B.否定 強調 特稱 引用
C.強調 否定 強調 反語 D.特稱 強調 否定 引用
7.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運用正確的是:
A.承認不懂,才能從不懂變懂;承認不會,才能從不會變會。
B.劉勰說得好,「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
C.「孫」,大男頑皮地學舌,同時伸手想去取老婦人頭上那翡翠簪兒。
D.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穩而有福」,才正中鄉紳的意。
8.下面一個句子,因缺少一個逗號而不易讀通。如果要加上一個逗號,它的位置應在哪一 處?
提起公訴(A)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或者免於起訴的案件(B)以及自行偵查終結的案件進行審查(C)決定(D)是否應當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把被告人交付人民法院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9.選出標點正確的一項: ]
總結里不能只寫過程,記流水帳,要有分析和概括(甲)也不能只有抽象的分析和概括,要有具體的過程和情況(乙)要不就不能成為一篇好總結。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10.對下列標點符號使用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革命一起,她的故鄉就到了一個都督,——等於現在之所謂督軍,——也是她的同志:王金發。(文中的兩個破折號是表示夾注,相當於括弧的作用)
B.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文中的分號表示上下文之間是遞進關系)
C.這人現在也已「壽終正寢」了,但在那裡繼續跋扈出沒著的也還是這一流人,所以秋瑾的故鄉也還是那樣的故鄉,年復一年,絲毫沒有長進。(文中引號的作用是反語諷刺)
D.黨八股的第六條罪狀是:不負責任,到處害人。(文中冒號的作用是提示下文)
11.下面句子標點正確的是:
A.這次作文特別強調文面整潔、字跡工整,不少於800字(一律用方格紙謄清)。
B.我沒有碰到誰,鬼知道他們去哪了?
C.「你真個姓唐嗎?」「真個姓唐。」我說。
D.藝術教育無論在德育、智育、在人格的完善、性情的陶冶等方面都是教育行為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2.以下引號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他們把許多藝術品送給外國人,算是「發揚國光」
B.她不是「苟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C.年僅22歲,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的女大學生,有這樣的「暴徒」么?
D.國民黨實行反革命的文化「圍剿」,奉行賣國主義政策
13.下面句子中,標點使用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我們要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戰役」——掃除「黃、賭、毒」、打擊假冒偽劣、制止公款吃喝、把精神文明建設搞上去,為經濟建設增加動力。
B.一則標題寫著「演戲要演好人」,你能從中看出它的准確含義是什麼嗎?是說演員要注意挑選自己扮演的角色,只演正面人物不演反面人物;還是說演戲要把人物形象塑造好?
C.恩格斯說過:「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而這是冗長的論述絕對做不到的。」毛澤東同志也強調過,講話、寫文章「都應當簡明扼要。」
D.麥收以後,這塊地是種玉米呢,還是種紅薯呢?到底種什麼?與會者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14.下面一組句子里的空格內,哪句里可以用問號: ]
A.安排工作了嗎( )這批轉業來的同志?
B.1958年,到處放「衛星」,人家問陳永康一畝地能打多少斤水稻( )他老老實實地說,只能產1100斤,多一點不行。
C.她的大名叫鳳英,還是個團支部書記呢( )
D.「這是什麼意思( )」覺民半驚呀半玩笑地問,「你將來不也是紳士嗎?」
E.今天去呢( )還是明天去?
15.下列冒號使用至少有一處是對的,選擇正確的一項 ]
①一個認真的作者總是要反復考慮:他們引用的事實材料是否確實可靠?他所引用的文獻材料是不是恰如原意?
②我已經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
③我們一連穿過三座石坊: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和天階。
④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一個乞丐了。
A.① 對 B.① ② 對 C.① ② ③ 對 D.① ② ③ ④ 對
16.下面破折號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句是: ]
A.人們應該贊揚你的母親——偉大的中國!
B.只有兩條板凳——其實,即使有更多的板凳,這屋子也不能同時容納三十個人吃粥。
C.水生拍打著水,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盒用精緻紙盒裝著的餅干。
D.這些光不是為我燃著的,可是連我也分到了它們的一點點恩澤——一點光,一點熱。
17.選出標點符號運用有誤的一句:
A.一個認真的作者總是要弄清楚,他所引用的事實材料是否確實可靠?他所引用的文獻材料是不是恰如原意?
B.我問他為什麼代你收信的女士是這么一個怪名字,他說她就喜歡起得這么怪。
C.我問他:「為什麼代你收信的女士是這么一個怪名字?」他說:「她就喜歡起得這么怪。」
D.自己想,我這答話怕於她有些危險。他大約因為在別人的祝福時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會不會含有別的什麼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麼預感了?
18.下面一組句子里都用到嘆號,用得正確的一句是: [ ]
A.「發射成功了!」人們歡呼著,目送著騰空而去的火龍,心潮像海浪般翻滾。
B.「點火!」令下。發射控制台上年輕的操縱員沉著果斷地按下電鈕!
C.啊!這兒的莊稼長得多神氣!
D.真壯觀呀!黃果樹瀑布!
19.下列句中的冒號用得妥當的一句是: [
A.參加國慶獻禮的影片:《風暴》、《青春之歌》、《林則徐》等,將在各大城市放映。
B.他也說過:「文學史稿編制太草率」,「掛漏滋多」的話。
C.張華考上了大學,李濤進了中專,我在百貨公司當營業員:我們都有美好的前途。
D.影片結尾,在外國間諜謝爾丘克被逐的同時,不速之客彼得洛夫出現。形象地表明:敵人亡我之心不死,斗爭仍在繼續,從而豐富了影片的思想內容。
二、選出標點符號有錯誤的一句,並指出怎樣改正。(10分,每小題2分)
1.A.什麼?魯大海?他!我的兒子?
B.通寶,你是賣繭子呢,還是自家做絲?
C.怎麼了,你?
D.你好好聽聽大夥兒的意見,沒什麼關系?
2.A.這是多麼平靜的一個原野!
B.這是多麼平靜的一個原野?
C.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D.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3.A.藍天,遠樹,金黃色的麥浪。
B.藍天、遠樹、金黃的麥浪。
C.許多外國朋友來桂林游覽,他們來自倫敦、紐約、巴黎,來自世界各地。
D.許多外國朋友來桂林游覽,從倫敦,從紐約,從巴黎,從世界各地。
4.A.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
B.船大;這孩子又聽話,不亂跑;我們有好幾個人,又是識水性的。
C.翻沙組以144小時鑄成了一個直徑5.5米,厚1.4分米;重500公斤的大皮帶輪。
D.鎮上的人們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調和先前很不同;也還和她講話,但笑容卻冷冷的了。
5.A.魯迅為什麼寫《自嘲》這首詩?這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B.能否更上一層樓?這主要看我們的努力程度怎麼樣。

