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批發 > 蘇式旗袍哪裡買

蘇式旗袍哪裡買

發布時間:2021-07-28 21:43:30

A. 蘇式旗袍的發展

次年,又在前明朝織造局的舊址上增建機房、染作、綉作等房屋89間,稱織造北府,蘇州人俗稱「北局」。(段本洛,張圻福著:《蘇州手工業史》)織造府專門為朝廷製作上至皇太後,下至文武各級官員的服飾,並由朝廷派京官督造,所耗經費非常驚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僅絲織、刺綉工料兩項支出白銀就達八萬余兩。運用蘇綉技藝製作的旗袍格外光彩照人。根據1966年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右旗十家子村考古發現,清康熙皇帝第三個女兒榮憲公主墓內隨葬品中有三件袍服。(現藏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其中一件是吉服龍袍,二件是常服蘇綉旗袍。這二件綉滿精美圖案的旗袍雖然陪葬二、三百年,卻依然光彩熠熠,亮麗如新。其款式與現代的旗袍差別很大;除了右衽用的紐扣相同外,其款式象是上狹下寬的連衫裙。旗袍刺綉圖案內容十分豐富。其中1件的前身及兩袖頭綉花瓶、鳥、壺、寶鼎等;胸前綉寶鼎、煙壺、果盤,間有螃蟹;下緣綉爵、鼎、如意、寶劍等。後身下緣綉獅子、如意、鼎、書畫等,一軸畫上綉花卉,並用黑色絲線綉「夏日畫」三字,另一軸畫上則綉著「春城無處不飛花」的詩句,並綉有書畫收藏戳記三枚。另一件旗袍款通身綉的是蝴蝶;五彩繽紛的蝴蝶競相飛舞,其間以花卉、彩雲點綴,下緣綉山水,山水間又綉有吉祥寶物。胸前及背後各有兩只大蝶相向飛舞,形成直徑26厘米的圓形圖案。(王維堤著《衣冠古國》)這兩件旗袍充分顯示了榮憲公主的尊貴氣派,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康熙女兒的生活情趣與審美追求。

B. 求描寫旗袍的詩句

美神

天上的仙子呀你快下來;
我望著你啊發了呆。

你在雲中飄飄地走,
我在地上向你招手。

你那緊身的旗袍,
美麗絕倫。

飄逸著風涼的擺衩,
輕拂著白玉的神采。

你那高高的領子,
紐扣似蝴蝶雙雙飛來;

你豐隆的乳房,
胸襟有牡丹盛開。

美神啊誰陪著你?
是那麼怡然自得。

輕輕的歌,
餘音繞宇千里;

曼曼的舞,
迷我今生今歲。

花的容顏醉人心肺;
身資綽約風韻無比。
二00五年十月五日

C. 蘇式旗袍文化的發展

好大的題目,請教高手,要高工資的

D. 司藤:12集換17套旗袍還不夠,司藤究竟花秦放多少

景甜播放司藤"其中景甜"千變萬化的旗袍秀"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目光,不少網友感嘆"我終於找到她的美了"。江蘇中華文化促進會旗袍藝術委員會名譽主席、江蘇旗袍文化遺產基金會創始人戴中禮接受采訪時表示,熱播電視劇對旗袍文化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可能認為,只在出席盛大場合時穿旗袍並不突兀。其實我們蘇式旗袍很適合日常穿著。

戴中禮告訴記者,近年來,江蘇旗袍的生產製造已經在全國領先。蘇式旗袍的蘇式、蘇式、蘇綉、蘇式四大特點,使其有別於京派、海派旗袍。「可以說我們蘇式的旗袍很適合年輕女性每天穿。」具體來說,京味旗袍起源於北京,以A字形為主;海派旗袍主要流行於上海,以S型為主,下擺小,開口高;蘇式旗袍主要流行於蘇州地區,以20世紀40年代的傳統旗袍為基準。旗袍的內容主要以蘇綉和絲綢面料為特色,款式優雅精緻,清新脫俗,能凸顯女性的溫柔氣質。

