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奶奶穿旗袍游巴黎,引路人爭相拍照,她們為何能打敗妙齡少女成為街頭焦點
兩個中國奶奶身穿旗袍優雅、知性,有一顆有趣的靈魂及濃烈熱愛生活的心。她們高挑自信,搭配得體,裝扮精緻,無處不在詮釋中國女性的端莊和內斂,且像大家證實,美與年齡無關,優雅與年齡無關。
她們在生活質量上完全不輸年輕人,她們愛美,愛精緻,愛旗袍,愛高跟鞋等等,她們更愛生活。法國女人以優雅著稱,但是中國奶奶和她們相比,一點都不遜色。
我們要像她們學習,待芳華漸逝,和朋友談笑喝茶,優雅老去。以最飽滿的姿態,呈現給世界不一樣的東方美。這才是中國氣質,經過時光的洗禮,更加的醇厚。
美和優雅是不被年齡所束縛的,我們都有權利選擇。如果是你,會像她們一樣選擇優雅的生活嗎?
② 中國奶奶走紅外網!如何將旗袍穿出滿滿的「東方優雅感」
兩位年過半百的奶奶在國外街頭上引來了大家驚艷、喜歡和欣賞的目光。不為別的,只是因為這兩位頭發花白的奶奶身著具有東方氣息與文化的旗袍,形態優雅,舉止文明。
第三點:適當的配飾
古典美人都少不了、也離不開簡單卻又精緻的配飾,一個珍珠耳環就很不錯。珍珠圓潤、內斂,不會像金銀那樣張揚。也可以在手腕處帶一個淡雅一點的玉鐲會顯得整個人溫柔賢淑。
③ 高思恩 奶奶是哪裡人
奶奶是陝西人,特別漂亮
④ 「旗袍奶奶」游巴黎成街頭最靚的風景,中國有哪些特色服飾深受外國人喜愛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風的服飾在全世界越來越受到追捧和喜愛,除了「旗袍奶奶」在巴黎成為了最靚的風景以外,還有很多中國的特色服飾深受外國人喜愛,比如刺綉華服、禪意水墨風、棉麻太極服等,這些飽含中國特色的服飾頻繁登上各種秀場,它們的時尚元素也被很多設計師融入到服飾里,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國特色服飾的浪潮。
1、刺綉華服。刺綉是中國傳統工藝之一,在中國有三千餘年的歷史,其風格多種,延傳至今歷久不衰,在外國人眼裡刺綉更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經典代表,而今在服裝上融入刺綉工藝會讓服飾更加雍容大氣別具特點,一身華美的錦衣綉服充滿了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的感覺,很多外國友人對刺綉服飾鍾愛至極,他們越來越多的服飾也以加入中國特色的刺綉工藝為賣點。
中國特色的服飾還有很多都倍受外國人喜愛,比如近些年非常流行的漢服,還有青花瓷風格的衣衫都非常流行,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已經走向國際,相信我們中國的特色服飾會越來越讓世人喜愛。
⑤ 旗袍奶奶集體穿旗袍走秀,70多歲驚艷時光,你被驚到了嗎
與同齡人有相似之處, 年輕人追求個性和時尚, 中老年母親的衣服和祖母的衣服是中國母親的默契, 在每個人的記憶中,一定有一些「中國阿姨」在晃動圍巾,清新明亮,但又有些粗俗, 穿著時髦的旗袍的阿媽們用自己的印象重新定義了「中國阿姨」, 在照片中,他們集體穿著旗袍表演, 盡管她有一頭白發,但她的身體非常挺直,並且在70多歲時變得非常漂亮, 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說,他們的身體狀況不佳,不僅打扮得看起來老了,而且穿著老太太的鄉村裝扮看起來很漂亮, 從發型到旗袍,旗袍老太太的審美偏好顯然更加氣質, 他們不僅可以裝飾福氣的身材,而且可以穿出美麗的奢華感,這對老年人來說非常值得參考。
如果身體有點發胖並且脂肪很明顯,我建議選擇新的旗袍, 只要保留盤子和衣領,就可以保持旗袍經典典雅的味道, 旋轉袖,腰部和臀部可以選擇較寬松的輪廓,這樣可以包裹更多的身體, 如果您是位自信且大方的老太太,您將不會錯過更時尚的旗袍設計, 閃閃發光的同色印刷既具有時尚感,又具有青春的效果, 旗袍上的老太太看起來像是時尚大片,藍色和印花也很有民族風格, 旗袍的古典風味使花朵和白發的色彩更加迷人, 具有復古外觀的精美發型已成為時尚, 端莊的紅色,只要不新鮮,即使中老年人也可以獲得紅色的光澤,奶奶的深色印花也精緻典雅。
⑥ 旗袍奶奶重新定義「中國大媽」,集體穿旗袍走秀,看上去有多驚艷