或者http://..com/question/77462584
希望對你有點用處o(∩_∩)o
C.你是報名參加呢,還是放棄這次機會,快拿定主意吧。

❽ 長征紀念碑導游詞

各位來賓,熱烈歡迎各位來碑園參觀。人們穿行在"九黃公路"上,不管是去九寨溝和黃龍旅遊,還是因公因事路過,都會在松潘川主寺這個四路交匯的集鎮上看到東方一座聳立山頂的金碑。人們相告說:那就是紅軍長征紀念總碑。也許還因此講起當年紅軍長征的英雄故事。但是,真正走進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參觀園中記述長征史實的藝術群雕所展現的老一代革命先輩的艱苦卓絕、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帶給我們心靈的感受和精神上的收獲,那就絕不是遠眺一下金碑所能達到的。

氣勢磅礴的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是一個把日山草地的自然風貌,同現代雕塑和建築藝術巧妙地融匯為一個整體的紀念性藝術傑作。紅軍長征紀念碑不僅有聳立於元寶山頂?quot;團結勝利" 主碑,還有一座由群雕、浮雕、亭台、館舍、湖泊組成的碑園,以大量文字和形象的手段,向人們展示出長征——人類歷史上空前偉大的革命史詩,使每位參觀者無不受到心靈的震撼和積極的啟示。1991年,四川省政府公布碑園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又確定為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人們歸納碑園的景觀為八景:黎明火種、斷壁浮雕、三軍銅像、英雄群雕、翠湖紅柳、金秋蘭亭、金碑夕照、火矩碑文。

現在,請隨我依次參觀。

展現在人們面前的碑園大門簡潔、庄嚴,門牆正面的園名是鄧小平同志的親筆。用黑花崗石鐫刻的《碑誌》,以390個字的精煉文字,熱情而又如實地講述了紅軍長征的偉業豐功和在這里建碑的意義,書法秀勁,雕刻精細,值得一讀。

