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
Ⅱ 花樣年華的演員專訪
季萍萍:舞劇比電影豐富得多
一聽到舞劇《花樣年華》的名字,我們很容易第一時間想到王家衛導演的那部同名電影。舞劇的女主角季萍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舞劇借鑒了電影《花樣年華》,但又比電影更豐富。
記者:你們的舞劇有借鑒電影《花樣年華》嗎?
季萍萍:電影《花樣年華》是我們不能迴避的,我們的編導正是從電影中了解那個年代中國人的感情,他非常喜歡王家衛的風格。而且,電影和我們的舞劇從感情主線上來說是相似的,都是講述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
記者:相對電影《花樣年華》來說,你們作了什麼改動?
季萍萍:整個內容比電影《花樣年華》豐富得多。此外,電影里的愛情發生在香港,我們的舞劇將故事背景搬到了上海,一些舞段很有上海特色,觀眾還可以在舞台上看到老上海的街景。總之,舞劇有濃濃的上海味。
記者:電影里對感情的處理是非常曖昧的,你們在舞蹈中也是著力表現這種曖昧嗎?
季萍萍:是的。雙人舞的動作在古典芭蕾中比較交融,比較難處理編導要突出的「曖昧」。因此,編導在編舞的時候就避開了雙人舞中男女演員身體太多的交融動作,處理得若即若離。而且在大段雙人舞中用了貝多芬的音樂,讓情緒盡量展現得更古典、剋制。
記者:這次《花樣年華》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跟以前的演出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季萍萍:總結前幾次的演出經驗,編導在這次演出前做了一些修改,會更符合上世紀30年代上海人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和生活邏輯。而且,這個版本更注重對感情的處理,更容易被現代觀眾接受。
記者:穿著旗袍跳芭蕾,你有沒有覺得不適應?
季萍萍:旗袍對於芭蕾舞來說確實挺不方便的,但這次我們從排練開始就一直穿著旗袍跳,不斷修改動作,並作一些適中的處理。而且舞劇中的旗袍也都設計得比較特別,都是一邊開衩,更方便我們做大幅度的動作。
記者:能評價一下你的搭檔嗎?
季萍萍:在這個故事中,男主角應該是一個性格沉悶、情感細膩壓抑的中年人。現在是年輕演員吳虎生跟我搭檔,他只有22歲,但編導認為他在氣質上跟男主角非常符合。作為一個年輕演員,他非常努力地揣摩這個角色,在不斷進步中。
舞劇《花樣年華》伯特蘭 為愛情雙人舞流淚
法國的浪漫混合進老上海的奢華,再添點歐洲芭蕾的典雅風味,這便是中法合作大型原創芭蕾舞劇《花樣年華》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昨天,上海芭蕾舞團的演員們在法國編導伯特蘭·德阿特的指導下進行了排練,五顏六色的各色旗袍,造型逼真的黃包車,玲瓏懷舊的上海灘場景,混合了爵士風情的肢體語匯,給觀眾一種新奇的視覺感受。
感性勝過理性
伯特蘭現任法國萊茵巴勒舞團團長,個子不高,腦袋光光的,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上芭藝術總監辛麗麗告訴記者,別看伯特蘭相貌不起眼,但他卻是一個十分感性的藝術家,面對舞蹈的時候激情四射,甚至會在排演愛情雙人舞的時候忍不住流淚。辛麗麗說,他常常會在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一大盆菜倒翻在自己的白襯衫上,「在巴黎機場的時候,他竟然只拎一個塑料袋。結果袋子破了,東西撒了一地,把身邊的人都笑得半死。」
現代超越古典
然而,面對中國題材的芭蕾舞劇《花樣年華》,伯特蘭就立刻成為另一個人,專注而興奮。為了搜集舊上海的歷史資料,他先後兩次來滬實地參觀,並把那個時期的上海文化完美地融入到舞蹈、舞美和服裝中。「他是個老好人,從不對演員發火。」他的翻譯說,「伯特蘭甚至在法國的時候就開始背誦演員名單,一到這里就立刻和他們打得火熱。」
Ⅲ 有么有哪些主角穿著旗袍絲襪的電視劇或者電影!