E. 蘇式旗袍的前景

新中國成立後,旗袍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穿著旗袍的中國婦女更能顯示東方女子的莊重、秀美、典雅、嫻靜,就連東南亞各國乃至歐美等國家的婦女也愛上了旗袍。而精美秀麗的蘇綉旗袍更受到各國婦女的喜愛。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始,蘇綉旗袍開始出口海外。其面料為精選的優質軟緞、素縐緞,刺綉圖案亦豐富多樣,如月季、牡丹、鳳凰、梅、蘭、竹、菊等,一般多布局在前胸、領口、袖邊,所用針法有散套、施針、打籽等,針法活潑、綉工精細、色彩雅潔。一些高檔的蘇綉旗袍還在刺綉圖案上鑲嵌五彩繽紛的珠子及閃閃發光的水鑽,更使旗袍顯得雍容華貴,華麗非凡。在款式上既繼承了傳統,又有創新,如在大襟上既有斜襟,琵琶襟,雙開襟,還有彎襟。1989年,蘇州刺綉廠設計綉制的一件旗袍在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牌獎。這是一件以粉紅色的軟緞為面料綉制的超長旗袍,前身精綉了一隻昂首而立的孔雀,其頭在胸前,而雀身及其五彩翎毛尾巴一直延伸到旗袍的下緣。孔雀色彩艷麗而不俗,羽毛豐富,層次清晰、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性,致使觀眾無不稱贊其美。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蘇綉旗袍受到了崇尚時代新潮的年青女子的追捧,常將刺綉精美的旗袍作為婚禮及慶典上的禮服。可以相信,具有中華傳統文化韻味的蘇綉旗袍,今後還會有更新的發展。——蘇綉旗袍史談 (冷 堅)

F. 家離單位兩公里,買什麼樣的自行車合適,性價比高

值得一去的9家上海小吃店

小吃,按照書面解釋是 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由於消費一般不高,所以大家也樂於對此消費,在我看來,現在的小吃范圍很廣:本幫裡面傳統的小籠生煎是小吃;粵菜裡面的蝦餃、腸粉是小吃;舶來的提拉米蘇、cheese cake也是小吃呵呵
這點在上海這個海納百川的城市中顯得尤為突出,在此列一下個人認為上海值得一去的9家小吃店

1.萬壽齋——理想海派小吃店--三鮮大餛飩

也許你會覺得這家店不是很好找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小店不幹凈,還人擠人的

也許你會覺坐在門口的老阿姨不講衛生

用剛剛收過錢的手在抹布上抹兩把就繼續包那些看起來白白胖胖的大餛飩

但是這里的三鮮大餛飩不會讓你失望,肯定是上海最好的三鮮大餛飩了

大大的個頭,飽滿的身材,豐富的餡料,本幫的味道,實惠的價格

走進處在山陰路的老式上海民居小洋房夾縫之中,處在法國梧桐的樹蔭之下的傳統小店

給穿著白褂子帶著老花鏡的老阿姨3.5元錢,

來一碗三鮮大餛飩,QQ的甜甜的香香的飽飽的。。。

這就是我理想中的上海的小吃店。。。(也許,旁邊還坐著對穿中山裝、旗袍的老夫妻?^_^)

地址:虹口區山陰路123號(四達路吉祥路間)人均¥10。

2.蘭桂坊——上海灘面之王者--黃魚煨面,雪菜黃魚羹,炸豬排,桂花酒釀圓子

這個蘭桂坊和那個香港的蘭桂坊可是兩碼事情

這里說得是一家本幫面菜館,是在虹橋,這個上海美食密度最高的地方

這里的面,是上海第一的,當然,價格,也是不菲的

招牌黃魚煨面,勁道的面,鮮美香嫩的去骨黃魚,貝殼類熬出來的海鮮湯,贊。

炸豬排,事先浸過醬汁,嗜甜的人一定喜歡,沾點辣醬油煞是美味

雪菜黃魚羹,真的可以這么形容,鮮的眉毛掉下來

桂花酒釀圓子,黑糯米+「黑洋沙」+桂花糖,香氣四溢,甜中帶點咸

作為愛面之人不可不去的一家店

另外,別拿阿娘來比較,那純粹是兩碼事

地址:長寧區婁山關路417號(近仙霞路口)人均¥50

3.綠波廊——上海正統點心--桂花拉糕,眉毛酥

這里說的綠波廊指的是九曲橋邊上的老店

¥50一人的下午茶點心套餐,可謂是上海的小吃大全

桂花拉糕上海第一,清香可口

眉毛酥這個在其他地方幾乎絕跡的東東這里也有,好吃的很

還有其他數種上海特色的小吃,如小籠等也是不錯

在這里,也許味道算不上頂級,但是這種城隍廟的純粹老上海感覺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三五知己,在這里品品茶,吃吃本幫小點心,聊聊天,很是寫意