前面叫"種子廣場"。廣場中心的雕塑名為"黎明火種",是碑園的"序曲"。這座雕塑將直徑的公分的亞金銅球,放置在三塊黑色巨石交替組成的"火山"下,比喻在風雨如磐的舊中國,深受三座大山重壓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一切進步勢力,就象生機勃勃的種子,要破土而出,推翻舊世界,創建新中國。"黎明火種" 象徵地表現了紅軍產生的時代背景。

這里是碑園陳列館,面積約700平方米,包括陳列室、接待室、過廳、辦公用房等。陳列室面積140多平方米,呈八邊形,規模小巧卻很精緻。陳列品突出"碑"的特點,用匾額和圖片展示長征主題的文物和掌故。精而不雜,別具一格。請看門廳的牆上懸掛的10塊楠木匾額,鐫刻的是中央領導人和紅軍老前輩為碑園寫的題詞,這是碑園獨有的館藏墨寶。跨進陳列室,迎面是長征時期毛澤東、周恩來、朱德3位傑出領導人的照片、毛澤東主席書寫的著名七律詩《長征》。兩側的6面牆上,依次懸掛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圖》和近40幅圖片,展示紅一、二、四方面軍和紅25軍長征時的出發地,途中經過的重大險阻,召開的重要會議,進行激烈戰斗的地方,最後到達的目的地,以及新中國建立以後,在這些地方修建的紀念碑和紀念設施。我們順著這個方向看下去,就象沿著長征路,重溫中國革命歷程中最艱苦的一段歷史,相信會得到巨大的激勵和有益的啟迪。

陳列館中這只企鵝標本,是紅軍老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原副司令員楊國宇去南極考察帶來的兩只標本之一(另一隻在儀隴朱德故居紀念館)。我想,遠赴南極考察可算是新時期的一次"長征",標本陳放在這里確實很有意義。

陳列館後面是24畝水面的翠湖,翠湖依山傍水,秀麗天成。而且水源充沛、四季不枯。湖畔松柏常青,臨岷江一面可見沿江岸的紅柳白楊,迎風搖曳,生意盎然,很是好看。可是,我們今天不去游湖,還是過棧橋,上山坡台階去參觀碑園雕塑吧。

這是"斷壁浮雕"。它由一塊單面浮雕和一塊雙面浮雕組成,高3米,長度分別為9米和9.6米。在兩塊灰白色的花崗石上,雕塑家用寫實的手法,塑造了50個形象逼真的人物,生動地再現了紅軍被迫作戰略轉移,出發長征時,同生死與共的蘇區父老鄉親深情相別的情景。

請注意,這座雙面浮雕為什麼從中斷開呢?

有意斷開是雕塑家別具匠心的創造。斷開的設計,加重了當年紅軍離開蘇區的被迫氣氛,增強了蘇區送別時戰士和鄉親間依依不捨的魚水深情的表達。結合浮雕上的圖案,那揮淚忍痛、萬千叮嚀,以及相互的勸勉和祝福,躍然入目。

一個斷口,似乎說從此一別,咫尺天涯;而兩邊殷殷揮別的眼神,卻顯現出對革命事業無比的堅毅和堅定的信心。我們在被浮雕的形象深深感動之際,不能不嘆服這種藝術創作手法的巨大魅力。

請看兩塊浮雕之間的"三軍銅像"。三個紅軍戰士,象徵紅軍長征的一、二、四三個方面軍。他們好似剛從斷壁浮雕上走出來的紅軍代表,背向而立、表情剛毅而信心百倍,正揮手向蘇區人民作別。三軍銅像與斷壁浮雕相互結合成一個整體意境,名稱?quot;告別蘇區"。

離開"告別蘇區"雕塑,我們就去參觀反映紅軍走上萬里征途的"艱苦歷程"大型群雕。

遠看這座群雕,整體象一面迎風招展的紅旗,又象一騎昂首飛馳的駿馬。深刻體現中國工農紅軍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

"艱苦歷程"群雕所刻畫的人物、故事分為9組:

第一組"開路先峰"。由一名威武的紅軍戰士和剛強的藏族向導組成,走在隊伍最前面。他們是長征中無數尖刀部隊和偵察英雄的代表,軍民並肩,頂風踏浪,斬關奪隘,為部隊打開北上抗日之路。凝視這組雕像,彷彿聽見攻克婁山關的槍聲,看到飛奪瀘定橋的峰火,還有許多粉碎敵人圍追堵截的英雄故事,都不斷在腦海里涌現出來。

