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格格服旗袍百度百科

格格服旗袍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22-05-30 10:51:34

A. 格格服清朝又称什么

格格服清朝又称旗装。

B. 旗袍起源于我过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旗袍的大概起源——旗袍最早是满族旗人的长袍,宽袍大袖,三百年来没有改变。
“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这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世的歌谣,但已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当时的服装界占有多么显要的领先地位。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说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欢迎。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当时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追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国内外通商交流的机会越来频繁,欧洲进口的布匹、羽纱、呢绒、蕾丝等纺织品大量涌入,使得人们选择的范围广了、着装的观念也改变了。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三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会名门闺秀追赶时髦、享受奢华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们崇尚西化的生活:游泳、骑马、跳舞、打高尔夫球,这也就要求服装更美观、和体。加上30年代欧美流行收腰就更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从而符合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

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后来,还出现一种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从而使旗袍更合体、更实用。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近代上海的开埠,没有“中体西用”,“西学东渐”就不存在旗袍西化,也就无所谓“海派旗袍”了。

C. 有关格格服的历史

格格服就是旗袍,满族女子的传统服饰,在满清入关时传入中原原意为旗女之袍。

D. 影楼里格格服在清朝又称什么装

旗装,旗袍就是由此演变过来的

E. 中国古代有哪些服饰如旗袍那一类的


宋时常服有如下几种:

"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的是锦袍,无官职的是白布袍。

"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

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人服。

"衫",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的男人长衫。

"裳",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 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黄裳。居家时不束带,待客时束带。

"直裰"是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衩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

"鹤氅",宽长曳地,是一种用鹤毛与其他鸟毛合捻成绒织成的裘衣,十分贵重。

此外宋代男式衣着,还有布衫和罗衫。


F. 格格装是不是就是旗装如果不是,有什么区别

格格装就是旗装,格格这个词语是在清朝才有的!
而清朝能称呼为格格的不是只有公主,是所有满族未婚配的女子的称呼!
什么只有公主才称呼格格,这个是琼瑶剧的误导,其实在清朝也称呼皇帝的女儿为公主的!
所以可以说格格装就是旗装!

G. 明朝格格服装和清朝格格的服装一样吗

明朝没有格格!!!明朝只有公主!%>_<%
清朝既有公主又有格格。
不一样。
明朝公主都是金册 二千石。不像清朝有固伦 和硕之分。

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
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
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郡主禄八百石,余递减有差。郡主以下,恩礼既杀,无足书者。今依前史例,作《公主传》,而驸马都尉附焉。