但是,作為國營店,服務么,自然還是有待改進。。。

地址:黃浦區豫園路125號(城隍廟九曲橋),人均¥50。

4.美新點心店——湯團上海第一--鮮肉湯團

上海最好的湯團在哪裡?不是那個在豫園裡面名氣響響的寧波湯團店

而是在陝西路上的美新點心店呵呵

這里的湯團,皮薄、糯,看上去幾乎有晶瑩剔透的感覺

鮮肉的餡料尤其出色,肉緊,湯鮮,感覺還帶微量醬油,怎一個美字了得~

黑洋沙的口感細膩,甜而不膩,也是好東東

搞笑的是這家店還有些派頭,中午有休息時間的說,到底是國營老字型大小啊

地址:靜安區陝西北路105號(威海路口),人均¥10

5.阿娘面館(泰和飲食店) ——上海最火的面館--黃魚面+雪菜,蟹粉面

說到店家的派頭,就不得不提上海最火最火的面館--阿娘面館

這家小店,當年是只有馬路東面的6、7平米的小店面

後來發達了在馬路對面也開辟了一塊20個平米不到的戰場

說它有派頭原因有二

第一,一年之中有寒暑假,三伏天和過年期間休息各一個月

一天之中有營業時間段,早6-9,中午11-14。

(不過聽說現在由於生意太好,放假以及營業時間有所調整)

第二,吃碗面要拿號碼,一般來說,吃飯高峰時間需要等40個左右的號

那差不多要等至少是50碗面,一般是40分鍾左右呵呵

我想全上海找不出第二家這樣的了,不過也許正是上海人的「釓鬧猛」的習慣所致吧呵呵

不過實話實說,這家店的面的確是值得稱道的,標準的蘇式白芯面,勁道

澆頭中的黃魚+雪菜可謂絕配,鮮美無比,秋季的蟹粉面也很贊

但是,湯,說到這個湯,我,覺得是味精很多的,雖然那位號稱慈眉善目,但是,在我看來卻是人精的阿娘口口聲聲說自己的湯從來不放味精。。。我個人其實是不喜歡這家店的,卻還不得不把這家給寫進來, 說實話,如果你是作為一個上海的年輕的愛吃之人,而且有點點那麼的小資、小情調,這家店是應該作為小吃店的典型來觀摩學習實踐探討的,絕對是上海小吃掃盲班必修課程之一,絕非吹捧,阿娘面館的地位的確如此,阿娘面館文化?阿娘面館現象?雖然我也不喜歡去排個半小時和5、6個人擠一個小桌子去吃這碗面呵呵,

地址:盧灣區思南路19號(近淮海路),人均¥15

6.佳家湯包——上海最齷齟卻最擁擠的小吃店——蝦肉湯包

前面說到阿娘面館排隊領號碼,這里再說說佳家湯包排隊領撲克牌~呵呵,我沒有打錯,是領撲克牌,不知道是不是佳家的老闆娘有打牌的嗜好,竟然想出這個排隊的方法。按照花色黑桃紅桃草花方塊A-K的次序來排隊,如果你拿的是方塊2,現在正好排到紅桃Q,那說明你還要等15個人次的才能吃上~有創意吧呵呵~不過也說明了排隊的人實在是多啊。。。

說說味道,這里的湯包最大特點是皮薄湯多,餡緊味鮮,味道最贊的是蝦肉湯包,豬肉的鮮美、蝦仁的海味這種配合的確恰到妙處,不過這里的環境實在是上海小吃店中比較差的,5、6個平米的小店面,臟兮兮的桌子,臟兮兮的地面,經常可以看見有隻貓串來串去,小強偶爾也出來探個腦袋。。。