第二組"勇往直前"。兩名年齡不同的紅軍戰士手握鋼槍,凝視前方的眼神和前傾的身形表現出堅定、沉著,一往無前,他們是無數浴血征戰的紅軍英雄的縮影。

西側,由艱難跋涉的3名紅軍戰士組成的雕塑是第三組,叫 "團結北上"。你看,他們長途行軍,連續作戰,一身征塵,滿臉硝煙。然而共同的革命理想革命目標,使他們滿懷必勝的信念,堅定團結就是力量的信心,緊跟黨中央、攜手共進、北上抗日。 3名戰士代表著紅軍三個方面軍並肩北上,不斷奏響團結勝利的凱歌。

第四組在東側,叫"山間小憩"。表現戰斗間隙,紅軍戰士稍事休息的生動情景。年長的戰士坐下吸煙,年輕一點的戰士正利用這短短的休息時間,在山崖上刻出一條標語:"紅軍萬歲"。既表達出紅軍的堅定信念,又表現了紅軍出色的政治工作。看那斜倚石壁的指揮員、凝神靜思,似乎在考慮著下一步的計劃。百洞前一對青年紅軍,喁喁談著他們的理想、戰斗和美好的明天。這組展示長征戰士生活中相對寧靜的一幕,多麼真實,多麼令人感動!

這一組由一位懷抱嬰兒的騎馬女戰士和一個正送上酥油茶的藏族姑娘組成的雕塑叫"草地情深"。在槍林彈雨和征途上,一個紅軍的後代誕生了,然而父輩正浴血前進,媽媽也時刻面對著死亡威脅。眼前,巍巍雪山,茫茫草地,朔風凜冽,飢寒交迫,人馬斷糧,奶水枯竭,孩子怎能生存?媽媽的心在流血。忽然,一頂帳蓬在地平線上出現,一位美麗健壯的藏族姑娘跑來了,她迎接紅軍來到草地,為紅軍送來熱騰騰的、香噴噴的奶茶。紅軍得到了藏族人民的理解和幫助,紅軍的後代得到了生的希望。藏漢團結幹革命,草地情深似海洋。

第六組是"征途葬禮"。要奮斗就會有犧牲,長征的勝利是多少優秀的紅軍戰士流血犧牲換來的。紅軍長征由最初的尤多萬人,到勝利會師時只剩下3萬多人。可以想見征途之艱險、壯烈達到何等嚴重的程度。一路上紅軍戰士不僅與敵人斗,還要與天斗,與地斗,與飢餓病痛斗。尤其是在日山草地的那段歷程,高海拔的地勢,極為惡劣的自然條件,處處隱藏著吃人的雪崩、 陷人的沼澤。遠離人煙,缺衣斷糧,被迫吃草根,煮皮帶,嘗盡了人間難以想像的困苦。許多同志身體極度衰弱,病殘交加,睡下去就不再醒來,坐下來就再不起去。這里用一名手捧鮮花的彝族戰士在墓前悼念犧牲的紅軍戰友的雕塑,表現了震撼心靈的悲痛場面。你看他眼含熱淚,跪在墓前正垂頭泣別。墓前沒有石碑、沒有碑銘,只有青山埋忠骨。我們的革命先輩有的這樣為革命獻出寶貴的生命,卻至今不出埋骨何處,這組雕塑就作為後人對他們深情紀念的表達吧!

前面這一組是"前仆後繼",表現紅軍戰士堅毅勇敢,一往無前的精神。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決不停止北上抗日的步伐。

這一座獨立凝思的紅軍指揮員雕塑的名稱叫"回顧思考"。他那高大威武的身軀,深沉睿智的眼神,正穿過歷史的煙雲,遙望走過的千山萬水,心中涌現出血染的漫漫征程,無數犧牲的戰友,難忘的沿途鄉親情……。他在思索什麼!啊,他似乎在說: "讓歷史作證,長征的勝利是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百折不撓,必將取得最後勝利,而我們作為長征勝利的倖存者,一定要繼承先烈遺志,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朋友們,這位紅軍指揮員的思緒,帶給我們這些後來人的啟迪該是什麼呢?不用我多說,我想這也是雕塑取名"回顧思考"的深一層涵義吧。