相同年齡的人總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在穿衣方面也是如此。年輕人追求個性和時尚。對於中老年母親,奶奶服裝是對中國母親的默契。在每個人的記憶中,一定有那些「中國阿姨」,他們戴著絲巾,穿著明亮卻俗氣。盡管同一代人中的大多數人具有相似的審美品味,但也有一些人敢於嘗試並拒絕接受舊的奶奶。一群時尚且造型優美的旗袍奶奶用自己的形象重新定義了「中國阿姨」。在圖片中,他們在時裝秀上一起穿著旗袍。盡管它們有一頭白發,但又高又直,而且在70多歲時令人贊嘆。
旗袍的經典風味更加符合奶奶的白發色。懷著復古的精緻感,白發已成為一種時尚元素。令人耳目一新的紅色,只要不是太亮,中老年人也可以穿上紅潤而優雅的感覺。奶奶的深色印刷也精美而優雅。大多數相似年齡的人都有相似的時尚品味。曾經的「中國姨媽」是一種審美上的默契。但是旗袍奶奶的驚人外觀使人們不僅可以看到老式的奶奶感覺,而且還可以看到更明亮,更精緻的中老年人服飾,旗袍非常推薦的魅力單品。
⑦ 徐熙媛的奶奶是哪裡人
山東人
⑧ 中國奶奶穿旗袍游巴黎竟意外走紅,旗袍極具東方美為何現在的年輕女性不喜歡穿
旗袍是我國比較有特色的服飾,不僅可以展現女人的成熟氣質,也能展現女人的曲線之美。最近,有網友指出,中國奶奶因為身穿旗袍在巴黎走紅,這極具東方之美的旗袍也讓不少外國網友驚艷。但是細心的人發現,中國的年輕女性似乎不是特別喜歡穿旗袍,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網友是怎麼說的。
只是現在的女孩子以瘦為美,可能比較瘦的身材穿旗袍就顯得不夠豐滿,就穿不出旗袍的韻味了。
當然,上面僅僅只是網友根據實際生活的一些分析,如果你有更好的觀點,不妨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⑨ 旗袍:中國的「女性國服」,到底是滿族人還是漢族人的
旗袍的樣式起源,在學術界爭論很多,主要觀點有四種:
第一種以周錫保先生《中國古代服飾史》為代表,認為旗袍即是從清代旗女的袍服直接發展而來。
但也有學者認為:「民國旗袍雖然具有類似於旗女之袍的形式,卻不再具有旗女之袍的涵義,如果完全認為民國旗袍是直接由旗女之袍發展而來,未免有失偏頗」
第二種以袁傑英教授《中國旗袍》以及包銘新教授《中國旗袍》 《近代中國女裝實錄》為代表,認為旗袍和旗裝袍有一定繼承關系,但同時認為旗袍的源頭應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裝或先秦兩漢的深衣。江南大學崔榮榮教授也在著作《近代漢族民間服飾全集》中說:「有些人質疑旗袍是滿族服飾……我認為這些認知是片面和表面化的,漢族的袍服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滿族的袍和褂的歷史淵源又從哪裡來的呢?答案我想很容易得到 。」國學大師章太炎亦認為:「昔諸葛亮造筒袖鎧……滿洲之服,其筒袖鎧之緒也。」將滿族服飾的源頭追溯到三國時期的蜀漢服飾。
第三種以王宇清《歷代婦女袍服考實》為代表,認為中國婦女所穿的袍,遠溯周、秦、漢、唐、宋、明時代,並不是只有在清代旗女才穿袍服。他認為旗女之袍對民國旗袍有影響,但不認為二者有直接繼承關系,因此認為民國旗袍稱之為「旗」袍並不合適,所以他倡導旗袍改名為「祺袍」,並把「台北旗袍研究會」改名為「台北祺袍研究會」。多年以來,台灣服裝界人士一直呼籲為「祺袍正名」。
第四種以卞向陽教授《論旗袍的流行起源》為代表,認為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 同時又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 構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於中國傳統袍服,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象徵的新時尚流行和服裝審美的特點,可為中西服飾交融的設計典範。他同時認為「旗袍」名稱的起源是一種「誤稱」,因為較早倡導旗袍的群體都是都市中受西學影響較深、追求男女平等反對封建禮教的新女性、學生等社會群體,她(他)們絕大多數是漢族人,她(他)們的祖先在清初經過流血抗爭才為漢族婦女取得不穿滿式服裝的權利,她們不可能去復辟帝制時代的、還是異族壓迫者的服飾,所以旗裝袍在民國復辟的條件並不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