地址:黃浦區河南南路638號(文廟路口) ,人均¥15

7.北萬新--上海的包子--肉包

在我看來,生煎也好,小籠也罷,還比如包子,不單單是看餡料,現在餡料的口味往往差別不是很大,其實皮和底是很重要的,而且好壞明顯,而且,打個比方,一般家或者單位附近總有一些小店,做的包子味道其實也不錯,餡料好吃,但是如果和北萬興的一比,從外表你會覺得平時吃的皮怎麼那麼黃啊,吃口也是天差地別,一個有點粘牙,一個入口松軟,這里的包子可以用「嫩」來形容,白白小小的,餡料是不加醬油的肉,味道鮮美精緻,典型的上海包子。

地址:盧灣區淮海中路462號,人均¥5

8.章氏餐館--鍋貼上海第一--鍋貼,雞蛋排骨

章如花是小紹興創始人之一,是小紹興章潤牛的妹妹 。以前也是一起開小紹興白斬雞的,不過不知道為何自己又開了個章氏,而且就在小紹興隔壁,一邊賣雞一邊賣小吃點心,環境類似於振鼎雞,白斬雞味道好,5元起賣,雖然吃口略遜小紹興但是比起振鼎雞是好上不少,鍋貼值得品嘗,2.2元4隻,是我吃到最好的了。餡料新鮮,湯汁足,而且不粘牙,皮脆是我吃到的上海最佳鍋貼。雞蛋排骨就是炸豬排也要推薦下,和蘭桂坊的有得一拼啊,而且還很厚,嫩嫩的非常好吃,綜合來說,是個有錢途的連鎖店,可惜4家分店都在虹口,影響不是很大。

地址:虹口區涼城路457號,人均:¥15

9.Tima Harbour Caffe--上海性價比最高的cheesecake--marble cheesecake, tiramisu

tima這個名詞的由來有點意思,是中文「鐵馬」的諧音,意為自行車tima harbour直譯就是自行車的港灣了, 由於自行車在中國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這家店的老闆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這里可以成為平民的港灣,似乎現在也幾乎做到了這一點,這家店的cheesecake我不敢說是上海最好,畢竟一些高級的義大利餐廳小弟未曾嘗試 ,但是tima的cheesecake肯定是性價比最高的,¥15一份,味道絕對值得稱道 純,濃,甜,滑 ,正點,贊都是這里的東東的形容詞:尤其適合喜歡甜食的tx ,裡面的大理石芝士蛋糕和提拉米蘇絕對值得一試

而且和中式小吃不同,這里似乎沒有質量不穩定這種問題,介紹去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說好的,尤其是mm,如果想討好某位mm的話可以一試哦~

地址:長寧區遵義路100號虹橋上海城美食街134-137 ,人均40

呵呵,本來想把小金陵鹽水鴨也列進來的

但是由於該店水準不穩定,時好時壞故就不列了

其中萬壽齋,蘭桂坊,美新,章氏,tima這5家是我特別喜歡的

其實這里所列的純粹是個人喜好,tx有不同的意見那是肯定的啦~
太多了,還是你自己看吧

G. 蘇式旗袍的款式

最初,這種旗袍不分男女老少,同一款式,只按季節分為單、夾、皮三種。其款式為:右衽大襟,直身式,圓領,下擺有直筒,左右開叉及四面開叉,鑲石青色領袖邊,長袖接馬蹄形袖端。這種款式,是為滿足滿族人騎射生活需要而設計的。

H. 崑山哪裡能買到齊全的蘇州美食

1.祥鑫小吃店 (口味:28 環境:4 服務:7 人均:¥6)
地址: 蘇州 老體育場旁邊錦帆路一段地區: 金閶區菜系: 小吃麵食
簡介: 「酒香不怕巷子深」,大概說的就是這家店。難找不說,地方還又小又破,「7-8個平方的樣子」,「感覺都要碰到對面人的鼻子了」,可來的人照樣絡繹不絕。「東西真的是好吃」,雞腳是「一級棒的」,「又軟又糯」,「脂膏很厚」,「吃完嘴唇都粘一塊了」;赤豆圓子「很贊」,「粘稠」,「香甜可口」,「大概是蘇州最好吃的」,「一般飯店做不到這么好的火候」。難怪老闆「很拽」,「總是一副愛買不買的樣子」。
推薦: 雞腳、赤豆圓子。