《旗袍》是長城影視出品的諜戰劇,由李舒執導,李幼斌、王志文、馬蘇、劉佩琦等人主演。
該劇改編自中共地下黨員的真實故事,通過中共地下組織在逆境中的奮戰過程、情報戰中的鬥智斗勇,講述了由馬蘇飾演的紅色女諜關萍露的傳奇人生。
Ⅳ 史詩劇必須嚴謹,方對得起先輩,舞劇永不消失的電波中解說女人們手中拿的到底是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Ⅳ 穿旗袍的電視劇有哪些
刀尖上行走 、格格的女兒、最後的格格、紙醉金迷、生死橋、再見艷陽天
Ⅵ 有哪位知道 夜上海 的舞蹈,是穿旗袍的女子跳的,在正規舞台上,不要場面太雜亂的,急用
浙江衛視前幾年有個節目叫越跳越美麗
這個節目里好像有三個女的穿旗袍跳過 夜上海的 你可以搜一下
還有就是台灣的舞蹈節目 舞林大道 有一期是拉拉隊叫做 MONSTER也跳過夜上海 也是旗袍 不過更偏向於拉拉隊技巧的 可能不太適合你
Ⅶ 你怎麼看待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我認為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演的挺讓人感動的。這段戲講述了胡歌飾演的李俠,和懷有身孕的妻子(劉濤飾演的賀蘭芬,痛苦訣別的故事。李俠是一名潛伏的地下黨同志,他即將要用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三份重要情報的順利傳遞,他守護了使命、履行了身為一名共產黨人的義務,但是他離開的很匆忙,也很無奈,但是又很高尚。
去年12月,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亮相,九場試演場場爆滿。今年3月,舞劇啟動海口、江門、佛山、廣州等地巡演,邊演邊改精心打磨,每一個舞蹈動作、每一次舞台走位、每一束定點燈光都經過了精扣細合。畢竟是紅色的洗禮,據悉,上海觀眾對紅色經典情有獨鍾,這一輪四場演出仍然一票難求。
Ⅷ 跪求,是一個韓國組合,四個人穿著旗袍,舞蹈很魅惑(我不太清楚啊,裡面好像有炫雅)是4minutes的
絕對是Sistar的《Alone》~
但如果親確定有泫雅的話,那可能就是4minute的《Volume up》~但4米妮是五人組合~
Ⅸ 一群穿旗袍打傘舞蹈是哪個,春晚節目
李宇春,蜀綉
Ⅹ 花樣年華的舞劇一覽
旗袍藏「機關」不會讓舞者拘束
由於《花樣年華》是舞台上少有的以旗袍為主要服裝的舞劇,很多觀眾疑惑,穿著旗袍跳芭蕾,會不會令舞者的肢體受到拘束?
該劇的舞美設計熱羅姆·卡普蘭在服裝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熱羅姆·卡普蘭稱,《花樣年華》所使用的一百多套旗袍,均是參照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旗袍的原樣和面料手工精心製作而成。為了最大限度便利舞者,旗袍設計只有一邊開衩,而且開得很高。演員靜態時,看起來跟傳統旗袍一樣,沒有什麼區別,可一旦跳起舞來,通過旗袍內特殊的掀開裝置,演員的腿部可以收張自如,在保證舞蹈需要的同時,也保持了旗袍的美感。這樣一來,劇中女演員身著旗袍舞動時,嫻熟的動作毫無拘束之感,可以利用旗袍的「機關」熟練地踢腿轉動。
海派舞美,重現老上海風情
舞劇《花樣年華》首先在舞美設計上著力營造了老上海風情,石庫門、百樂門夜總會、小旅館、黃包車、麻將等極具老上海特色的元素一一搬上舞台;許多觀眾耳熟能詳的老上海經典歌曲也回盪在耳邊,如《花樣的年華》、《夜上海》、《四季歌》等,還有老上海爵士樂、十里洋場的街頭叫賣聲等,浪漫的小資情調和充滿生活氣息的市井氛圍相結合,很好地展示了海派文化和民俗民風。
舞蹈多元,將古典芭蕾融入現代舞中
為了充分表現老上海的生活情境,《花樣年華》的編導伯特蘭·德阿特曾先後兩次到上海實地考察,搜集資料。所以他在音樂方面讓中國民間音樂與西方爵士音樂互相配合,在編舞中盡量把古典芭蕾融入到爵士、街舞等現代舞蹈中,有著很濃的上海小資情調。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展現男女主人公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曖昧情愫,《花樣年華》讓雙人舞的動作若即若離,男女主角之間沒有太多的身體接觸,卻又如影隨形,這也是芭蕾舞中比較少見而又非常考驗演員功力的表現手法。
對於這種將古典芭蕾、現代芭蕾與戲劇芭蕾融為一體的創作理念,伯特蘭·德阿特解釋說:「古典芭蕾在創作時吸收現代舞元素的手法已成了世界舞蹈創作的大趨勢。」對於自己設計的風格多樣的舞蹈動作是否會讓觀眾產生異議?德阿特信心十足地說:「我在設計舞蹈動作時,盡量避免只強調動作的形式美,而是給每個動作賦予一定的含義,或者說每個動作都是為人物的性格和心情所特製的,所以能帶給人美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