最後一組雕塑叫"英靈會聚",就在群雕的頂端,彩雲中一個個若隱的紅軍頭像,讓人神思遐想。它象徵紅軍先烈英靈長存九霄,與日月同輝。也象徵著先烈精神不死,時刻關注著祖國的命運,激勵著活著的人們"不要忘記過去",努力建設美好的未來。

大型群雕的參觀到此告一段落,讓我們登上石階山道,走過紅柱藍亭,去瞻仰金碑。

紅軍長征團結勝利紀念碑,以沖霄凌雲之勢,矗立於海拔 3100多米的元寶山頂,總高度41.3米。碑身高為26.5米,為三角立柱體造型,鋼筋水泥結構,優質仿金材料——亞金銅貼面。每面上方鑲嵌一顆搪瓷紅五角星,象徵三大主力紅軍堅強團結。碑頂的紅軍戰士銅像高14.8米,一手舉槍,一手握花,雙手高舉成"V"字形,象徵歡呼長征勝利。碑下是2.5米高的漢白玉基座,象徵雪山。碑基地面輔設綠色水磨石,象徵草地。總體寓意"雪山草地樹金碑"。

面對這座光采奪目的"團結勝利紀念碑",仰望碑頂的紅軍戰士銅像,身披羊皮背心,迎風挺立,目光炯炯,英勇剛毅,豪情萬丈,不禁令人肅然起敬,從心底喊出一句"紅軍萬歲"!

這座金碑在每個晴天的下午6點前後,受陽光斜照,亞金銅的碑體金光四射,通體閃耀,時而在四周還映射出五彩的虹影,極為壯觀。人們稱之為"金碑夕照"。

金碑後面這座形似火炬的人造花崗石碑,叫"火炬碑文"。象徵革命火炬的巨石上面,鐫刻著毛澤東主席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說的三句話:"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言簡意深,是對紅軍長征歷史意義最好的概括。碑園以此作為整個碑園的"結束語",也是對修建這座碑園的重大意義的表述,更是希望所有參觀者在結束參觀之後能認同這個歷史的結論,從而受到更多的啟發和教育。

❾ 七律長征資料和故事

《七律·長征》是一首七言律詩,選自《毛澤東詩詞集》,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

一、原文

《七律·長征》

現代: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二、譯文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9)皮帶七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政府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全文充滿了成千上萬的困難和障礙,充滿了中國共產黨的熱情。它是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無論是革命史還是詩歌史,都是一個里程碑。

毛主席的其他長征題材作品還有:《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等,都是以此來表達心情,著重在於側寫。

詩人在最後發出自肺腑的贏得長征勝利後的喜悅之情,二萬五千里轉戰的目的地已經到達,三軍大會師近在眼前,全軍上下都在喜笑顏開。

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註:「三軍: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不是海陸空三軍,也不是晉國所說的上軍、中軍、下軍的三軍。」

「更喜」有婉轉回腸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軍」,這個詞語本來就是自然帶有古漢語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說法是指當時的紅一、二、四方面軍,這古意盎然的「三軍」又憑添了當代漢語之美,豈不是難能可貴,羚羊掛角獲了一個雙美!

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與皮帶七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鱷魚皮皮帶能用幾年 瀏覽:595
黑色褲子冬天粘 瀏覽:691
童裝公主毛呢 瀏覽:151
大碼男裝jsmix尺碼3尺4 瀏覽:487
男裝除了馬克華菲還有什麼 瀏覽:633
三槍童裝京東自營旗艦店 瀏覽:509
兒童服飾童裝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672
棉麻衣服男裝搭配什麼衣服 瀏覽:246
四川成都保安制服定製 瀏覽:757
格子呢子大衣搭配褲子圖片 瀏覽:999
臀大怎麼穿褲子 瀏覽:532
2019新款童裝嬰兒童褲 瀏覽:984
街頭穿校服翻唱大田後生仔的 瀏覽:40
徐家匯童裝批發 瀏覽:143
男的穿果綠色褲子和鞋子 瀏覽:695
伊芙麗秋裝襯衫 瀏覽:435
衣服褲子最大號是多少 瀏覽:4
紅色t恤配什麼褲子女 瀏覽:971
納紋女裝類似品牌 瀏覽:182
旗袍上綉花 瀏覽: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