2.震源生煎 (口味:26 環境:5 服務:12 人均:¥3)
地址: 蘇州 彩香一村菜場內菜系: 小吃麵食 簡介:這家的生煎「很好吃」,汁「很多」,而且煎得「很脆」「很香」。不過生意實在太「好」了,「每天都排長隊」,「讓人受不了」。去之前「要做好排隊的心理准備」。
推薦: 生煎

3.啞巴生煎 (口味:25 環境:12 服務:14 人均:¥5)
地址: 蘇州 婁門外蘇安新村內地區: 工業園區菜系: 小吃麵食 簡介: 這可是「蘇州最有名的生煎饅頭」,「多少年了一直保持著好味道」。「皮很薄」,包好後把每個生煎都沾一下芝麻,保證每個都有芝麻的香味,「比其他店後撒來的地道」;「汁水足」,「咸中稍微帶甜」,「肉質也很好」。要是桌上的米醋能改進一下,不兌那麼多水就更好了。
推薦: 生煎。

4.熙盛源 (口味:24 環境:13 服務:12 人均:¥7)
地址: 蘇州 鳳凰街43號(十全街十梓街間)地區: 滄浪區-十全街/鳳凰街 菜系: 小吃麵食 簡介: 和無錫熙盛源同宗的小吃店,只賣小籠和餛飩。小籠——「皮又薄又韌」,「餡多」,「滿滿一包湯汁」,「甜甜的」,是「正宗的蘇南口味」,「北方的朋友可能吃不慣」。餛飩也「非常鮮美」,紅湯辣餛飩「味道最贊」。去吃的話最好避開用餐高峰,否則會沒有位子。P.S.店家做得很地道,如果小籠皮不小心被他們夾破了,會給你另外換一個。
推薦: 小籠、 紅湯辣餛飩、 白湯餛飩。

5.同得興 (口味:23 環境:14 服務:11 人均:¥8)
地址: 蘇州 金山路聖愛醫院旁電話: 68244899 地區: 蘇州高新區菜系: 小吃麵食 簡介: 「喜歡吃面的朋友可以去試試」。裡面的面,湯頭「好」,澆頭弄得也「好」,是「正宗」的蘇式澆頭面,「很鮮甜」。你還可以自己選擇紅湯或白湯。店面很有「蘇州農家」的特色,就是「營業時間太短」,要「自助」服務,去的時候總是「很擠」,人實在「多」。
推薦: 白湯燜肉面、楓鎮大肉面、辣醬面、薑母鴨、蔥油拌面。

6.盱眙怪怪龍蝦 (口味:23 環境:5 服務:10 人均:¥53) 地址: 蘇州 學士街492號(近景德路口)電話: 65111534 地區: 平江區-景德路沿線 菜系: 小吃麵食 簡介: 「蘇州最好吃的兩家龍蝦中的一家」。正如店名一樣,上龍蝦的方式「怪怪的」,「是用個小木桶裝上來的」;口味更是「怪怪的」,「和別家不同」,「可非常吸引人」,「咸、辣、香、麻」,「滋味一層又一層」,「回味無窮」。龍蝦弄得「算干凈」,「個頭也大」。難怪價錢雖「貴了點」,可食客眾多,去的話「最好提前定個位子」。
推薦: 怪怪龍蝦、十三香龍蝦。

7.陸長興 (口味:22 環境:9 服務:11 人均:¥7)
地址: 蘇州 碧鳳坊38號電話: 67288978 地區: 平江區-觀前街地區 菜系: 小吃麵食 簡介: 「正宗」蘇州口味的好面,「名氣很響」。湯「好」,面也「好」。醬汁是「熬」過的,「濃濃的」,「很香」。「老蘇州都到這里來吃面」,不怎麼愛吃面的到這里也能吃「滿滿一大碗」。如果你想「一飽口福」的話,就「乘早」在關門前叫上一碗嘗嘗,那「鮮美無比」的感覺,包你從此「念念不忘」。
推薦: 湯面、燜肉面、爆魚面、蝦仁面。