《明史 公主传》

http://hi..com/cathyleo1983/blog/item/0be0a7de0d8fe351cdbf1a64.html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姑娘之意。在满语中原来是对女性的一般对称。而在汉语中出现时则大多:一是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二是皇帝和亲王妾室的称谓。
满人早期对国君女、酋长女或一般妇女的称呼。皇太极即位后,于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或作固龙、古伦,满语,译成汉语即国家)公主,妃嫔所生女及中宫抚养者称和硕公主,格格遂成为皇家贵族小姐婚前的统称。清制中,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女,未予封号者均称格格,若加封,秩分五等,即亲王女称和硕格格,封郡主;封郡王女为多罗格格,封县主;贝勒女为多罗格格,封郡君;贝子女为固山格格,封县君;镇国公、辅国公女为格格,封乡君。以上五等或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格格于许婚后,报宗人府,查明合例奏请受封,已受封者不随父升降。另外,在清初后妃制度不健全时期,后宫中没有其他的位号,也称皇帝、皇子的伺妾为格格。
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 细分: 亲王之女封和硕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主,侧室所生女为郡君; 郡王之女封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县主,侧福晋所生女为县君; 贝勒之女封多罗格格,出正室为郡君,侧室为乡君; 贝子之女,正室所出封固山格格为县君,侧室生称宗女,不受封;
(补充一点,例如和孝固伦公主,她就不是皇后所生。)
公主服饰
皇帝女儿为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其冠服亦有明确规定。固伦公主一般为皇后所生,地位较尊贵,其冠服同亲王福晋。和硕公主为皇帝妃、嫔所生,其冠服同亲王世子福晋。 朝冠 固伦公主之朝冠,崇德元年定,冠顶大簪舍林领约各用东珠八。顺治元年改为十。和硕公主之朝冠,崇德元年定,冠顶大簪舍林领约各用东珠七。顺治元年改为各饰东珠九。 按《清会典》记:公主之朝冠,皆冬用薰貂,夏用青绒。顶皆上衔红宝石,朱纬上皆周缀金孔雀五,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全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垂绦末亦缀珊瑚。青缎带。 固伦公主之朝冠,顶镂金三层,饰东珠十,每孔雀饰东珠七、珍珠三十九,石结饰东珠三,垂绦金黄色。 和硕公主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每孔雀饰东珠六。 吉服冠 固伦公主之吉服冠,薰貂,顶皆上衔红宝石。和硕公主之制同。 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的朝服为朝袍、朝褂和朝裙,为朝祭时的礼服。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的朝服服制相同。 朝袍 朝袍分为冬夏二季,其色均为香色。冬朝袍披领及袖为石青色,片金加海龙缘。其文为龙纹五爪。前后及两袖袖端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相接处行龙各二。裾后开。领后垂金黄色绦,杂饰惟宜。夏朝袍,袍身、披领及袖端皆为片金缘,余皆如冬朝袍。 朝褂 朝褂为石青色,片金缘。其绣文前行龙四,后行龙三,领后垂金黄色绦,杂饰惟宜。 朝裙 朝裙分为冬夏两种。冬朝裙,上用红缎,下用石青行龙妆缎,皆正幅有襞积,裙边为片金加海龙缘。夏朝裙为片金缘,缎纱因时而异,余如冬朝裙。 龙褂 龙褂是吉服褂,一般在吉庆活动时套在龙袍或蟒袍外穿的圆领、平袖的对襟褂。固伦公主、和硕公主,皆为五爪金龙四团,前后为正龙各一团,两肩为行龙各一团。色用石青。6 金约 固伦公主金约,镂金云九,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垂珠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结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 和硕公主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余制如固伦公主。 耳饰 固伦公主、和硕公主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 采帨 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采帨制相同。月白色,不绣花文。结佩惟宜。 领约 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领约俱镂金,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金黄色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

H. 求清朝格格服饰的介绍

女袍:与男袍有很大的区别。清代官场女服随夫,多指补服,冠,带。就常服说,无论后妃宫眷,一律皆短袖长袍,妇女旗袍无开契,无短袍,一般艘长至蔽足。女袍多装饰,在衣襟,袖边,领口等处镶嵌各种彩花为尚,又以多层领子和多层袖头为美。

官袍;是清代的补服之一,它是古代章服之制和满洲民族服饰特点相结合的产物。皇帝穿龙袍,皇帝以下,皇子,亲王,郡王,以尊卑不同,饰以不等数的龙爪。贝勒,贝子,镇国公等皆以蟒为饰纹。一品文,武官分别饰以仙鹤。

辛亥后,宽衣大袍成普及,女袍变短,男袍逐渐废弃。女袍也由宽腰直筒式,渐变成紧身合体的曲线形,流向型的款式,今天旗袍已经为世界所青睐,无疑是满族对人类服饰文化的一大贡献。

褂:史载“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为之外褂”外褂分常服褂和补褂,另者形制相同,只是补褂是官服。两褂皆长过肘对襟饰扣。另一种叫行褂,是区别于外褂的短褂,也称“马褂”。

马褂:即对襟短袍,袖身皆短,配长衫。旗人妇女也服马褂,与男式的肥袖方形不同,多为窄袖,有对襟,捻襟和琵琶襟等,但农村妇女则穿宽袖马褂。清代马褂最引人注目的是黄马褂,明黄色为皇帝服用,朝臣得赐为荣。御前大臣,内大臣,正黄旗都统等准服,服褂时有各种限制。