I. 蘇式旗袍的發展歷史~~還有特色!~

累琅個讓港咸話,曾項背奈記尼光嗒嗒

蘇綉旗袍史談
冷 堅

旗袍,原為滿族人穿的長袍。由於滿族被稱為旗人,因而這種長袍也就被稱為旗袍。最初,這種旗袍不分男女老少,同一款式,只按季節分為單、夾、皮三種。其款式為:右衽大襟,直身式,圓領,下擺有直筒,左右開叉及四面開叉,鑲石青色領袖邊,長袖接馬蹄形袖端。這種款式,是為滿足滿族人騎射生活需要而設計的。清王朝統一全國後,於順治二年(1645年)下達剃發易服政令,逼迫漢人剃發留辮,改穿滿旗服飾。但是,由於漢文化的影響,也由於滿人騎射生活方式的改變,旗袍的款式和用料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婦女的旗袍變化尤為顯著,馬蹄袖被改去,袖口漸漸由窄變寬至8寸至1尺;領口、衣襟及袖端邊緣等處都鑲綉著花紋,甚至旗袍滿身都綉有當時流行的花卉和吉祥圖案,做工越來越細,旗袍也越來越俏麗。於是蘇綉旗袍也應運而生了。

蘇州是蘇綉的發源地,也是絲綢的盛產地,刺綉、緙絲、織造等無不精美絕倫。因此從元代至正年間起,朝廷便在蘇州建立織造局,將蘇州作為織綉宮廷服飾的基地。之後,雖然朝代變更,但蘇州織造局的地位和作用卻始終受到歷代皇朝的重視,從明代到清代無一例外。清順治三年(1646年),朝廷在蘇州復建總織造局。次年,又在前明朝織造局的舊址上增建機房、染作、綉作等房屋89間,稱織造北府,蘇州人俗稱「北局」。(段本洛,張圻福著:《蘇州手工業史》)織造府專門為朝廷製作上至皇太後,下至文武各級官員的服飾,並由朝廷派京官督造,所耗經費非常驚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僅絲織、刺綉工料兩項支出白銀就達八萬余兩。運用蘇綉技藝製作的旗袍格外光彩照人。根據1966年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右旗十家子村考古發現,清康熙皇帝第三個女兒榮憲公主墓內隨葬品中有三件袍服。(現藏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其中一件是吉服龍袍,二件是常服蘇綉旗袍。這二件綉滿精美圖案的旗袍雖然陪葬二、三百年,卻依然光彩熠熠,亮麗如新。其款式與現代的旗袍差別很大;除了右衽用的紐扣相同外,其款式象是上狹下寬的連衫裙。旗袍刺綉圖案內容十分豐富。其中1件的前身及兩袖頭綉花瓶、鳥、壺、寶鼎等;胸前綉寶鼎、煙壺、果盤,間有螃蟹;下緣綉爵、鼎、如意、寶劍等。後身下緣綉獅子、如意、鼎、書畫等,一軸畫上綉花卉,並用黑色絲線綉「夏日畫」三字,另一軸畫上則綉著「春城無處不飛花」的詩句,並綉有書畫收藏戳記三枚。另一件旗袍款通身綉的是蝴蝶;五彩繽紛的蝴蝶競相飛舞,其間以花卉、彩雲點綴,下緣綉山水,山水間又綉有吉祥寶物。胸前及背後各有兩只大蝶相向飛舞,形成直徑26厘米的圓形圖案。(王維堤著《衣冠古國》)這兩件旗袍充分顯示了榮憲公主的尊貴氣派,同時也反映了當時康熙女兒的生活情趣與審美追求。

在民間,清代初期一般婦女的服飾都比較樸素,而到了清代中期就較為繁褥了。道光朝以後,流行一種叫作氅衣的長便裝。這種長可掩足的罩衣,形體寬大,圓領,大襟右衽,左右大開襟,袖寬而短,並鑲接二層至三層不同顏色的襯袖,領襟、裙擺均鑲有幾道花邊,左右腋下開裙上端以花邊組成如意紋飾。氅衣在社會上影響很大,開始只是滿族婦女穿著,後來各階層婦女都紛紛仿效,廣泛流行。更重要的是這種服飾對蘇綉旗袍的演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可以從清代中期刻印的桃花塢木刻年畫《簪花舞蹈圖》、《母子圖》等作品中,見到當時閨閣女子穿的旗袍衣袖寬大,領、袖、襟、擺等處都鑲綉著精美的如意花邊圖紋,十分華麗動人。到了咸豐、同治年間,蘇州婦女的服飾更是追求新時離奇,旗袍款式多種多樣,有琵琶襟、大襟、對襟等,在裝飾工藝上,有綉花、印花或盤金間綉,鑲滾之費更是成倍增長,有的旗袍的鑲滾面積就佔去整件衣服的四成,可謂不惜功本,至使江蘇巡撫不得不頒布訓俗條約,對蘇州地區的風俗衣飾加以制約。至光緒、宣統年間,旗袍又有了變化:衣袖變小而短,上衣也縮短了一些,衣領卻逐漸加高,但袖口的鑲綉仍然較闊,第二道雙重鑲則縮小了些。今天,我們仍可以從一些現存的清代民間蘇綉旗袍綉片實物見到:當時的旗袍多以質地優良的各色軟緞為面料,刺綉紋樣一般以花卉,吉祥題材為主,色彩秀麗雅潔,綉面平薄細勻光亮,針法有套針,施針,擻和針、戳紗、盤金等,做工相當精細。

辛亥革命後,由於受到外來西洋服飾的影響,旗袍的腰身開始收緊,衣領從1寸加高到2寸。至三十年代,旗袍更加盛行,此時的旗袍吸收西方裁剪的優點,使女性的胸部,腰際曲線得到充分的顯示,大襟的式樣更為多樣,如一字襟,雙大襟、斜大襟等。進入40年代後,旗袍省去繁雜的裝飾,因而顯得簡潔,輕便、適體,一年四季都可穿著,其款式有單、有夾、有棉;有長袖、短袖、無袖;有低領、高領、無領;還有硬領、軟領、直角領、圓角領等;在用料上有綢緞、有棉綢、士林布等;有綉花的,也有無綉的。

新中國成立後,旗袍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穿著旗袍的中國婦女更能顯示東方女子的莊重、秀美、典雅、嫻靜,就連東南亞各國乃至歐美等國家的婦女也愛上了旗袍。而精美秀麗的蘇綉旗袍更受到各國婦女的喜愛。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始,蘇綉旗袍開始出口海外。其面料為精選的優質軟緞、素縐緞,刺綉圖案亦豐富多樣,如月季、牡丹、鳳凰、梅、蘭、竹、菊等,一般多布局在前胸、領口、袖邊,所用針法有散套、施針、打籽等,針法活潑、綉工精細、色彩雅潔。一些高檔的蘇綉旗袍還在刺綉圖案上鑲嵌五彩繽紛的珠子及閃閃發光的水鑽,更使旗袍顯得雍容華貴,華麗非凡。在款式上既繼承了傳統,又有創新,如在大襟上既有斜襟,琵琶襟,雙開襟,還有彎襟。1989年,蘇州刺綉廠設計綉制的一件旗袍在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牌獎。這是一件以粉紅色的軟緞為面料綉制的超長旗袍,前身精綉了一隻昂首而立的孔雀,其頭在胸前,而雀身及其五彩翎毛尾巴一直延伸到旗袍的下緣。孔雀色彩艷麗而不俗,羽毛豐富,層次清晰、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性,至使觀眾無不稱贊其美。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蘇綉旗袍受到了崇尚時代新潮的年青女子的追捧,常將刺綉精美的旗袍作為婚禮及慶典上的禮服。可以相信,具有中華傳統文化韻味的蘇綉旗袍,今後還會有更新的發展。

與蘇式旗袍哪裡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童裝150尺碼 瀏覽:179
紅色皮帶配藍色褲子 瀏覽:527
保安校服薴麻 瀏覽:850
旗袍搭配包2020年新款 瀏覽:868
藍色牛仔褲子配什麼上衣 瀏覽:12
小豬班納童裝多少折拿貨 瀏覽:664
沂南五小校服賣的地址 瀏覽:141
童裝可以換吊牌嗎 瀏覽:84
三條杠褲子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167
買男裝的app哪個便宜 瀏覽:876
高中男生褲子凸 瀏覽:487
哈咪奇童裝官網 瀏覽:746
品牌男風衣什麼品牌好 瀏覽:123
擺攤哪裡進貨童裝 瀏覽:758
韓國男組合跳舞褲子破了 瀏覽:558
冬款旗袍套裝 瀏覽:257
機關白色制服是什麼級別 瀏覽:103
進童裝是株洲好還是廣州好 瀏覽:244
絲巾怎樣配 瀏覽:636
褲子襠有點短怎麼辦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