坎肩:是汉人“半臂”演化来的,亦称“搭护”和“背心”。其种类有琵琶襟坎肩,带大襟坎肩,人字襟坎肩等。目前,除“巴图鲁”坎肩绝迹外,其余几中已经流入到其他民族服饰中。

(8)格格服旗袍百度百科扩展阅读:

清朝格格服饰的种类:

分吉服和丧服两类。宫廷中的吉服有如下规定:皇太后、皇后、皇贵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用熏貂并缀朱纬(一种图案);龙褂色为石青有绣文;龙袍色用明黄,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熏貂,顶用红宝石。

皇子福晋的吉服褂色用石青有绣文;皇子福晋蟒袍用香色,通绣九蟒五爪;文武官一品至九品的夫人所着补服随夫品级,补子的形制为方,清末品官的命妇有用圆形补底。一品文官绣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

七品绣鸡;八品绣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的绣练鹊。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无品级的夫人用天青色大褂。不用补子,红裙,衣袖口边镶绣可随意。而妾只能用粉红色和淡蓝色。

清代命妇的凤冠(又名"珠冠",因冠上以珠为主要装饰),霞帔、蟒袄没有规定。总之,清朝命妇的各种品级均以绣蟒为装饰。这一点与明代有些不同,明代命妇大衫不绣蟒,而只绣雉(瞿)、孔雀、鸳鸯和练鹊。

I. 传统服饰的旗袍是根据哪个民族的服饰改良的

传统服饰的旗袍是根据满族的服饰改良的。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9)格格服旗袍百度百科扩展阅读: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

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J. 还珠格格里面格格的服装叫做

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突出了妇女体形的曲线美。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女式旗袍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女式旗袍除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外,下摆及小腿,有绣花纹饰。满族妇女往往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根据季节变化,还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袍逐渐废弃,女旗袍则不断演化,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女式服装。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旗袍,满语称“衣介”.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它是满族男人喜著的服饰,也叫大衫,长袍.满族男子穿的旗袍,其样式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原为满族骑射时穿用的圆领(无领后习惯加一假领),大襟,窄袖,四面开禊,左衽, 带扣绊,束带,适于骑马射猎.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有的多至十几道,穿起来匀称苗条,婀娜多姿.有一种女式旗袍叫“大挽袖”,把花纹绣在袖裏,“挽”出来更显得美观.满族妇女所穿旗袍,从样式到做工都十分讲究.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才算是美.旗袍的样式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开禊从四面改成了两面;下摆也由宽大改为收敛;袖口也由窄变肥,又由肥变瘦,使其穿起来更加合体.现在穿旗袍的已不限於满族妇女了,它已成为各民族妇女普遍喜爱的服装之一.

与格格服旗袍百度百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穿着长衫西装旗袍的行人 浏览:593
一般一条桑蚕丝的丝巾大概多少钱呢 浏览:9
罗和乔巴呼唤帽子 浏览:320
中老年男装极限羊2016年夏季 浏览:92
日立挖掘机皮带大全 浏览:729
深灰衣哪个好看吗 浏览:286
黑色卫衣跟牛仔裤搭配什么衣服 浏览:621
如何护理牛仔裤 浏览:690
给男孩穿女装会导致什么后果 浏览:229
穿上小裙子比妙妙还漂亮呢 浏览:859
速干衬衫诺诗兰尺码28 浏览:18
一件童装羽绒服一般充多少克绒 浏览:743
deon男装这个牌子衣服如何 浏览:805
条文衬衫怎样做适合小个子穿 浏览:430
童装裤子18码是多大穿 浏览:837
类似江南布衣男装品牌 浏览:210
白百合的裙子是什么牌子 浏览:254
长外套下面裙子 浏览:793
辽阳校服专卖店 浏览:240
viishow男士男装图片 浏览:272